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阿哈尔捷金马对长途运输的应激反应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侯芳 徐新龙 +4 位作者 侯宇 李学钢 赵红琼 王金泉 姚刚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3156-3162,共7页
为了解阿哈尔捷金马经长途运输后血液生理生化反应的情况,试验选用23匹阿哈尔捷金马(公马14匹、母马9匹,年龄2~6岁),从俄罗斯出发经长途公路运输5d到达新疆阿拉山口,在到达目的地后第7和35天,分别进行颈静脉采血,测定生理生化指标及应... 为了解阿哈尔捷金马经长途运输后血液生理生化反应的情况,试验选用23匹阿哈尔捷金马(公马14匹、母马9匹,年龄2~6岁),从俄罗斯出发经长途公路运输5d到达新疆阿拉山口,在到达目的地后第7和35天,分别进行颈静脉采血,测定生理生化指标及应激相关激素水平,同时采用异地对照法与未经运输的15匹本地阿哈尔捷金马(公马10匹、母马5匹,年龄6~10岁)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发现:与本地阿哈尔捷金马相比,经长途运输后第7、35天的阿哈尔捷金马血液中性粒细胞(Gran)数量及占比、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PLT)数量、碱性磷酸酶(ALKP)活性均有提高(P<0.05;P<0.01),而中间细胞(Mid)数量和百分比、血糖(GLU)水平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P<0.01);运输后第35天,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磷(PHOS)、总蛋白(TP)含量均有所提高(P<0.01;P<0.01),淋巴细胞(LY)百分比则显著降低(P<0.05);运输后第7天抗利尿激素(ADH)、生长激素(GH)、尿素氮(UREA)及胰岛素(INS)含量均有下降(P<0.05;P<0.01),总胆红素(TBIL)、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水平均显著提高(P<0.05),但这些激素水平在运输后第35天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综合以上结果,阿哈尔捷金马经长途运输后,出现了相应的一过性应激反应特征,经过一定的调整期(35d)后大部分指标和未经长途运输马趋于一致,在此期间尚不能立即进入正常使用状态,以免导致长期不可逆性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哈尔捷金马 长途运输 生理指标 生化指标 应激相关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羽毛针禾种群年龄结构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王建明 李学钢 +2 位作者 徐基平 齐妍婷 王绍明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9年第2期162-168,共7页
利用种群生态学中的年龄(植丛大小)结构的研究方法,比较了沙漠内(处于沙漠较深处———距农田边缘500m以外)和农田边(500m内相邻于农田)羽毛针禾种群年龄结构的特征。结果表明,从总体比较,农田边羽毛针禾种群植丛密度、数量分布显著高... 利用种群生态学中的年龄(植丛大小)结构的研究方法,比较了沙漠内(处于沙漠较深处———距农田边缘500m以外)和农田边(500m内相邻于农田)羽毛针禾种群年龄结构的特征。结果表明,从总体比较,农田边羽毛针禾种群植丛密度、数量分布显著高于沙漠深处;如果将种群中的植丛大小按从小到大分成30级,沙漠中和农田边的羽毛针禾种群年龄结构中幼年植丛(1,2,3,4级)显著多于其它级别的植丛,都属于增长型;羽毛针禾种群的老年植丛的存活率在这两个区域都比较低,这可能是沙漠极端干旱环境条件下植物种群动态的基本特征,同时也说明,增长型羽毛针禾种群应是其能在沙漠中长期续存的基本要素。从研究的结果看,似乎人类农业活动并不损害羽毛针禾种群的发育,反而提高了其幼年植丛补充更新的成功率与成活的比率,推测可能是农业活动改善了局域小环境,增加了局域降水,从而提高了羽毛针禾幼苗成活率及幼年植丛的成活率。另一方面,羽毛针禾是活化沙地上的先锋植物,人类的扰动使沙地活化程度增加,这一点可能也是使农田边羽毛针禾种群相对较为繁荣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禾属 沙丘 盖度 更新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犁和阿克苏地区肉牛养殖场饲料及饮用水理化和卫生质量状况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李琳 刘英玉 +7 位作者 祁巨中 马玉辉 张晓红 吾买尔江 代婧 李学钢 王志琴 姚刚 《饲料研究》 CAS 2016年第1期31-35,共5页
为了解新疆集约化肉牛养殖场的养殖投入品饲料和饮用水理化和卫生质量状况,比较南北疆肉牛养殖场的差异。对伊犁和阿克苏地区4个肉牛养殖场的主要饲料原料和饮用水的卫生质量指标进行测定。分别采用《无公害食品畜禽饮用水水质》(NY502... 为了解新疆集约化肉牛养殖场的养殖投入品饲料和饮用水理化和卫生质量状况,比较南北疆肉牛养殖场的差异。对伊犁和阿克苏地区4个肉牛养殖场的主要饲料原料和饮用水的卫生质量指标进行测定。分别采用《无公害食品畜禽饮用水水质》(NY5027—2008),《饲料卫生标准》(GB 13078—2001)中规定的方法对4个肉牛养殖场饲料亚硝酸盐含量、霉菌总数、饮用水大肠菌群数和硫酸盐等指标进行检测。干草、秸秆、青贮和精料4类饲料亚硝酸盐含量平均值在0.41-47.54 mg/kg,霉菌总数在0.077-35.58×10^3CFU/g。饮用水中p H、溶解性总固体、亚硝酸盐含量、硫酸盐含量、氰化物、硬度、总碱度和总大肠菌群分别在6.97-8.72、240-1 560、0-0.98、9.123-1 149、120-0.032 4、10.27-194.03和10.47-38.32 mg/L及2-1 600 MPN/100 m L。其中,北疆地区饲料亚硝酸盐含量,饮用水p H、溶解性总固体、硫酸盐含量和硬度均低于南疆地区,其他指标则相反。此次所检测的饲料和水的理化和卫生状况基本属安全范围,但阿克苏地区饲料的亚硝酸盐含量和饮用水硫酸盐含量,超出相关标准规定的含量上限,尚需进一步加强监测。研究为新疆肉牛养殖质量安全和风险控制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牛 饲料 饮用水 理化指标 亚硝酸盐 霉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