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3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胃炎通络颗粒治疗脾虚瘀阻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临床对照研究
1
作者 江晓涛 林洁 +11 位作者 邹雨杉 杨泽虹 潘静琳 熊哲锟 王昌龙 黄远程 王姝烨 严艳花 郑君辉 文艺 刘凤斌 李培武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22-831,共10页
目的评价胃炎通络颗粒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于2020年6月至2022年12月纳入100例脾虚瘀阻型CAG受试者,采用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对照组各50例。试验组服用胃炎通络颗粒联合叶酸模拟剂,对... 目的评价胃炎通络颗粒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于2020年6月至2022年12月纳入100例脾虚瘀阻型CAG受试者,采用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对照组各50例。试验组服用胃炎通络颗粒联合叶酸模拟剂,对照组服用叶酸片联合中药颗粒模拟剂,2组疗程均为24周,研究过程中试验组脱落8例、对照组脱落10例。治疗前后比较可操作的与胃癌风险联系的胃炎评估(OLGA)、可操作的与胃癌风险联系的肠化生评估(OLGIM)分期和胃黏膜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逆转率;治疗前后评估脾胃系疾病之慢性胃炎患者报告结局量表(SSDPRO-CG)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和安全性指标变化;ELISA法比较血清胃蛋白酶原(PG)Ⅰ、PGⅡ、PGⅠ/PGⅡ比值(PGR)、胃泌素17(G-17)含量;Western blot检测胃黏膜磷酸化的核因子κB(p-NF-κB)、尾型同源框转录因子2(CDX2)蛋白水平,qPCR法比较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绒毛蛋白1(VIL1)、黏蛋白2(MUC2)mRNA表达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试验组OLGA分期逆转率和OLGIM分期逆转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但2组胃黏膜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逆转率未见显著差异;2组生理领域得分和总分较治疗前均显著提升(P<0.01);试验组生理领域、独立性、心理得分和总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2组中医证候总积分和胃脘痞满、胃脘疼痛、食少纳呆、腹胀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试验组便溏和面色暗滞积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而对照组并未观察到此效应,试验组中医证候总积分和各证候条目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后,试验组血清PGⅠ、PGⅡ、PGR、G-17含量,胃黏膜p-NF-κB、CDX2蛋白和IL-1β、IL-6、VIL1、MUC2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改善(P<0.05,P<0.01),而对照组除PGⅡ外,其他指标均显著改善(P<0.05,P<0.01),试验组上述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2组均无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结论胃炎通络颗粒能一定程度改善CAG患者胃黏膜病理情况,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心理状态和生存质量,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炎症通路降低IL-1β、IL-6表达、下调CDX2抑制VIL1、MUC2肠化标志物转录,进而逆转炎症-肠化恶性循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炎通络颗粒 慢性萎缩性胃炎 脾虚瘀阻证 多中心 随机对照试验 NF-κB CDX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小麦中禾谷镰孢菌
2
作者 张浩然 程传民 +3 位作者 王晨 李培武 张奇 唐晓倩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5年第11期17-25,共9页
目的研制禾谷镰孢菌的特异性抗体,开发小麦禾谷镰孢菌污染情况的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double-antibody sandwich-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DAS-ELISA)。方法采用物理研磨法制备禾谷镰孢菌真菌裂解液抗原,通过杂交瘤... 目的研制禾谷镰孢菌的特异性抗体,开发小麦禾谷镰孢菌污染情况的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double-antibody sandwich-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DAS-ELISA)。方法采用物理研磨法制备禾谷镰孢菌真菌裂解液抗原,通过杂交瘤技术研制禾谷镰孢菌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mAb),对mAb的特异性、亲和力等抗体性能参数进行测定。采用棋盘法探究制备的mAb与多克隆抗体(polyclonal antibody,pAb)最佳组合条件,进而建立DAS-ELISA方法。对方法的灵敏度、重复性进行评价,并应用于自然发病小麦样品的检测。结果成功制备了禾谷镰孢菌mAb 1C4F3和pAb FG2801。mAb与其他真菌无交叉反应,特异性强。亲和力常数为1.26×10^(7)L/mol,具有较高的亲和力。建立了禾谷镰孢菌DAS-ELISA方法,检出限达1.223μg/mg,标准曲线范围1.56~100.00μg/mg。通过对从中国主要小麦产区采集的96份自然发病样本进行检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靠性。发现样品中禾谷镰孢菌的含量与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的含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2=0.8897),因此DAS-ELISA不仅可用于禾谷镰孢菌的快速检测,还可评估样本中DON的污染情况。结论本研究开发的DAS-ELISA能够对小麦中的禾谷镰孢菌进行快速定量测定,同时可快速评估样本中DON的污染水平,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在田间及收获后小麦作物禾谷镰孢菌污染监测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谷镰孢菌 单克隆抗体 免疫测定 小麦 霉菌毒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探讨中药治疗儿童感染性腹泻的用药规律及作用机制
3
作者 陈建芬 李丽娟 +4 位作者 梁倩莹 莫小兰 张刚 阮舒琪 李培武 《儿科药学杂志》 2025年第3期14-21,共8页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中药治疗儿童感染性腹泻的用药规律及作用机制。方法:收集中国知网、万方、维普、CBM、PubMed等数据库中现代文献资料及近现代医家著作中关于儿童感染性腹泻的经验及医案并进行整理筛选,运用中...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中药治疗儿童感染性腹泻的用药规律及作用机制。方法:收集中国知网、万方、维普、CBM、PubMed等数据库中现代文献资料及近现代医家著作中关于儿童感染性腹泻的经验及医案并进行整理筛选,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3.0)进行处方药物的频次、证候、四气五味、归经及关联规则、核心组合等规律分析,通过HIT 2.0数据库获取药物作用靶点,利用CytoScape 3.10.2软件计算所获取的作用靶点,与人类基因数据库(GeneCards)、疾病基因获取数据库(DisGeNET)和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筛选出的儿童感染性腹泻靶点相映射并取交集,利用STRING及CytoScape 3.10.2软件对交集靶点构建可视化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模型,利用微生信平台对关键靶点进行基因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结果:共纳入儿童感染性腹泻中药处方323个,性味以温性甘味药为主,主要归脾、胃经,使用频率较高的药物为茯苓、白术、甘草、党参、陈皮,高频药对为“茯苓-白术”,通过关联规则和K-means聚类等方法得到3组核心药物组合。高频药物治疗儿童感染性腹泻的关键靶点26个,KEGG通路161条。关键靶点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白细胞介素6(IL-6)、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STAT3)、酪氨酸激酶受体2(ERBB2)、干扰素γ(IFN-γ)、IL-10、转化生长因子B1(TGFB1)、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1(STAT1)、JANUS激酶3(JAK3)、叉头框蛋白P3(FOXP3)、肿瘤坏死因子相关激活蛋白(CD40LG),主要信号通路为炎症性肠病、Th7细胞分化、痢疾、JAK-STAT等。结论:“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治疗方式是中药治疗儿童感染性腹泻的一大优势。儿童感染性腹泻的中药治疗以健运脾胃为大法,兼以清热、利湿、消食、导滞等,核心用药为茯苓、白术,无论在虚证或实证中“健运脾胃”贯穿始终。本研究挖掘的3首新方可能与炎症反应、免疫调节反应、细胞生长与凋亡等过程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感染性腹泻 中药 数据挖掘 网络药理学 多靶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转录组学分析揭示蜡样芽胞杆菌(Bacillus cereus)AR1002阻控黄曲霉生长的生理机制研究
4
作者 唐晓倩 张靖博 +3 位作者 高尚 姜俊 张奇 李培武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8,共8页
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极易侵染油料等农产品,其次级代谢产物黄曲霉毒素严重危害人体健康,阻控黄曲霉污染已成为亟待解决的国际难题。为探明蜡样芽胞杆菌(Bacillus cereus)AR1002抑制黄曲霉生长、阻控黄曲霉污染的生理及分子机制... 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极易侵染油料等农产品,其次级代谢产物黄曲霉毒素严重危害人体健康,阻控黄曲霉污染已成为亟待解决的国际难题。为探明蜡样芽胞杆菌(Bacillus cereus)AR1002抑制黄曲霉生长、阻控黄曲霉污染的生理及分子机制。该研究采用AR1002代谢产物对黄曲霉进行处理,并对黄曲霉生长及产孢表型进行鉴定,通过显微结构及转录组学分析,对AR1002的抑菌机制进行了初探。蜡样芽胞杆菌AR1002代谢物可抑制黄曲霉菌丝生长、干物质积累分别达24.73%,65.00%,减少孢子数量达98.80%;AR1002通过抑制glpA和AYR1等关键基因表达调控黄曲霉甘油磷酸代谢,通过抑制SEC61A、RAD23、ATP13A1、UBE2G2等关键基因的表达调控内质网中蛋白质加工;此外,AR1002代谢产物通过下调RAD51和RAD54B等DNA修复机制相关基因,抑制黄曲霉同源重组及非同源性末端连接过程,最终达到抑制黄曲霉生长及产孢的目的。上述结果表明,蜡样芽胞杆菌(Bacillus cereus)AR1002有望应用于实际生产中以应对黄曲霉污染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蜡样芽孢杆菌 代谢物 黄曲霉毒素 转录组学 抑菌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纳米抗体的可再生免疫亲和柱结合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玉米中的黄曲霉毒素B_(1) 被引量:3
5
作者 李志强 黄雅涓 +3 位作者 张文 张奇 李培武 唐晓倩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174-182,共9页
目的研究黄曲霉毒素B_(1)(aflatoxinB_(1),AFB_(1))纳米抗体的表达产量的影响因素,开发具有可再生性的AFB_(1)免疫亲和柱,构建免疫亲和处理-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目的研究黄曲霉毒素B_(1)(aflatoxinB_(1),AFB_(1))纳米抗体的表达产量的影响因素,开发具有可再生性的AFB_(1)免疫亲和柱,构建免疫亲和处理-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HPLC-MS/MS)测定玉米中AFB_(1)污染的分析方法。方法研究诱导温度、诱导时间和诱导剂浓度等对AFB_(1)纳米抗体表达量的影响,比对验证AFB_(1)纳米抗体可再生免疫亲和柱的耐受性和可再生使用次数。使用70%甲醇水溶液提取玉米样品中AFB_(1),提取液通过免疫亲和柱净化富集后进行HPLC-MS/MS检测,最后进行方法学验证并应用到实际样品检测。结果诱导AFB_(1)纳米抗体表达的最优条件分别为诱导温度16℃、诱导剂异丙基-β-D-硫代吡喃半乳糖苷浓度0.5 mmol/L、诱导时间14 h,在最优条件下产量可达7.8 mg/L。AFB_(1)纳米抗体具有良好灵敏度、亲和性、特异性和甲醇耐受性,制备的AFB_(1)免疫亲和柱具有极好的可再生性,重复使用150次以上,对AFB_(1)回收率仍可达80%以上。同时,建立的免疫亲和处理-HPLC-MS/MS,在0.1~100.0μg/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014μg/L,定量限为0.047μg/L。在3个不同加标浓度下,回收率在92.0%~104.1%,变异系数小于3.9%。结论本研究开发的AFB_(1)纳米抗体免疫亲和柱表现出优秀的再生性和高特异性,节约了检测成本,建立的免疫亲和处理-HPLC-MS/MS检测方法操作简便、回收率高、结果准确,适用于实际玉米样品中AFB_(1)的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曲霉毒素B_(1) 纳米抗体 可再生免疫亲和柱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玉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细管顶空气相色谱法高灵敏监测花生大豆根瘤生物固氮能力 被引量:2
6
作者 梁美娟 赵秀兰 +7 位作者 古皓华 岳晓凤 唐晓倩 李慧 张文 李友国 张奇 李培武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1-207,共7页
建立了测定花生和大豆根瘤菌生物固氮能力的毛细管顶空气相色谱法,利用固氮酶还原乙炔气体为乙烯的经典方法,实现了高浓度乙炔中痕量乙烯的高灵敏分析。利用顶空进样方式,分离柱采用HP-PLOT Q毛细管色谱柱,程序升温,采用氢离子化检测器... 建立了测定花生和大豆根瘤菌生物固氮能力的毛细管顶空气相色谱法,利用固氮酶还原乙炔气体为乙烯的经典方法,实现了高浓度乙炔中痕量乙烯的高灵敏分析。利用顶空进样方式,分离柱采用HP-PLOT Q毛细管色谱柱,程序升温,采用氢离子化检测器,对乙烯标准气体进行了定量分析。乙烯检测范围宽为0.125~30000μmol/mol,相关系数为0.9996,检测限(LOD)为0.0341μmol/mol,检出限优于已有报道。该方法检测精密度好,5次检测的相对标准偏差为2.32%。乙烯样品的回收率为95.8%~110%,相对标准偏差为1.54%~3.47%。同时,对乙烯和实际样品进行检测时,与GDX-502填充柱的传统气相色谱法的测定结果一致,表明所建立的乙烯顶空气相色谱法具有较高的可靠性。此外,该方法分析时间缩短至3 min,利用自动进样方式,检测通量大,适用于花生和大豆根瘤菌中固氮能力的快速准确测定,能满足花生和大豆生物固氮研究中乙炔还原法测定乙烯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空气相色谱 毛细管色谱柱 乙炔还原法 乙烯 花生 大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黄曲霉毒素检测的生物传感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尚清玉 朱嘉铭 +3 位作者 李慧 李培武 张奇 张文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12-718,共7页
黄曲霉毒素主要是由黄曲霉、寄生曲霉等真菌产生的一类具有毒性的次生代谢产物,广泛存在于农产品及饲料食品中,对动物和人类的健康造成极大危害。因此,针对农产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控制和定量极为重要。生物传感器是一种快速检测技术,具有... 黄曲霉毒素主要是由黄曲霉、寄生曲霉等真菌产生的一类具有毒性的次生代谢产物,广泛存在于农产品及饲料食品中,对动物和人类的健康造成极大危害。因此,针对农产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控制和定量极为重要。生物传感器是一种快速检测技术,具有高灵敏度、高选择性、操作简单、便于微型化等特点,在黄曲霉毒素检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对生物传感器原理、类别及该项技术应用于黄曲霉毒素检测的研究进展和未来展望进行了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传感器 黄曲霉毒素 检测 荧光 电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五脏相关学说探讨以心脾相关理论治疗脾胃病的思路与临床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黄远程 刘鹏 +4 位作者 黄超原 文艺 李培武 庄昆海 刘凤斌 《西部中医药》 2024年第6期33-37,共5页
从心脾相关理论源流、心脾关系辨析出发,探讨基于心脾相关理论的脾胃病病因病机与治疗方法,认为心脾相关理论萌芽于秦汉、发展于晋唐,兴盛于宋元,完善于明清,成熟于近代。在相互关系方面,心脾通过经络、五行、气血、精神情志相关,并在... 从心脾相关理论源流、心脾关系辨析出发,探讨基于心脾相关理论的脾胃病病因病机与治疗方法,认为心脾相关理论萌芽于秦汉、发展于晋唐,兴盛于宋元,完善于明清,成熟于近代。在相互关系方面,心脾通过经络、五行、气血、精神情志相关,并在现代研究中的脑-肠轴学说中得到验证。在病因病机方面,火衰土虚、心火乘脾、心脾两虚、心胃不和是心脾相关理论中的最常见的脾胃病发病机制。临床治疗时,可针对各个病机分别以益火补土、泻心扶脾、补心健脾、调心安脾为核心治疗方法。在用药方面,以附子、干姜、桂枝、炙甘草温补心阳,以黄芪、黄连补脾泻火,以黄芪、人参、龙眼肉、当归补心健脾,以首乌藤、玫瑰花、合欢皮等调养心神以安脾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脏相关 心脾相关 脾胃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用油中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高灵敏检测技术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向成艳 刘品品 +2 位作者 唐晓倩 张奇 李培武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40-1147,共8页
食用油在生产、加工、储存各环节中,易受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i-butyl phthalate,DBP)污染。本文以单克隆抗体为识别元件,建立并优化了食用油DBP的高灵敏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方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结果显示,在抗... 食用油在生产、加工、储存各环节中,易受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i-butyl phthalate,DBP)污染。本文以单克隆抗体为识别元件,建立并优化了食用油DBP的高灵敏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方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结果显示,在抗原包被浓度为1μg/mL,4%脱脂乳粉作为封闭剂,磷酸缓冲液pH 7.4,离子浓度为20mmol/L,甲醇浓度为40%条件下,该ELISA方法的灵敏度(IC_(50))为16.29 ng/mL,检测范围为0.33~94.45 ng/mL(IC_(90)~IC_(10)),LOD(IC_(90))为0.33 ng/mL。通过食用油加标试验建立基质标准曲线,灵敏度(IC_(50))为92.57 ng/mL,检测范围为2.44~606.12 ng/mL(IC_(90)~IC_(10)),LOD(IC_(90))为2.44 ng/mL。在食用油样品中分别添加浓度为40 ng/mL、120 ng/mL、200 ng/mL的DBP标准品,回收率为71.34%~97.23%,变异系数为1.05%~6.38%,采用建立的DBP-ELISA检测方法分别对大豆油、玉米油等实际样品进行检测,结果与国标检测方法相关性达到99.17%,表明建立的ELISA方法可用于食用油实际样品中DBP含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油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酶联免疫吸附 灵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RC-BBBE在长江流域花生产区试验示范效果
10
作者 赵秀兰 吉萍萍 +10 位作者 洪宇轩 古皓华 蔡航 温茗博 朱嘉铭 岳晓凤 梁美娟 唐晓倩 李友国 张奇 李培武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57-1363,共7页
我国长江流域花生生产易遭受黄曲霉菌侵染及黄曲霉毒素污染。在团队前期研制了微生物菌剂ARCBBBE,2022年在长江流域花生产区(湖北、湖南、江西、四川)四省开展ARC-BBBE花生生产示范技术应用,研究结果显示:在长江流域花生产区,施用ARC-B... 我国长江流域花生生产易遭受黄曲霉菌侵染及黄曲霉毒素污染。在团队前期研制了微生物菌剂ARCBBBE,2022年在长江流域花生产区(湖北、湖南、江西、四川)四省开展ARC-BBBE花生生产示范技术应用,研究结果显示:在长江流域花生产区,施用ARC-BBBE对土壤中黄曲霉菌丰度的抑制率范围为36.87%~94.70%,平均抑制率为63.02%;同时,ARC-BBBE可增强花生的固氮酶活性,增加花生根瘤的数量以及重量,增加花生植株的生物量,花生增产率范围为7.23%~53.85%,平均增产率为20.58%。综合示范结果表明:花生施用ARC-BBBE可作为一项增加花生单产、提升花生产能、保障花生产业健康发展的栽培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ARC-BBBE 长江流域花生产区 黄曲霉 黄曲霉毒素 固氮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地区油菜籽特征品质分析与挖掘
11
作者 陈析羽 杨瑞楠 +5 位作者 王雪妍 马飞 喻理 袁玉婷 张良晓 李培武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93-998,共6页
为分析和挖掘西藏地区油菜籽特征品质,推动西藏油菜高质量发展,选取31份西藏地区与448份长江流域代表性油菜籽样品,分析了油菜籽含油量、脂肪酸和植物甾醇含量,比较了西藏地区与长江流域油菜品质差异。结果发现西藏油菜籽含油量显著高... 为分析和挖掘西藏地区油菜籽特征品质,推动西藏油菜高质量发展,选取31份西藏地区与448份长江流域代表性油菜籽样品,分析了油菜籽含油量、脂肪酸和植物甾醇含量,比较了西藏地区与长江流域油菜品质差异。结果发现西藏油菜籽含油量显著高于长江流域冬油菜区,但植物甾醇含量显著低于长江流域冬油菜区。考虑到油菜籽中甾醇含量与芥酸含量呈负相关,在西藏地区取低芥酸油菜籽样品,验证了芥酸含量高是导致西藏地区油菜籽甾醇平均含量低于长江流域的重要原因,并筛选出含油量高于长江流域平均值,甾醇含量高的油菜籽品种新油20、清湘油168、新油17和藏油12号,可作为高甾醇油菜品种在西藏地区推广,对提升西藏地区油菜籽品质、巩固脱贫成果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油菜籽 植物甾醇 含油量 特征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4省油菜薹中农药残留污染状况调查
12
作者 郭琪 岳晓凤 +6 位作者 戚欣 汪雪芳 程玲 张良晓 王秀嫔 喻理 李培武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57-1167,共11页
油菜薹是一种深受我国居民喜爱的蔬菜,但是其农药残留污染状况不明,本文旨在了解我国南方4省油菜薹中农药残留现状,为油菜薹产业的良性发展和维护消费者食品安全提供科学依据。2022年1-3月从湖北、江西、四川和云南4省采集86份油菜薹样... 油菜薹是一种深受我国居民喜爱的蔬菜,但是其农药残留污染状况不明,本文旨在了解我国南方4省油菜薹中农药残留现状,为油菜薹产业的良性发展和维护消费者食品安全提供科学依据。2022年1-3月从湖北、江西、四川和云南4省采集86份油菜薹样品,对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4类38种农药的残留量进行检测。依据国家标准GB 2763-202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和欧盟农药残留法规对检测结果进行判定。结果表明,50%的油菜薹样品被检出农药残留,检出农药有腐霉利、多菌灵、多效唑、精喹禾灵和草除灵。我国南方4省油菜薹样品中农药残留检出率较高,但残留量较低,油菜薹食品安全风险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残留 油菜薹 气相色谱-质谱法 液相色谱-质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法快速测定植物油中游离甾醇
13
作者 赵洁 王雪妍 +6 位作者 王督 喻理 马飞 方梦雪 宫智勇 张良晓 李培武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10期183-188,共6页
目的建立固相萃取(solid phase extraction,SPE)结合酶法测定植物油中游离甾醇含量的快速检测方法。方法采用SPE结合酶法40 min内实现植物油中的游离甾醇含量的快速测定,并应用于植物油中游离甾醇含量测定。结果方法学验证结果显示,植... 目的建立固相萃取(solid phase extraction,SPE)结合酶法测定植物油中游离甾醇含量的快速检测方法。方法采用SPE结合酶法40 min内实现植物油中的游离甾醇含量的快速测定,并应用于植物油中游离甾醇含量测定。结果方法学验证结果显示,植物甾醇含量在浓度范围0.3~7.5 mg/m L之间线性良好,检出限为0.018 mg/g,日内精密度为7.94%,日间精密度为6.88%,回收率在84.75%~99.50%之间。实际样品的检测结果显示,酶法与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的相对误差在±20%以内,且酶法的检测效率比GC-MS提高3倍。常见的几种植物油中,游离甾醇含量较高的是玉米油和菜籽油,分别为1.53~3.66 mg/g和1.98~3.02 mg/g。结论本研究建立的SPE结合酶法检测植物油中游离甾醇的快速检测方法稳定性、重现性好、灵敏可靠,可满足植物油中游离甾醇的现场批量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油 游离甾醇 酶法 快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油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及对策 被引量:28
14
作者 李培武 杨湄 +5 位作者 张文 陈洪 谢立华 李光明 丁小霞 汪雪芳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84-88,共5页
根据1999、2002年我国油菜生产调查和国内外油菜产品抽样检测结果,分析我国油菜生产、产品品质现状及与国外的差距,提出了提高我国油菜产品质量的建议。
关键词 油菜 产品质量 中国 种植面积 产量 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粮油产品黄曲霉毒素B_1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79
15
作者 李培武 马良 +3 位作者 杨金娥 张文 杨春洪 杨湄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77-81,共5页
对黄曲霉毒素检测技术进行了简要介绍和评述,并对近年来粮油及制品黄曲霉毒素B1快速检测方法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进行了综述和讨论。
关键词 黄曲霉毒素B1 检测方法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油菜质量标准现状及与国外对比分析 被引量:15
16
作者 李培武 杨湄 +3 位作者 陈洪 谢立华 张文 李光明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04-108,共5页
针对我国油菜质量安全标准的现状及存在问题,与国外油菜标准进行了对比分析,提出了加强我国油菜标准研究与标准化工作的建议。
关键词 中国 油菜 标准化工作 质量安全标准 技术标准 现状 国际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粮油制品中黄曲霉毒素脱毒研究进展 被引量:37
17
作者 李培武 张道宏 +6 位作者 杨扬 崔野韩 张奇 张文 丁小霞 王秀嫔 姜俊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15-319,共5页
黄曲霉毒素(Aflatoxin,AFT)是一类致癌性极强的剧毒物质,常存在于发霉的粮油制品中。本文综述了黄曲霉毒素去毒方法研究进展,并结合近年来黄曲霉毒素检测技术的研究,提出了将新型纳米材料吸附法与化学方法相结合的脱毒、去毒方法。以期... 黄曲霉毒素(Aflatoxin,AFT)是一类致癌性极强的剧毒物质,常存在于发霉的粮油制品中。本文综述了黄曲霉毒素去毒方法研究进展,并结合近年来黄曲霉毒素检测技术的研究,提出了将新型纳米材料吸附法与化学方法相结合的脱毒、去毒方法。以期对我国开展粮油黄曲霉毒素脱毒技术体系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曲霉毒素 脱毒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菜芥酸硫甙定量速测仪研制及应用 被引量:12
18
作者 李培武 孟子园 +11 位作者 张文 杨湄 仝乘风 李光明 周霞 吴渝 谢立华 汪雪芳 丁小霞 中岛一成 押川雄孝 安达武史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69-73,共5页
基于硫代葡萄糖甙与特异外源酶和显色剂反应生成有色产物与菜籽硫甙含量的关系以及芥酸形成浊度与芥酸含量的相关关系,研制了NYDL-2000油菜芥酸硫甙定量速测仪,芥酸测量范围0.5%~8.0%,硫甙测量范围10.0~60.0μmol/g。芥酸和硫甙的速... 基于硫代葡萄糖甙与特异外源酶和显色剂反应生成有色产物与菜籽硫甙含量的关系以及芥酸形成浊度与芥酸含量的相关关系,研制了NYDL-2000油菜芥酸硫甙定量速测仪,芥酸测量范围0.5%~8.0%,硫甙测量范围10.0~60.0μmol/g。芥酸和硫甙的速测结果误差分别为±0.5%和±4.0μmol/g,符合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在农技推广及粮油生产基点现场应用结果表明,具有测定快速、操作简单、测试费用低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芥酸硫甙 定量速测仪 研制 应用 系统设计 表示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式脂肪酸检测方法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20
19
作者 李培武 谢立华 +5 位作者 魏丽芳 Jaeho HA 丁小霞 张文 姜俊 唐晓倩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74-379,385,共7页
研究了甲醇钠-甲醇、氢氧化钾-甲醇、浓硫酸-甲醇和三氟化硼-甲醇4种甲酯化试剂的浓度、用量及甲酯化时间和温度对反式脂肪酸检测的影响,优化了色谱条件,建立了以三氟化硼-甲醇法甲酯化,RT-2560(100m×0.25mm×0.2μm)... 研究了甲醇钠-甲醇、氢氧化钾-甲醇、浓硫酸-甲醇和三氟化硼-甲醇4种甲酯化试剂的浓度、用量及甲酯化时间和温度对反式脂肪酸检测的影响,优化了色谱条件,建立了以三氟化硼-甲醇法甲酯化,RT-2560(100m×0.25mm×0.2μm)毛细管柱为基础的反式脂肪酸气相色谱检测方法,C18:1—9t,C18:1—11t,C18:2—9t,12t和C22:1—13t 4种反式脂肪酸的最小检出浓度在0.77—4.08mg/kg之间。4种反式脂肪酸不同添标浓度回收率为98.44%-101.23%,重复测定的相对标准差在0.22%-1.31%之间,有较好的准确度和重现性。应用该方法检测了武汉部分小型市场散装食用植物油和-些餐馆的废弃油脂,以所含脂肪为基准,其反式脂肪酸含量分别为:0.12%-0.25%、3.63%-6.58%。表明天然食用植物油中反式脂肪酸含量较低,但油脂在高温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反式脂肪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 反式脂肪酸 检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油菜叶片中硫甙成分与含量 被引量:7
20
作者 李培武 丁小霞 +5 位作者 赵永国 张文 陈小媚 李云昌 谢从华 傅廷栋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80-84,共5页
本文研究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油菜叶片中硫甙总量与分量的测定方法.油菜叶片经20h冰冻干燥,用70%甲醇为提取溶剂,超声波提取8min,1mg硫酸酯酶脱硫酸根,离子交换树脂纯化后,应用高效液相色谱进行油菜叶片硫甙组分定性、定量.该方法加... 本文研究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油菜叶片中硫甙总量与分量的测定方法.油菜叶片经20h冰冻干燥,用70%甲醇为提取溶剂,超声波提取8min,1mg硫酸酯酶脱硫酸根,离子交换树脂纯化后,应用高效液相色谱进行油菜叶片硫甙组分定性、定量.该方法加标回收率为94%~103%,样品极差为2.29μmol/g,符合ISO9167国际标准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叶片 硫甙 测定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