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种不同类型Twin-block矫治器对前牙应力分布和位移的影响
1
作者 李星雨 张春艳 +8 位作者 李希贝 黄文莉 于少洋 杨文科 张映玥 郭骏 阎潇 张强 袁晓 《医用生物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44-850,共7页
目的 研究3种不同类型Twin-block矫治器对前牙、牙周膜及牙槽骨应力及位移的影响。方法 构建上下颌骨、关节盘、牙列及牙周膜的三维有限元模型。3组不同类型Twin-block矫治器的有限元模型分别为传统Twin-block矫治器、带切牙帽Twin-bloc... 目的 研究3种不同类型Twin-block矫治器对前牙、牙周膜及牙槽骨应力及位移的影响。方法 构建上下颌骨、关节盘、牙列及牙周膜的三维有限元模型。3组不同类型Twin-block矫治器的有限元模型分别为传统Twin-block矫治器、带切牙帽Twin-block矫治器、改良隐形Twin-block矫治器(clear twin-block aligner, CTBA)。所有类型矫治器的斜面角度均为70°,双侧分别加载200 N垂直于斜面的力。利用有限元方法分析前牙的应力分布与位移差异。结果 3种不同类型Twin-block矫治器均会导致上前牙舌倾及下前牙唇倾。CTBA组上前牙舌向位移及应力最大,最大应力为30.6 MPa,而下前牙唇向位移及应力最小,位移约为0.02 mm。同时CTBA组下前牙、牙周膜及牙槽骨所受等效应力在3组中最低,而传统Twin-block矫治器组最高。结论 在使用传统Twin-block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错[牙合]时,无论有无切牙帽,均会导致下前牙的唇倾;而与传统Twin-block矫治器相比,CTBA可减少对下前牙、牙槽骨、牙周膜应力和位移的影响,进而减小下前牙的牙周风险,但需注意上前牙舌向位移带来的舌倾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WIN-BLOCK矫治器 功能矫治 隐形矫治器 安氏Ⅱ类错[牙合] 前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