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梁启超“国家演进”学说与清末江浙读书人的知识转型
1
作者
李宗庾
《社会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92-199,共8页
梁启超清末以“独夫帝国”“民族主义”“民族帝国主义”为核心概念,系统阐释了“国家”的三阶段演变进程,力主以“民族主义”为主要目标,试图引导全体国人以“新民”身份,养成“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族主义”,以抵御进入“...
梁启超清末以“独夫帝国”“民族主义”“民族帝国主义”为核心概念,系统阐释了“国家”的三阶段演变进程,力主以“民族主义”为主要目标,试图引导全体国人以“新民”身份,养成“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族主义”,以抵御进入“民族帝国主义”阶段的列强。这一学说与“新民说”互为表里,借助报章这一新媒介在温州、苏州的“公共空间”中传播,深刻影响了地方社会读书人的知识转型进程,但在“官力”主导的文教场域中,经历了由受压制到逐步放开的过程。对上述面相的考察可为进一步认知晚清“中国政治思考过程”中出现的“关键性转折”提供一个具体而微的视角,也有助于推进对晚清趋新读书人知识转型进程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知识转型
“民族帝国主义”
“民族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清季改书院为学堂的实际运作与社会影响——以校士馆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
4
2
作者
郭书愚
李宗庾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20-129,共10页
清季“新政”之初枢府改书院为学堂的努力,在实际操作层面实为一套显隐交织的政令组合:一方面大张旗鼓地竭力推动各地立改书院为学堂,另一方面则低调默许各省办校士馆或保留个别书院,缓解书院停办对旧式读书人的巨大冲击,减轻其给地方...
清季“新政”之初枢府改书院为学堂的努力,在实际操作层面实为一套显隐交织的政令组合:一方面大张旗鼓地竭力推动各地立改书院为学堂,另一方面则低调默许各省办校士馆或保留个别书院,缓解书院停办对旧式读书人的巨大冲击,减轻其给地方政务运作带来的压力。各地主政者在具体办理时普遍注重安抚相当数量因书院改学堂而失去生计的“旧学寒儒”。但无论校士馆还是保留的书院,乃至停科举的善后举措,皆明显忽略在“培才”层面提升其因应时代需求的能力。全面落伍于时代的该社群持续掣肘新政学务的实际运作、困扰新旧教育转型进程。对上述面相的考察可从特定视角增进对清季“新政”的政务运作、尤其是“新教育”推行实况的理解,并有助于深入体察当时中下层旧式读书人的社会境遇,进而推进对那个“激变”时代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教育转型
清季新政学务
书院改学堂
校士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梁启超“国家演进”学说与清末江浙读书人的知识转型
1
作者
李宗庾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
出处
《社会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92-199,共8页
文摘
梁启超清末以“独夫帝国”“民族主义”“民族帝国主义”为核心概念,系统阐释了“国家”的三阶段演变进程,力主以“民族主义”为主要目标,试图引导全体国人以“新民”身份,养成“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族主义”,以抵御进入“民族帝国主义”阶段的列强。这一学说与“新民说”互为表里,借助报章这一新媒介在温州、苏州的“公共空间”中传播,深刻影响了地方社会读书人的知识转型进程,但在“官力”主导的文教场域中,经历了由受压制到逐步放开的过程。对上述面相的考察可为进一步认知晚清“中国政治思考过程”中出现的“关键性转折”提供一个具体而微的视角,也有助于推进对晚清趋新读书人知识转型进程的认识。
关键词
梁启超
知识转型
“民族帝国主义”
“民族主义”
分类号
K257 [历史地理—中国史]
B259.1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清季改书院为学堂的实际运作与社会影响——以校士馆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
4
2
作者
郭书愚
李宗庾
机构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出处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20-129,共10页
文摘
清季“新政”之初枢府改书院为学堂的努力,在实际操作层面实为一套显隐交织的政令组合:一方面大张旗鼓地竭力推动各地立改书院为学堂,另一方面则低调默许各省办校士馆或保留个别书院,缓解书院停办对旧式读书人的巨大冲击,减轻其给地方政务运作带来的压力。各地主政者在具体办理时普遍注重安抚相当数量因书院改学堂而失去生计的“旧学寒儒”。但无论校士馆还是保留的书院,乃至停科举的善后举措,皆明显忽略在“培才”层面提升其因应时代需求的能力。全面落伍于时代的该社群持续掣肘新政学务的实际运作、困扰新旧教育转型进程。对上述面相的考察可从特定视角增进对清季“新政”的政务运作、尤其是“新教育”推行实况的理解,并有助于深入体察当时中下层旧式读书人的社会境遇,进而推进对那个“激变”时代的认识。
关键词
晚清教育转型
清季新政学务
书院改学堂
校士馆
分类号
K252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梁启超“国家演进”学说与清末江浙读书人的知识转型
李宗庾
《社会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清季改书院为学堂的实际运作与社会影响——以校士馆为中心的考察
郭书愚
李宗庾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