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瓶装浓香型白酒不同挥发程度下的组分和风味分析
1
作者 周娜 黄志瑜 +3 位作者 刘悦 高崎 李宗毅 肖丹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49-453,共5页
白酒中的酸、酯、醇、醛等风味成分在贮存过程中发生一系列物理和化学变化,经过贮存逐渐达到新的平衡。瓶装白酒的瓶口与瓶盖之间受加工的精度限制,会有微小间隙差异。由于酒液有表面张力,在出厂检查时虽然倒置不漏酒,但是由于封口间隙... 白酒中的酸、酯、醇、醛等风味成分在贮存过程中发生一系列物理和化学变化,经过贮存逐渐达到新的平衡。瓶装白酒的瓶口与瓶盖之间受加工的精度限制,会有微小间隙差异。由于酒液有表面张力,在出厂检查时虽然倒置不漏酒,但是由于封口间隙大小不同等原因,会导致酒的某些成分挥发(或与空气发生反应),引起其组分含量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品味。本文从感官和理化角度分析了同一批次瓶装浓香型白酒不同条件下(静态平衡和非静态平衡状态下)挥发程度的变化规律,低度浓香型白酒水解速度快,醛类与酯类物质挥发水解快,酒的度数不同,挥发的程度也不同。深入研究酒体随时间变化以及因挥发造成的变化,对于酒类的存储有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瓶装白酒 浓香型 贮存年份 挥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成苗和幼苗生长对咸水滴灌的响应特征 被引量:17
2
作者 张安琪 郑春莲 +4 位作者 李宗毅 李科江 曹彩云 李全起 张俊鹏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6-22,共7页
【目的】解决咸水灌溉植棉成苗率低的难题。【方法】采用膜下滴灌灌水方式,研究了不同灌溉水矿化度(1、3、5、7、9 g/L)和不同灌水控制下限(田间持水率的70%和60%)相组合对棉花苗期土壤水盐变化及棉花出苗过程、成苗率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目的】解决咸水灌溉植棉成苗率低的难题。【方法】采用膜下滴灌灌水方式,研究了不同灌溉水矿化度(1、3、5、7、9 g/L)和不同灌水控制下限(田间持水率的70%和60%)相组合对棉花苗期土壤水盐变化及棉花出苗过程、成苗率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0~30 cm土层土壤盐分随着灌溉水矿化度的增加而增大,土壤水分变化不明显;随着灌水控制下限的提高,土壤水分和盐分分别呈增加和降低的趋势,但变化幅度不大。与1 g/L灌水处理相比,3 g/L咸水滴灌加快了棉花的出苗进程,平均成苗率提高了6.06%;5 g/L咸水滴灌对棉花出苗影响不大,成苗率增加了0.45%;7 g/L和9 g/L咸水滴灌延迟了出苗过程,平均成苗率降低了3.66%和12.97%,其中仅9 g/L与1 g/L灌水处理间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不同处理棉花幼苗的生长指标呈现出随灌水控制下限的提高而增大的趋势;2组灌水控制下限条件下,棉花苗期的单株叶面积、茎粗和地上部干质量等指标的大小顺序均是3、1、5、7、9 g/L,其中7、9 g/L与1 g/L处理间的差异达显著水平。棉花相对成苗率与灌溉水矿化度之间呈显著的二次函数关系,相对成苗率为1和0.9时,对应的灌溉水矿化度特征值分别为6.0 g/L和8.4 g/L。【结论】采用≤7 g/L的咸水滴灌不会对棉花成苗率产生显著影响,适度提高灌水控制下限、增加咸水灌溉次数,可促进棉花幼苗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咸水滴灌 棉花 成苗率 灌溉水矿化度 灌水控制下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靖安油田大路沟二区流动单元划分及合理性验证 被引量:6
3
作者 张富美 方朝刚 +6 位作者 彭功名 姚文礼 李昆 孙怀遐 李宗毅 闫国峰 郭华粘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4-47,114,共4页
为了提高油藏开发效果,根据大路沟二区油藏的渗流特征,采用岩性物性方法划分了流动单元,并且用判别分析法、微观渗流实验法、生产动态法、井间示踪剂法、数值模拟法进行了合理性验证。研究区共分为A,B,C和D共4类流动单元,不同流动单元... 为了提高油藏开发效果,根据大路沟二区油藏的渗流特征,采用岩性物性方法划分了流动单元,并且用判别分析法、微观渗流实验法、生产动态法、井间示踪剂法、数值模拟法进行了合理性验证。研究区共分为A,B,C和D共4类流动单元,不同流动单元分布的相位不同,具有不同物性和微观渗流特征。综合验证结果表明,研究区的产能特征、储层吸水状况及见水见效特征和剩余油分布规律,与各流动单元的物性特征对应较好,表明所划分的流动单元是合理的。B类和C类流动单元及几类流动单元结合的区域为剩余油富集区,应作为调整挖潜的重点;可以根据流动单元的水驱优先顺序组合,决定注水调配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单元划分 剩余油调整挖潜 合理性验证 大路沟二区靖安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玄武岩纤维改性沥青混合料的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4
4
作者 李宗毅 《交通科技》 2017年第4期135-137,共3页
通过对5种不同玄武岩纤维掺量的混合料进行室内试验,以研究玄武岩纤维掺量对改性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响。由试验可知,随着纤维掺量的增加,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不断提高,在纤维掺量为0.3%后增幅不断减小;玄武岩纤维的掺入可以提高混合... 通过对5种不同玄武岩纤维掺量的混合料进行室内试验,以研究玄武岩纤维掺量对改性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响。由试验可知,随着纤维掺量的增加,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不断提高,在纤维掺量为0.3%后增幅不断减小;玄武岩纤维的掺入可以提高混合料的低温稳定性,掺量为0.2%时效果最佳;混合料的抗水损能力随玄武岩纤维掺量增加而提高,在掺量为0.5%时达到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武岩纤维 掺量 沥青 残留稳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隔交替波涌灌溉对冬小麦土壤水分与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辛琪 林少喆 +3 位作者 王妮娜 荣旭 李宗毅 王春堂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1-25,共5页
【目的】了解间隔交替波涌灌溉对水流推进速度和灌水质量的影响,探究其替代波涌灌溉的可行性。【方法】以冬小麦为研究对象,设置波涌灌溉组(S)、间隔交替波涌灌溉组(AS)、间隔固定波涌灌溉组(FS)以及连续灌溉组(C)4个处理,分析比较了不... 【目的】了解间隔交替波涌灌溉对水流推进速度和灌水质量的影响,探究其替代波涌灌溉的可行性。【方法】以冬小麦为研究对象,设置波涌灌溉组(S)、间隔交替波涌灌溉组(AS)、间隔固定波涌灌溉组(FS)以及连续灌溉组(C)4个处理,分析比较了不同灌溉处理对水流推进速度、灌水均匀度、水分利用效率及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波涌灌溉处理下的水流推进速度明显快于连续灌溉的。4种处理下的灌水均匀度S处理为最佳,均值具体表现为:S处理>AS处理>FS处理>C处理;冬小麦产量均值表现为:AS处理>S处理>FS处理>C处理,其中与S处理、FS处理相比,AS处理有更好的增产效果;3种波涌灌溉方式的水分利用效率均值表现为:AS处理>FS处理>S处理,较C处理依次提高了43.84%、28.76%、26.03%。【结论】间隔交替波涌灌溉可显著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在山东泰安对冬小麦采用间隔交替波涌灌溉可以取得明显的节水增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涌灌溉 水流推进速度 灌水均匀度 冬小麦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渠灌溉对夏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荣旭 李宗毅 +3 位作者 李英豪 冯健 张政 王春堂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6-50,56,共6页
为探讨不同灌溉方式对夏玉米生长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以夏玉米为研究对象,设定传统连续灌溉(T)、管渠灌溉(P)、波涌流灌溉(S)和固定隔畦波涌灌溉(G)4种灌溉方式,对比分析4种不同灌溉方式下对夏玉米的叶面积指数、株高、地上部干物质... 为探讨不同灌溉方式对夏玉米生长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以夏玉米为研究对象,设定传统连续灌溉(T)、管渠灌溉(P)、波涌流灌溉(S)和固定隔畦波涌灌溉(G)4种灌溉方式,对比分析4种不同灌溉方式下对夏玉米的叶面积指数、株高、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①夏玉米生育期内4种不同灌溉方式下株高相差不显著,基本不受灌溉方式的影响;②全生育期内P处理叶面积指数最大,且在不同畦段的叶面积指数变化不大。T处理叶面积指数在畦中段与畦尾段上的叶面积指数相差较大;③P处理的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最高,总体表现为P>S>T>G;④在夏玉米产量上,P处理比T处理提高了7.64,且P处理水分利用效率最高,对比T处理、S处理和G处理分别提高了17.5、9.3和11.9。因此,管渠灌溉能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在山东泰安对夏玉米采用管渠灌溉可以取得较好的节水和增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渠灌溉 夏玉米生长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聚过程中窜聚原因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张丹瑶 孙晓雨 +3 位作者 宋汝霖 慕渊明 李宗毅 闫国峰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 CAS 2016年第1期28-30,34,共4页
分别从地质和工艺方面分析了聚合物驱过程中发生窜流的原因,通过室内物理模拟实验考察了相关因素对聚合物驱窜流的影响,并提出了防窜对策。研究结果表明,渗透率级差越小,注聚后低渗透层的采收率越高,随着渗透率级差的增大,高渗透层的窜... 分别从地质和工艺方面分析了聚合物驱过程中发生窜流的原因,通过室内物理模拟实验考察了相关因素对聚合物驱窜流的影响,并提出了防窜对策。研究结果表明,渗透率级差越小,注聚后低渗透层的采收率越高,随着渗透率级差的增大,高渗透层的窜聚现象更严重,在聚合物驱层系组合时,应尽量降低层系内的渗透率级差;注聚过程中存在最佳的聚合物溶液浓度范围,在此浓度范围内聚合物驱的采收率最高,驱油效果最好;采用合理的注聚速率,不仅可以延长开发时间,较大幅度地提高采收率,而且可以推迟见聚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驱 窜聚 地质因素 聚合物浓度 注聚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