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4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米SiO_(2)增强型清洁压裂液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1
1
作者 杨晓武 李小斌 +2 位作者 鄢长灏 刘笑春 王晨 《石油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0-77,共8页
以芥酸酰胺丙基二甲胺和H_(2)O_(2)为原料制备了长碳链氧化胺表面活性剂(EDAAO),并以EDAAO为主剂构建压裂液体系,向体系中引入纳米SiO_(2)颗粒,制得纳米SiO_(2)增强型清洁压裂液,通过室内实验考察了该压裂液的流变性能、携砂性能及破胶... 以芥酸酰胺丙基二甲胺和H_(2)O_(2)为原料制备了长碳链氧化胺表面活性剂(EDAAO),并以EDAAO为主剂构建压裂液体系,向体系中引入纳米SiO_(2)颗粒,制得纳米SiO_(2)增强型清洁压裂液,通过室内实验考察了该压裂液的流变性能、携砂性能及破胶性能等关键指标。实验结果表明,纳米SiO_(2)增强型清洁压裂液的最优配方为:2.5%(w)EDAAO+0.8%(w)水杨酸钠+3.0%(w)KCl+0.1%(w)纳米SiO_(2),SiO_(2)粒径为10 nm;该压裂液的耐温温度最高可达120℃,相较于普通压裂液提升了20%;在90℃、剪切速率170 s^(-1)的条件下持续剪切1.5 h,纳米SiO_(2)增强型清洁压裂液的黏度能够稳定维持在85 mPa·s以上,较不含纳米颗粒的压裂液黏度高2.43倍;采用煤油作为破胶剂,当煤油用量超过2.0%(w)时,纳米SiO_(2)增强型清洁压裂液可在60 min内实现破胶,黏度降至5 mPa·s以下;该压裂液的破胶液具有低伤害特性,与地层水具有良好的配伍性,满足清洁压裂液的应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改性 清洁压裂液 黏弹性 氧化胺 表面活性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播电商驱动农产品上行机理及发展策略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李小斌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19期181-185,189,共6页
农产品直播电商是一种新型的农产品电商销售模式,作为乡村振兴和网络扶贫深度融合发展的新兴产物,正在引领农村电商模式不断创新。结合4Cs营销理论,研究了直播电商驱动农产品上行机理,即农产品直播电商从单一价值到多元价值满足了客户需... 农产品直播电商是一种新型的农产品电商销售模式,作为乡村振兴和网络扶贫深度融合发展的新兴产物,正在引领农村电商模式不断创新。结合4Cs营销理论,研究了直播电商驱动农产品上行机理,即农产品直播电商从单一价值到多元价值满足了客户需求,缩短了价值链,降低了客户成本,将“人找货”发展成“货找人”,方便了消费者,丰富了农产品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沟通形式,增强了互动和交流。在此研究基础上,总结了农产品直播电商驱动农产品上行的发展策略,以期为农产品电商直播行业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产品电商直播 4Cs营销理论 农产品上行 机理 发展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酸钠溶液的电导率与结构的关系 被引量:14
3
作者 李小斌 王丹琴 +3 位作者 梁爽 刘桂华 彭志宏 周秋生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651-1655,共5页
通过测定不同浓度Na2O和苛性比(αk)的铝酸钠溶液的电导率,计算了不同Na2O浓度下铝酸根阴离子的迁移数,结合铝酸钠溶液的红外光谱表征,研究了铝酸钠溶液的电导率与结构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低浓度铝酸钠溶液[c(Na2O)<175g/L]中,铝酸... 通过测定不同浓度Na2O和苛性比(αk)的铝酸钠溶液的电导率,计算了不同Na2O浓度下铝酸根阴离子的迁移数,结合铝酸钠溶液的红外光谱表征,研究了铝酸钠溶液的电导率与结构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低浓度铝酸钠溶液[c(Na2O)<175g/L]中,铝酸根阴离子的迁移数约为0.6,其离子结构主要为Al(OH)4-;中等浓度溶液[c(Na2O)=175~330g/L]中,铝酸根阴离子的迁移数约为0.2,其离子结构主要为Al(OH)4-和[Al2(OH)8(H2O)2]2-;而高浓度溶液[c(Na2O)>330g/L]中,铝酸根阴离子的离子迁移数接近于0,对应的离子结构主要是Al2O(OH)62-,[Al2(OH)8(H2O)2]2-和少量Al(OH)4-.说明铝酸根离子的导电能力与结构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酸钠溶液 电导率 迁移数 离子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酸钠溶液中二氧化硅的平衡浓度 被引量:11
4
作者 李小斌 刘桂华 +1 位作者 彭志宏 翟玉春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51-254,共4页
基于组成类似的化合物热力学数据与组成存在的线性关系 ,计算了 4种钠硅渣的热力学数据 ,并计算了在铝酸钠溶液中形成钠硅渣后二氧化硅平衡浓度与温度或苛性比的关系·计算结果表明 ,二氧化硅平衡浓度计算值与实验值相符 ;同时 ,随... 基于组成类似的化合物热力学数据与组成存在的线性关系 ,计算了 4种钠硅渣的热力学数据 ,并计算了在铝酸钠溶液中形成钠硅渣后二氧化硅平衡浓度与温度或苛性比的关系·计算结果表明 ,二氧化硅平衡浓度计算值与实验值相符 ;同时 ,随着温度的升高或苛性比的增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硅渣 二氧化硅 铝酸钠 苛性化 化学平衡 平衡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铝酸钠溶液中析出一水软铝石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李小斌 潘军 +2 位作者 刘桂华 彭志宏 周秋生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5-30,共6页
通过热力学分析确定了铝酸钠溶液体系中三水铝石、一水软铝石平衡固相与温度和苛性比之间的关系。以三水铝石为前驱体,通过水热法处理,制得结晶良好、纯度较高的一水软铝石;升高温度,延长反应时间,减小前驱体粒度以及加入适量苛性碱都... 通过热力学分析确定了铝酸钠溶液体系中三水铝石、一水软铝石平衡固相与温度和苛性比之间的关系。以三水铝石为前驱体,通过水热法处理,制得结晶良好、纯度较高的一水软铝石;升高温度,延长反应时间,减小前驱体粒度以及加入适量苛性碱都有利于三水铝石向一水软铝石的转变。以一水软铝石为晶种分解铝酸钠溶液的实验结果表明:分解原液浓度升高,分解率降低;晶种粒度减小,分解时间延长,分解率升高;在95℃,铝酸钠溶液只析出一水软铝石,且最大分解率可达43.19%;而在85℃以下,分解产物为三水铝石。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酸钠溶液 晶种 一水软铝石 分解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铝多孔陶瓷膜支撑体制备的工艺过程和微观机制的综合评述 被引量:20
6
作者 李小斌 徐晓辉 周秋生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2-64,共3页
综合论述了氧化铝多孔陶瓷膜支撑体制备的工艺过程及过程中支撑体的孔径大小和分布、空隙率、强度等重要参数的变化规律 ,为得到高性能、无缺陷的氧化铝多孔陶瓷微滤和超滤膜提供了指导依据。着重探讨了不同的工艺条件对其微观机制的影响。
关键词 无机膜 多孔陶瓷 氧化铝 微观机制 微滤 超滤膜 膜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拜耳法管道化溶出系统的能量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李小斌 王宇 +1 位作者 刘桂华 周秋生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2-46,共5页
对拜耳法生产氧化铝管道化溶出的能量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生产过程中节能降耗的途径.模拟结果表明:在预热段中,初级结疤厚度对能耗影响很大,需要严格控制,提高预热级数可以提高矿浆预热终温,但效果不明显;在熔盐加热段中,各级结疤厚... 对拜耳法生产氧化铝管道化溶出的能量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生产过程中节能降耗的途径.模拟结果表明:在预热段中,初级结疤厚度对能耗影响很大,需要严格控制,提高预热级数可以提高矿浆预热终温,但效果不明显;在熔盐加热段中,各级结疤厚度对结果影响效果相同,表现为当其处于0~1 mm区间时热利用率变化幅度很大,而采用多内管、细内径的工艺方式可以有效的减少熔盐需求流量,同时发现当溶出温度取值增加至275 ℃以后,熔盐需求流量巨幅增长,而热利用率降低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铝 拜尔法 管道化溶出 数值模拟 节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CO_3在铝酸钠溶液中的反苛化作用 被引量:6
8
作者 李小斌 郑洁 +2 位作者 齐天贵 王丹琴 张海宝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2663-2668,共6页
在热力学计算的基础上,研究CaCO3在铝酸钠溶液体系中发生反苛化反应的规律。热力学计算表明,低温条件下,CaCO3与游离苛性碱形成Ca(OH)2的反苛化程度较小,而其与Al(OH)4-形成3CaO.Al2O3.6H2O(C3AH6)的反苛化反应显著。CaCO3在纯NaOH溶液... 在热力学计算的基础上,研究CaCO3在铝酸钠溶液体系中发生反苛化反应的规律。热力学计算表明,低温条件下,CaCO3与游离苛性碱形成Ca(OH)2的反苛化程度较小,而其与Al(OH)4-形成3CaO.Al2O3.6H2O(C3AH6)的反苛化反应显著。CaCO3在纯NaOH溶液中反苛化反应的反应率小于5%,而在铝酸钠溶液中其反苛化率可达50%以上,说明Al(OH)4-对CaCO3的反苛化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CaCO3的反苛化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随铝酸钠溶液苛性比αk的升高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规律,当αk为3时,出现极大值;常压条件下,CaCO3在铝酸钠溶液中发生反苛化反应形成C3AH6,而造成氧化铝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钙 反苛化 铝酸根离子(Al(OH)4-) 六水合铝酸三钙(C3AH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酸钙烧成及碱液溶出性质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李小斌 吕卫君 +2 位作者 彭志宏 刘桂华 周秋生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7-49,共3页
根据热力学计算 ,CaO SiO2 配料摩尔比对烧结料的组成有很大影响。实验考查了CaO SiO2 配料摩尔比为 1和 2时由CaO和SiO2 混合烧结制成CaO·SiO2 和 2CaO·SiO2 时烧结料的组成及反应率 ,并用NaOH、Na2 CO3、NaAlO2 溶液进行溶... 根据热力学计算 ,CaO SiO2 配料摩尔比对烧结料的组成有很大影响。实验考查了CaO SiO2 配料摩尔比为 1和 2时由CaO和SiO2 混合烧结制成CaO·SiO2 和 2CaO·SiO2 时烧结料的组成及反应率 ,并用NaOH、Na2 CO3、NaAlO2 溶液进行溶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酸钙 热力学计算 烧结 溶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硅酸钙在铝酸钠溶液中的反应行为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小斌 张建 +2 位作者 刘桂华 陈滨 齐天贵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75-281,共7页
以CaO和SiO2为原料合成2CaO·SiO2,通过测定SiO2浓度分析原硅酸钙反应活性的变化规律;基于质量守恒,计算渣中钠硅渣和钙硅渣分配比例。实验结果表明,在铝酸钠溶液体系中,反应时间的延长、氧化铝浓度的升高均有利于原硅酸钙的分解和... 以CaO和SiO2为原料合成2CaO·SiO2,通过测定SiO2浓度分析原硅酸钙反应活性的变化规律;基于质量守恒,计算渣中钠硅渣和钙硅渣分配比例。实验结果表明,在铝酸钠溶液体系中,反应时间的延长、氧化铝浓度的升高均有利于原硅酸钙的分解和溶出液中二氧化硅浓度的升高,溶出液中二氧化硅浓度最高增幅可分别达到9.97倍和11倍;同时,温度升高会显著促进原硅酸钙的分解与钙硅渣的生成,在136℃反应1h后二氧化硅总反应率可达43.06%;在铝酸钠溶液中加入碳酸钠,可能因"协同效应"而促进原硅酸钙的分解;铝酸钠溶液苛性比变化对原硅酸钙的分解影响不明显。随着纯铝酸钠、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溶液浓度的升高,原硅酸钙的Zeta电位绝对值增大,其原因可能是溶剂化层相应的Al(OH)4-,CO32-和OH-含量增多,有利于原硅酸钙的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硅酸钙 铝酸钠溶液 钠硅渣 钙硅渣 反应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加权割的图像分割 被引量:9
11
作者 李小斌 田铮 +1 位作者 刘密歌 徐海霞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6-80,共5页
提出了一个新的图分割模型——加权割模型,设计了一个基于加权割的图像分割算法(Image segmentation Algorithm Based on Weighted Cut,简记为ISAWC).加权割模型的特点是:(1)整合了图像的局部和整体分割信息;(2)在加权意义下最小化加权... 提出了一个新的图分割模型——加权割模型,设计了一个基于加权割的图像分割算法(Image segmentation Algorithm Based on Weighted Cut,简记为ISAWC).加权割模型的特点是:(1)整合了图像的局部和整体分割信息;(2)在加权意义下最小化加权割能同时达到类间最大相异性和类内最大一致性.本文证明可通过求解一个特征向量问题来优化加权割.模拟点集和实际图像上的实验验证了ISAWC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分割 图的加权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OH-NaAl(OH)_4-H_2O体系活度系数的计算模型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小斌 任万能 +2 位作者 刘桂华 彭志宏 周秋生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93-497,共5页
基于三水铝石在不同温度下的平衡溶解度,依据铝酸钠溶液表现介电常数ε’的概念,应用Debye-Htickel理论,拟合回归出ε’与苛性比(σk)、苛性碱的质量摩尔浓度(m)和温度(t)的函数关系式。同时,为解决当ε’过大时活度系数(γ... 基于三水铝石在不同温度下的平衡溶解度,依据铝酸钠溶液表现介电常数ε’的概念,应用Debye-Htickel理论,拟合回归出ε’与苛性比(σk)、苛性碱的质量摩尔浓度(m)和温度(t)的函数关系式。同时,为解决当ε’过大时活度系数(γ)误差较大以及由于活度系数大于1而导致ε’无实数解的问题,借助修正项系数br,并导出br与σk,m和t的函数表达式,最终将活度系数γ与σk,m和t相关联,从而建立NaOH-NaAl(OH)4-H2O体系中NaAl(OH)4的活度系数计算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当t为25~100℃,m为0.1~10mol/kg,σk为1.5~10.5时,活度系数模型计算值与文献实验值之间的相对误差小于10%;NaAl(OH).活度系数γ和ε’均随σk和优的增大而增大;当σk〈5.5时,γ和ε’随t的升高而减小,而当σk〉5.5时,γ和ε’均随t的升高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bye-Htickel方程 表现介电常数 活度系数 计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化焙烧一水硬铝石矿增浓溶出过程动力学 被引量:14
13
作者 李小斌 周秋生 +1 位作者 彭志宏 刘业翔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19-221,共3页
探讨了一水硬铝石型铝土矿在一定条件下活化焙烧后 ,作为后加矿的增浓溶出过程动力学 .得出焙烧矿在增浓溶出过程中受化学反应控制 ,且为一级反应 .推导出了该过程的动力学方程 ,并求得了相应的表观活化能为1 34 .5kJ/mol.对于更深入研... 探讨了一水硬铝石型铝土矿在一定条件下活化焙烧后 ,作为后加矿的增浓溶出过程动力学 .得出焙烧矿在增浓溶出过程中受化学反应控制 ,且为一级反应 .推导出了该过程的动力学方程 ,并求得了相应的表观活化能为1 34 .5kJ/mol.对于更深入研究这一新的氧化铝生产工艺流程 ,在原有拜耳法流程基础上 ,通过适当改造 ,达到增产降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学 增浓溶出 一水硬铝石型铝土矿 活化焙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焙烧法综合处理铬渣和皮革污泥的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小斌 齐天贵 +4 位作者 周秋生 李斌 彭志宏 刘桂华 徐文彬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2103-2108,共6页
采用低温焙烧法综合处理铬渣和皮革污泥,对皮革污泥的热分解特性和铬渣中六价铬的还原规律进行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大于400℃的焙烧温度下,皮革污泥分解产生的CO、烷烃等还原性气体可将铬渣中的六价铬还原;焙烧温度、焙烧时间以... 采用低温焙烧法综合处理铬渣和皮革污泥,对皮革污泥的热分解特性和铬渣中六价铬的还原规律进行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大于400℃的焙烧温度下,皮革污泥分解产生的CO、烷烃等还原性气体可将铬渣中的六价铬还原;焙烧温度、焙烧时间以及铬渣与皮革污泥的质量比(pm)对铬渣中六价铬的还原有重要影响,温度越高,焙烧时间越长,则铬渣中六价铬还原越彻底,增加皮革污泥的配量有利于铬渣中六价铬的彻底还原;在焙烧温度大于500℃,pm≤30的条件下,焙烧处理渣中六价铬的含量小于35 mg/kg,其毒性浸出试验浸出液中六价铬和总铬质量浓度分别小于0.3 mg/L和0.5 mg/L,符合解毒铬渣直接用于生产水泥、砖块等建筑材料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铬渣 皮革污泥 焙烧 解毒 综合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酸钠溶液碳分母液深度碳分制备片钠铝石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小斌 刘楠 +3 位作者 周秋生 齐天贵 刘桂华 彭志宏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0-32,共13页
对铝酸钠溶液碳酸化分解制备冶金级氢氧化铝后所得碳分母液进行深度碳分制备片钠铝石纤维,研究深度碳分过程中铝和硅的析出行为;通过FTIR,XRD和SEM等分析手段,研究深度碳分所得最终产物物相及其形貌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在深... 对铝酸钠溶液碳酸化分解制备冶金级氢氧化铝后所得碳分母液进行深度碳分制备片钠铝石纤维,研究深度碳分过程中铝和硅的析出行为;通过FTIR,XRD和SEM等分析手段,研究深度碳分所得最终产物物相及其形貌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在深度碳分过程中,溶液中铝的析出存在一临界pH,即随着CO_2气体的通入,当溶液pH降低到11.8以下时,溶液中铝迅速析出;溶液中硅的析出趋势与铝的析出趋势基本相同;控制深度碳分终点pH为10.5左右,所得最终产物均为片钠铝石;随着深度碳分温度升高,最终产物由颗粒状向纤维状转变;随着初始Al_2O_3质量浓度的增加,所得片钠铝石纤维的直径变小,长径比增大,且其均匀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酸钠溶液 深度碳分 片钠铝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浮选法脱除铝酸钠溶液中可溶性铁化合物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小斌 李重洋 +3 位作者 齐天贵 周秋生 彭志宏 刘桂华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21-1027,共7页
采用吸附胶体浮选法(ACF)直接脱除高浓度铝酸钠溶液中的可溶性铁化合物,探讨浮选过程中各因素对除铁效果的影响,并对浮选过程的机理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铝酸钠溶液晶种分解之前,当活化剂硫酸铜用量为85 mg/L,作用时间为3 min,浮... 采用吸附胶体浮选法(ACF)直接脱除高浓度铝酸钠溶液中的可溶性铁化合物,探讨浮选过程中各因素对除铁效果的影响,并对浮选过程的机理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铝酸钠溶液晶种分解之前,当活化剂硫酸铜用量为85 mg/L,作用时间为3 min,浮选温度为90℃,空气流量为200 L/h,捕收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用量为200 mg/L时,浮选5 min后溶液中Fe2O3质量浓度由138 mg/L降低至21 mg/L;溶液中S2-质量浓度对浮选没有影响,而SO42-和CO32-质量浓度对浮选效果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浮选过程中,硫酸铜与铁化合物的作用机理为共沉淀/吸附作用,捕收剂与杂质沉淀物的作用机理为化学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酸钠 铁化合物 吸附胶体浮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苛性比铝酸钠溶液中硅、铝分离的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小斌 周秋生 +1 位作者 刘桂华 彭志宏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46-48,共3页
通过热力学分析和实验,证明了在含硅高(SiO2>70g/L)、苛性分子比高(αk>50)的铝酸钠溶液中,控制一定的温度、溶液苛性分子比值和适量的石灰添加量,可以使溶液中的硅酸根离子[SiO2(OH)2]2-以硅灰石... 通过热力学分析和实验,证明了在含硅高(SiO2>70g/L)、苛性分子比高(αk>50)的铝酸钠溶液中,控制一定的温度、溶液苛性分子比值和适量的石灰添加量,可以使溶液中的硅酸根离子[SiO2(OH)2]2-以硅灰石的形式沉淀析出,而铝仍然保留在溶液中,不会造成铝的损失,顺利地实现溶液中硅铝的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酸钠溶液 高苛性分子比 硅铝分离 炼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铁矿物还原的拜耳法赤泥熟料烧结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小斌 刘楠 +4 位作者 齐天贵 王一霖 刘桂华 周秋生 彭志宏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2398-2404,共7页
利用铁化合物在熟料烧结过程中可被煤粉还原为单质铁的特性,实验研究赤泥炉料在还原烧结条件下的反应行为和性质。研究结果表明:在还原烧结条件下,赤泥熟料的熔化温度大于1 250℃,且烧结炉料的铁铝比(即Fe2O3与Al2O3的物质的量比n(Fe... 利用铁化合物在熟料烧结过程中可被煤粉还原为单质铁的特性,实验研究赤泥炉料在还原烧结条件下的反应行为和性质。研究结果表明:在还原烧结条件下,赤泥熟料的熔化温度大于1 250℃,且烧结炉料的铁铝比(即Fe2O3与Al2O3的物质的量比n(Fe2O3)/n(Al2O3))对熟料的熔化温度和熟料中氧化铝的溶出率无显著影响,高铁赤泥熟料的烧结温度和烧结温度范围显著提高;还原烧结赤泥熟料中氧化铝和氧化钠的溶出率随烧结温度的升高而升高,而与炉料配煤质量分数和钙硅比之间存在极值性关系,适当提高炉料的碱比有利于提高熟料中Al2O3的溶出率;赤泥熟料还原烧结的适宜条件是:温度为1 200~1 250℃,炉料碱铝比NR≈1.10,钙硅比CR=1.6~1.7,配煤质量分数wc≈6%。在该还原烧结条件下,铁铝比n(Fe2O3)/n(Al2O3)为0.3的赤泥熟料中Al2O3的溶出率可达91%~93%,Na2O的溶出率大于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拜耳法赤泥 熟料烧结 铁矿物 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铝生产蒸发系统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小斌 谷建军 彭志宏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44-46,共3页
根据实际蒸发系统流程提出了相关的算法,对蒸发系统各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数值模拟,详细分析了进料量、结疤厚度、真空度等因素对蒸发系统的影响,得出了与现场生产数据相一致的结果。
关键词 氧化铝 蒸发系统 数值模拟 结疤 生产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直流力矩电动机的高精度位置随动系统实现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小斌 吴宏岐 +1 位作者 袁战军 王瑾 《电子设计工程》 2014年第13期75-77,80,共4页
提出了一种采用直流力矩电动机作为执行元件的高精度位置系统实现方案。系统在结构上消除了减速装置,简化了结构,减小了误差以及消除了由此可能带来的自激振荡。整个系统设计采用位置、转速、电流三环结构。电流调节器和转速调节器采用P... 提出了一种采用直流力矩电动机作为执行元件的高精度位置系统实现方案。系统在结构上消除了减速装置,简化了结构,减小了误差以及消除了由此可能带来的自激振荡。整个系统设计采用位置、转速、电流三环结构。电流调节器和转速调节器采用PI调节器,位置调节器采用比例调节器。给出了系统主要环节实现方法,按照工程设计方法确定了各调节器的参数,并在MATLAB环境下对所设计系统进行了仿真。在1°和180°的阶跃给定下,系统超调量和稳态误差均为0;在幅值为5°,频率为1 Hz正弦信号输入下,系统输出能够完全跟随输入。结果表明系统具有高的定位精度和较好的跟随性能,能够满足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矩电机 位置系统 MATLAB SIMULINK PWM功率放大器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