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1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血管减压术与经皮穿刺球囊压迫术治疗对老年三叉神经痛相关指标及预后的影响
1
作者 李小波 谢东 李波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32-336,共5页
目的比较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与经皮穿刺球囊压迫术(percutaneous balloon compression,PBC)治疗对三叉神经痛患者炎性因子、神经递质、氧化应激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保定市第一医院... 目的比较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与经皮穿刺球囊压迫术(percutaneous balloon compression,PBC)治疗对三叉神经痛患者炎性因子、神经递质、氧化应激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保定市第一医院神经外科住院的老年三叉神经痛患者130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MVD组64例和PBC组66例。比较2组术后即刻临床疗效、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血清神经递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P物质和5-羟色胺]水平及术后1年复发率。结果MVD组与PBC组缓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8.4%vs 97.0%,P>0.05)。MVD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明显长于PBC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P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VD组术后6 h血清IL-1β、IL-6、TNF-α、丙二醛水平明显高于PBC组,SOD、GSH-Px水平明显低于P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术后6 h血清IL-1β、IL-6、TNF-α、丙二醛水平明显高于术前,SOD、GSH-Px、CGRP、P物质水平明显低于术前,术后3 d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明显低于术前,术后1个月血清5-羟色胺水平高于术前,CGRP、P物质水平明显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1年疼痛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81,P=0.182)。结论MVD和PBC均是治疗老年三叉神经痛的有效方法,可调节炎性因子、神经递质水平;MV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而PBC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短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血管减压术 三叉神经痛 氧化性应激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醛肟还原Np(Ⅵ)的机理研究
2
作者 李小波 张萌 +1 位作者 吴群燕 石伟群 《原子能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5-45,共11页
在Purex流程中,调控Np的价态能实现乏燃料中镎的分离。乙醛肟(CH_(3)CHNOH)作为无盐还原剂可有效将Np(Ⅵ)还原为Np(Ⅴ),但微观还原机理尚不清楚。CH_(3)CHNOH存在顺式(Z)和反式(E)异构体,这两种异构体对Np(Ⅵ)可能具有不同的还原能力和... 在Purex流程中,调控Np的价态能实现乏燃料中镎的分离。乙醛肟(CH_(3)CHNOH)作为无盐还原剂可有效将Np(Ⅵ)还原为Np(Ⅴ),但微观还原机理尚不清楚。CH_(3)CHNOH存在顺式(Z)和反式(E)异构体,这两种异构体对Np(Ⅵ)可能具有不同的还原能力和反应过程。本研究利用标量相对论密度泛函理论分别探讨了Z/E-CH_(3)CHNOH还原Np(Ⅵ)的反应机理。反应的热力学结果表明,Z-CH_(3)CHNOH还原Np(Ⅵ)的过程比E-CH_(3)CHNOH更有利,这可能归因于前者形成更多的氢键和反应过程中结构变化较小。动力学结果表明,两种同分异构体还原Np(Ⅵ)的决速步能垒非常相近,分别为22.36、23.03 kcal/mol,表明两者的还原能力基本一致。键长分析结果表明,Z/E-CH_(3)CHNOH还原2个Np(Ⅵ)的过程都伴随着相关键的断裂与形成。第1个Np(Ⅵ)还原属于氢原子转移,第2个Np(Ⅵ)还原是水参与的单电子转移。自旋密度和Np-O_(yl)键长的结果也证实了乙醛肟还原Np(Ⅵ)的本质。本研究解释了Z/E-CH_(3)CHNOH还原Np(Ⅵ)的微小差异,并揭示了其还原本质,为乏燃料中镎的分离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醛肟 还原反应 密度泛函理论 乏燃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灰色聚类—正态云的地铁牵引系统健康状态综合评估
3
作者 曹烁 李小波 +1 位作者 沈青 王睿轶 《铁道机车车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4-170,共7页
针对牵引系统组成元件多、内部结构复杂的特点,文中提出一种利用灰色聚类及正态云进行地铁列车牵引系统健康评估的方法。首先,根据现场反馈的故障数据以及牵引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建立故障分层模型进而构建系统健康评估流程图,并采用层次... 针对牵引系统组成元件多、内部结构复杂的特点,文中提出一种利用灰色聚类及正态云进行地铁列车牵引系统健康评估的方法。首先,根据现场反馈的故障数据以及牵引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建立故障分层模型进而构建系统健康评估流程图,并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系统模块的权重值;然后,使用灰色聚类法得出灰色系数;最后,基于灰色系数和模块权重生成正态云评估模型,实现对系统的健康评估。结果表明,该健康评估方法得出地铁牵引系统处于亚健康(Ⅲ)和较健康(Ⅳ)之间,与现场反馈结果一致,比较客观地反映牵引系统的健康状态,对制订牵引系统的维修保养方案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次分析法 灰色聚类 云模型 健康评估 地铁牵引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列车牵引系统状态评估方法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小波 张程 吴浩 《铁道机车车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8-144,共7页
充分挖掘现场故障统计数据,提出一种地铁列车牵引系统状态评估方法。首先基于牵引系统故障树建立层次分析模型,构建各层级评判矩阵并确定权重,然后计算牵引系统各模块基本事件的灰色聚类系数,完成对系统模块层的状态评估,最后利用各模... 充分挖掘现场故障统计数据,提出一种地铁列车牵引系统状态评估方法。首先基于牵引系统故障树建立层次分析模型,构建各层级评判矩阵并确定权重,然后计算牵引系统各模块基本事件的灰色聚类系数,完成对系统模块层的状态评估,最后利用各模块聚类系数构建牵引系统模糊综合评判矩阵,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牵引系统整体的健康状态进行评估。结果表明,牵引逆变模块和牵引控制单元板卡是该车型地铁列车牵引系统的薄弱环节,应作为检修与维护中的重点对象。该评估方法综合利用故障树—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降低了人为因素的影响,其评估结果可为地铁列车牵引系统主动维护和检修提供有效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列车 主客观结合赋权 模糊灰色聚类 牵引系统 状态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水驱特征曲线类型及适应性——以塔河油田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郑玲丽 朱冰倩 +3 位作者 张宇豪 李小波 彭佳明 肖文联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99-907,共9页
水驱特征曲线在油田生产动态分析中被广泛使用,现有的水驱特征曲线大多是通过统计分析砂岩油藏的生产数据建立的,常用的有甲、乙、丙、丁4种类型。为探究这些类型是否适用于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以塔河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为例,结合油藏... 水驱特征曲线在油田生产动态分析中被广泛使用,现有的水驱特征曲线大多是通过统计分析砂岩油藏的生产数据建立的,常用的有甲、乙、丙、丁4种类型。为探究这些类型是否适用于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以塔河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为例,结合油藏缝洞结构和油水生产数据,确定甲型水驱曲线更适用于塔河缝洞型油藏水驱特征。研究发现,塔河油田长时间开发的255口油井呈现出6种含水率上升类型和4种水驱特征曲线类型。结合实例分析得到,受单洞控制的油井,呈现出单直线型水驱特征曲线和缓慢上升型含水率上升曲线;受双洞控制的油井,水驱特征曲线为双直线型,含水率上升曲线呈现出缓慢上升、快速上升和波动型;受双洞控制的油井在注水影响下,水驱特征曲线形态为三直线型,含水上升率曲线呈现出快速上升、暴性水淹型;多井位于多洞,缝洞结构复杂的油井,水驱特征曲线表现为不规则型,含水率上升曲线呈现出缓慢上升、快速上升、波动型和暴性水淹型。对比砂岩油藏的水驱特征曲线,明确了碳酸盐岩油藏的水驱特征曲线适用条件为稳定水驱原则(即直线原则)和无固定含水率原则,为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的生产动态预测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缝洞型油藏 水驱特征曲线 适应性 含水率 缝洞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行业人工智能学科建设研究与思考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合 李欣 +6 位作者 窦宏恩 闫林 王洪亮 刘俊榜 李小波 任义丽 李宁 《石油科技论坛》 2024年第6期1-12,共12页
为了加快我国油气人工智能一级学科体系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转变,解决油气行业人工智能人才不足与社会及企业需求不协调的矛盾,文章依据教育部2018年印发的《高等院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分析了全球人工智能研究与人才的竞争态势,指... 为了加快我国油气人工智能一级学科体系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转变,解决油气行业人工智能人才不足与社会及企业需求不协调的矛盾,文章依据教育部2018年印发的《高等院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分析了全球人工智能研究与人才的竞争态势,指出只有建设好人工智能学科体系,才能推动我国高校和研究院所全面提升人工智能人才培养质量,助力教学与科研不断发展。深入研究了国内外15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人工智能学科建设现状,指出国内外综合性大学、工科院校、研究院学校都未将人工智能作为一级学科建设,明显滞后于企业业务需求和社会需求,影响了人工智能的人才教育和人才培养。剖析了油气行业人工智能学科建设在理论教学、实践训练、项目实践等方面存在的挑战,提出了油气行业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模式和学科建设的方向与系统框架,构建了“AI+油气业务”和“油气业务+AI”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更新人才培养模式,推动人工智能学科创新发展及人工智能技术在油气行业的广泛落地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天然气 人工智能 学科建设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领域人工智能标准化工作思考与建议
7
作者 闫林 李欣 +4 位作者 李小波 刘俊榜 王洪亮 李心浩 贾文清 《石油科技论坛》 2024年第5期35-42,共8页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在垂直行业的规模应用实效显著,国内外均意识到人工智能标准工作的重要性,积极推进人工智能标准工作。人工智能技术在油气领域的融合应用,整体按“单点智能技术—智能化技术系列—大模型”路径演进、扩展,...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在垂直行业的规模应用实效显著,国内外均意识到人工智能标准工作的重要性,积极推进人工智能标准工作。人工智能技术在油气领域的融合应用,整体按“单点智能技术—智能化技术系列—大模型”路径演进、扩展,当前已实现多点技术突破,推进油气人工智能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凸显。建议采用“整体布局、分层细化、逐步完善”的方式,分基础骨干、重点方向、应用场景3个层次构建油气人工智能标准体系,明晰油气人工智能与其他专业界限、科学组建油气人工智能标准委员会,协同推进油气人工智能标准化工作快速有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油气行业 标准化工作 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Debugger:基于FPGA的扫描调试器设计及实现
8
作者 李小波 唐志敏 《高技术通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24-831,共8页
针对芯片硅后调试面临内部信号可观测性差、可控制性弱、内部状态不易恢复重建等问题,本文设计和实现了一款基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的快速扫描调试器XDebugger。该调试器复用传统可测试设计(DFT)扫描链路逻辑,在芯片的设计阶段插入... 针对芯片硅后调试面临内部信号可观测性差、可控制性弱、内部状态不易恢复重建等问题,本文设计和实现了一款基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的快速扫描调试器XDebugger。该调试器复用传统可测试设计(DFT)扫描链路逻辑,在芯片的设计阶段插入基于功能模块前导码的扫描控制电路,实现了芯片内部各数字逻辑模块信号100%可见;通过基于FPGA的扫描调试器X-Debugger可以快速完成芯片内部寄存器状态获取和修改,并结合硬件加速器可以完成芯片内部逻辑状态的快速重建,从而形成硅后调试闭环。在某处理器芯片硅后调试实践中的结果表明,对于小于100万触发器的功能模块可以在1 s内完成内部状态获取、修改和重建,全芯片通过X-Debugger内部信号获取和重建小于1 min,极大提高了该处理器芯片的硅后调试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后调试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 扫描链 寄存器回读 状态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万古霉素骨粉低剂量局部应用致红人综合征1例分析
9
作者 李小波 周国坚 +2 位作者 黄玉玲 李海俏 陈婷婷 《中国药物警戒》 2025年第2期217-220,226,共5页
目的分析万古霉素低剂量局部应用致红人综合征(RMS)的临床特征及致敏机制,警示其用药风险,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分析1例低剂量万古霉素骨粉局部应用预防手术部位感染(SSI)诱发RMS的案例,经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和文献回顾讨论... 目的分析万古霉素低剂量局部应用致红人综合征(RMS)的临床特征及致敏机制,警示其用药风险,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分析1例低剂量万古霉素骨粉局部应用预防手术部位感染(SSI)诱发RMS的案例,经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和文献回顾讨论其机制,并探索其药学监护。结果根据ADR关联性评价、诺氏量表评分和致敏机制分析,考虑万古霉素致RMS,同时开展ADR监测和药学监护,患者RMS症状好转治愈。结论低剂量万古霉素局部应用同样存在发生RMS的风险,临床需警惕和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古霉素 红人综合征 手术部位感染 低剂量 局部应用 药品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托普台南区块断溶体油藏栅状断片结构数值模拟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如杰 乐平 +4 位作者 张莹 李小波 黄楠 赵黎明 范庆振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8-64,共7页
塔河油田托普台南区块断溶体油藏开发初期产量高,后期暴性水淹和快速见水井多,产量递减快,针对此类特征,目前尚未建立较好的模拟方法。结合断溶体油藏岩溶特征、地震特征、实钻井井储关系以及三带结构提出断溶体油藏栅状断片结构,根据... 塔河油田托普台南区块断溶体油藏开发初期产量高,后期暴性水淹和快速见水井多,产量递减快,针对此类特征,目前尚未建立较好的模拟方法。结合断溶体油藏岩溶特征、地震特征、实钻井井储关系以及三带结构提出断溶体油藏栅状断片结构,根据此认识,通过融合断层自动提取技术和蚂蚁体属性,得到断裂指示因子,用以刻画栅状断片储集体,利用张量属性刻画溶蚀孔洞型储集体,建立双重介质组分模型,开展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栅状断片结构是断溶体油藏的主要导流通道;断裂指示因子比断层自动提取技术和最大似然更适合表征栅状断片结构,并在通水源处与张量属性匹配度高,在其他区域匹配性差;与单重介质模型相比,基于栅状断片结构的双重介质模型拟合精度更高,更能反映断溶体油藏生产动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普台南区块 断溶体油藏 暴性水淹 栅状断片结构 地质建模 断裂指示因子 双重介质模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统一架构建模语言的标准体系构建 被引量:1
11
作者 鲁金直 王国新 +10 位作者 张旸旸 阎艳 冯雷 唐锡晋 唐剑 沙金龙 郑晓晨 马君达 陈金伟 车江涛 李小波 《信息技术与标准化》 2024年第1期22-27,53,共7页
标准化是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的基础,随着多架构建模语言已经被应用于多领域、全周期、多层级的架构建模,多架构建模语言的标准化体系也逐渐受到重视。基于国家标准计划《系统与软件工程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统一架构建模语言》,提出架构... 标准化是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的基础,随着多架构建模语言已经被应用于多领域、全周期、多层级的架构建模,多架构建模语言的标准化体系也逐渐受到重视。基于国家标准计划《系统与软件工程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统一架构建模语言》,提出架构建模语言的标准规范框架,重点阐述两种核心语言规范、支撑规范及领域规范。最后,提出标准的未来发展路径,进而推动多架构建模语言、工具及方法论的标准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工程 系统架构设计 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 KARMA语言 多架构建模技术 MBSE标准化 装备数字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C-IMS酱香型白酒不同典型体基酒挥发性成分差异分析
12
作者 廖凤梅 陈仁远 +6 位作者 杨雪莉 赵铖 李小波 余方强 王业 张悍仁 吴鑫颖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3-58,共6页
为探究酱香型白酒中酱香、醇甜及窖底典型体基酒的品质特征,利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C-IMS)对3种典型体基酒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可视化差异分析,并结合主成分分析(PCA)、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指纹图谱和相对气味活性值(R... 为探究酱香型白酒中酱香、醇甜及窖底典型体基酒的品质特征,利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C-IMS)对3种典型体基酒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可视化差异分析,并结合主成分分析(PCA)、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指纹图谱和相对气味活性值(ROAV)探究不同典型体基酒间挥发性成分的差异。结果表明,3种典型体基酒中共检出35种挥发性成分,包括酯类16种、醛酮类10种、醇类4种、酸类2种、呋喃类1种及其他类2种。3种典型体基酒的挥发性成分存在差异,根据P<0.05、变量重要性投影(VIP)值及相对气味活性值(ROAV)筛选得到3种关键差异化合物(VIP>1,ROAV>1,P<0.05),分别为3-甲基丁酸乙酯、丁醛和正己醛。该研究结果为解析酱香型白酒不同基酒的挥发性香气特征提供依据,为区分不同典型基酒的品质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香型白酒 典型体基酒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色谱 挥发性成分 指纹图谱 关键差异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酱香型白酒窖池空间差异对第四轮次基酒品质的影响
13
作者 廖凤梅 陈仁远 +6 位作者 杨雪莉 赵铖 李小波 余方强 王业 张悍仁 吴鑫颖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7-53,共7页
为探究酱香型白酒窖池不同空间位置酒醅所产基酒的品质差异,利用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GC-FID)对酱香第四轮次基酒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定量分析,并对挥发性成分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及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解析不同空... 为探究酱香型白酒窖池不同空间位置酒醅所产基酒的品质差异,利用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GC-FID)对酱香第四轮次基酒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定量分析,并对挥发性成分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及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解析不同空间位置酒醅所产基酒的挥发性风味成分差异,并结合香气活性值(OAV)评估差异化合物对基酒香味特征的贡献。PCA结果表明,窖面、窖中、窖底酒醅所产的三种基酒区分良好,OPLS-DA结合变量重要性投影(VIP)值筛选出己酸乙酯、正丙醇、乙酸乙酯等12种差异化合物。结合香气活性值(OAV>1,VIP>1)发现己酸乙酯和丁酸乙酯对窖底基酒风味贡献极大。差异化合物与香气特征相关性分析表明乙酸、辛酸、乙酸乙酯与花香和果香呈显著、极显著正相关(P<0.05,P<0.01),而与窖香、酱香则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P<0.05,P<0.01);糠醛、丁酸、己酸等与曲香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而与粮香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该研究对理解窖池中不同位置酒醅所产基酒的香气差异提供依据,为探究酱香型白酒窖池发酵机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香型白酒 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香气活性值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大模型在油气勘探开发领域的应用及挑战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明澔 李小波 +1 位作者 刘兴邦 曾倩 《石油科技论坛》 2024年第6期107-113,125,共8页
自2022年底ChatGPT发布以来,人工智能正在从弱人工智能走向以大模型为代表的强人工智能阶段,大模型能力快速提升,行业场景落地应用成为产投研各方关注热点。通过调研语言、图像和多模态大模型在油气勘探开发领域知识管理、地震解释、实... 自2022年底ChatGPT发布以来,人工智能正在从弱人工智能走向以大模型为代表的强人工智能阶段,大模型能力快速提升,行业场景落地应用成为产投研各方关注热点。通过调研语言、图像和多模态大模型在油气勘探开发领域知识管理、地震解释、实验图像分析、生成数据分析、设备预测性维护等方面的应用情况,显示人工智能大模型在油气勘探开发领域应用需求巨大。受油气勘探开发领域业务和数据特征影响,人工智能大模型的落地应用还面临专业数据融合、领域认知深度和大模型应用安全等多方挑战。随着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在多模态能力、上下文学习、智能体及具身智能等方面取得的新进展,有望进一步提升其在解决油气勘探开发领域复杂任务的能力,加速油气上游业务的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大模型 勘探开发 应用场景 技术挑战 研发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属性在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连通性分析及其注水开发中的应用 被引量:23
15
作者 李小波 李新华 +2 位作者 荣元帅 彭小龙 王可可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5-67,71,共4页
由于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具有极强的非均质性,实施多井缝洞单元注水开发过程中存在对井间连通性认识不清的问题,极大地影响了注水开发的效果。通过对判识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连通性的地震属性进行优选,确定的最大曲率属性在反映... 由于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具有极强的非均质性,实施多井缝洞单元注水开发过程中存在对井间连通性认识不清的问题,极大地影响了注水开发的效果。通过对判识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连通性的地震属性进行优选,确定的最大曲率属性在反映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微断裂和裂缝的发育程度、描述垂向上的非连续性以及表征裂缝的线型特征等方面均优于相干和地震倾角属性。因此,利用最大曲率属性识别和描述微断裂—裂缝体系,追踪大尺度裂缝的延伸方向,并结合振幅梯度属性,刻画缝洞连通体的空间形态。在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多井缝洞单元注水开发过程中,最大曲率属性可以清晰地反映微断裂—裂缝体系的空间分布,确定其与溶洞的空间组合关系,为井间静态连通性的判定提供依据;利用多种地震属性刻画的缝洞连通体,可以指导注采井部署和优化注采关系;根据追踪的大尺度裂缝连通的主方向,可以预测注水受效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缝洞型油藏 注水开发 微断裂—裂缝体系 最大曲率属性 塔河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河油田缝洞型油藏注水替油井失效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2
16
作者 李小波 荣元帅 +2 位作者 刘学利 彭小龙 王可可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9-62,114-115,共4页
塔河油田实施注水替油生产是单井缝洞单元提高采收率的主导技术,但是失效井比例逐步增大,极大影响了注水开发效果。在分析该油田注水替油改善开发效果作用机理的基础上,对注水替油井进入失效阶段的主要动态特征进行了总结。结果表明,溶... 塔河油田实施注水替油生产是单井缝洞单元提高采收率的主导技术,但是失效井比例逐步增大,极大影响了注水开发效果。在分析该油田注水替油改善开发效果作用机理的基础上,对注水替油井进入失效阶段的主要动态特征进行了总结。结果表明,溶洞型、裂缝—孔洞型、裂缝型3类储集体注水替油井失效特征存在明显差异,但整体上裂缝型储集体注水替油井较溶洞型和裂缝—孔洞型更易失效;注水替油井进入失效阶段的主要动态特征为周期含水率快速上升、注水指示曲线斜率明显增大、周期存水率逐渐减小、周期吨油耗水比急剧增大。影响注水替油井失效的主要客观因素为单井储集体类型和注水替油后期的底水入侵;主观因素为周期注水量偏大和阶段焖井时间短导致的周期注采参数不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缝洞型油藏 单井缝洞单元 注水替油 含水率 塔河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力压裂裂缝模拟研究 被引量:14
17
作者 李小波 史英 +2 位作者 张修明 岳迎春 胡阳明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2-55,共4页
针对低渗油气藏水力压裂裂缝通常采用直角网格加密模拟准确性不高的问题,采用了油藏数值模拟中的新型网格结构——PEBI网格来模拟水力裂缝.在充分认识水力裂缝渗流机理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数值模拟中处理水力裂缝的常规直角网格加密方法... 针对低渗油气藏水力压裂裂缝通常采用直角网格加密模拟准确性不高的问题,采用了油藏数值模拟中的新型网格结构——PEBI网格来模拟水力裂缝.在充分认识水力裂缝渗流机理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数值模拟中处理水力裂缝的常规直角网格加密方法和PEBI网格方法的原理;并以某火山岩油藏为例运用两种方法对裂缝方位、导流能力和裂缝穿透比进行优化研究.研究结果表明,PEBI网格模拟水力裂缝的方法相对于常规直角网格加密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优越性.运用该方法可以为现场压裂施工设计和效果评价提供一种有效的研究手段,对于提高低渗油气藏压裂效果具有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油气藏 水力压裂 PEBI网格模拟 裂缝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带注意力机制3D U-Net网络的地质模型参数化技术 被引量:10
18
作者 李小波 李欣 +4 位作者 闫林 周腾骅 李顺明 王继强 李心浩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67-173,共7页
针对卷积神经网络增强的主成分分析技术(CNN-PCA)这种地质模型参数化技术在油藏复杂地质特征刻画精度和泛化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不使用预训练好的C3D视频动作分析模型来提取三维模型风格特征,而使用新的损失函数并引入一种带注意力机制... 针对卷积神经网络增强的主成分分析技术(CNN-PCA)这种地质模型参数化技术在油藏复杂地质特征刻画精度和泛化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不使用预训练好的C3D视频动作分析模型来提取三维模型风格特征,而使用新的损失函数并引入一种带注意力机制的3D U-Net网络来补全主成分分析方法(PCA)降维过程中丢失的地质模型细节信息,并以一个复合河道砂体油藏为例进行了应用效果分析。研究表明,与CNN-PCA技术相比,采用带注意力机制的3DU-Net网络能够更好地补全PCA降维过程中丢失的地质模型细节信息,在反映原始地质模型的流动特性方面具有更好的效果,并能改善油藏历史拟合的技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藏历史拟合 地质模型参数化 深度学习 注意力机制 3D U-Net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油藏水力压裂裂缝长度优化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李小波 彭小龙 +3 位作者 苏云河 史英 崔力公 王可可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04-307,共4页
低渗油藏在进行压裂改造时,由于其渗流规律复杂和井网形式不规则,常规模拟压裂裂缝长的方法不再适用,因此提出了PEBI网格模拟和经济评估相结合的水力裂缝长度优化方法。该方法将油藏数值模拟中的新型网格结构——PEBI网格应用到水力裂... 低渗油藏在进行压裂改造时,由于其渗流规律复杂和井网形式不规则,常规模拟压裂裂缝长的方法不再适用,因此提出了PEBI网格模拟和经济评估相结合的水力裂缝长度优化方法。该方法将油藏数值模拟中的新型网格结构——PEBI网格应用到水力裂缝长度优化设计中,实现了不规则井网条件下水力裂缝的准确模拟,并证实了PEBI网格模拟水力裂缝相对于常规直角网格的优越性;同时从经济角度优化裂缝的长度。通过实例对产油量、含水率以及采出程度的对比分析,表明运用该方法能确定水力裂缝的最佳长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压裂 裂缝长度 优化设计 低渗透油藏 PEBI网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缝洞型油藏强边、底水窜进油井特征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李小波 荣元帅 +2 位作者 龙喜彬 吴锋 王可可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35-140,共6页
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部分高产油井具有油井不见水则稳产,一旦见水则暴性水淹、产量呈快速递减的典型特征,且高产井的水淹对区块稳产的影响重大。针对这一现象,通过水淹高产井生产动态的分析找出了水淹前的异常信号,并利用井筒节... 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部分高产油井具有油井不见水则稳产,一旦见水则暴性水淹、产量呈快速递减的典型特征,且高产井的水淹对区块稳产的影响重大。针对这一现象,通过水淹高产井生产动态的分析找出了水淹前的异常信号,并利用井筒节点分析方法和流体力学软件开展了强边、底水窜进机理研究,论证了水淹前异常信号的正确性。研究得出:强边、底水缝洞单元能量接替可分为纯弹性驱,弹性驱向水驱过渡,纯边、底水驱3个明显阶段;自喷井的油压和产量异常波动特征是强边、底水突破井底附近的重要信号;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产井见水风险预警分阶段控制方法,并在矿场取得较好的运用效果。通过高产井水淹前异常信号的分析,为油田高产井管理和油井实施见水风险预警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河油田 缝洞型油藏 窜流 高产井 见水风险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