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灌溉施肥方式对夏玉米产量和水氮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李佳 王义 +9 位作者 肖蓉 李亮 王悦 张慧 李宗新 钱欣 王良 苏玉晓 高英波 刘开昌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4-110,共7页
为明确不同灌溉施肥方式对夏玉米生长、产量及水氮利用的影响,本试验以登海605(DH605)和郑单958(ZD958)为材料,设常规灌溉施肥(FP)、喷灌+种肥同播(SN)、喷灌+水肥一体化(SF100%)、喷灌+水肥一体化+减氮20%(SF80%)共4个处理,研究不同灌... 为明确不同灌溉施肥方式对夏玉米生长、产量及水氮利用的影响,本试验以登海605(DH605)和郑单958(ZD958)为材料,设常规灌溉施肥(FP)、喷灌+种肥同播(SN)、喷灌+水肥一体化(SF100%)、喷灌+水肥一体化+减氮20%(SF80%)共4个处理,研究不同灌溉施肥方式对夏玉米干物质积累、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水分利用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品种、灌溉施肥方式及品种和灌溉施肥互作效应显著影响夏玉米的产量、干物质积累速率、水分利用效率(WUE)和氮肥偏生产力(PFPN),SF80%处理下两年平均产量、水分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均最高。与FP、SN和SF100%处理相比,SF80%处理下DH605两年平均产量分别提高14.55%、7.66%和2.26%,水分利用率分别提高23.73%、12.61%和8.86%,氮肥偏生产力分别提高43.19%、34.58%和27.82%;ZD958两年平均产量分别提高35.93%、15.24%和7.84%,水分利用率分别提高40.81%、21.79%和11.13%,氮肥偏生产力分别提高69.91%、44.05%和34.80%。综上所述,喷灌+水肥一体化+减氮20%的灌溉施肥方式可以显著提高夏玉米产量和水氮利用效率,实现夏玉米增产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灌溉施肥方式 水氮利用效率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根系分泌物改变酚酸类物质对花生种子发芽及病原菌的化感作用
2
作者 赵忆南 李庆凯 +6 位作者 刘苹 郭峰 唐朝辉 赵自超 万书波 张正 李宗新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44-553,共10页
为进一步探索玉米花生间作缓解花生连作障碍的机理,通过收集玉米根系分泌物,外源添加到酚酸类化感物质处理的花生种子及病原菌培养基中的方法,研究玉米根系分泌物对3种酚酸类化感物质及其混合物化感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浓度(0.75 m... 为进一步探索玉米花生间作缓解花生连作障碍的机理,通过收集玉米根系分泌物,外源添加到酚酸类化感物质处理的花生种子及病原菌培养基中的方法,研究玉米根系分泌物对3种酚酸类化感物质及其混合物化感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浓度(0.75 mmol/L和1.5 mmol/L)的肉桂酸、邻苯二甲酸、对羟基苯甲酸及其混合物,对花生胚芽生长和根腐镰孢菌及炭疽菌2种病原菌起化感抑制作用。玉米根系分泌物对花生种子发芽起促进作用,对花生根腐镰孢菌和炭疽菌主要起抑制作用。添加玉米根系分泌物后,减轻了3种酚酸类化感物质及其混合物对花生种子发芽的化感抑制作用,低浓度处理下化感指数降低了60.10%~88.11%;增强了其对根腐镰孢菌的化感抑制作用,高浓度处理下化感指数增加了28.00%~46.55%;改变了对羟基苯甲酸和3种酚酸类化感物质混合物对炭疽菌的化感效应方向,由促进作用转变为抑制作用。玉米根系分泌物可以减轻花生连作障碍中自毒酚酸物质对种子萌发的化感抑制作用、增强其对土壤中病原菌的化感抑制作用,为玉米花生间作缓解花生连作障碍提供了依据,有利于粮油作物综合产能的协同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根系分泌物 酚酸类物质 化感作用 病原菌 花生连作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肥料运筹对夏玉米田间土壤氮素淋溶与挥发影响的原位研究 被引量:39
3
作者 李宗新 董树亭 +4 位作者 王空军 张吉旺 刘鹏 王庆成 刘春晓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98-1005,共8页
运用排水采集器法和通气法结合田间原位试验,研究了不同肥料运筹对夏玉米田间土壤氮素淋溶与挥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夏玉米生长季节,田间土壤水分淋溶体积达63.4~97L/hm^2,且表现与灌溉水量和降雨量正相关。与单施氮肥相比,有... 运用排水采集器法和通气法结合田间原位试验,研究了不同肥料运筹对夏玉米田间土壤氮素淋溶与挥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夏玉米生长季节,田间土壤水分淋溶体积达63.4~97L/hm^2,且表现与灌溉水量和降雨量正相关。与单施氮肥相比,有机肥配施氮肥在夏玉米生长发育前期易加剧水分的淋溶;氮素淋溶损失量明显高于氨挥发损失量,且二者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升高;与单施氮肥相比,有机肥配施氮肥极显著地增大了氮素淋失量,减少氮素的氨挥发损失量,总体分析显示,有机肥配施氮肥极显著增大了氮素净损失量和氮素损失率;在夏玉米生长期内,施肥运筹的田间土壤淋溶水硝态氮浓度均呈现“双峰”趋势,以硝态氮形式淋失是田间土壤氮素淋失的主要形式。铵态氮浓度则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铵态氮的累计淋失量很少。同时发现,大口期夏玉米生长旺盛,对氮素的需求强烈可以减少氮素的淋失和氨挥发损失,适量增加夏玉米大口期的追肥量,是提高氮肥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氮素 淋溶 氨挥发 原位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nternet的山东省作物种质资源共享平台的开发与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李宗新 王庆成 +4 位作者 刘开昌 张海松 刘霞 张慧 刘书聪 《山东农业科学》 2011年第9期9-14,共6页
针对山东省作物种质资源保存分散、标准不同和共享困难等问题,在成功开发单机版山东省作物种质资源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基础上,采用B/S设计模式和J2EE系统架构,用Java 1.5语言设计开发了基于Internet的山东省作物种质资源共享平台。后台采... 针对山东省作物种质资源保存分散、标准不同和共享困难等问题,在成功开发单机版山东省作物种质资源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基础上,采用B/S设计模式和J2EE系统架构,用Java 1.5语言设计开发了基于Internet的山东省作物种质资源共享平台。后台采用SQL Server2000数据库,平台设计开发充分利用了先进的框架技术如struts和hibernate,使系统各层之间结构更加合理,独立性更强,实现了页面展现层、业务逻辑层、持久化层和数据层4层分离的体系结构,很好地提高了种质资源共享平台的可移植性、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平台的建立与运行为山东省作物种质资源收集保存、鉴定评价、标准化整理、数字化表达和利用提供了一个与国家种质资源库和互联网对接的作物种质资源数据管理与信息发布系统,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作物种质资源数据共享,为社会各界相关工作者提供了更加全面的种质资源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省 作物 种质资源 共享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粮丰”支撑小麦-玉米周年丰产增效 被引量:5
5
作者 李宗新 王旭清 +6 位作者 钱欣 孙家波 史嵩 李升东 张宾 王法宏 刘开昌 《山东农业科学》 2020年第10期1-6,共6页
山东作为我国粮食主产省,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粮食丰产增效科技创新"专项实施的重点省份之一。"山东粮丰"两期项目整体设计、一体化实施,通过创新组织管理方式和技术示范应用模式,开展全链条科技创新,为山东省小麦... 山东作为我国粮食主产省,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粮食丰产增效科技创新"专项实施的重点省份之一。"山东粮丰"两期项目整体设计、一体化实施,通过创新组织管理方式和技术示范应用模式,开展全链条科技创新,为山东省小麦-玉米周年持续丰产增效提供了有力支撑。2017年以来,创新或优化28项小麦-玉米周年丰产增效关键技术,优化筛选出8套配套农机具,初步构建4套区域性小麦-玉米两熟全程机械化丰产增效技术模式,累计示范推广254.96万hm^2,实现小麦-玉米周年增产5.4%~14.7%,节水11.1%~26.9%,节肥12.6%~20.0%,灾害损失率降低3.7%,粮食减损6%~8%;引入第三方权威机构开展技术应用成效评估,累计完成130处、4 945.99 hm^2高产攻关田与"百、千亩"示范方的第三方评价工作,实现小麦-玉米周年平均单产19 581 kg·hm^(-2)、节本增效2 146.5元·hm^(-2);建立了智慧化农业精准管理服务平台和项目门户网站,实时服务项目区粮食生产;整合科政企优势资源,积极对接山东省粮油绿色高质高效创建专家指导组,共同打造了粮食绿色高质高效齐河样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粮丰 小麦 玉米 一体化实施 丰产增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探中华水文化(上) 被引量:5
6
作者 李宗新 《海河水利》 2002年第2期53-55,共3页
水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水文化是人们在从事水务活动中创造的以水为载体的各种文化现象的总和。水务活动是水文化的源泉,水文化是人们对水务活动的理性思考,是反映水务活动的社会意识,是民族文化中以水为轴心的文化集合体。
关键词 水务活动 文化形态 水利工程 水环境 水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探中华水文化(下)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宗新 《海河水利》 2002年第3期53-56,60,共5页
水文化博大精深,是一个庞大的文化体系。从层次上分,有景观水文化、行为水文化和心理水文化;从时空上分,有时代水文化和区域水文化。水文化作为一门科学,是通过研究水与人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内在联系,科学地认识水在人类生存、经济... 水文化博大精深,是一个庞大的文化体系。从层次上分,有景观水文化、行为水文化和心理水文化;从时空上分,有时代水文化和区域水文化。水文化作为一门科学,是通过研究水与人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内在联系,科学地认识水在人类生存、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地位和作用。当前,水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为:加强水行业思想道德建设、繁荣水文化事业,营造良好的水文化环境和开展水文化研究,以提高水行业职工素质和水工程文化品位、推进我国水利事业发展、丰富民族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化 中国 景观水文化 行为水文化 心理水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团花色素的提取及其在油炸方便面中的应用 被引量:7
8
作者 欧仕益 李宗新 +4 位作者 武艳梅 关少明 赖燕娜 林满 吴清林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7-89,166,共4页
测定米团花不同温度水浸提液和不同浓度乙醇浸提液中色价、固形物、还原糖和多糖4项指标,同时研究乙醇沉淀法除多糖的效果。试验表明,采用乙醇水溶液提取色素优于纯水作溶剂,且提高提取温度和适当提高乙醇浓度均能提高色素的浸出率。米... 测定米团花不同温度水浸提液和不同浓度乙醇浸提液中色价、固形物、还原糖和多糖4项指标,同时研究乙醇沉淀法除多糖的效果。试验表明,采用乙醇水溶液提取色素优于纯水作溶剂,且提高提取温度和适当提高乙醇浓度均能提高色素的浸出率。米团花色素提取最佳的工艺条件是:采用60%~80%乙醇水溶液在60℃下搅拌浸提30min2次,固液比1∶10(W∶V)。乙醇沉淀法能有效地除去水提液中的多糖,但色素损失也较大;活性炭对米团花色素具有强烈的吸附作用,色素吸附率达99.6%,采用热水洗涤能除去92%的多糖和95%的还原糖,但未发现有效的色素洗脱方法。将米团花色素应用到油炸方便面中,其着色效果与柠檬黄相当,热稳定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团花 色素 提取 纯化 方便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鲜食玉米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被引量:27
9
作者 龚魁杰 李青 +5 位作者 陈利容 张发军 李宗新 李晓月 杨童童 刘开昌 《山东农业科学》 2017年第1期141-147,共7页
鲜食玉米营养丰富,具有良好的适口性,深受消费者喜爱。发展鲜食玉米产业对于调整玉米种植结构、改善居民饮食健康、占领产业国际优势地位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探讨了山东鲜食玉米产业现状和存在问题,分析了产业优势和发展方向,并提出了鲜... 鲜食玉米营养丰富,具有良好的适口性,深受消费者喜爱。发展鲜食玉米产业对于调整玉米种植结构、改善居民饮食健康、占领产业国际优势地位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探讨了山东鲜食玉米产业现状和存在问题,分析了产业优势和发展方向,并提出了鲜食玉米产业发展对策,以期为山东鲜食玉米产业发展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 鲜食玉米 产业发展 主粮化 种植结构调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玉米花生间作模式对系统产量及土地当量比的影响 被引量:28
10
作者 孟维伟 高华鑫 +5 位作者 张正 夏海勇 刘灵艳 郭峰 李宗新 万书波 《山东农业科学》 2016年第12期32-36,共5页
为进一步明确以稳定玉米产量为目的的不同玉米花生间作模式对间作体系产量、产量构成和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于2013-2014年连续两年通过设置玉米单作、花生单作、玉米花生带状复合种植(行比分别为2∶3、2∶4、3∶3、3∶4)6种种植模式,研... 为进一步明确以稳定玉米产量为目的的不同玉米花生间作模式对间作体系产量、产量构成和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于2013-2014年连续两年通过设置玉米单作、花生单作、玉米花生带状复合种植(行比分别为2∶3、2∶4、3∶3、3∶4)6种种植模式,研究不同间作模式对玉米、花生产量及其产量构成因素、土地当量比的影响。结果表明:间作玉米净面积上产量随净面积上穗数的增加而显著增加,穗粒数和百粒重则呈下降趋势;玉米花生2∶4模式净面积上玉米公顷穗数和产量最高,其间作花生产量最高,是该试验条件下最有利于花生产量提高的一种间作模式;各间作模式土地当量比均大于1,表现出明显的产量优势;玉米花生3∶4模式系统产量最高,2013、2014年分别达到8 367.0、10 432.5 kg/hm2,均高于同年玉米单作对照和其它间作模式系统产量,其间作玉米、花生产量较高,获得最大土地当量比和系统产量,土地利用效率提高15%、21%,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稳粮增油的种植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花生间作 系统产量 产量构成 土地当量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鲜食玉米品种筛选与综合评价 被引量:11
11
作者 张慧 高英波 +7 位作者 张发军 李宗新 温立玉 薛艳芳 钱欣 代红翠 李源方 刘开昌 《山东农业科学》 2019年第6期38-42,共5页
为筛选适宜在山东省及周边地区推广应用的鲜食玉米品种,本研究选用西星五彩甜糯、西星白糯2号、16SW2等11个鲜食玉米品种为材料,以产量、穗部性状、蒸煮品质和营养品质为评价依据,采用加权隶属函数法和聚类分析对不同鲜食玉米品种进行... 为筛选适宜在山东省及周边地区推广应用的鲜食玉米品种,本研究选用西星五彩甜糯、西星白糯2号、16SW2等11个鲜食玉米品种为材料,以产量、穗部性状、蒸煮品质和营养品质为评价依据,采用加权隶属函数法和聚类分析对不同鲜食玉米品种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6SW2的商品穗数和黑糯2号的商品穗重最高,西星五彩甜糯、16SU3蒸煮品质较优,西星五彩甜糯和16SW2营养品质表现较好。根据加权隶属函数值和系统聚类分析,可将11个鲜食玉米品种分为3个品级,其中一级品种2个,二级品种5个,三级品种4个。综合产量表现、蒸煮品质和营养品质,16SW2和西星五彩甜糯适宜在山东及周边地区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食玉米 产量 品质 聚类分析 加权隶属函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熟期玉米品种和氮肥种类对植株锌营养和籽粒锌累积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薛艳芳 蒋丽萍 +7 位作者 张慧 张春艳 高英波 钱欣 崔振岭 王慧敏 李宗新 刘开昌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5-71,共7页
田间条件下研究不同熟期玉米品种(登海605为晚熟品种,鲁单981为早熟品种,分别简写为DH605和LD981)和氮肥种类(尿素、硫酸铵、硝酸铵钙)对植株锌(Zn)营养和籽粒锌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氮肥种类对吐丝前和吐丝后植株锌吸收、转运及... 田间条件下研究不同熟期玉米品种(登海605为晚熟品种,鲁单981为早熟品种,分别简写为DH605和LD981)和氮肥种类(尿素、硫酸铵、硝酸铵钙)对植株锌(Zn)营养和籽粒锌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氮肥种类对吐丝前和吐丝后植株锌吸收、转运及籽粒锌浓度均无显著影响。LD981吐丝前地上部锌累积量较DH605低17.7%,而吐丝后锌吸收量较DH605高出110.7%,最终导致成熟期锌累积量较DH605高出18.2%,籽粒锌浓度较DH605高出10.1%。两个玉米品种籽粒锌累积主要来源不同:DH605灌浆期内锌转移量为0.97mg/株,锌转移效率为35.2%,锌输出量对籽粒锌累积的表观贡献率为51.4%,而花后锌吸收对籽粒锌累积贡献率为48.6%;相反,LD981灌浆期内锌几乎没有从营养器官向籽粒转移,籽粒高达95.4%的锌累积来自吐丝后锌吸收。吐丝后锌吸收量与两个玉米品种籽粒锌浓度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且与LD981籽粒干重也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以上结果表明,对于锌转移效率低但吐丝后锌吸收能力强的玉米品种LD981,氮锌配合施用或土施尿素锌有利于维持整个生育期玉米对锌的需求以实现最大的籽粒干重和籽粒锌浓度;对于锌转移效率较高的品种DH605,土施锌肥结合花后叶面喷施锌肥是提高玉米籽粒锌浓度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熟期玉米品种 氮肥种类 植株锌营养 籽粒锌浓度 锌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玉米超高产攻关研究初报 被引量:7
13
作者 王庆成 李宗新 +1 位作者 刘霞 刘开昌 《山东农业科学》 2007年第2期44-46,共3页
2005~2006年夏玉米超高产攻关研究表明,通过选用夏玉米高产新品种,并对其相应栽培技术组装配套,能够达到666.7m2产量超过900 kg的超高产水平。
关键词 夏玉米 超高产 攻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不同品种与密度对间作花生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郭峰 李庆凯 +6 位作者 张慧 李宗新 张佳蕾 唐朝辉 王建国 孟维伟 万书波 《山东农业科学》 2019年第9期151-155,共5页
为明确适宜玉米‖花生间作的玉米品种和种植密度,采用玉米、花生行比3∶4的间作模式,以鲁单818和登海605为材料,设置3个种植密度(株距18、16、14 cm),研究玉米不同品种与密度对间作花生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花生间作在一定... 为明确适宜玉米‖花生间作的玉米品种和种植密度,采用玉米、花生行比3∶4的间作模式,以鲁单818和登海605为材料,设置3个种植密度(株距18、16、14 cm),研究玉米不同品种与密度对间作花生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花生间作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成熟期花生主茎高和侧枝长,降低了分枝数和各器官干物质累积量;间作花生中后期叶面积指数、生长率亦呈降低趋势。从整体来看,同一玉米品种,随着种植密度增加,间作花生的生长发育受到的影响呈增强趋势,但处理间并不明显;相同种植密度,登海605对间作花生的影响小于鲁单818。本试验条件下,选择登海605、密度控制在株距14 cm左右,可较好地兼顾玉米、花生复合群体产量,为进一步优化玉米‖花生间作种植模式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品种 密度 花生 间作 生长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团花色素提取前后的主要成分变化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吴清林 梁涛 +2 位作者 张广文 李宗新 欧仕益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3-115,共3页
研究乙醇提取色素后花中主要成分的变化,为残渣的综合利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米团花中还原糖、蛋白质、粗纤维和灰分含量分别为11.35%、14.32%、25.47%和5.79%。提取色素(60%的乙醇)后,还原糖几乎全部被浸出,灰分含量显著下降,其中以... 研究乙醇提取色素后花中主要成分的变化,为残渣的综合利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米团花中还原糖、蛋白质、粗纤维和灰分含量分别为11.35%、14.32%、25.47%和5.79%。提取色素(60%的乙醇)后,还原糖几乎全部被浸出,灰分含量显著下降,其中以钾、钙、磷下降最为明显;蛋白质和粗纤维因不溶于乙醇溶液而得到富集,含量显著升高,重金属含量符合国家饲料卫生标准,说明色素提取后的残渣可作为优质饲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团花 残渣 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粒径保水剂结合氮肥施用对小麦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冯波 李国芳 +1 位作者 李宗新 王法宏 《山东农业科学》 2015年第9期80-84,共5页
试验采用两种粒径保水剂,结合不同施氮水平,研究保水剂与氮肥配施对小麦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666.7m2施纯氮10 kg和20 kg条件下,高氮处理显著增加小麦产量;氮肥与保水剂配施处理较不施用保水剂的等氮量处理小麦均增产显著;... 试验采用两种粒径保水剂,结合不同施氮水平,研究保水剂与氮肥配施对小麦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666.7m2施纯氮10 kg和20 kg条件下,高氮处理显著增加小麦产量;氮肥与保水剂配施处理较不施用保水剂的等氮量处理小麦均增产显著;大粒径保水剂与氮肥配施处理的产量显著高于小粒径保水剂与等氮量配施处理。拔节期、开花期和灌浆中期以及灌浆末期大粒径保水剂处理的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DVI)均大于等氮量的小粒径保水剂处理。施氮量相同情况下,大粒径保水剂处理旗叶净光合速率高于小粒径保水剂处理,并且在灌浆末期仍能保持高于其他处理的净光合速率;施氮量与保水剂粒径均一致情况下,每666.7m2麦田施用保水剂0.5 kg和1.0 kg旗叶净光合速率差异不显著。各处理光合水分利用效率在整个小麦灌浆期内的变化规律同光合速率变化规律一致,呈逐渐下降趋势;大粒径保水剂结合氮肥施用处理其光合水分利用效率高于小粒径保水剂配施等氮量处理。本试验结果表明,N20+LA0.5为最优处理,即每666.7m2施纯氮20 kg结合使用粒径1.6~4.0 mm的保水剂0.5 kg能够改善小麦生育后期的群体状况,提高旗叶光合速率和光合水分利用效率,增加小麦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水剂 氮肥 光合 产量 小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分胁迫条件下玉米鲁单818植株体内磷素循环及磷钙关系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霞 张秀清 +5 位作者 张慧 李宗新 刘林臣 翟学旭 刘书聪 王庆成 《山东农业科学》 2014年第1期61-65,共5页
以玉米杂交种鲁单818(LD818)为试材,采用石英砂盆栽方法,研究了LD818植株体内磷素循环及磷钙关系。结果表明,水分胁迫显著影响玉米株高、茎粗及叶面积,LD818的株高、茎粗和叶面积较正常条件下分别降低5.37%、26.14%和7.66%,其各器官的... 以玉米杂交种鲁单818(LD818)为试材,采用石英砂盆栽方法,研究了LD818植株体内磷素循环及磷钙关系。结果表明,水分胁迫显著影响玉米株高、茎粗及叶面积,LD818的株高、茎粗和叶面积较正常条件下分别降低5.37%、26.14%和7.66%,其各器官的干重、磷含量和磷素循环较正常条件下均降低;水分胁迫10 d后LD818整株干重是正常条件下的87.5%,上部叶磷积累量是正常条件下的51.3%,木质部和韧皮部中运输的磷分别是正常条件下的22.0%和39.8%。这说明水分胁迫降低玉米植株生长、干物质积累、各器官磷素的积累及木质部韧皮部中磷的运输,而促进中下部叶中磷素向上部叶的运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胁迫 玉米 体内循环 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中地区播期播量对不同类型小麦品种生育及其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鹏 李国芳 李宗新 《山东农业科学》 2014年第5期42-44,48,共4页
以多穗型品种济麦22和大穗型品种泰农18为试材,研究其在鲁中地区的适宜播期和播量。结果表明:随播期推迟,产量和穗数先增后减,穗粒数逐步递减;随播量加大,穗数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降低;在2011-2012年度气候条件下,最适宜播期... 以多穗型品种济麦22和大穗型品种泰农18为试材,研究其在鲁中地区的适宜播期和播量。结果表明:随播期推迟,产量和穗数先增后减,穗粒数逐步递减;随播量加大,穗数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降低;在2011-2012年度气候条件下,最适宜播期是10月7日,济麦22最适播量(基本苗)是180万株/hm2,泰农18是240万株/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播期 播量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玉米单粒播种的出苗风险因素分析及其对策 被引量:3
19
作者 赵苏娴 韩伟 +1 位作者 王志武 李宗新 《山东农业科学》 2011年第12期52-54,共3页
分析了山东玉米单粒播种技术的应用现状和该技术应用存在的三方面风险因素(品种特点与种子质量、播种与出苗环境、播种质量),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提高田间出苗率的措施。
关键词 玉米 单粒播种技术 出苗率 风险因素 山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化施氮对夏玉米产量及水氮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升东 冯波 +7 位作者 韩伟 李文杰 李宗新 王宗帅 李华伟 毕香君 司纪升 张宾 《山东农业科学》 2020年第8期57-63,共7页
通过两年田间试验,以玉米品种郑单958(ZD958)和登海605(DH605)为材料,研究农户传统施氮、专家施氮和优化施氮3个施氮处理对夏玉米产量和水氮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施氮处理优于农户传统施氮处理和专家施氮处理,可以明显提高夏玉米... 通过两年田间试验,以玉米品种郑单958(ZD958)和登海605(DH605)为材料,研究农户传统施氮、专家施氮和优化施氮3个施氮处理对夏玉米产量和水氮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施氮处理优于农户传统施氮处理和专家施氮处理,可以明显提高夏玉米的干物质积累、产量、氮肥偏生产力和水分利用率等指标。其具体的施肥措施为:基施氮磷钾复合肥(26-11-11)300kg/hm^2,大喇叭口期追施尿素75kg/hm^2,吐丝期追施尿素120kg/hm^2,总施纯氮量为168.0kg/hm^2。可见,初期少施基肥、之后于合适的生育期追加氮肥的科学施肥方式,不仅可以提高作物产量还可提高水肥的利用效率,对于减少肥料污染也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优化施氮 产量 氮肥偏生产力 水分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