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福建省53份茶树种质资源SSR-PCR反应体系的优化
被引量:
1
1
作者
朱晨
田采云
+6 位作者
张舒婷
常笑君
傅海峰
李小桢
陈常颂
林玉玲
郭玉琼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28期88-91,共4页
[目的]优化茶树种质资源SSR-PCR反应体系。[方法]以福建省不同地区的53份茶树种质资源作为SSR-PCR体系优化的供试材料,通过L16(43)正交试验设计,对茶树SSR-PCR反应体系的3个影响因素:DNA模板浓度(ng/μL)、引物浓度(mmol/L)和Taq酶浓度...
[目的]优化茶树种质资源SSR-PCR反应体系。[方法]以福建省不同地区的53份茶树种质资源作为SSR-PCR体系优化的供试材料,通过L16(43)正交试验设计,对茶树SSR-PCR反应体系的3个影响因素:DNA模板浓度(ng/μL)、引物浓度(mmol/L)和Taq酶浓度(U)在4个水平上进行比较筛选,并进行PCR验证。[结果]优化后最佳的福建省茶树SSR-PCR反应体系为25μL体系,其中DNA模板浓度50 ng/μL、引物浓度0.25 mmol/L、Taq酶浓度1.25 U。并从23对茶树SSR引物中筛选出5对清晰、明亮、无杂带的引物,适用于福建省茶树SSR标记的进一步研究。[结论]该研究可为后续福建省茶树品种的亲缘关系分析、杂交品种的选育等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种植资源
SSR-PCR
体系优化
正交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种不同香型白茶香气成分的GC-MS分析
被引量:
20
2
作者
傅海峰
林琼珍
+7 位作者
朱晨
唐雅弦
李小桢
陈兰
周承哲
欧阳明秋
赖钟雄
郭玉琼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91-97,共7页
采用顶空进样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测定青草香型、花香型、毫香型、粽叶香型、枣香型和药香型6种香型白茶的香气成分。利用聚类分析法与主成分分析法,分析6种不同香型白茶的香气成分差异。结果表明,6种不同香型白茶共检测出48种...
采用顶空进样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测定青草香型、花香型、毫香型、粽叶香型、枣香型和药香型6种香型白茶的香气成分。利用聚类分析法与主成分分析法,分析6种不同香型白茶的香气成分差异。结果表明,6种不同香型白茶共检测出48种香气成分。其中,青草香型白茶以芳樟醇、1-戊烯-3-醇、己醛、顺-3-己烯醇和2-甲基丁醛等为主要特征成分;花香型白茶以芳樟醇、1-戊烯-3-醇、己醛、2-甲基丁醛和香叶醇等为主要特征成分;毫香型白茶以芳樟醇、1-戊烯-3-醇、2-甲基丁醛、己醛和香叶醇等为主要特征成分;粽叶香型白茶以1-戊烯-3-醇、2-甲基丁醛、己醛、芳樟醇和2-乙基呋喃等为主要特征成分;枣香型白茶以1-戊烯-3-醇、2-甲基丁醛、己醛、芳樟醇和顺-3-己烯醇等为主要特征成分;药香型白茶以1-戊烯-3-醇、2-甲基丁醛、芳樟醇、己醛和2-乙基呋喃等为主要特征成分。聚类分析将6种香型白茶分为两大类型,青草香型、毫香型和花香型聚为一类,而粽叶香型、枣香型和药香型聚为另一类。其中1-戊烯-3-醇和芳樟醇是区分6种不同白茶香型的重要香气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茶
香型
香气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茶树遗传转化体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
6
3
作者
陈兰
朱晨
+2 位作者
李小桢
傅海峰
郭玉琼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12期14-18,23,共6页
茶树遗传转化技术是指应用重组DNA技术、细胞组织培养技术或种质系统转化技术,有目的地将外源基因或DNA片段插入到茶树受体基因组中并使其在后代植株中得以表达的过程,在茶树遗传改良、品种选育中发挥重要作用。对茶树遗传转化中受体系...
茶树遗传转化技术是指应用重组DNA技术、细胞组织培养技术或种质系统转化技术,有目的地将外源基因或DNA片段插入到茶树受体基因组中并使其在后代植株中得以表达的过程,在茶树遗传改良、品种选育中发挥重要作用。对茶树遗传转化中受体系统建立、茶树遗传转化方法进行概述,阐述了茶树遗传转化研究重点、方向以及当前茶树遗传转化研究所面临的转化效率低和离体再生困难的问题,提出了原位转化技术在茶树遗传转化中的应用潜力,从而达到优化茶树遗传转化体系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转化
外植体
农杆菌介导法
基因枪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福建省53份茶树种质资源SSR-PCR反应体系的优化
被引量:
1
1
作者
朱晨
田采云
张舒婷
常笑君
傅海峰
李小桢
陈常颂
林玉玲
郭玉琼
机构
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
茶学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福建农林大学园艺植物生物工程研究所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出处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28期88-91,共4页
基金
福建省重大科技专项(2015NZ0002-1)
福建省重大农技推广项目(KNJ151003)
+1 种基金
福建农林大学科技创新专项(CXZX2017164)
福建农林大学乡村振兴茶产业技术服务项目(11899170102)
文摘
[目的]优化茶树种质资源SSR-PCR反应体系。[方法]以福建省不同地区的53份茶树种质资源作为SSR-PCR体系优化的供试材料,通过L16(43)正交试验设计,对茶树SSR-PCR反应体系的3个影响因素:DNA模板浓度(ng/μL)、引物浓度(mmol/L)和Taq酶浓度(U)在4个水平上进行比较筛选,并进行PCR验证。[结果]优化后最佳的福建省茶树SSR-PCR反应体系为25μL体系,其中DNA模板浓度50 ng/μL、引物浓度0.25 mmol/L、Taq酶浓度1.25 U。并从23对茶树SSR引物中筛选出5对清晰、明亮、无杂带的引物,适用于福建省茶树SSR标记的进一步研究。[结论]该研究可为后续福建省茶树品种的亲缘关系分析、杂交品种的选育等研究提供依据。
关键词
茶树
种植资源
SSR-PCR
体系优化
正交设计
Keywords
Camellia sinensis
Germplasm resource
SSR-PCR
System optimization
Orthogonal design
分类号
S571.1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6种不同香型白茶香气成分的GC-MS分析
被引量:
20
2
作者
傅海峰
林琼珍
朱晨
唐雅弦
李小桢
陈兰
周承哲
欧阳明秋
赖钟雄
郭玉琼
机构
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
福建农林大学中国白茶研究所
茶学福建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
福建农林大学园艺植物生物工程研究所
出处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91-97,共7页
基金
福建省重大科技专项(2015NZ0002-1)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8J01701)
+1 种基金
福建农林大学科技创新专项基金项目(CXZX2018069)
福建农林大学乡村振兴茶产业技术服务项目(11899170102)。
文摘
采用顶空进样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测定青草香型、花香型、毫香型、粽叶香型、枣香型和药香型6种香型白茶的香气成分。利用聚类分析法与主成分分析法,分析6种不同香型白茶的香气成分差异。结果表明,6种不同香型白茶共检测出48种香气成分。其中,青草香型白茶以芳樟醇、1-戊烯-3-醇、己醛、顺-3-己烯醇和2-甲基丁醛等为主要特征成分;花香型白茶以芳樟醇、1-戊烯-3-醇、己醛、2-甲基丁醛和香叶醇等为主要特征成分;毫香型白茶以芳樟醇、1-戊烯-3-醇、2-甲基丁醛、己醛和香叶醇等为主要特征成分;粽叶香型白茶以1-戊烯-3-醇、2-甲基丁醛、己醛、芳樟醇和2-乙基呋喃等为主要特征成分;枣香型白茶以1-戊烯-3-醇、2-甲基丁醛、己醛、芳樟醇和顺-3-己烯醇等为主要特征成分;药香型白茶以1-戊烯-3-醇、2-甲基丁醛、芳樟醇、己醛和2-乙基呋喃等为主要特征成分。聚类分析将6种香型白茶分为两大类型,青草香型、毫香型和花香型聚为一类,而粽叶香型、枣香型和药香型聚为另一类。其中1-戊烯-3-醇和芳樟醇是区分6种不同白茶香型的重要香气组分。
关键词
白茶
香型
香气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
Keywords
white tea
aroma type
aroma component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
分类号
S609 [农业科学—园艺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茶树遗传转化体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
6
3
作者
陈兰
朱晨
李小桢
傅海峰
郭玉琼
机构
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
福建农林大学园艺植物生物工程研究所
出处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12期14-18,23,共6页
基金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8J01701)
福建农林大学科技创新专项基金项目(CXZX2017164,CXZX2018069)
+2 种基金
福建农林大学乡村振兴茶产业技术服务项目(11899170102)
福建省高原学科建设经费项目(102/71201801101)
茶树种质资源生化分析与生物学研究(K1518023A)
文摘
茶树遗传转化技术是指应用重组DNA技术、细胞组织培养技术或种质系统转化技术,有目的地将外源基因或DNA片段插入到茶树受体基因组中并使其在后代植株中得以表达的过程,在茶树遗传改良、品种选育中发挥重要作用。对茶树遗传转化中受体系统建立、茶树遗传转化方法进行概述,阐述了茶树遗传转化研究重点、方向以及当前茶树遗传转化研究所面临的转化效率低和离体再生困难的问题,提出了原位转化技术在茶树遗传转化中的应用潜力,从而达到优化茶树遗传转化体系的目的。
关键词
遗传转化
外植体
农杆菌介导法
基因枪法
Keywords
Genetic transformation
Explant
Agrobacterium mediated
Bombardment mediated
分类号
S571.1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福建省53份茶树种质资源SSR-PCR反应体系的优化
朱晨
田采云
张舒婷
常笑君
傅海峰
李小桢
陈常颂
林玉玲
郭玉琼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6种不同香型白茶香气成分的GC-MS分析
傅海峰
林琼珍
朱晨
唐雅弦
李小桢
陈兰
周承哲
欧阳明秋
赖钟雄
郭玉琼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2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茶树遗传转化体系研究进展
陈兰
朱晨
李小桢
傅海峰
郭玉琼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9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