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站在此时此地——我的“广州设计三年展2024”策展思考
1
作者 李德庚 《美术大观》 2024年第3期122-129,共8页
在2023年年初,应广东美术馆邀请,我开始了“广州设计三年展2024”的主题展的策展工作。广州三年展迄今已举办过多届,一直是关于当代艺术与影像,这是第一次以设计为主题的展览,全馆上下都非常重视。作为策展人之一,我在筹备期参与了几次... 在2023年年初,应广东美术馆邀请,我开始了“广州设计三年展2024”的主题展的策展工作。广州三年展迄今已举办过多届,一直是关于当代艺术与影像,这是第一次以设计为主题的展览,全馆上下都非常重视。作为策展人之一,我在筹备期参与了几次关于三年展主题的研讨,最终,由王绍强馆长拍板,把主题定为“有温度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此时此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生菌对尘螨过敏性变应性鼻炎儿童的症状、药物使用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
作者 容嘉妍 黄娟 +5 位作者 王冰洁 李德庚 魏可英 刘翔腾 陈昂 林嘉镖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3期119-122,共4页
目的探讨益生菌对尘螨过敏性变应性鼻炎(AR)患儿的症状、药物使用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招募115例尘螨过敏性AR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常规组(58例)和益生菌组(57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治疗,益生菌组在常规组基础上给... 目的探讨益生菌对尘螨过敏性变应性鼻炎(AR)患儿的症状、药物使用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招募115例尘螨过敏性AR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常规组(58例)和益生菌组(57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治疗,益生菌组在常规组基础上给予益生菌干预。比较两组不同时间点[治疗前(T0)、治疗6个月后(T1)、停药6个月后(T2)]主观感受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用药评分、标准化鼻结膜炎生活质量调查问卷(RQLQ)评分、鼻部症状评分。结果常规组T0时VAS评分、用药评分、RQLQ评分分别为(5.97±2.01)、(1.64±1.06)、(2.04±0.72)分,T1时分别为(2.79±1.07)、(0.71±0.44)、(1.69±0.93)分,T2时分别为(2.48±0.99)、(0.58±0.49)、(1.71±0.93)分;益生菌组T0时VAS评分、用药评分、RQLQ评分分别为(6.18±1.94)、(1.71±1.09)、(2.01±0.73)分,T1时分别为(2.05±0.78)、(0.49±0.45)、(1.37±0.67)分,T2时分别为(2.21±0.81)、(0.54±0.45)、(1.58±0.72)分。两组T1和T2时VAS评分、用药评分、RQLQ评分均较T0时降低,益生菌组T1时VAS评分、用药评分、RQLQ评分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0、T2时两组VAS评分、用药评分、RQLQ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常规组T0时鼻塞、鼻痒、喷嚏、流涕评分分别为(1.81±0.66)、(1.60±0.62)、(1.68±0.77)、(1.34±0.69)分,T1时分别为(0.95±0.53)、(0.87±0.49)、(0.90±0.56)、(0.96±0.46)分,T2时分别为(0.93±0.54)、(0.84±0.43)、(0.88±0.31)、(0.89±0.54)分;益生菌组T0时鼻塞、鼻痒、喷嚏、流涕评分分别为(1.78±0.57)、(1.63±0.61)、(1.70±0.70)、(1.41±0.69)分,T1时分别为(0.75±0.45)、(0.72±0.23)、(0.70±0.43)、(0.78±0.50)分,T2时分别为(0.91±0.43)、(0.83±0.51)、(0.86±0.53)、(0.85±0.50)分;两组T1和T2时鼻塞、鼻痒、喷嚏、流涕评分均较T0时降低,益生菌组T1时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0、T2时两组鼻塞、鼻痒、喷嚏、流涕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尘螨过敏性AR患儿口服益生菌,可有利于减轻患儿症状,改善患儿生活质量,减少临床药物的使用,且具有时间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菌 尘螨过敏 变应性鼻炎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与不变——浅谈从平面设计到视觉传达的知识结构转型 被引量:4
3
作者 李德庚 《美术大观》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98-99,共2页
“Graphic Design(平面设计)”不仅是一种视觉翻译,更是一种普及性公共艺术,它的社会价值是由“社会服务”与“个性发挥”这两方面共同营造出来的。“Graphic Design”专业更名为“Visual Communication Design(视觉传达设计)”,设计从... “Graphic Design(平面设计)”不仅是一种视觉翻译,更是一种普及性公共艺术,它的社会价值是由“社会服务”与“个性发挥”这两方面共同营造出来的。“Graphic Design”专业更名为“Visual Communication Design(视觉传达设计)”,设计从业者就需要从过去基于印刷媒介的知识体系中走出来,重塑一个符合时代需求的新体系,整合不同的媒介,拥抱技术的革新,并与其他的非视觉领域进行联通与协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PHIC DESIGN Visual Communication DESIGN 公共艺术 知识体系 媒介开放 技术革新 视觉与非视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未来的设计 被引量:4
4
作者 李德庚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2014年第1期99-101,共3页
设计需要超越应用学科的思维方式,在现有的框架之外寻求新的可能:1、今天,设计与非设计的边界正在消失,设计在变得"不专业"的同时却变得更强大;2、新知识、新技术和新视野是当下设计最重要的驱动力,设计需要把握好时代给与的... 设计需要超越应用学科的思维方式,在现有的框架之外寻求新的可能:1、今天,设计与非设计的边界正在消失,设计在变得"不专业"的同时却变得更强大;2、新知识、新技术和新视野是当下设计最重要的驱动力,设计需要把握好时代给与的这次机会;3、面向未来的设计学科不能再局限在问题与答案之间的两点一线,而应该建立一个强势的研究文化;4、当设计的力量增强的时候,价值观比以往更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向未来 边界 新技术 价值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