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川东北地区晚二叠世碳酸盐岩成岩作用 被引量:1
1
作者 罗雷 洪天求 +3 位作者 殷延端 李孝才 任鑫鑫 杨梅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1-109,116,共10页
川东北地区晚二叠世碳酸盐岩广泛发育,成岩作用的类型和过程复杂。薄片镜下鉴定显示该区碳酸盐岩内发育泥晶化作用、溶解作用、白云石化作用、压溶作用和破裂作用5种主要的建设性成岩作用和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去白云化作用、硅化作用... 川东北地区晚二叠世碳酸盐岩广泛发育,成岩作用的类型和过程复杂。薄片镜下鉴定显示该区碳酸盐岩内发育泥晶化作用、溶解作用、白云石化作用、压溶作用和破裂作用5种主要的建设性成岩作用和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去白云化作用、硅化作用、重结晶作用和充填作用6种主要的破坏性成岩作用。成岩作用特征和碳氧同位素分析表明,研究区存在海底、大气淡水、埋藏和表生4种主要的成岩环境和准同生-同生期、早期、中期、晚期成岩阶段及表生成岩阶段,不同的成岩环境和成岩阶段分别发育不同的成岩作用。在成岩作用的影响下发育较高的孔隙度,主要集中在长兴组的生物礁灰岩内及白云岩内,孔隙连通性也较好,是油气生成、运移和储集的有利通道和场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作用 成岩阶段 碳酸盐岩 晚二叠世 川东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南过渡带寒武纪中晚期层序地层特征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孝才 罗雷 +3 位作者 殷延端 徐锦龙 杨梅 洪天求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544-1551,共8页
文章运用层序地层学的原理和方法,结合沉积相分析,对江南过渡带(安徽石台—黟县一带)寒武纪中晚期地层进行了露头层序地层分析。研究表明:江南过渡带的寒武纪中晚期地层可划分出1个二级层序和7个三级层序,平均每个三级层序历时约3.1Ma,... 文章运用层序地层学的原理和方法,结合沉积相分析,对江南过渡带(安徽石台—黟县一带)寒武纪中晚期地层进行了露头层序地层分析。研究表明:江南过渡带的寒武纪中晚期地层可划分出1个二级层序和7个三级层序,平均每个三级层序历时约3.1Ma,反映该区域在寒武纪中晚期曾出现7次相对较大的海平面升降旋回。三级层序发育海侵体系域(transgressive systems tract,TST)和高水位体系域(highstand systems tract,HST),有时缺失低水位体系域(lowstand systems tract,LST),局部凝缩段(condensed section,CS)难以识别。通过对江南过渡带北西—南东向7条剖面的对比分析发现,该区域当时的古地理呈北西侧高南东侧低之势,海水向南东方向持续退出。北西侧下扬子地层分区为台地,水体较浅,灰质成分含量较高;南东侧江南地层分区为盆地,水体较深,泥质成分含量较高;中间的江南过渡带,主体为斜坡相沉积,局部发育重力流沉积。二级、三级层序的形成与发展可能与江南断裂在同沉积期的活动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 地层格架 中晚寒武世 江南过渡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片法与培养法检查真菌性角膜炎的比较
3
作者 李孝才 吕延兴 韩秀香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72-272,共1页
关键词 玻片法 培养法 检查 真菌性角膜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