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7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射流扩散特性分析的静压箱结构参数优化研究
1
作者 张婉卿 杜芳婷 李安桂 《暖通空调》 2025年第4期97-104,共8页
运用数值计算与实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基于射流扩散特性分析,对防排烟及通风空调系统用静压箱结构参数进行了优化研究,分析了静压箱迎风面宽高比W/H和箱体长度L对流动与阻力分布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W/H应根据气流受限度m值不同分段设... 运用数值计算与实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基于射流扩散特性分析,对防排烟及通风空调系统用静压箱结构参数进行了优化研究,分析了静压箱迎风面宽高比W/H和箱体长度L对流动与阻力分布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W/H应根据气流受限度m值不同分段设计,在0<m≤0.3和0.3<m≤0.6条件下,W/H应分别按1和5设计。通过射流扩张角公式判别箱体内气流受限程度,确定了箱体长度优化取值应为3.0~4.0倍的静压箱迎风面当量直径、沿箱体水平向射流临界受限长度和竖直向射流临界受限长度三者中的最大值,并获得了单通道静压箱结构设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压箱 射流扩散 流动阻力特性 结构设计 参数优化 宽高比 箱体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空间长距离送风中转站通风设计
2
作者 范莹 黄琳 +5 位作者 马江燕 侯卫华 邓保顺 李安桂 李佳兴 卜宝芸 《暖通空调》 2024年第11期41-46,66,共7页
针对送风系统存在众多分支导致的阻力不均、风量减小等问题,提出了设置中转站的送风方式。本文以长方体送风中转站为例,采用模拟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送风中转站的空气分布特性与设计参数。结果表明:送风中转站可以将系统最不利出... 针对送风系统存在众多分支导致的阻力不均、风量减小等问题,提出了设置中转站的送风方式。本文以长方体送风中转站为例,采用模拟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送风中转站的空气分布特性与设计参数。结果表明:送风中转站可以将系统最不利出口的流量偏差由124.01%降低至33.14%;送风中转站的出口数量对其阻力与流量均匀性的影响较大。在此基础上,给出了送风中转站的设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空间 长距离送风 中转站 空气分布 流量分配 设计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地空间长距离空气输送系统方案比较及优化研究
3
作者 黄琳 马江燕 +4 位作者 侯卫华 邓保顺 李安桂 卜宝芸 牛少峰 《暖通空调》 2024年第7期47-53,158,共8页
以某深地空间长距离送风系统为例,采用Ventsim软件计算了4种风量调节方案的系统风机风压与管道阻力的变化,提出了增加干管风机数量和改变进风竖井位置2种优化方法,分析了送风系统管网阻抗与等积孔面积的变化。结果表明,优化后送风系统... 以某深地空间长距离送风系统为例,采用Ventsim软件计算了4种风量调节方案的系统风机风压与管道阻力的变化,提出了增加干管风机数量和改变进风竖井位置2种优化方法,分析了送风系统管网阻抗与等积孔面积的变化。结果表明,优化后送风系统的管网阻抗和等积孔面积分别最大降低0.102 kg/m^(7)和0.030 m^(2),科学的送风方案既能满足风量需求,又能降低长距离送风系统的阻力,具有较好的节能与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地空间 长距离 空气输送系统 方案比较 管网阻抗 等积孔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凹立面建筑房间自然通风效果及污染物浓度分布
4
作者 宁宇轩 尹海国 +1 位作者 李艳艳 李安桂 《暖通空调》 2024年第4期74-81,共8页
以西安地区某主导风向为侧向来风的深凹立面建筑房间为研究对象,通过过渡场模型对室外场到室内场进行了多尺度CFD模拟,研究了不同开窗方式下的室内空气质量。结果显示:全开窗对于排出室内产生的污染物有较好效果,但是对于室外污染物的... 以西安地区某主导风向为侧向来风的深凹立面建筑房间为研究对象,通过过渡场模型对室外场到室内场进行了多尺度CFD模拟,研究了不同开窗方式下的室内空气质量。结果显示:全开窗对于排出室内产生的污染物有较好效果,但是对于室外污染物的抵抗能力不如单开平立面窗;当室内污染物集中于某个单个房间时,开窗形成的对流通风会造成其他无污染源房间内的污染物浓度增大;当污染物分散在各个房间时,对流通风则可以有效降低各房间污染物浓度,降低幅度约为50%;单开平立面窗能有效杜绝室外污染物进入室内,而增大出风口是排出室内污染物的最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凹立面 居住建筑 自然通风 开窗方式 污染物浓度 室内空气质量 建筑外立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员密集建筑室内空气真菌污染特征及其健康风险
5
作者 吴定萌 熊静 +3 位作者 张莹 高然 李安桂 陈紫光 《暖通空调》 2024年第12期112-118,共7页
室内空气中真菌是人员密集建筑室内环境的主要污染物之一,且是呼吸道、过敏性及传染性疾病不可忽视的源头。本研究使用6级撞击式空气微生物采样器收集图书馆建筑和医疗建筑室内空气中的真菌样本,定量化评估室内空气中真菌浓度和粒径分... 室内空气中真菌是人员密集建筑室内环境的主要污染物之一,且是呼吸道、过敏性及传染性疾病不可忽视的源头。本研究使用6级撞击式空气微生物采样器收集图书馆建筑和医疗建筑室内空气中的真菌样本,定量化评估室内空气中真菌浓度和粒径分布特征及评价室内人员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图书馆建筑和医疗建筑的室内空气中真菌浓度分别为(731±262)CFU/m^(3)和(1516±633)CFU/m^(3),均超过了WHO规定的浓度限值(500 CFU/m^(3)),且医疗建筑室内空气中真菌浓度超过了ACGIH规定的浓度限值(1000 CFU/m^(3)),存在严重的空气真菌污染问题;图书馆建筑和医疗建筑室内空气中真菌粒径最大值均分布在2.1~3.3μm,室内空气中真菌可吸入部分(<4.7μm)的比例分别高达85%和93%。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男员工和男医生暴露于最高的室内空气真菌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员密集建筑 室内空气质量 真菌 浓度水平 粒径特征 健康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能烟囱强化自然通风实验研究 被引量:35
6
作者 李安桂 郝彩侠 张海平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60-464,共5页
实验探讨了高2000mm,长1000mm的竖直集热板屋顶式太阳能烟囱模型,在改变宽度及热流密度的情况下,研究其诱导的空气量及内部空间气流温度场和速度场的变化。结果表明,在研究范围内自然通风量随烟囱宽度、热流密度的增加而增大,气流速度... 实验探讨了高2000mm,长1000mm的竖直集热板屋顶式太阳能烟囱模型,在改变宽度及热流密度的情况下,研究其诱导的空气量及内部空间气流温度场和速度场的变化。结果表明,在研究范围内自然通风量随烟囱宽度、热流密度的增加而增大,气流速度随热流密度的增加而增大,随烟囱宽度的增加而降低。气流温度及速度在烟囱热壁近壁面处高于其在远离壁面处,在热壁近壁处形成了温度和速度边界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烟囱 自然通风 边界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竖壁贴附射流加导流板呼吸区送风气流组织CFD及试验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李安桂 刘旺兴 +2 位作者 要聪聪 曹雅蕊 尹海国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38-744,共7页
本文以有集中热源的办公室建筑为例,在相同送风量和相同送风温度条件下,研究比较了两种直接向呼吸区送风(竖壁贴附射流加导流板送风和层式送风)的气流组织特性,分析比较了两种送风方式的温度场和速度场及温度和速度随房间高度的变化.研... 本文以有集中热源的办公室建筑为例,在相同送风量和相同送风温度条件下,研究比较了两种直接向呼吸区送风(竖壁贴附射流加导流板送风和层式送风)的气流组织特性,分析比较了两种送风方式的温度场和速度场及温度和速度随房间高度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两种送风方式下,新风都可以直接达到呼吸区内,呼吸区内空气品质良好,但竖壁贴附射流加导流板形成的竖壁贴附呼吸区送风可以在工作区内形成一个速度和温度都更加均匀的空气湖环境,且能够获得较好的舒适度.该研究为竖壁贴附呼吸区送风的新型气流组织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竖壁贴附射流 导流板 层式通风 气流组织 热舒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和浩特抽水蓄能地下水电站主厂房发电机层高大厂房热态机械通风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李安桂 张建飞 +1 位作者 唐怀林 王建明 《暖通空调》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02-107,91,共7页
建立了发电机层1:20通风模型,选用双排和3排共57个圆形送风口、6种送风口组合方案,28,56,112m3/h3种风量,4种热源强度,共27种试验工况,试验研究了大空间上送下排机械送排风气流组织分布规律。对主厂房发电机层温度、速度采用量纲一化方... 建立了发电机层1:20通风模型,选用双排和3排共57个圆形送风口、6种送风口组合方案,28,56,112m3/h3种风量,4种热源强度,共27种试验工况,试验研究了大空间上送下排机械送排风气流组织分布规律。对主厂房发电机层温度、速度采用量纲一化方法处理,基于不均匀系数和能量利用系数综合评价,推荐采用双排对称圆形风口送风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通风 水电站 气流组织 送风口 不均匀系数 能量利用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SL水电站交通洞温度测试及节能潜力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李安桂 李辉 +1 位作者 党义荣 史强林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215-1219,共5页
通过对埋深约250m的北京SSL地下水电站交通洞换热特性5d的连续现场实时监测,分析了洞内空气温度随距洞口距离的变化规律及交通洞的节能潜力,测试结果表明地下交通洞对送风空气有明显的降温和升温效果。测试发现夏天1000m温降最大约达6℃... 通过对埋深约250m的北京SSL地下水电站交通洞换热特性5d的连续现场实时监测,分析了洞内空气温度随距洞口距离的变化规律及交通洞的节能潜力,测试结果表明地下交通洞对送风空气有明显的降温和升温效果。测试发现夏天1000m温降最大约达6℃,温升近3℃;每km最大供冷能力可达380kW以上,供热能力达140kW以上,且在交通洞末端靠近主厂房处温度维持在约23℃,北京SSL水电站利用地下隧洞节能潜力巨大,在夏季及冬季可以部分或全部替代空调冷热源,具有显著节能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洞通风 水电站 节能 现场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中式空调机组系统微生物污染的实测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安桂 姚灵芝 +2 位作者 侯娟娟 王清勤 李鸣 《暖通空调》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21-125,共5页
对陕西历史博物馆集中通风空调机组设备的积尘伴生微生物和空气微生物进行了实测。分析结果表明,机组粗效过滤器对微生物的去除效果,细菌优于真菌;空气处理机组内部本身有真菌滋生,真菌浓度最大时达到200.3cfu/皿,系统微生物污染可导致... 对陕西历史博物馆集中通风空调机组设备的积尘伴生微生物和空气微生物进行了实测。分析结果表明,机组粗效过滤器对微生物的去除效果,细菌优于真菌;空气处理机组内部本身有真菌滋生,真菌浓度最大时达到200.3cfu/皿,系统微生物污染可导致送风空气质量的下降;微生物浓度与相对湿度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空调机组的真菌优势菌属是青霉属、曲霉属和枝孢霉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 空调系统 温度 相对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太阳能利用的相变蓄热水箱结构优化 被引量:26
11
作者 李安桂 史丙金 +2 位作者 张婉卿 李成 毛晶晶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17-224,共8页
为解决因太阳能的不稳定性等因素导致的太阳能蓄热水箱储热/放热能力的不保证性问题,提出采用中低温有机相变材料58号石蜡作为相变蓄热材料的圆台式太阳能相变蓄热水箱。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数值模拟的... 为解决因太阳能的不稳定性等因素导致的太阳能蓄热水箱储热/放热能力的不保证性问题,提出采用中低温有机相变材料58号石蜡作为相变蓄热材料的圆台式太阳能相变蓄热水箱。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数值模拟的计算方法,在保证总蓄水体积(以100 L为例)不变的情况下,对水箱中不同内胆倾斜角度分别为75°、80°、85°、90°、95°、100°、105°的放热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综合对比和分析水箱放热性能模拟结果,得到当倾斜角度为105°时的相变蓄热构件放热性能最佳,可为太阳能相变蓄热水箱的结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相变蓄热 优化设计 圆台式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村镇住宅建筑太阳能供热系统技术经济分析 被引量:9
12
作者 李安桂 石金凤 +2 位作者 杨乐辉 高省安 骆险峰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615-1621,共7页
以桃李坪村为例分析了村镇住宅建筑的3种太阳能利用形式,即:①太阳能全年热水系统;②太阳能采暖及热水联合系统;③节能建筑(即达到西安市节能65%标准要求)太阳能采暖及热水联合系统。利用动态年计算费用法比较了以上3种利用形式在西安... 以桃李坪村为例分析了村镇住宅建筑的3种太阳能利用形式,即:①太阳能全年热水系统;②太阳能采暖及热水联合系统;③节能建筑(即达到西安市节能65%标准要求)太阳能采暖及热水联合系统。利用动态年计算费用法比较了以上3种利用形式在西安、拉萨及北京地区的技术经济性。研究表明:在西安的太阳辐照条件下,利用太阳能进行采暖的最优集热器面积为3m^2(此时采暖季太阳能采暖率为0%),不宜采用;但利用太阳能供应生活用热水可保证技术、经济性能都较优,具有显著的经济、环境及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镇建筑 年计算费用法 太阳能供热系统 技术经济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两种缩尺模型研究水电站高大厂房的气流组织分布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安桂 李现河 +3 位作者 马强 王伟 王建明 王彤会 《暖通空调》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98-102,72,共6页
对呼和浩特水电站地下主厂房1∶50和1∶20两种缩尺比例通风模型的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利用粒子图像测速(PIV)技术对1∶50比例通风模型进行了整场试验研究,同时建立了比例尺为1∶20的热态通风模型。通过分析比较两种比例通风模型典... 对呼和浩特水电站地下主厂房1∶50和1∶20两种缩尺比例通风模型的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利用粒子图像测速(PIV)技术对1∶50比例通风模型进行了整场试验研究,同时建立了比例尺为1∶20的热态通风模型。通过分析比较两种比例通风模型典型断面(厂房纵向中轴断面、横向中轴断面及过发电机中心的横断面)的流场特性,发现两种比例通风模型流场的试验结果最大误差约为12.1%,在整个研究区域内两种模型的试验结果基本趋于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似理论 水电站 通风模型 粒子图像测速(PIV)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道弯头和三通近距离耦合阻力系数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安桂 张新记 +2 位作者 何思凤 张永岐 李波 《暖通空调》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3-28,共6页
对供热制冷系统管段内弯头和三通近距离的流动情况建立了实验模型。采用PIV对实验模型内部的流动进行分析,用Fluent软件SST模型对管道内的流动进行数值计算,并对比分析了PIV与CFD的计算结果。根据实验提出了4种改进方案,并用Fluent软件... 对供热制冷系统管段内弯头和三通近距离的流动情况建立了实验模型。采用PIV对实验模型内部的流动进行分析,用Fluent软件SST模型对管道内的流动进行数值计算,并对比分析了PIV与CFD的计算结果。根据实验提出了4种改进方案,并用Fluent软件对不同方案的各种连接方式进行了数值计算分析,给出了局部阻力系数变化曲线。为供热制冷系统管网的阻力平衡计算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热管网 弯头 T形三通 近距离耦合 粒子图像测速技术(PIV) CFD 流动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三陵电站坝体廊道通风动态换热节能设计理论基础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安桂 陈强 +1 位作者 尹海国 高然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74-878,884,共6页
以十三陵水电站的交通洞为研究对象,运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建立了交通洞数值计算模型.通过交通洞现场测试数据与数值模拟结果的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采用实测验证后的计算模型对夏季工况下,十三陵水电站交通洞与室外进风的动态换热效... 以十三陵水电站的交通洞为研究对象,运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建立了交通洞数值计算模型.通过交通洞现场测试数据与数值模拟结果的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采用实测验证后的计算模型对夏季工况下,十三陵水电站交通洞与室外进风的动态换热效果以及对应的节能潜力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交通洞长度对其与室外进风换热效果的影响.十三陵水电站坝体廊道通风换热效果的研究,可为水电站地下厂房中通风、空调系统的节能设计和运行调节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电站 通风 换热 节能潜力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确定管内平均流速的圆心法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安桂 李俊明 +1 位作者 王瑞祥 吴业正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5年第1期53-56,共4页
根据不同流型讨论了等面积圆环法确定断面平均流速时所产生的误差。在分析管内速度分布的基础上,给出一种确定国管内平均流速的简化测试方法——圆心法。并通过试验对两种方法作了比较。
关键词 管道 平均速度 紊流 层流 圆心法 空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历史博物馆空调系统实测及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安桂 宋高举 李鸣 《暖通空调》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95-99,共5页
该馆空调系统采用分区空调、变风量与定风量相结合的方式。分别选择有代表性的变风量和定风量机组以及有代表性的两个场所实测了气流分布、空调机组及过滤器性能等。由测试数据分析了空调系统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案。
关键词 空调系统 历史博物馆 实测 陕西省 测试数据分析 气流分布 空调机组 系统运行 解决方案 定风量 变风量 代表性 过滤器 场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隔离病房的环境保障与气流组织有效性 被引量:11
18
作者 李安桂 张莹 +5 位作者 韩欧 侯立安 陈焰华 李著萱 马友才 项卫中 《暖通空调》 2020年第6期26-34,共9页
基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医院的典型隔离病房,模拟了传统散流器顶部送风、竖壁贴附送风、竖壁贴附加导流板(实践中导流板可为活动折叠式)送风模式下的病房室内热环境和病原微生物的排除效果,给出了病房气流组织的有效性评价。结果表明:采... 基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医院的典型隔离病房,模拟了传统散流器顶部送风、竖壁贴附送风、竖壁贴附加导流板(实践中导流板可为活动折叠式)送风模式下的病房室内热环境和病原微生物的排除效果,给出了病房气流组织的有效性评价。结果表明:采用单风口竖壁贴附加导流板送风的气流组织形式,病房内1.5 m呼吸区高度范围通风效率为2.9~6.5,平均速度为0.13 m/s,平均温度为21.8℃,其污染物排除效果优于传统散流器顶送下排,推荐作为隔离病房气流组织的优先选用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隔离病房 贴附通风 气流组织 环境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微空间通风空调贴附式气流组织的有效性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李安桂 李明明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5-121,共7页
基于室内零方程湍流模型,利用水平贴附射流原理,改变小微空间的送风口位置,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分析不同情况下的温度场和速度场分布;利用不均匀系数、通风效率和空气龄值指标对气流组织效果进行评价,得出最佳风口布置位置.通过计算,发现... 基于室内零方程湍流模型,利用水平贴附射流原理,改变小微空间的送风口位置,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分析不同情况下的温度场和速度场分布;利用不均匀系数、通风效率和空气龄值指标对气流组织效果进行评价,得出最佳风口布置位置.通过计算,发现对于小空间,送风口位置的变化对投入能量利用系数的影响不大,对不均匀系数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口布置 气流组织 数值模拟 小微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积尘形态下平板集热器换热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安桂 张婉卿 +2 位作者 史丙金 李成 侯祎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22-729,共8页
对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表面积尘进行测试,分析了积尘对其系统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同等外界条件下,以集热器表面积尘量11.58g·m-2为例,系统得热量显著下降,集热效率下降了17.40%.通过试验测试,分析了松散和粘结两种积尘状态下不... 对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表面积尘进行测试,分析了积尘对其系统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同等外界条件下,以集热器表面积尘量11.58g·m-2为例,系统得热量显著下降,集热效率下降了17.40%.通过试验测试,分析了松散和粘结两种积尘状态下不同积尘量对系统集热性能的影响.在具有相同积尘量的条件下,粘结状态积尘对集热性能的影响高于松散状态积尘.在积尘初期系统集热效率下降速度较快,而后逐渐变缓.该研究对太阳能集热器积尘进行定期清洁、提高换热效率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板集热器 热性能试验 积尘 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 形态 试验测试 集热性能 外界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