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基于PSO-ELM的低渗透砂岩水淹层测井识别方法
1
作者 杨波 黄长兵 +2 位作者 何岩 李垚银 李路路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45-651,共7页
水淹层测井识别对油田开发方案部署及提高采收率有着重要意义。新疆陆梁油田作业区某区块油层水淹类型主要为污水水淹,测井响应特征复杂多变,传统识别图版方法难以对水淹层有效识别。文中基于测井、地质、试油等资料,在水淹层测井响应... 水淹层测井识别对油田开发方案部署及提高采收率有着重要意义。新疆陆梁油田作业区某区块油层水淹类型主要为污水水淹,测井响应特征复杂多变,传统识别图版方法难以对水淹层有效识别。文中基于测井、地质、试油等资料,在水淹层测井响应特征分析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利用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及极限学习机(Extreme Learning Machine,ELM)的水淹层识别方法。首先,利用相关系数优选6个主控因素:RD,RS,GR,SP,DEN,AC。其次,采用改进粒子群算法对极限学习机模型进行参数寻优;最后,利用优化后的模型对研究区水淹层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利用PSO-ELM模型识别水淹层,识别符合率达到91.7%,应用效果优于ELM模型及传统识别图版,为水淹层测井识别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关系数 粒子群优化算法 极限学习机 水淹层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波衰减法原油含水率测量研究
2
作者 谭建华 李垚银 +3 位作者 高文颖 张俊英 石军 马匡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24年第12期66-72,共7页
由于传统的原油含水率检测方法对高杂质原油含水率的检测效果不理想,为了解决此问题,可以选择将电能以电磁波的形式辐射到混合介质中,分析油、水及其他介质对短波吸收能力的差异,进而实现高杂质原油含水率的检测。通过蒸馏法、密度法、... 由于传统的原油含水率检测方法对高杂质原油含水率的检测效果不理想,为了解决此问题,可以选择将电能以电磁波的形式辐射到混合介质中,分析油、水及其他介质对短波吸收能力的差异,进而实现高杂质原油含水率的检测。通过蒸馏法、密度法、短波衰减法三种方法对比实验,详细分析了短波衰减法的在线测量原理,推导频率的选取与含水率之间的关系,设计了基于短波衰减法在线原理的原油含水率测量结构。结果表明:短波衰减法的接收信号稳定,可实现40%~100%高杂质含水率的测量,稳定性好,测量非线性误差小于6%。根据研究结果,有望将短波衰减法应用于高杂质原油含水率的在线检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波衰减法 含水率测量 高杂质 高含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孔低渗储层孔隙结构定量表征与评价预测 被引量:4
3
作者 黄会会 谭建华 +4 位作者 何岩 唐超 杨波 赵虎 李垚银 《煤炭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94-96,共3页
以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西斜坡百口泉组二段低孔低渗储层为研究对象,在分形理论分析基础上,利用高压压汞实验分析资料计算分形维数,对储层孔隙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分形维数越大,孔隙度、渗透率、偏态、中值半径和变异系数逐渐变小,排... 以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西斜坡百口泉组二段低孔低渗储层为研究对象,在分形理论分析基础上,利用高压压汞实验分析资料计算分形维数,对储层孔隙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分形维数越大,孔隙度、渗透率、偏态、中值半径和变异系数逐渐变小,排驱压力逐渐变大,分形维数能够定量反映孔隙结构的好坏;以分形维数为基础,结合岩性以及压汞实验的基础参数对低孔低渗储层进行综合分类,最终将储层分为3种类型,同时提取不同类型储层的测井响应特征,利用fisher判别法对储层平面分布规律进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孔低渗 孔隙结构 分形维数 储层评价 储层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层亏空对压裂效果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
4
作者 谭建华 侯峰 +1 位作者 吴丛文 李垚银 《能源与环保》 2021年第7期120-124,136,共6页
体积压裂是低渗、特低渗油藏增储上产的利器,在国内外多个油田进行了现场试验及优化实施,取得了良好的开发效果。但同时暴露出压裂干扰的问题,在地层亏空的区域,压裂干扰直接影响新井压裂改造效果,同时影响老井生产效果。为了将地层亏... 体积压裂是低渗、特低渗油藏增储上产的利器,在国内外多个油田进行了现场试验及优化实施,取得了良好的开发效果。但同时暴露出压裂干扰的问题,在地层亏空的区域,压裂干扰直接影响新井压裂改造效果,同时影响老井生产效果。为了将地层亏空对压裂干扰的影响降到最低,通过对地层亏空影响压裂效果的机理现场应用实例的深入分析,针对性地提出了治理措施,在玛东2井区乌尔禾组砾岩油藏的体积压裂的应用中表现出较好的压裂效果。结果表明,老井地层亏空严重影响新井压裂改造的效果,通过老井注水/注汽形成应力隔挡、调整新井压裂顺序等措施可以显著改善体积压裂效果,为今后类似油藏压裂改造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东2井区 体积压裂 压裂干扰 地层亏空 砾岩油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盐11井区剩余油分布特征与挖潜对策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段波龙 李垚银 +3 位作者 孙志雄 常志勇 党思思 马艳清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4-119,共6页
针对新疆油田夏盐11井区层内、层间非均质性强,产量持续下降,注水开发后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不清楚,持续稳产能力较差的问题,利用数值模拟、油藏工程方法及动态监测资料开展了非均质性强油藏不同类型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明确了下步挖潜... 针对新疆油田夏盐11井区层内、层间非均质性强,产量持续下降,注水开发后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不清楚,持续稳产能力较差的问题,利用数值模拟、油藏工程方法及动态监测资料开展了非均质性强油藏不同类型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明确了下步挖潜对策。研究结果表明:夏盐11井区剩余油挖潜潜力区可分为3种,Ⅰ类为注采井网不完善控制型剩余油,剩余油饱和度高,平均大于45%,油层厚度不小于4.5 m,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挖潜对策为储层改造提高低渗区域的物性;Ⅱ类为井间滞留型剩余油,剩余油饱和度较高,平均为20%~45%,油层厚度为3.0~4.5 m,主要发育河口坝,挖潜对策为油水井补孔、完善注采井网;Ⅲ类为水淹程度较高型剩余油,剩余油饱和度较低,平均小于20%,油层厚度不超过2 m,剩余油分布零散,挖潜对策为老井补孔和水井分注,同时进行注水井调剖,对低产井进行重复压裂、补孔。该研究可为同类型非均质性油藏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油 注采井网 开发调整 非均质性 挖潜对策 新疆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