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学术复兴与人才培养:近代大学国学研究机构考察
1
作者 李得菲 阴崔雪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7-127,共11页
近代大学创办国学研究机构,以实现学术复兴和人才培养为目标,通过严格招生和遴选规则、延聘中外优秀学者组建阵容强大的师资队伍、设置新旧杂陈与中西结合的学科体系、组织学术社团并发行期刊以提供学术交流平台等举措,培养了一批国学... 近代大学创办国学研究机构,以实现学术复兴和人才培养为目标,通过严格招生和遴选规则、延聘中外优秀学者组建阵容强大的师资队伍、设置新旧杂陈与中西结合的学科体系、组织学术社团并发行期刊以提供学术交流平台等举措,培养了一批国学专业人才。这些人才毕业后依旧从事国学研究和教育事业,为近代国学发展及人才培养作出了独特贡献。从学术复兴和人才培养角度,对国学研究机构进行系统的脉络梳理,有助于进一步认识近代大学国学研究机构在近代高等教育史上的意义,对当代大学教育如何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以及怎样培养文化继承者也具有深刻的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复兴 人才培养 近代大学 国学研究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7种中国教育史教材所选入古代教育人物分析——兼论古代教育家群体的形成 被引量:8
2
作者 杜成宪 李得菲 张月佳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9-98,共10页
1979-2015年间中国大陆地区出版中国教育史教材57种,共选入古代教育人物91人,按其被选入频次可分为低频人物(60人)、中频人物(14人)、中高频人物(5人)和高频人物(12人)。所选入人物的重要性与被收入频次基本对应,频次最高的前5位是孔子... 1979-2015年间中国大陆地区出版中国教育史教材57种,共选入古代教育人物91人,按其被选入频次可分为低频人物(60人)、中频人物(14人)、中高频人物(5人)和高频人物(12人)。所选入人物的重要性与被收入频次基本对应,频次最高的前5位是孔子、孟子、荀子、董仲舒、朱熹,孔子是唯一被所有教材都收入的;所选入人物及其频次表现出教材编撰者持以儒家思想为主线的教育史观,以教育贡献的标准考察和取舍人物,对人物的评价重思想贡献甚于重实践贡献;人物评价被高估和被低估的情况都存在。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沈灌群和孟宪承等的著述中,已初步形成中国古代教育史的核心人物群体(约10人);1979年毛礼锐等人的著述完善了核心群体,进而提出一个基本群体(约30人);之后的教材编撰者则继续认定核心群体,并完善了基本群体。57种教材所选入人物中有1/3的人物只出现一次,可见选入人物存在随意性;核心人物群体中儒家人物占绝对多数,可见所选入人物代表的教育价值尚不够全面和多元。中国教育史教材选入教育人物应当遵循代表性、专业性和平衡性等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教育史教材 古代教育人物 入选频次 教育家群体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