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风景文饰:一种以题名创作升华风景意境的本土营造方法
1
作者 杨晓丹(图/) 李小龙(图/) +1 位作者 杨凌凡(图/) 林予欣(图/)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I0001-I0002,共2页
1.何谓“风景文饰”中国本土风景营造善于在物质空间建设的基础上,注入一番人文意涵,升华一地人居意境。在实践中,往往将寓于空间之内的审美意趣、历史典故、先贤事迹等进行精华萃取和诗文凝练,采用匾额、楹联、碑刻、砖雕等形式进行“... 1.何谓“风景文饰”中国本土风景营造善于在物质空间建设的基础上,注入一番人文意涵,升华一地人居意境。在实践中,往往将寓于空间之内的审美意趣、历史典故、先贤事迹等进行精华萃取和诗文凝练,采用匾额、楹联、碑刻、砖雕等形式进行“题名”,补充和升华空间本体所不能传达之意蕴,“使游者入其地,览景而生情文”。由此累代形成“风景文饰”的优秀营造传统,历史文献亦作“景题”“品题”“题咏”“点题”等之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空间 历史典故 审美意趣 文饰 空间本体 历史文献 题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美离伤:一种追求多元融汇与协同发展的营城理念
2
作者 李小龙(图/) 赵冰婧(图/) +2 位作者 原野(图/) 杨凌凡(图/) 王树声(图/) 《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I0001-I0002,共2页
1.何谓“合美离伤”中华文化强调以和为贵,崇尚“和合共生”。在此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下,中国本土规划素来葆有强烈的整体意识和融合思维,强调多元要素、不同系统之间的融合共进与协同发展,着力创造超越个体的整体结构。面对经济、人口... 1.何谓“合美离伤”中华文化强调以和为贵,崇尚“和合共生”。在此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下,中国本土规划素来葆有强烈的整体意识和融合思维,强调多元要素、不同系统之间的融合共进与协同发展,着力创造超越个体的整体结构。面对经济、人口、功能、空间等新变化,规划始终强调新与老、内与外、本来与外来、人工与自然的秩序相合,以空间动态调适为手段,统筹协调和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风景营造、社会进步、文明延续,由此积淀形成了“合美离伤”的营城准则。历史文献中亦有“合异类共成一体”“合则利、分则伤”等诸多记载,均蕴含此番义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城理念 整体意识 和合共生 协同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古迹雄地理:传承与提振并举的区域山水人文格局营造理念 被引量:7
3
作者 李欣鹏(图/) 王树声(图/) +1 位作者 李小龙(图/) 孙嘉悦(图/)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I0001-I0002,共2页
1.何谓"开古迹雄地理"中国本土规划素来葆有一种整体观和战略意识,强调对区域山水人文格局中占据显要势位、体现核心价值之关键胜迹的保护传承,藉此延续和强化"域中之奇观",凝结"一地之灵奇","固一... 1.何谓"开古迹雄地理"中国本土规划素来葆有一种整体观和战略意识,强调对区域山水人文格局中占据显要势位、体现核心价值之关键胜迹的保护传承,藉此延续和强化"域中之奇观",凝结"一地之灵奇","固一方神秀",实现古迹传承与大尺度区域格局提振的多维目标。诚如古人所讲"开古迹雄地理",便蕴含此番要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传承 战略意识 多维目标 古迹 营造理念 大尺度区域 整体观 提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端凝:一种凝神会心的人文空间规划设计方式 被引量:2
4
作者 王树声 陈旭(图/) +2 位作者 王树声(图/) 李小龙(图/) 石璐(图/)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I0001-I0002,共2页
1.何谓“端凝”中国城市人文规划实践,善于将空间经营措置与人心体验紧密结合,使得城市人文空间秩序下蕴藏一种人的内心体验与感受,不同的人文空间有着不同的体验行为。“端凝”便是其中一种重要方式。“端凝”原指端正认真、注意力集中... 1.何谓“端凝”中国城市人文规划实践,善于将空间经营措置与人心体验紧密结合,使得城市人文空间秩序下蕴藏一种人的内心体验与感受,不同的人文空间有着不同的体验行为。“端凝”便是其中一种重要方式。“端凝”原指端正认真、注意力集中;古人将之应用在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中,重在通过端正场所秩序而聚景凝神,以达到在人文空间中修身正心的目的。如“端凝以观物变”、“人钟山水之秀,必端凝爽哲”等记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空间 城市人文 注意力集中 规划实践 体验与感受 体验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并立联辉:一种并置人文标志提振城市格局秩序的规划手法 被引量:3
5
作者 王树声(图/) 赵子良(图/) +1 位作者 李小龙(图/) 薛靖裕(图/)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I0003-I0004,共2页
1.何谓"并立联辉"中国城市的人文规划实践,善于统筹经营城市标志空间,创造彼此关联协同、相得益彰的文化环境意象,形成控引和凝聚城市整体格局秩序的"心目之大观"。"并立联辉"便是此般实践的一种重要方式... 1.何谓"并立联辉"中国城市的人文规划实践,善于统筹经营城市标志空间,创造彼此关联协同、相得益彰的文化环境意象,形成控引和凝聚城市整体格局秩序的"心目之大观"。"并立联辉"便是此般实践的一种重要方式。"并立"原指同时存在,"联辉"指美好事物交相辉映。"并立联辉"一词应用在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中,重在表达一种通过并置人文标志提振城市整体格局秩序的规划手法。在古代文献中亦有如"并丽""并峙""联立""联缀"等语汇记载,其义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格局 环境意象 古代文献 整体格局 规划实践 人文 相得益彰 提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执简驭繁:一种持守城市关键秩序统筹整体建设的营城理念
6
作者 张薇(图/) 张建新(图/) +1 位作者 李小龙(图/) 姚曼琳(图/) 《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I0001-I0002,共2页
1.何谓“执简驭繁”。中华文化素来崇尚从整体中把握关键,于复杂环境中“举纲张目”,以此谋全局、图永利。《周礼·系辞上》记载:“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天下之理得矣”;《道德经·第二十二章》亦载:“圣人... 1.何谓“执简驭繁”。中华文化素来崇尚从整体中把握关键,于复杂环境中“举纲张目”,以此谋全局、图永利。《周礼·系辞上》记载:“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天下之理得矣”;《道德经·第二十二章》亦载:“圣人执一以为天下牧”。此义理投射于本土城市规划,即在城市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空间的动态演进中,始终把握少数关键要素,去繁就简,以简化繁,实现城市价值之本、空间之特的存续与彰显,积淀形成“执简驭繁”的营城思想。历史文献中亦有“持其大纲,疏其节目”“翦其繁芜,撮其枢要”诸多记载,均蕴含此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城理念 执简驭繁 整体建设 关键秩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峙:一种环布人文标志提振城市格局的规划模式 被引量:2
7
作者 张薇(图/) 王凯(图/) +1 位作者 李小龙(图/) 谭静斌(图/)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I0001-I0002,共2页
1.何谓“环峙”中国城市的人文空间规划尤重山水人文格局的整体创造,善于发现和融合环列于城市周围的山川形势要地,统筹布控人文空间,形成具有整体文化意义和特殊“环城”格局意象的标志体系,以界定城市的人文领域,提振城市意境。“环... 1.何谓“环峙”中国城市的人文空间规划尤重山水人文格局的整体创造,善于发现和融合环列于城市周围的山川形势要地,统筹布控人文空间,形成具有整体文化意义和特殊“环城”格局意象的标志体系,以界定城市的人文领域,提振城市意境。“环峙”便是此般实践的一种重要方式。从历史文献来看,“环峙”原指高耸环绕,古人多用以描述山峰环绕的态势,如“群山环峙”“列千山而环峙”等。“环峙”一词应用在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中,重在表达于城市周围环布人文标志提振城市格局之义。与该词义相近,还有如“拥峙”“环拱”“拱峙”“列峙”等诸多语汇记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空间 规划模式 城市格局 山水人文 整体创造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 城市意境 人文领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肃其敬:一种追求城市人文空间敬慕感的营造理念 被引量:1
8
作者 来嘉隆(图/) 王树声(图/) +1 位作者 李小龙(图/) 王晨阳(图/)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I0001-I0002,共2页
1.何谓“肃其敬”重视城市文化空间对人的化育,关注人在城市文化环境中的心灵体验是中国营城的优秀传统,积淀形成了许多凝聚和化育人心的规划建设智慧。“肃其敬”便是其中的一种重要营造理念,多见于文庙、祠墓、楼阁以及一些富有纪念... 1.何谓“肃其敬”重视城市文化空间对人的化育,关注人在城市文化环境中的心灵体验是中国营城的优秀传统,积淀形成了许多凝聚和化育人心的规划建设智慧。“肃其敬”便是其中的一种重要营造理念,多见于文庙、祠墓、楼阁以及一些富有纪念意义的环境。诚如文庙者,使人“正衣冠、尊瞻庙”“起人之敬畏”;学宫者,使人“于瞻拜之余,生祗畏之念,入庙思敬,能治于王道所不及”;楼阁者,使人“览其景,绎其义”“惶然生其敬”等,皆具深意。就内涵而论,“肃敬”原指恭敬,亦有肃穆、严正之义;“肃其敬”应用在古代城市规划设计中,重在表达场所环境营造使人有凛然、敬慕之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文化空间 人文空间 心灵体验 环境营造 营造理念 纪念意义 使人 城市文化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城:一种适应经济发展城市空间扩张的典型模式
9
作者 高元(图/) 张富豪(图/) +1 位作者 李小龙(图/) 王树声(图/)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I0001-I0002,共2页
1.何谓“多城”纵观中国本土城市营建,在经济、军事、政治、人口等因素影响下,原有单一城池难以适应日益增长的发展需求,故而城市外拓与城池增筑以充城市之用成为必然趋势。经累代营建逐步形成了多城格局,成为一种适应经济发展的典型空... 1.何谓“多城”纵观中国本土城市营建,在经济、军事、政治、人口等因素影响下,原有单一城池难以适应日益增长的发展需求,故而城市外拓与城池增筑以充城市之用成为必然趋势。经累代营建逐步形成了多城格局,成为一种适应经济发展的典型空间扩张模式。“多城”体现了中国本土城市在空间扩张的演变之中注重维护新旧城市空间接续的优秀传统。“多城”意为在主城外,筑若干次城或关城,按照城池大小和连接方式,可以分为以道路连接主城和新城的哑铃模式、以城墙连接主城和新城的连带模式,以及以城墙相连且新城围绕主城布置的群簇模式等不同多城空间组合的典型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组合 城市营建 空间扩张模式 城市空间扩张 典型模式 主城 城池 连接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拓胸豁目:一种收揽胜景与振励人心的风景营造理念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树声(图/) 仵佳琪(图/) +1 位作者 李小龙(图/) 杨思然(图/)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I0001-I0002,共2页
1.何谓“拓胸豁目”中国本土风景营造素来重视对“登高揽胜”空间的经营,强调通过收揽一方胜景,开拓人之胸襟、振励人之精神,营造“网罗天地于门户,饮吸山川于胸怀”的人居意境。由此累代形成“拓胸豁目”的优秀风景营造传统。历史文献... 1.何谓“拓胸豁目”中国本土风景营造素来重视对“登高揽胜”空间的经营,强调通过收揽一方胜景,开拓人之胸襟、振励人之精神,营造“网罗天地于门户,饮吸山川于胸怀”的人居意境。由此累代形成“拓胸豁目”的优秀风景营造传统。历史文献中亦有“游目骋怀”“豁目开襟”“畅幽怀、豁壮眸”等诸多记载,皆具此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献 风景 营造理念 胜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迹以人传:古迹保护传承的守土者之责
11
作者 王树声(图/) 原野(图/) +1 位作者 李小龙(图/) 张瑶(图/)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I0001-I0002,共2页
1.何谓“迹以人传”纵观中国规划建设史,几乎每个地方都有一批循吏、文人、乡贤,守护中华胜迹、接续历史文脉,把传承弘扬中华文化的责任、对地方乡土的热爱和个人才情注入地方实践,代代赓续,形成了特有的本土古迹保护传承模式。
关键词 保护传承 历史文脉 弘扬中华文化 古迹 才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触目皆真 会心不远:一种山水寻胜与风景营造的格局视野
12
作者 李小龙(图/) 姜健(图/) +1 位作者 姚曼琳(图/) 王树声(图/)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I0001-I0002,共2页
1.何谓“触目皆真会心不远”中国本土规划的山水寻胜与风景营造,素来以人的在地体验为核心,注重从人之“目观心会”感受出发,体察整体环境、辨识风景资源、塑造风景格局。此番实践不以风景和人的空间距离远近为取舍,乃讲求“触目皆真,... 1.何谓“触目皆真会心不远”中国本土规划的山水寻胜与风景营造,素来以人的在地体验为核心,注重从人之“目观心会”感受出发,体察整体环境、辨识风景资源、塑造风景格局。此番实践不以风景和人的空间距离远近为取舍,乃讲求“触目皆真,会心不远”,追求一种“拾取山川之秀,收四远之景,而纳吾大观之中”的格局境界。由此累代形成了极具本土特色的风景体察与营造传统,折射出中国本土规划的宏阔视野与格局胸怀,蕴含“万物不为我所有,万物皆为我所用”的人居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土特色 风景资源 空间距离 整体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壮观瞻资守御:一种军镇要地人居建设中的风景追求
13
作者 袁荔(图/) 王树声(图/) +1 位作者 李小龙(图/) 李照熠(图/)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I0001-I0002,共2页
1.何谓“壮观瞻资守御”中国本土规划素来重视风景营造,强调规划建设要发现自然之巧、融合地利之特、彰显环境之美。即使是在军事地区的规划建设中,人们依然葆有对美好风景的向往与追求之心,强调于保安全、固防御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因... 1.何谓“壮观瞻资守御”中国本土规划素来重视风景营造,强调规划建设要发现自然之巧、融合地利之特、彰显环境之美。即使是在军事地区的规划建设中,人们依然葆有对美好风景的向往与追求之心,强调于保安全、固防御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因境置景,借军事地利非常之势,谋人居建设非常之景,建构饱含地域特色的军事体系与风景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守御 地利 因地制宜 风景 地域特色 保安全 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湖:一种理想人居的追求与实践模式
14
作者 蒋苑(图/) 王树声(图/) +1 位作者 李小龙(图/) 呼茗蕊(图/)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I0001-I0002,共2页
1.何谓“西湖”中国本土规划素来关注城市与水的关系,注重对城市周边大面积湖池的用心经营。既善于通过巧施湖池工程,泄洪蓄水、保障民生,亦强调在工程建设中葆有风景意涵,融入对美好人居的不懈向往与创作才情,塑造湖池胜境、构建湖城... 1.何谓“西湖”中国本土规划素来关注城市与水的关系,注重对城市周边大面积湖池的用心经营。既善于通过巧施湖池工程,泄洪蓄水、保障民生,亦强调在工程建设中葆有风景意涵,融入对美好人居的不懈向往与创作才情,塑造湖池胜境、构建湖城一体式特色格局。由此逐渐形成了一种饱含中国特色、中国精神的“西湖”风景营造模式,深刻影响地方人居建设。在历史实践中亦多见“东湖”“南湖”等,虽方位与命名不同,但营造义理相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模式 城市周边 湖池 营造模式 保障民生 西湖 用心经营 一体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