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金属超富集植物研究CiteSpace可视化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赵珂艺 张宁宁 +4 位作者 薛洁怡 李广娈 李艺 于方明 刘可慧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91-209,共19页
本文采用CiteSpace 5.8 R3软件对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中提取的重金属超富集植物(HHMs)研究领域中满足条件的5 281条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1)根据发文量,HHMs可分为萌芽期、积累期和繁荣期3个时期。2)贡献最大的国家/地区... 本文采用CiteSpace 5.8 R3软件对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中提取的重金属超富集植物(HHMs)研究领域中满足条件的5 281条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1)根据发文量,HHMs可分为萌芽期、积累期和繁荣期3个时期。2)贡献最大的国家/地区、机构和作者分别是中国、中国科学院、Guillaume Echevarria和Lena Q Ma。3)热点主题分别从萌芽期的HHMs(尤其是Ni超富集植物)的分布、筛选以及对重金属(HMs)的耐受、毒性应激的研究,到积累期更多新的HHMs的报道、热门超富集植物的HMs富集机制、超富集植物与农作物对HMs富集差异的比较等方面的研究,再到新超富集植物的报道、多重金属超富集、As和Cd超富集植物、超富集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修复机制、强化修复技术和机制以及实际应用等方面的研究。4)3个时期的研究分别获得了9、8、7个代表性的知识域支撑。5)关键词突现分析表明,最近5年的研究热点主要涉及HMs超富集的数量变异及其遗传机制、Cd超富集植物、HMs的化学形态及其分布、超富集植物的抗氧化机制和修复强化技术等,它们有望在未来继续得到重点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超富集植物 研究热点 知识基础 CITESPA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文献计量学和知识图谱分析的漓江生态环境40年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
作者 刘可慧 李广娈 +6 位作者 李春明 赵珂艺 张宁宁 薛洁怡 李艺 于方明 段敏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09-420,共12页
漓江因其独特的地理地貌和气候水文所形成的风景闻名天下。与此同时,漓江生态环境研究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密切关注。文章采用文献计量学和知识图谱分析的方法,基于中国知网(CNKI)40年来(1991—2020)对漓江生态环境研究的187篇论文及Web of... 漓江因其独特的地理地貌和气候水文所形成的风景闻名天下。与此同时,漓江生态环境研究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密切关注。文章采用文献计量学和知识图谱分析的方法,基于中国知网(CNKI)40年来(1991—2020)对漓江生态环境研究的187篇论文及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WoSCC)的40篇论文,从发文特性、研究主题及未来值得研究的方向等方面进行分析,旨在梳理漓江生态环境研究领域过去40年的发展历程,挖掘其研究主题的演变特点,提出未来研究方向,为漓江生态环境保护与监管提供科学参考。研究结果表明,在CNKI数据库中,随着时间的推进,发文量呈上升的趋势,由第一个10年(1981—1990)的5篇,快速增至最近10年(2011—2020)的136篇;论文主要发表在《广西师范大学(自然科学版)》和《生态学报》上;英文文献的发文时间全部集中在最近11年。CNKI数据库研究的主题由第一个10年对漓江水质及植被本底方面的研究,演变为最近10年以消落带、鱼类种群和动态及有关漓江生态环境模型的构建和应用等为主的研究,而后者与WoSCC数据库同期分析结果相吻合。此外,在WoSCC数据库中还演化出一个重要的研究主题,即生态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对碳在漓江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影响,这表明漓江生态环境领域的研究主题日益丰富,且不断演化,呈现多元化的特点。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深入开展:动植物生境的多维监测和全面保护;洪涝灾害对漓江生态系统,尤其是对消落带的影响;环境污染对漓江生态系统的影响及生物对环境污染的反馈;漓江生态环境改变及人类活动对流域内碳循环的影响;生态系统各组分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过程和机制的研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漓江 生态环境 长时间尺度 主题演变 文献计量学 可视化分析 科学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