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阿莫西林 被引量:18
1
作者 李彦威 勾洪磊 +1 位作者 杨秀花 王志忠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16-217,220,共3页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阿莫西林并对测定条件及有关参数进行了试验。用Shim-Pack VP-ODS柱作色谱柱,以磷酸盐缓冲液(pH5.0)及乙醇以90比10的混合液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1,在228nm波长处测定阿莫西林的含量,其...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阿莫西林并对测定条件及有关参数进行了试验。用Shim-Pack VP-ODS柱作色谱柱,以磷酸盐缓冲液(pH5.0)及乙醇以90比10的混合液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1,在228nm波长处测定阿莫西林的含量,其线性范围为0.045-0.60g·L^-1,相关系数为0.9974。将方法应用于阿莫西林胶囊的测定,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值小于0.6%,用标准加入法作回收试验,回收率结果在94.7%~101.3%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阿莫西林 药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马酸与三种环糊精在水溶液中包合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李彦威 石红翠 +3 位作者 李凤 刘强 魏文珑 王志忠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94-98,共5页
本实验分别探讨了α-环糊精、β-环糊精、羟丙基-β-环糊精在水溶液中对富马酸的包合作用。实验采用紫外吸收光谱法和相溶解度法研究三种环糊精在水溶液中对富马酸的包合和增溶作用,以及包合过程中热力学参数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富马... 本实验分别探讨了α-环糊精、β-环糊精、羟丙基-β-环糊精在水溶液中对富马酸的包合作用。实验采用紫外吸收光谱法和相溶解度法研究三种环糊精在水溶液中对富马酸的包合和增溶作用,以及包合过程中热力学参数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富马酸与三种环糊精在水溶液中均可自发形成了1:1(物质的量比)可溶性包合物,从而增加了其溶解度。同时,富马酸与三种环糊精在包合过程中的吉布斯自由能变化(ΔG)、焓变(ΔH)和熵变(ΔS)均为负值,所有过程均为焓驱动过程,且为放热过程(ΔH<0)和熵减过程(ΔS<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马酸 Α-环糊精 Β-环糊精 羟丙基-Β-环糊精 溶解度 热力学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流示波极谱滴定法测定氟哌酸 被引量:5
3
作者 李彦威 宣春生 +1 位作者 刘悦红 高惠文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204-206,共3页
交流示波极谱滴定法测定氟哌酸李彦威,宣春生,刘悦红,高惠文(太原工业大学应用化学系,太原,030024)(太原制药厂)关键词交流示波极谱,示波滴定,氟哌酸氟哌酸(FPA)在酸性溶液中能与四苯硼钠(N3-TPB)发生缔... 交流示波极谱滴定法测定氟哌酸李彦威,宣春生,刘悦红,高惠文(太原工业大学应用化学系,太原,030024)(太原制药厂)关键词交流示波极谱,示波滴定,氟哌酸氟哌酸(FPA)在酸性溶液中能与四苯硼钠(N3-TPB)发生缔合反应,生成白色沉淀,过量的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示波极谱 滴定法 氟哌酸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线超声成对电合成苯甲醛和丁二酸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彦威 姜广策 +1 位作者 张传广 魏文珑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6-70,共5页
将间接电合成苯甲醛与电还原马来酸制备丁二酸的过程有机结合,构建了一个新的成对电解体系,即在隔膜电解槽中,以纯Pb为阴极,PbO2/Pb为阳极,硫酸溶液为介质,在施加超声波的条件下,阳极氧化Ce3+为Ce4+,阴极还原马来酸生成丁二酸;同时,在... 将间接电合成苯甲醛与电还原马来酸制备丁二酸的过程有机结合,构建了一个新的成对电解体系,即在隔膜电解槽中,以纯Pb为阴极,PbO2/Pb为阳极,硫酸溶液为介质,在施加超声波的条件下,阳极氧化Ce3+为Ce4+,阴极还原马来酸生成丁二酸;同时,在槽外采用Ce4+氧化甲苯生成苯甲醛.实验结果表明,阴极和阳极电解的平均电流效率分别为92.71%和87.81%,总的电流效率高达180.52%;且Ce4+槽外氧化甲苯为苯甲醛的收率为95.78%,马来酸电还原为丁二酸的转化率为92.09%;电解的槽电压与单一电解氧化Ce3+相比降低了0.25 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电合成 成对电合成 苯甲醛 丁二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接电合成甲基苯甲醛产物中3种异构体的同时测定
5
作者 李彦威 何玉韩 尚光华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36-441,共6页
将迭代算法、PLS与紫外吸收光谱法相结合,建立了同时测定二甲苯间接电合成甲基苯甲醛混合6组分中3种甲基苯甲醛含量的新方法。该方法将PLS镶嵌在迭代算法内部,通过多次迭代计算逐步逼近样品真值,提高了光谱的识别能力。将该方法用于4组... 将迭代算法、PLS与紫外吸收光谱法相结合,建立了同时测定二甲苯间接电合成甲基苯甲醛混合6组分中3种甲基苯甲醛含量的新方法。该方法将PLS镶嵌在迭代算法内部,通过多次迭代计算逐步逼近样品真值,提高了光谱的识别能力。将该方法用于4组模拟样本的测定,邻、间、对甲基苯甲醛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1%、100%和101%,预测均方差(RMSEP)分别为0.214、0.148和0.057。而应用于5批实际电合成产物中3种甲基苯甲醛同分异构体的同时测定,邻、间、对甲基苯甲醛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6%、92%和100%,相对偏差≤±19.7%,与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结果基本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苯甲醛 异构体 偏最小二乘 紫外吸收光谱 同时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沥青水浆制备原理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魏文珑 刘灵峰 +2 位作者 李兴 李彦威 常宏宏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21-124,共4页
针对我国目前煤沥青产量大但有效利用率低的现状,通过采用冷冻粉碎制得煤沥青粉,再添加合适分散剂制备具有与水煤浆类似性质的煤沥青水浆。结合水煤浆的研究结果,分析了分散剂在煤沥青水浆制备中作用原理,并对煤沥青水浆的研究情况及制... 针对我国目前煤沥青产量大但有效利用率低的现状,通过采用冷冻粉碎制得煤沥青粉,再添加合适分散剂制备具有与水煤浆类似性质的煤沥青水浆。结合水煤浆的研究结果,分析了分散剂在煤沥青水浆制备中作用原理,并对煤沥青水浆的研究情况及制备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总结。在此基础上指出了煤沥青水浆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沥青粉 煤沥青水浆 分散剂 水煤浆 冷冻粉碎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O_2纳米膜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张传广 赵志换 李彦威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5-7,22,共4页
TiO2是一种新型的无机功能材料,纳米级TiO2(特别是TiO2纳米膜)因其独特的性能,在光电转化和光催化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特别是在光催化方面,它是当前光催化材料研究的热点之一。重点介绍近年来纳米TiO2膜半导体材料的应用及其研究进... TiO2是一种新型的无机功能材料,纳米级TiO2(特别是TiO2纳米膜)因其独特的性能,在光电转化和光催化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特别是在光催化方面,它是当前光催化材料研究的热点之一。重点介绍近年来纳米TiO2膜半导体材料的应用及其研究进展,详细介绍了国内外对TiO2半导体材料在降解、杀菌、光致氧化、还原CO2方面的应用;同时介绍金属掺杂物对TiO2半导体材料在光催化反应中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TIO2 光催化降解 CO2还原 进展 用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径向基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的槽内式选择性超声电合成甲基苯甲醛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汇 何玉韩 +1 位作者 唐铎 李彦威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99-1203,共5页
以混合二甲苯为原料,Mn(Ⅲ)为氧化剂,硫酸溶液为电解质,采用槽内式超声电合成甲基苯甲醛.探讨了选择性电合成甲基苯甲醛的可能性,通过径向基(RBF)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GA)对选择性电合成甲基苯甲醛3种异构体的比例、电流效率与混合二甲... 以混合二甲苯为原料,Mn(Ⅲ)为氧化剂,硫酸溶液为电解质,采用槽内式超声电合成甲基苯甲醛.探讨了选择性电合成甲基苯甲醛的可能性,通过径向基(RBF)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GA)对选择性电合成甲基苯甲醛3种异构体的比例、电流效率与混合二甲苯的用量、硫酸浓度和电流强度的关系建立预测模型,并运用GA确定模型中RBF神经网络的目标均方误差(Goal)和径向基函数的分布(Spread).然后根据预测模型,使用GA对电合成条件进行优化,分别获得了电合成产物中对位甲基苯甲醛占优、邻位和对位甲基苯甲醛占优以及电流效率最高时的电合成条件.当采用上述条件进行实验时,模型给出的预测结果分别为:对位甲基苯甲醛占优的质量分数可达90.01%,邻位和对位甲基苯甲醛占优的质量分数为80.38%,电流效率达到最高时的邻位、间位和对位甲基苯甲醛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6.80%,8.43%和74.77%;而与之相对应的实际实验结果分别为90.10%和79.91%,以及17.20%,8.49%和74.31%,二者之间的最大相对误差小于±2.24%,表明所建立模型的预测值与实测值基本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苯甲醛 超声电合成 选择性电合成 人工神经网络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荧光二阶校正法用于未知混合物中苯酚含量的测定 被引量:1
9
作者 牛丽丹 程笑怡 +1 位作者 郭磊 李彦威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54-661,共8页
将三维荧光光谱技术与秩消失因子分析、广义秩消失因子分析和交替三线性分解3种二阶校正方法相结合,建立了测定未知混合物中苯酚含量的三维荧光二阶校正新方法。设定在激发波长240~280 nm和发射波长280~360 nm范围内测定未知混合物中苯... 将三维荧光光谱技术与秩消失因子分析、广义秩消失因子分析和交替三线性分解3种二阶校正方法相结合,建立了测定未知混合物中苯酚含量的三维荧光二阶校正新方法。设定在激发波长240~280 nm和发射波长280~360 nm范围内测定未知混合物中苯酚的三维荧光光谱,构建三维响应数据阵,运用基于三线性分解的二阶校正算法进行解析。结果表明,当模拟样品的组分数为2时,秩消失因子分析、广义秩消失因子分析和交替三线性分解3种方法测定苯酚的预测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33,1.18和0.15,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1.6%,115.6%和101.9%;当组分数为3时,3种方法的预测均方根误差则分别为1.61,1.80和0.51,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34.2%,133.9%和107.1%;将其分别应用于实际样品中苯酚的测定,结果满意,且交替三线性分解法的测定结果优于秩消失因子分析法和广义秩消失因子分析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酚 三维荧光 二阶校正法 秩消失因子分析法 广义秩消失因子分析法 交替三线性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C膜TlBr4-离子选择电极的研制和应用
10
作者 潘景浩 蔡丽真 +2 位作者 郝富文 李澄 李彦威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1983年第6期806-808,共3页
关于Tl(Ⅲ)电极的研制已有文献[1—3]报导,但尚未见应用实例。本文在文献[3]液膜T1Br4-电极的基础上,改变条件研制了PVC膜TlBr4-电极,其稳定性、选择性和重现性有了较大提高,使电极更具有实用价值,以本电极为指示电极对TlBr4-乙基紫或... 关于Tl(Ⅲ)电极的研制已有文献[1—3]报导,但尚未见应用实例。本文在文献[3]液膜T1Br4-电极的基础上,改变条件研制了PVC膜TlBr4-电极,其稳定性、选择性和重现性有了较大提高,使电极更具有实用价值,以本电极为指示电极对TlBr4-乙基紫或丁基罗丹明B体系获得了良好的电位滴定曲线;应用本电极按改进的零点电位法拟定了适宜于测定烟灰中微量鈍的操作步骤,分析了实际样品,与光度法对照,相对误差小于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位滴定曲线 离子选择电极 丁基罗丹明B PVC膜 乙基紫 光度法 指示电极 相对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海拔山区风电项目风险分析与管理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彦威 王辉 《云南水力发电》 2023年第7期270-275,共6页
对于高海拔山区风电项目可能存在的各类风险,有必要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识别了高海拔山区风电项目的主要风险因素,并介绍了基于层次分析模型的风险评价体系,归纳了4种风险防范与化解措施。
关键词 高海拔山区 风力发电 风险分析 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合风速模型研究与模拟
12
作者 李彦威 王辉 《云南水力发电》 2023年第7期276-280,共5页
主要介绍了随机变量可以分解成的4个分量,以及这4个分量在变量发生随机变化时的主要作用。并将这一原理移用到风速标量中(暂时忽略风向矢量),使1个随机的风速模型分解为基本风、随机风、阵风、渐变风4个分量,代表了风速模型的稳定性、... 主要介绍了随机变量可以分解成的4个分量,以及这4个分量在变量发生随机变化时的主要作用。并将这一原理移用到风速标量中(暂时忽略风向矢量),使1个随机的风速模型分解为基本风、随机风、阵风、渐变风4个分量,代表了风速模型的稳定性、随机性、突变性和渐变性,并以表达式定义了各个分量,且以1个简单的示例模拟了一段短暂时间的风速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速模型 四分量 组合 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海拔山区风电场风速数据有效性、合理性分析
13
作者 甘启娣 邱良 +1 位作者 李彦威 刘亚飞 《云南水力发电》 2018年第5期17-25,共9页
测风数据的有效性、合理性分析是风能资源评估中数据验证工作的重要环节。现行的风能资源评估规程规范基本均是基于平原风电场的研究而确定。各测验参数中,风速是风能资源好坏的最直接体现。通过选取一批代表测风塔,统计分析各测风塔风... 测风数据的有效性、合理性分析是风能资源评估中数据验证工作的重要环节。现行的风能资源评估规程规范基本均是基于平原风电场的研究而确定。各测验参数中,风速是风能资源好坏的最直接体现。通过选取一批代表测风塔,统计分析各测风塔风速的平均值、实测范围(最大、最小值)、各层间变化、小时变化情况等,提出对风速的基本认识,将统计分析成果与现行规程规范的检验标准进行对比,提出适合高海拔山区风电场的测风塔风速有效性、合理性分析判别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速数据有效性 合理性 判别标准 高海拔山区 风电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