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种浸提方法从普通小球藻中提取油脂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张梦 程露萍 +2 位作者 李昌灵 李宇佶 杨海麟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45-248,252,共5页
分别采用直接浸出、索氏提取和超声波辅助提取三种方法从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 C9-JN2010)藻粉中提取油脂。选择了三种方法各自的最适提取剂,研究了提取时间对提取率的影响以及提取方法对小球藻油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 分别采用直接浸出、索氏提取和超声波辅助提取三种方法从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 C9-JN2010)藻粉中提取油脂。选择了三种方法各自的最适提取剂,研究了提取时间对提取率的影响以及提取方法对小球藻油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方法的提取率最高可分别达到84.06%、89.11%和88.66%,所得油脂在脂肪酸组成上无明显差别。超声波辅助提取法的提取效率最高、具有工业放大的前景。小球藻油中亚麻酸、亚油酸等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可作为功能性油脂进行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脂浸提 普通小球藻 提取率 脂肪酸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培养模式对微藻Chlorella vugaris代谢与蛋白质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李昌灵 杨海麟 +1 位作者 李宇佶 王武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6-62,共7页
研究不同培养模式对小球藻蛋白合成的影响。分别采用自养、异养和混养模式培养小球藻生产蛋白质。结果为混养时藻细胞更易积累生物量,其比生长速率和产率高达0.526 d-1和0.318mg/(L·d),且其蛋白质质量分数和产率分别为35.6%和0.097... 研究不同培养模式对小球藻蛋白合成的影响。分别采用自养、异养和混养模式培养小球藻生产蛋白质。结果为混养时藻细胞更易积累生物量,其比生长速率和产率高达0.526 d-1和0.318mg/(L·d),且其蛋白质质量分数和产率分别为35.6%和0.097 g/(L·d),自养时蛋白质质量分数却最高为52.1%;3种方式培养小球藻均含18种氨基酸,且必须氨基酸比例均超过总的40.0%;异养和混养方式下各氨基酸组成比例基本相似,而与自养时相比,Cys-s、Tyr和Met比例差异显著,Cys-s比例分别高了约78.57%,而Tyr及Met分别低27.59%和33.33%左右。营养方式显著影响小球藻蛋白质合成及氨基酸组成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球藻 蛋白质 氨基酸 发酵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氮比对Schizochytrium sp.JN-3发酵产DHA的影响及其中试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夏小乐 杨海麟 +3 位作者 李宇佶 张玲 辛瑜 王武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6期22201-22203,共3页
[目的]研究C/N比对Schizochytrium sp.JN-3发酵产DHA的影响,并经中试放大验证。[方法]分批发酵探求初始C/N比对Schizochytrium sp.JN-3发酵产DHA的影响,并进行200 L中试放大考察该菌的工业发酵潜力。[结果]生物量和总脂含量在碳氮比为1... [目的]研究C/N比对Schizochytrium sp.JN-3发酵产DHA的影响,并经中试放大验证。[方法]分批发酵探求初始C/N比对Schizochytrium sp.JN-3发酵产DHA的影响,并进行200 L中试放大考察该菌的工业发酵潜力。[结果]生物量和总脂含量在碳氮比为10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31.8和20.1 g/L,DHA含量在碳氮比为20时达到最高,为46.9%。200 L中试放大后生物量为30.2 g/L,总油脂含量18.4 g/L,占细胞干重的63.2%,DHA含量为7.4 g/L,占总油脂含量的40.2%。[结论]Schizochytrium sp.JN-3具有较好的工业化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HIZOCHYTRIUM sp DHA C/N比 中试放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酵盐浓度对Chlorella vulgaris生物合成蛋白与油脂的影响
4
作者 李昌灵 杨海麟 +2 位作者 李宇佶 张玲 王武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26-130,136,共6页
实验室条件下,考察了发酵过程中不同盐度对小球藻细胞生长、蛋白及油脂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时间为144h,小球藻在无NaCl培养基中生长最佳,其细胞干重、光合色素含量、比生长速率和最大生产强度分别为0.750g·L-1、39.50mg·... 实验室条件下,考察了发酵过程中不同盐度对小球藻细胞生长、蛋白及油脂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时间为144h,小球藻在无NaCl培养基中生长最佳,其细胞干重、光合色素含量、比生长速率和最大生产强度分别为0.750g·L-1、39.50mg·g-1、0.225d-1和0.125g·L-1·d-1,且氮磷利用率高分别为96.4%及93.5%,其消耗效率分别为9.10、0.71mg·L-1·d-1,藻蛋白含量也最高为55.0%(W),其生产效率为68.40mg·L-1·d-1;而藻细胞培养在2.5%NaCl浓度下,在96h脯氨酸含量达最高为2.25%(W),最高与最低值之比超过20.0;小球藻培养在含2.5%NaCl培养基中,在144h油脂含量最高达15.5%(W),其生产效率为16.10mg·L-1·d-1。NaCl浓度不仅影响小球藻细胞对氮磷等营养的吸收,而且对生物量、蛋白质、脯氨酸及油脂等细胞组分的生物合成具有明显影响。藉此,提出了通过改变盐浓度,达到调控小球藻胞内生理代谢组分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小球藻 发酵 盐浓度 蛋白质 油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