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_4C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微观形貌和力学行为分析 被引量:13
1
作者 高占平 王文先 +1 位作者 李宇力 王保东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0期89-92,96,共5页
通过中温热压法(热压温度在固液相线之间)制备出不同碳化硼含量的铝基复合材料,并轧制成板。经T6热处理后对B4C/Al复合材料进行微观形貌、力学性能分析。结果表明,碳化硼颗粒分布均匀,有较少的微气孔缺陷,随着碳化硼含量的增加,增强颗... 通过中温热压法(热压温度在固液相线之间)制备出不同碳化硼含量的铝基复合材料,并轧制成板。经T6热处理后对B4C/Al复合材料进行微观形貌、力学性能分析。结果表明,碳化硼颗粒分布均匀,有较少的微气孔缺陷,随着碳化硼含量的增加,增强颗粒尺寸明显变小。B4C/Al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断后伸长率随着碳化硼含量的增加而减小,与6061铝合金相比降低幅度较大,硬度随着碳化硼含量的增加而提高,靠近颗粒处硬度显著提高。B4C/Al复合材料的断裂方式是脆性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4C/Al复合材料 热压 微观形貌 力学性能 断裂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_4C-Al基复合材料的耐腐蚀行为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陈洪胜 王保东 +2 位作者 李宇力 张鹏 王文先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136-138,共3页
采用热压+轧制的方法制备了质量分数为30%B4C-Al基复合材料,对制备的该复合材料采用Archimedes排水法进行密度测量。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对材料内部形貌进行观察,采用电化学腐蚀法对B4C-Al基复合材料的腐蚀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 采用热压+轧制的方法制备了质量分数为30%B4C-Al基复合材料,对制备的该复合材料采用Archimedes排水法进行密度测量。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对材料内部形貌进行观察,采用电化学腐蚀法对B4C-Al基复合材料的腐蚀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该复合材料的致密度达2.619 g/cm3,在材料内部有两种微空隙存在,该复合材料的腐蚀主要表现为点蚀,腐蚀主要是由Al引起的,这种颗粒增强体阻碍了腐蚀进行,但同时也破坏了材料表面氧化膜的连续性,随着时间的延长,腐蚀速率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蚀 致密度 微空隙 颗粒增强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PS方法对B_4C/6061Al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及磨损行为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武翘楚 王文先 +3 位作者 李宇力 陈洪胜 赵峻超 刘瑞峰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76-580,共5页
采用化学镀铜的方法对B4C颗粒表面进行改性,以提高颗粒与基体合金之间的界面结合强度。通过等离子放电烧结(SPS)的方法制备颗粒含量为10%~50%的B4C/6061Al复合材料;对制备的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形貌、物相组成进行观察分析,并通过高速... 采用化学镀铜的方法对B4C颗粒表面进行改性,以提高颗粒与基体合金之间的界面结合强度。通过等离子放电烧结(SPS)的方法制备颗粒含量为10%~50%的B4C/6061Al复合材料;对制备的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形貌、物相组成进行观察分析,并通过高速往复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分析其磨损机制。结果表明:B4C颗粒均匀分布于基体合金中,B4C颗粒表面的镀铜层在等离子烧结过程中与基体发生反应,生成第二相Al2Cu,改善了增强体与基体间的结合情况;相对于B4C/6061Al复合材料,采用镀铜处理后的碳化硼制备出的复合材料表现出较低的磨损率,其磨损机制主要为粘着磨损、磨粒磨损和氧化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4C/6061Al 复合材料 化学镀铜 放电等离子烧结 摩擦磨损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的二次加工方法对B_4C/Al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贺玮 秦艳兵 李宇力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112-115,122,共5页
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B_4C含量为33%的铝基复合材料毛坯,采用不同的二次加工工艺:挤压+轧制和热压+轧制;对采用两种不同的二次加工工艺成型的板材进行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对比。结果表明:采用挤压+轧制的B_4C/Al复合材料中没有大尺寸的显... 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B_4C含量为33%的铝基复合材料毛坯,采用不同的二次加工工艺:挤压+轧制和热压+轧制;对采用两种不同的二次加工工艺成型的板材进行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对比。结果表明:采用挤压+轧制的B_4C/Al复合材料中没有大尺寸的显微缺陷,组织分布比较均匀、致密;且金相组织中增强相出现很明显的沿轧制方向线性分布的特征。采用挤压+轧制的B_4C/Al复合材料抗拉强度提高,但是屈服强度降低,屈强比减小,增加了复合材料作为承载结构时的安全性能。采用挤压+轧制的复合材料板材B_4C颗粒与基体的结合强度较高,B_4C颗粒断裂较少,断裂的方式基本是裂纹以穿晶或者沿着颗粒拔出的凹坑处扩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4C/Al复合材料 热压 挤压 轧制 断口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声发射方法表征B_4C/6061Al复合材料疲劳损伤机制
5
作者 赵骏超 王文先 +1 位作者 李宇力 陈洪胜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8,14,共9页
对B_4C/6061Al复合材料在疲劳载荷作用下的声发射响应和动态弹性模量进行了研究,综合表征了复合材料的疲劳损伤与裂纹萌生机制。检测了B_4C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在应力控制拉-拉疲劳试验下的疲劳性能,通过建立模型分析复合材料的断裂机理并... 对B_4C/6061Al复合材料在疲劳载荷作用下的声发射响应和动态弹性模量进行了研究,综合表征了复合材料的疲劳损伤与裂纹萌生机制。检测了B_4C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在应力控制拉-拉疲劳试验下的疲劳性能,通过建立模型分析复合材料的断裂机理并通过动态弹性模量-声发射耦合方法分析B_4C/6061Al复合材料在疲劳载荷作用下的疲劳损伤机制;同时使用扫描电镜观察复合材料断口形貌,分析其断裂行为;最终通过所建立的模型分析复合材料断裂机理,并通过动态弹性模量-声发射耦合分析B_4C/6061Al复合材料在循环载荷下的疲劳损伤机制,建立复合材料塑性应变能、疲劳应变之间的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4C/6061Al复合材料 疲劳损伤 动态弹性模量 声发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含量B4C/Al6061复合材料微弧氧化机制及耐腐蚀性 被引量:1
6
作者 陈洪胜 王文先 +1 位作者 武翘楚 李宇力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66-169,共4页
用微弧氧化技术对30%B4C/6061Al复合材料进行了表面改性处理,探索了该材料的微弧氧化机制、表面反应产物和形貌。结果表明:B4C/6061Al复合材料表面生成了一层灰白色的Al2O3层,B4C陶瓷粉末颗粒与基体6061Al微间隙得到闭合,其腐蚀电流密... 用微弧氧化技术对30%B4C/6061Al复合材料进行了表面改性处理,探索了该材料的微弧氧化机制、表面反应产物和形貌。结果表明:B4C/6061Al复合材料表面生成了一层灰白色的Al2O3层,B4C陶瓷粉末颗粒与基体6061Al微间隙得到闭合,其腐蚀电流密度降低约三个数量级,耐蚀性能高于未做表面微弧氧化的复合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4C/6061 AL 中子吸收材料 微弧氧化 电化学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r-2.5Nb压力管制造过程中的组织结构演变(Ⅰ)——α/β相转变 被引量:2
7
作者 周宣 李科元 +5 位作者 李新意 李宇力 周军 惠泊宁 赵冠楠 郁光廷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409-2416,共8页
由于Zr-2.5Nb为α+β双相合金,其真空自耗熔炼、锻造、β淬火、冷加工、预膜处理等制造过程中的α/β相转变要比燃料包壳用单α相合金复杂得多。为掌握压力管组织结构,利用OM、SEM/ECC、EBSD等技术对Zr-2.5Nb压力管制造过程中的铸态、... 由于Zr-2.5Nb为α+β双相合金,其真空自耗熔炼、锻造、β淬火、冷加工、预膜处理等制造过程中的α/β相转变要比燃料包壳用单α相合金复杂得多。为掌握压力管组织结构,利用OM、SEM/ECC、EBSD等技术对Zr-2.5Nb压力管制造过程中的铸态、锻态、热挤压态以及淬火锭坯和锻棒热处理试验结果进行了表征,分析了加工过程中的α/β相转变特点。结果表明,在熔炼、锻造、β淬火和热挤压等工序中,发生β→α/α′、β→α+β转变以及α相、β相再结晶等过程。冷却速度是影响Zr-2.5Nb合金α/β相转变类型和组织特征的关键。β淬火锭坯外表面冷却速度较快,转变组织以β→α′板条为主,锭坯内部冷却速度下降,转变组织为β→α′+α板条。冷却速度较慢的铸锭和锻棒存在α+β魏氏组织,发生β→α+β相转变,铸锭晶界α板条宽度可达1μm。热挤压管坯冷却速度相对较慢,β→α+β转变时以初生α相为基础而生长。锻造过程中,转变的α相还受变形和再结晶影响,呈现出板条、扭折板条、等轴等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r-2.5Nb 压力管 组织结构 相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r-1Nb-0.1Fe-0.1Cu锆合金显微组织研究
8
作者 渠静雯 雷江 +3 位作者 石明华 周军 李宇力 章海霞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7-63,共7页
将海绵锆通过电极压制、真空自耗电弧熔炼、锻造、均匀化处理、淬火、热轧、多道次冷轧及退火制备出厚度为1.4 mm的Zr-1Nb-0.1Fe-0.1Cu板材样品。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研究分析Zr-1Nb-0.1Fe-0.1Cu合金金相组织及第二相的... 将海绵锆通过电极压制、真空自耗电弧熔炼、锻造、均匀化处理、淬火、热轧、多道次冷轧及退火制备出厚度为1.4 mm的Zr-1Nb-0.1Fe-0.1Cu板材样品。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研究分析Zr-1Nb-0.1Fe-0.1Cu合金金相组织及第二相的成分、大小、结构及分布。试验结果表明:经580℃/2 h成品退火的Zr-1Nb-0.1Fe-0.1Cu合金金相组织基本为再结晶等轴晶,晶粒度13级,平均晶粒尺寸小于6μm;合金晶内及晶界弥散析出呈椭圆形的第二相粒子,95%以上的第二相粒子尺寸小于200 nm;Zr-1Nb-0.1Fe-0.1Cu合金析出三种第二相粒子:含量较多、晶粒尺寸小于100 nm、体心立方结构的β-Nb析出相,含量较少、晶粒尺寸小于200 nm、密排六方结构的(Zr,Nb);Fe析出相以及含量最少、晶粒尺寸大于200 nm、四方结构的Zr_(2)Cu析出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合金 微观组织 第二相 晶粒尺寸 Zr-Nb-Fe-Cu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缓冲力设计的变阻尼防后倾缓冲装置特性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刘洋 李宇力 +2 位作者 付英雄 朱守寨 张劲 《中国工程机械学报》 2013年第1期83-87,共5页
对大型起重臂防后倾的不同缓冲器的吸能效果进行分析,以指定位移内吸能最大为原则,建立缓冲力设计目标,分析满足缓冲力要求的缓冲动态响应特征.建立变阻尼缓冲器的数学模型,对变阻尼缓冲器特性进行分析,研究影响缓冲力的因素.为验证这... 对大型起重臂防后倾的不同缓冲器的吸能效果进行分析,以指定位移内吸能最大为原则,建立缓冲力设计目标,分析满足缓冲力要求的缓冲动态响应特征.建立变阻尼缓冲器的数学模型,对变阻尼缓冲器特性进行分析,研究影响缓冲力的因素.为验证这一理论模型,建立变阻尼缓冲器实验系统,通过一系列作动试验测定变阻尼缓冲系统的缓冲力响应,验证了变阻尼缓冲器的缓冲动态特性,探讨了缓冲力与缓冲速度之间的关系,将缓冲器的缓冲力设计转变成指定缓冲速度下的缓冲器特性设计,为起重机关键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重机 液压缓冲器 缓冲力 动态特性 碰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关节液压臂架实时控制软件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4
10
作者 胡敏 梁聪慧 +1 位作者 郑庆华 李宇力 《中国工程机械学报》 2013年第3期243-247,共5页
针对工程机械产品中大型多关节液压机械臂对运动控制智能化的需求,设计并实现了基于RT-Linux的大型多关节液压机械臂实时控制系统软件.该软件基于先进的伪逆运动控制算法和轨迹优化算法,能够实现多关节臂架末端精确和平滑的运动控制、... 针对工程机械产品中大型多关节液压机械臂对运动控制智能化的需求,设计并实现了基于RT-Linux的大型多关节液压机械臂实时控制系统软件.该软件基于先进的伪逆运动控制算法和轨迹优化算法,能够实现多关节臂架末端精确和平滑的运动控制、臂架一键展开收缩和运动轨迹记忆等功能,以及三维模型人机交互和参数的实时显示.测试结果表明,该软件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和实时性,易于操作,能够满足对大型多关节液压机械臂实时运动控制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关节液压机械臂 逆运动学控制 实时控制系统 RT-LINU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