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土地垂直管理制度改革中的利益博弈分析 被引量:23
1
作者 李名峰 曹阳 王春超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13,共5页
研究目的:通过建立古典博弈模型,分析土地垂直管理制度改革过程中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利益博弈关系,为土地管理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提出政策建议。研究方法:古典博弈分析。研究结果:中国土地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分两步进行,是中央政府与地方... 研究目的:通过建立古典博弈模型,分析土地垂直管理制度改革过程中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利益博弈关系,为土地管理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提出政策建议。研究方法:古典博弈分析。研究结果:中国土地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分两步进行,是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经过利益博弈、相互妥协的结果。为了减少改革的阻力,中央政府应该对地方政府因制度改革受损的利益进行补偿。研究结论:中央政府在推进土地垂直管理制度改革的同时,还应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进行土地管理制度的配套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管理 垂直管理 博弈论 制度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动产登记“放管服”改革政策工具选择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李名峰 杨川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2-19,共8页
研究目的:探讨不动产登记"放管服"改革政策工具的使用情况,为不动产登记立法和政策优化提供参考。研究方法:运用内容分析法,从政策工具和转变政府职能两个维度构建二维分析框架,对中国不动产登记职能整合后中央政府层面出台... 研究目的:探讨不动产登记"放管服"改革政策工具的使用情况,为不动产登记立法和政策优化提供参考。研究方法:运用内容分析法,从政策工具和转变政府职能两个维度构建二维分析框架,对中国不动产登记职能整合后中央政府层面出台的13份不动产登记"放管服"改革政策文本进行量化分析。研究结果:(1)当前中国的不动产"放管服"改革存在命令工具使用过溢、激励工具设置不合理、政策工具组合配置失衡等问题;(2)中央政府层面的政策文本对不动产登记改革的"放""管""服"三个方面都有所兼顾,但针对简政放权改革的政策工具配置不足。研究结论:在立法时,对于行之有效的公共政策应以法律条文的形式予以固化;在出台后续政策时,应适当增加自愿性政策工具的供给,加大对简政放权类改革的政策支持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动产登记 “放管服”改革 政策工具 政策法律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镇化进程中城郊被征地农户生计状况研究--以武汉市新洲区为例 被引量:2
3
作者 李名峰 张鑫 +1 位作者 杨川 武越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17-123,共7页
以武汉市新洲区212户被征地农民家庭实地调查数据为基础,运用可持续生计理论分析了征地拆迁前后被征地农户生计资本及可持续生计信心变化情况。研究发现,征地拆迁后物质资本指标值大幅度提高,农户的生计资本总水平有所提高,但金融资本... 以武汉市新洲区212户被征地农民家庭实地调查数据为基础,运用可持续生计理论分析了征地拆迁前后被征地农户生计资本及可持续生计信心变化情况。研究发现,征地拆迁后物质资本指标值大幅度提高,农户的生计资本总水平有所提高,但金融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指标值却没有明显改善。物质资本、金融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均对被征地农户的可持续生计信心产生显著影响,其中物质资本的影响最为突出。建议通过建立多元化的征地拆迁补偿制度,允许农户分享被征土地的项目红利,加大对创新创业的扶持力度,积极帮助被征地农户尽快融入城市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征地农户 征地拆迁 生计资本 可持续生计信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因子分析的都市圈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研究——以武汉城市圈为例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名峰 《产经评论》 2011年第1期72-79,共8页
集约节约利用土地是都市圈建设的重要发展路径。本文以武汉城市圈建设"两型社会"为例,从区域空间的角度,构建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指标体系,并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湖北省9个武汉城市圈城市和5个非城市圈城市的土地集约利用情况进... 集约节约利用土地是都市圈建设的重要发展路径。本文以武汉城市圈建设"两型社会"为例,从区域空间的角度,构建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指标体系,并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湖北省9个武汉城市圈城市和5个非城市圈城市的土地集约利用情况进行了量化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武汉城市圈整体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相对高于省内其他城市,但圈内城市的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并不均衡。本研究给出的政策建议是:各地应发挥地域比较优势,优化土地资源配置;结合湖北省主题规划,合理确定不同区域的土地利用强度;大力提高存量建设用地的利用效率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汉城市圈 土地集约利用 因子分析 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