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上注碳平台CO_(2)泄漏扩散及富集特性数值模拟研究
1
作者 李彦尊 李林涛 +4 位作者 卢迪 张景奇 王帝 田文爽 王永昌 《石油石化绿色低碳》 2025年第1期44-51,58,共9页
为深入探究海上注碳平台在不同海风环境下CO_(2)的泄漏、扩散与富集情况,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与气体泄漏扩散理论,采用Fluent软件模拟了不同风场条件下海上注碳平台CO_(2)泄漏、扩散与富集过程,分析了气体泄漏扩散过程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为深入探究海上注碳平台在不同海风环境下CO_(2)的泄漏、扩散与富集情况,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与气体泄漏扩散理论,采用Fluent软件模拟了不同风场条件下海上注碳平台CO_(2)泄漏、扩散与富集过程,分析了气体泄漏扩散过程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了泄漏事故发生后CO_(2)的运移规律、危险区的分布规律及监测点气体浓度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平台结构是CO_(2)平台扩散富集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会显著影响气流运动状态及甲板分布状况;风速风向、泄漏速率和泄漏位置也是海上注碳平台CO_(2)扩散富集最重要的影响因素,风速与泄漏速率与富集程度呈正相关,泄漏位置与风向不利的条件下会引起较大的CO_(2)扩散富集。通过泄漏模拟方法确定了不同条件下的CO_(2)泄漏事故浓度分布,为海上注碳平台CO_(2)泄漏监测布点方案提供支持,提升平台安全性与可靠性,促进石油石化行业绿色低碳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US CO_(2)泄漏 海洋平台 FLUENT 风场 气体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气体滑脱效应的低渗透气藏试井典型曲线 被引量:4
2
作者 李彦尊 程时清 +1 位作者 袁玉金 杨天龙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2-75,共4页
在低渗低压气藏渗流过程中,滑脱效应的影响非常明显。为此,引入滑脱因子参数,建立了考虑井筒储集和表皮效应的低渗透气藏试井数学模型,给出相应的有限差分解法,绘制了新的含滑脱压力参数的试井典型曲线图版。通过试井曲线分析表明... 在低渗低压气藏渗流过程中,滑脱效应的影响非常明显。为此,引入滑脱因子参数,建立了考虑井筒储集和表皮效应的低渗透气藏试井数学模型,给出相应的有限差分解法,绘制了新的含滑脱压力参数的试井典型曲线图版。通过试井曲线分析表明,存在滑脱效应的试井导数曲线位于无滑脱效应的曲线的下方,相应的导数值变小,不同滑脱压力比径向流动期曲线基本平行,滑脱压力比越大,出现径向流的时间越早,压力导数越小。半对数曲线斜率变小,表明滑脱效应改善了气藏绝对渗透率,气井出现径向流的时间也变短。研制的图版为低渗透气藏试井解释提供了新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气藏 滑脱效应 数学模型 数值解 试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平台超临界CO_(2)管道泄漏扩散规律实验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刘涛 曹杨 +6 位作者 周伟 胡毅然 宋光春 杨雅琪 李彦尊 韩辉 李玉星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5-215,共11页
CO_(2)封存是实现中国“双碳”目标的有效技术途径之一,海上CO_(2)封存通常依托海上油气平台管道回注,CO_(2)回注过程中可能发生泄漏而严重影响作业人员安全。以恩平15-1海上平台为研究对象,开展超临界CO_(2)泄漏扩散规律实验研究。通... CO_(2)封存是实现中国“双碳”目标的有效技术途径之一,海上CO_(2)封存通常依托海上油气平台管道回注,CO_(2)回注过程中可能发生泄漏而严重影响作业人员安全。以恩平15-1海上平台为研究对象,开展超临界CO_(2)泄漏扩散规律实验研究。通过缩比设计,搭建与恩平15-1相应的物理模型实验平台,利用相似理论和量纲分析方法,设计了超临界CO_(2)泄漏扩散参数,开展了海上平台管道CO_(2)在不同泄漏压力(1.5~3.0 MPa)、泄漏孔径(0.5~6.2 mm)、泄漏方向(水平、竖直、斜45°)及环境风速(0~0.5 m/s)下的相似模型实验,研究泄漏CO_(2)在平台上的扩散情况及浓度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压力和环境风速的变化,会影响CO_(2)泄漏后的近场射流,但对其远场扩散的影响较小;CO_(2)浓度会在泄漏约20 s后达到峰值并保持稳定,不会随泄漏时间的增加而增大;泄漏口径会显著影响泄漏口轴向CO_(2)浓度的分布规律。研究结果为海上平台CO_(2)泄漏监测与安全防护设计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平台 恩平15-1 CO_(2)回注 CO_(2)泄漏扩散规律 物理模型实验 量纲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稠油油藏热采水平井均衡采油新方法 被引量:9
4
作者 黄亮 石军太 +3 位作者 李彦尊 臧加利 张富旭 孙政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15-120,共6页
热采水平井技术在稠油油藏开发中已得到广泛应用,但由于储层的非均质性,导致水平段流量剖面不均匀,影响了稠油油藏热采水平井的开发效果。为此,提出了采用中心管变密度打孔以实现稠油油藏热采水平井均衡采油的新方法。通过对实际储层渗... 热采水平井技术在稠油油藏开发中已得到广泛应用,但由于储层的非均质性,导致水平段流量剖面不均匀,影响了稠油油藏热采水平井的开发效果。为此,提出了采用中心管变密度打孔以实现稠油油藏热采水平井均衡采油的新方法。通过对实际储层渗流压降、泄油孔节流压降、中心管管流压降进行耦合,建立了稠油油藏热采水平井均衡采油数学模型,确定了模型的求解方法,并结合实例进行了优化设计。结果表明,通过优化热采水平井中心管泄油孔密度分布,可有效调节水平段流量剖面,从而实现热采水平井的均衡采油,改善稠油油藏储量动用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油藏 热采水平井 中心管完井 泄油孔密度优化 均衡采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平台超临界CO_(2)泄漏温降特性实验研究
5
作者 曹杨 刘涛 +5 位作者 宋光春 胡毅然 李彦尊 周伟 韩辉 李玉星 《油气与新能源》 2024年第6期20-25,33,共7页
依托海上平台将超临界CO_(2)回注至海底咸水层是海上CCUS的关键环节。超临界CO_(2)泄漏后短时间内容易形成低温区域,对周围油气设施运行、作业人员的安全与健康构成威胁。以恩平15-1海上平台为研究对象,通过搭建小尺寸平台,采用相似模... 依托海上平台将超临界CO_(2)回注至海底咸水层是海上CCUS的关键环节。超临界CO_(2)泄漏后短时间内容易形成低温区域,对周围油气设施运行、作业人员的安全与健康构成威胁。以恩平15-1海上平台为研究对象,通过搭建小尺寸平台,采用相似模型实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泄漏孔径(0.5 mm、1.6 mm和6.2 mm)、不同泄漏方向(垂直、水平、斜上45°)工况下超临界CO_(2)泄漏后周围温降特征与分布规律。研究发现:最低温度和最大温降出现在泄漏口附近,随着距离越大,温度越高,温降越小;在相同的初始泄漏压力、泄漏温度条件下,泄漏孔径越大,温度越低,温降越大;不论泄漏孔径大小,温降从大到小的方向顺序均为水平、斜上45°、竖直向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平台 超临界CO_(2) 小孔径泄漏 泄漏方向 温降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plication of Feature, Event, and Process Methods to Leakage Scenario Development for Offshore CO_(2) Geological Storage
6
作者 Qiang Liu Yanzun Li +2 位作者 Meng Jing Qi Li Guizhen Liu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英文版)》 CSCD 2024年第3期608-616,共9页
Offshore carbon dioxide(CO_(2)) geological storage(OCGS) represents a significant strategy for addressing climate change by curtailing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Nonetheless, the risk of CO_(2) leakage poses a substant... Offshore carbon dioxide(CO_(2)) geological storage(OCGS) represents a significant strategy for addressing climate change by curtailing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Nonetheless, the risk of CO_(2) leakage poses a substantial concern associated with this technology. This study introduces an innovative approach for establishing OCGS leakage scenarios, involving four pivotal stages, namely, interactive matrix establishment, risk matrix evaluation, cause–effect analysis, and scenario development, which has been implemented in the Pearl River Estuary Basin in China. The initial phase encompassed the establishment of an interaction matrix for OCGS systems based on features, events, and processes. Subsequent risk matrix evaluation and cause–effect analysis identified key system components, specifically CO_(2) injection and faults/features. Building upon this analysis, two leakage risk scenarios were successfully developed, accompanied by the corresponding mitigation measures. In addition, this study introduces the application of scenario development to risk assessment, including scenario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quantitative assessment. Overall, this research positively contributes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safe operation of OCGS projects and holds potential for further refinement and broader application to diverse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s and project requirements. This comprehensive study provides valuable insights into the establishment of OCGS leakage scenarios and demonstrates their practical application to risk assessment, laying the foundation for promot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safe operation of ocean CO_(2) geological storage projects while proposing possibilities for future improvements and broader applications to different contex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ffshore CO_(2)geological storage Features events and processes Scenario development Interaction matrix Risk matrix assessm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颗粒在超临界CO_2压裂中的作用评价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彦尊 武文涛 陈刚 《煤炭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36-139,共4页
通过岩心实验对纳米颗粒的作用进行评价分析,对比应用纳米颗粒和未应用纳米颗粒情况下的CO2波及范围、孔隙压力等参数。结果显示:纳米颗粒可以有效提高CO2的波及范围,减弱指进现象,同时提高压裂过程中的孔隙压力,对于页岩气藏压裂具有... 通过岩心实验对纳米颗粒的作用进行评价分析,对比应用纳米颗粒和未应用纳米颗粒情况下的CO2波及范围、孔隙压力等参数。结果显示:纳米颗粒可以有效提高CO2的波及范围,减弱指进现象,同时提高压裂过程中的孔隙压力,对于页岩气藏压裂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颗粒 超临界CO2压裂 非常规气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方法的页岩油气产量预测新技术——以美国Eagle Ford页岩油气田为例 被引量:17
8
作者 李彦尊 白玉湖 +3 位作者 陈桂华 徐兵祥 陈岭 董志强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04-110,共7页
页岩油气产量受地质、工程等多重因素影响,常规产量预测方法难以反映其真实生产特征,因此引入了机器学习方法进行页岩油气产量预测。以美国Eagle Ford页岩某区块400余口生产井地质、油藏、工程数据为学习样本,对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进行训... 页岩油气产量受地质、工程等多重因素影响,常规产量预测方法难以反映其真实生产特征,因此引入了机器学习方法进行页岩油气产量预测。以美国Eagle Ford页岩某区块400余口生产井地质、油藏、工程数据为学习样本,对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进行训练和优化,确定了最佳模型参数;结合交叉验证等手段改进了训练方法,提高计算效率和预测精度,得到了初始产量、递减率、递减指数等产量递减参数与地质、油藏、工程参数之间的关系模型,进而形成了基于静态参数的页岩油气单井产量预测技术。实例应用表明,投产5年内,本文模型产量预测精度可达90%。在没有生产数据或生产数据较少情况下,本文模型预测产量具有突出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气 人工神经网络 产量预测 产量递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BM-PC编制线切割加工程序
9
作者 李彦尊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1年第2期195-200,共6页
本文以钟表摆线齿轮为典型零件.用 IBM—PC 编制数控线切割加工的“三 B”格式程序.並着重分析编程的方法和规律.
关键词 摆线齿轮 线切割 微机 数控线切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砂岩束缚水饱和度和微观孔喉结构关系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白玉湖 王苏冉 +3 位作者 徐兵祥 陈岭 李彦尊 董志强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5-71,共7页
致密砂岩气藏在开发过程中普遍存在产水现象,容易造成井筒积液、产量快速递减甚至停产等问题,认识致密砂岩地层水赋存规律,从而评价产水规律及其对产能的影响,是致密气规模化开发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以中国海油鄂尔多斯盆地矿区盒八段... 致密砂岩气藏在开发过程中普遍存在产水现象,容易造成井筒积液、产量快速递减甚至停产等问题,认识致密砂岩地层水赋存规律,从而评价产水规律及其对产能的影响,是致密气规模化开发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以中国海油鄂尔多斯盆地矿区盒八段致密储层为研究对象,选取典型岩心8块,每一块岩心均依次开展了孔渗分析、核磁共振实验、高压驱替实验和恒速压汞实验,从而揭示致密砂岩束缚水饱和度及与之一一对应的微观孔喉量化关系。实验结果表明,临兴矿区盒八段致密储层束缚水饱和度整体在40%~70%,且赋存在小于0.1μm的孔隙内以及较大孔隙的亲水表面上;束缚水饱和度随着喉道半径平均值、渗透率的增加而降低,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本文所提出的方法为定量评价致密砂岩气藏的产水能力提供了基础依据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 束缚水饱和度 微观孔喉 核磁共振 高压驱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CO_(2)地质封存适宜性GCA评价 被引量:7
11
作者 李林涛 于航 +4 位作者 李彦尊 孙丽丽 鲁建荣 汪生好 彭辉界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70-178,共9页
珠江三角洲地区CO_(2)大量集中排放,利用毗邻的珠江口盆地进行CO_(2)地质封存是破解区域经济发展与降碳需求矛盾的重要途径。本文以珠江口盆地7个二级构造单元,即北部隆起、珠一坳陷、珠三坳陷、中央隆起、珠二坳陷、南部隆起、潮汕坳... 珠江三角洲地区CO_(2)大量集中排放,利用毗邻的珠江口盆地进行CO_(2)地质封存是破解区域经济发展与降碳需求矛盾的重要途径。本文以珠江口盆地7个二级构造单元,即北部隆起、珠一坳陷、珠三坳陷、中央隆起、珠二坳陷、南部隆起、潮汕坳陷为研究对象,基于构造、沉积、储盖组合、地温、热流等条件,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7个评价单元的CO_(2)封存适宜性进行综合评价,同时结合层次分析法计算评价因子权重。研究建立了3个准则层、8个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的建立对珠江口盆地筛选CO_(2)封存有利靶区具有借鉴意义;珠一坳陷关联度最大,具有较好的封存适宜性,是开展CO_(2)地质封存的首选区域。本文研究成果为珠江三角洲地区开展CO_(2)地质封存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盆地 CO_(2)封存 灰色关联分析法 关联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气不稳定“一点法”产能评价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徐兵祥 白玉湖 +4 位作者 董志强 陈岭 王苏冉 李彦尊 杜江峰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7-122,共6页
由于致密气井试气时间短,现场常用的“一点法”测试实则是一种不稳定“一点法”,计算无阻流量较真实无阻流量要高。运用“一点法”公式和瞬态二项式产能方程对不稳定“一点法”误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测试时间对无阻流量具有较大影响,... 由于致密气井试气时间短,现场常用的“一点法”测试实则是一种不稳定“一点法”,计算无阻流量较真实无阻流量要高。运用“一点法”公式和瞬态二项式产能方程对不稳定“一点法”误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测试时间对无阻流量具有较大影响,且渗透率越小,影响越大;经验系数和测试生产压差对无阻流量也具有一定影响,但当经验系数大于6,无因次压力大于08时,影响在4%以内,可忽略不计。经综合分析,神府区块“一点法”测试经验系数和测试生产压差对其计算无阻流量影响不大,测试时间过短造成无阻流量偏高20%左右。神府区块20口典型井应用表明:不稳定“一点法”测试误差平均为1872%,评价真实无阻流量平均为276×104m3/d。基于此,提出了不稳定“一点法”产能评价推荐做法,包括测试时间、工作制度和经验系数的确定方法,进一步规范了现场“一点法”测试工艺,指导致密气产能认识和合理配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气 一点法 产能评价 无阻流量 神府区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规模海上CCS/CCUS 集群项目研究与思考 被引量:8
13
作者 于航 刘强 +4 位作者 李彦尊 李林涛 孙丽丽 何庆阳 鲁建荣 《石油科技论坛》 2023年第2期90-95,共6页
全球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S/CCUS)产业仍处于商业化早期阶段,近年不断加快该领域的投资布局,趋向规模化集群化发展。推动CCS/CCUS集群全产业链示范项目,开展技术、商业、政策可行性研究和评估,对我国推进规模化技术研发、示范和产业化... 全球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S/CCUS)产业仍处于商业化早期阶段,近年不断加快该领域的投资布局,趋向规模化集群化发展。推动CCS/CCUS集群全产业链示范项目,开展技术、商业、政策可行性研究和评估,对我国推进规模化技术研发、示范和产业化应用,顺利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与“一对一”的简单模式相比,CCS/CCUS集群项目要面对更加复杂的碳排放源,需要规模更大、可靠性更高的封存场地,这给捕集净化处理及选区评价带来了极大挑战。海上项目受限于空间小、投资高、后期维护困难等因素,CO_(2)输送、封存及监测环节的技术和方案与陆上存在较大不同。现阶段我国CCS/CCUS集群项目发展面临着技术、成本、政策、法规、商业模式等诸多挑战。探讨了我国大规模海上CCS/CCUS集群项目推动过程中的关键问题,指出了碳排放源的复杂性使捕集环节难度增加,满足规模化封存需要的场址选择是关键,全产业链技术方案的可靠性和经济性是保障,推动价值链的实现是项目实施的原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S/CCUS) 集群项目 规模化 海上CCS/CCUS 全产业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专利视角的海上风电技术布局现状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吴勇虎 李彦尊 +1 位作者 于航 于广欣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37-244,共8页
全球海上风电装机容量在持续高速增长的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技术挑战。本文采用科学情报计量方法,从专利数据视角分析海上风电产业链中的关键技术企业布局策略,同时利用技术成熟度S曲线方法量化分析海上风电技术成熟度。研究表明,海上风电... 全球海上风电装机容量在持续高速增长的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技术挑战。本文采用科学情报计量方法,从专利数据视角分析海上风电产业链中的关键技术企业布局策略,同时利用技术成熟度S曲线方法量化分析海上风电技术成熟度。研究表明,海上风电机组的专利多被国外公司所垄断,浮式风电技术集中程度较高,目前全球海上风电整体技术成熟度已达到0.7以上,处于技术生命周期的成熟发展阶段,可积极开展技术布局和产业化开发。本文研究成果可为海上风电产业链的关键技术分析和企业战略布局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风电 企业技术布局 技术成熟度 专利数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