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变性淀粉包裹型缓释尿素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及氮素农学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翟彩霞 吴欢欢 +5 位作者 王丽英 陈丽莉 李若楠 窦菲 张彦才 李在涵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75-179,共5页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研究了变性淀粉包裹型缓释尿素对冬小麦生长、旗叶净光合速率、旗叶水分利用率、产量及氮素农学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变性淀粉包裹型缓释尿素一次性基施,冬小麦单株干质量高于普通尿素处理,根系活力提高4.9%~16.6...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研究了变性淀粉包裹型缓释尿素对冬小麦生长、旗叶净光合速率、旗叶水分利用率、产量及氮素农学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变性淀粉包裹型缓释尿素一次性基施,冬小麦单株干质量高于普通尿素处理,根系活力提高4.9%~16.66%,叶片净光合提高4.4%~9.4%,旗叶水分利用率提高8.63%~25.17%;收获期,缓释尿素处理氮肥效率及耕层土壤硝态氮含量均高于普通尿素处理,而深层土壤硝态氮含量低于普通尿素处理,冬小麦产量提高14.7%~16.5%。氮肥的种类、释放特性及施肥量是影响土壤硝态氮含量的主要因素,施肥量的提高可能增加土壤硝态氮通过氮素淋洗对地下水潜在污染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变性淀粉 包裹型缓释尿素 生长发育 产量 土壤硝态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粮食生产新常态与转变粮食生产方式 被引量:4
2
作者 解宗方 李在涵 任银玲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0-25,共6页
转变粮食生产方式,促进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发展,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根据统计数据,对粮食生产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粮食生产连年增产,付出了巨大的物质投入和资源环境代价,呈现出高投入、高产出、高成本、高污染与低效率... 转变粮食生产方式,促进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发展,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根据统计数据,对粮食生产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粮食生产连年增产,付出了巨大的物质投入和资源环境代价,呈现出高投入、高产出、高成本、高污染与低效率、低效益的"四高两低"现象。粮食生产受资源与环境双重约束,人均水土资源少,而且区域分布与资源环境条件不匹配。粮食生产进入新常态,粮食安全保障压力增大。粮食生产处于减速换挡期,粮食产量处于大幅波动期,粮食政策处于保障力度加大期。转换粮食生产方式,必须走数量质量兼顾、效率效益双升、低碳绿色和稳定持续的粮食发展道路。培育优良品种,优化种植结构,推广节水节肥等资源节约技术,提高土地生产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通过转变粮食生产方式,实现粮食生产的土地集约利用、物质集约节本、环境集约减损、技术集约高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常态 粮食安全 资源 生产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太行山丘陵区农田土壤养分状况研究
3
作者 李在涵 《河北农业科学》 2015年第5期51-53,共3页
以河北省太行山丘陵区农田土壤测土配方施肥中的养分测定数据为素材,依据全国第2次土壤普查养分分级标准,对该区耕地等级进行了划分,结果显示,该区农田土壤全氮和速效磷含量属中等偏上水平,有机质和速效钾含量属中等水平。并将养分测定... 以河北省太行山丘陵区农田土壤测土配方施肥中的养分测定数据为素材,依据全国第2次土壤普查养分分级标准,对该区耕地等级进行了划分,结果显示,该区农田土壤全氮和速效磷含量属中等偏上水平,有机质和速效钾含量属中等水平。并将养分测定结果与河北省第2次土壤普查数据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除土壤速效钾降低了16.43%外,其他3种养分含量均有大幅度提高,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含量分别提高了41.83%、42.17%和197.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省 太行山丘陵区 土壤有机质 土壤全氮 土壤速效磷 土壤速效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