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钢轨模态振动的车轮高阶多边形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李大地 戴焕云 《机车电传动》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61-66,共6页
基于线路动力学试验数据,分析了具有高阶规则车轮多边形磨耗车辆转向架各部件振动水平及振动传递关系,给出车轮多边形磨耗引起转向架异常振动典型的频率特征和多边形振动对相邻车轮的影响。基于铁木辛柯梁理论及传递矩阵法,推导转向架... 基于线路动力学试验数据,分析了具有高阶规则车轮多边形磨耗车辆转向架各部件振动水平及振动传递关系,给出车轮多边形磨耗引起转向架异常振动典型的频率特征和多边形振动对相邻车轮的影响。基于铁木辛柯梁理论及传递矩阵法,推导转向架对钢轨作用时两轮对范围内钢轨模态振动方程,分析了钢轨模态振动特性,讨论了边界条件与温度对钢轨模态振动的影响。分析了引起车轮多边形化的振动频率的来源,利用哈大线、武广线的枕跨距离计算得到钢轨第三阶垂向弯曲主频分别与各自车轮多边形振动频率重合,为车轮多边形机理分析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轮多边形磨耗 频率特征 钢轨模态振动 高速列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钢轨模态振动的车轮高阶多边形频率特性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李大地 戴焕云 《铁道机车车辆》 2017年第4期6-11,共6页
基于线路动力学试验数据,分析具有高阶规则车轮多边形磨耗车辆转向架各部件振动水平及振动传递关系,给出车轮多边形磨耗引起转向架异常振动典型的频率特征,分析车轮多边形磨耗对车辆动力学性能的影响。基于铁木辛柯梁理论及传递矩阵法,... 基于线路动力学试验数据,分析具有高阶规则车轮多边形磨耗车辆转向架各部件振动水平及振动传递关系,给出车轮多边形磨耗引起转向架异常振动典型的频率特征,分析车轮多边形磨耗对车辆动力学性能的影响。基于铁木辛柯梁理论及传递矩阵法,推导转向架作用下两轮对范围内钢轨模态振动方程,分析其模态振动特性,为探寻车轮多边形磨耗产生机理提供支撑。讨论支承刚度对钢轨模态振动主频的影响,为工务部门维护轨道规避特定频率提供参考及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边形磨耗 频率特征 振动传递 模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轨道型式的地铁车辆-轨道耦合振动特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贾小平 胡定祥 +3 位作者 李大地 李家栋 杨陈 朱程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56-59,共4页
对某地铁线路的轨道型式类型及占比进行统计,对不同轨道型式下的车辆-轨道振动进行测试,分析了轮轨系统的动态响应,深入研究了普通道床+ZX-2扣件、普通道床+剪切扣件、普通道床+压缩扣件等典型轨道型式下轮轨耦合振动特性,以及车轮多边... 对某地铁线路的轨道型式类型及占比进行统计,对不同轨道型式下的车辆-轨道振动进行测试,分析了轮轨系统的动态响应,深入研究了普通道床+ZX-2扣件、普通道床+剪切扣件、普通道床+压缩扣件等典型轨道型式下轮轨耦合振动特性,以及车轮多边形轮周对轮轨振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扣件刚度对轮轨振动特性的影响明显。其中:采用普通道床+ZX-2扣件时,轮轨间发生中低频轮轨力共振,振动主频为58 Hz,振动能量增大;采用普通道床+剪切扣件、普通道床+压缩扣件时,轮轨未发生共振,振动能量分配均衡;多边形车轮转频倍频与轮轨系统的固有频率发生了共振,振动能量显著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车辆 轨道型式 振动特性 中低频轮轨力共振 车轮轮周多边形 钢轨波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现代商品混凝土的常见质量问题及解决方法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大地 温庆如 +1 位作者 段东方 刘尊玉 《河南建材》 2014年第4期136-138,共3页
混凝土是目前世界上用量最大的建筑材料,近年来随着泵送混凝土的快速发展,商品混凝土所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混凝土的施工便利性和结构耐久性。因而如何排除生产、施工环节中影响商品混凝土质量的各种不利因素,是商品混凝土企... 混凝土是目前世界上用量最大的建筑材料,近年来随着泵送混凝土的快速发展,商品混凝土所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混凝土的施工便利性和结构耐久性。因而如何排除生产、施工环节中影响商品混凝土质量的各种不利因素,是商品混凝土企业亟需解决的问题。针对商品混凝土常见的质量问题,从产生原因出发进行了专门论述,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建议和处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品混凝土 质量(常见问题) 解决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程度膝内翻患者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力线分布与近期临床疗效的关系 被引量:16
5
作者 刘磊 徐石庄 +4 位作者 杨冠杰 郑力 李大地 郭开今 赵凤朝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0年第6期530-535,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膝内翻畸形患者行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力线分布与近期临床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自2016年12月至2018年3月行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87例(101膝),男21例(25膝),女66例(76膝);年龄51~85(67.6...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膝内翻畸形患者行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力线分布与近期临床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自2016年12月至2018年3月行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87例(101膝),男21例(25膝),女66例(76膝);年龄51~85(67.6±7.0)岁。根据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髋膝踝角(hip knee ankle angle,HKA)不同分为4组:中立位组(A组),-3°≤HKA≤3°,50膝;轻度内翻组(B组),3°<HKA<6°,20膝;严重内翻组(C组),HKA≥6°,20膝;外翻组(D组),HKA<-3°,11膝。比较4组患者术前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手术侧别、术前及术后膝关节活动度,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Knee Score,HSS),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nee Social Score,KSS),并分别比较术后股骨、胫骨假体力线分布与近期临床疗效的关系。结果:所有病例获得随访,时间(18.4±4.0)个月。4组患者术后末次随访膝关节活动度、HSS、KSS评分均较术前提高(P<0.001)。4组患者术后末次随访HSS、KS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评分优于C、D两组(P<0.05),B组评分优于C、D两组(P<0.05),A、B两组间以及C、D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术后膝关节活动度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股骨假体力线在±3°以内组评分优于3°以外组(P<0.05),胫骨假体力线在±3°以内组评分较3°以外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内翻型骨关节炎患者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近期临床疗效与下肢力线分布有关,力线轻度内翻位分布可获得与中立位相似的近期临床疗效,股骨假体力线分布与初次膝关节置换术后近期临床疗效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全膝关节置换术 下肢 膝内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