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同型半胱氨酸、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C反应蛋白在糖尿病肾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
作者 李康玲 陈光影 谭健明 《中国实用医药》 2023年第1期95-97,共3页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C反应蛋白(CRP)在糖尿病肾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80例糖尿病患者,按照是否符合尿蛋白/肌酐比值(ACR)>30 mg/g且持续>3个月诊断结果分为单纯糖尿病组(ACR≤30 mg/g)...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C反应蛋白(CRP)在糖尿病肾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80例糖尿病患者,按照是否符合尿蛋白/肌酐比值(ACR)>30 mg/g且持续>3个月诊断结果分为单纯糖尿病组(ACR≤30 mg/g)和糖尿病肾病组(ACR>30 mg/g),每组40例。采集两组患者的空腹静脉血,并检测Hcy、NLR、CRP指标。比较两组患者血浆Hcy、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NLR、CRP水平。结果糖尿病肾病组Hcy水平为(18.97±3.02)mmol/L、NLR为(4.59±2.54)、CRP水平为(8.76±3.31)mg/L及中性粒细胞计数为(5.28±0.66)×10^(9)/L,高于单纯糖尿病组的(12.86±2.61)mmol/L、(2.42±1.04)、(1.38±0.76)mg/L、(3.81±0.61)×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淋巴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cy、NLR、CRP可作为评价糖尿病肾病发生的敏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同型半胱氨酸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C反应蛋白 尿蛋白/肌酐比值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伐布雷定联合苓桂术甘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7
2
作者 李康玲 陈光影 韦志杰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7期177-179,共3页
目的探讨伊伐布雷定联合苓桂术甘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7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美托洛尔、利尿剂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 目的探讨伊伐布雷定联合苓桂术甘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7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美托洛尔、利尿剂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伊伐布雷定联合苓桂术甘汤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心室率变化及心率控制达标率、治疗前后B型脑钠肽(BNP)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心室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心率控制达标率为94.3%高于对照组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BN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631.2±25.6)pg/ml低于对照组的(1051.3±31.5)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伊伐布雷定联合苓桂术甘汤治疗快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患者的心率和BNP水平,改善心功能,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伐布雷定 苓桂术甘汤 慢性心力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康玲 李杰峰 吴乐昌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第6期248-251,共4页
目的 研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方法 从2017年7月~2019年6月收治的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中抽选50例纳入本次实验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正常者5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接受血浆总同型半胱... 目的 研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方法 从2017年7月~2019年6月收治的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中抽选50例纳入本次实验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正常者5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接受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浓度测定,比较两组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浓度、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发生率,并根据测定结果将研究组分为尿毒症正常组和尿毒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组,采用血管超声检查测定和计算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指标(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阳性率),统计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一般资料(性别、年龄、吸烟情况)及临床资料(收缩压、舒张压、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发生率、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指标),分析患者一般资料、临床资料与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之间的关系.结果 研究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高于对照组,且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发生率68.00%也高于对照组的4.00%(P<0.05);通过单因素分析可知,患者血压、血脂以及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均与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P<0.05);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与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阳性率均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 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发生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风险较高,且当患者发生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时,可能会进一步增加其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需引起临床工作者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尿毒症 血液透析 动脉粥样硬化 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