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抗神经细胞抗体阳性的自身免疫性脑炎临床分析
1
作者 张建龙 关肖霄 +2 位作者 赵帅 葛晓敏 李合华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3期2323-2328,共6页
目的总结不同抗神经细胞抗体阳性的自身免疫性脑炎(AE)患者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诊治的12例不同抗神经细胞抗体阳性AE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抗体检测及治疗,采用改良Ra... 目的总结不同抗神经细胞抗体阳性的自身免疫性脑炎(AE)患者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诊治的12例不同抗神经细胞抗体阳性AE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抗体检测及治疗,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对预后进行评价。结果男性患者4例,女性患者8例,年龄18~72岁,抗N-甲基-D-天冬氨酸(NMDAR)抗体脑炎3例,抗接触蛋白关联蛋白2(CASPR2)抗体脑炎2例,抗富亮氨酸胶质瘤失活1蛋白(LGI1)抗体脑炎5例,抗谷氨酸脱羧酶65(GAD65)抗体脑炎1例,1例为抗γ氨基丁酸B型受体(GABABR)抗体阳性的抗NMDAR脑炎,同时合并抗Hu抗体IgG阳性。7例表现为癫痫发作,3例为精神症状,2例为面臂肌张力障碍,1例表现为头痛、记忆力下降,1例为腹部抽动。9例影像学头颅MRI异常,累及双侧海马、杏仁体、基底节、大脑半球、脑膜。10例血清及脑脊液AE抗体一致、1例不一致、1例仅脑脊液抗体阳性。12例经免疫治疗均好转,其中1例甲泼尼龙冲击、足量人免疫球蛋白治疗效果差,给予二线免疫药物利妥昔单抗治疗,症状无改善,给予升级免疫药物托珠单抗治疗后症状逐渐好转;1例停药后复发。12例患者预后均较好(mRS≤2分)。结论AE的抗体分类多,临床表现以癫痫发作较常见,影像学以海马受累为主,早期诊断,尽早启动免疫治疗,预后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脑炎 改良Rankin量表 N-甲基-D-天冬氨酸 抗接触蛋白关联蛋白2 抗富亮氨酸胶质瘤失活1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血清与脑脊液中NO和CGRP水平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4
2
作者 李合华 王玉梅 毛兴爱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9期1-3,共3页
目的观察伴和不伴脑血管痉挛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血清与脑脊液中一氧化氮(NO)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的变化。方法根据是否合并脑血管痉挛,将53例SAH患者分为有症状脑血管痉挛组、无症状脑血管痉挛组和非痉挛组。72h及... 目的观察伴和不伴脑血管痉挛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血清与脑脊液中一氧化氮(NO)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的变化。方法根据是否合并脑血管痉挛,将53例SAH患者分为有症状脑血管痉挛组、无症状脑血管痉挛组和非痉挛组。72h及1、2、3和4周时分别抽血和采取脑脊液,分别测定血清和脑脊液中NO和CGRP水平。结果出血后,三组患者脑脊液和血清NO与CGRP水平逐渐降低,1~2周时降低最明显,随后逐步回升;1、2、3周时痉挛组血清和脑脊液中NO和CGRP水平较非痉挛组明显降低。结论SAH后脑脊液和血清NO与CGRP水平降低可能是引起脑血管痉挛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痉挛 一氧化氮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异型格林巴利综合征与血清GM1抗体的关系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合华 邢红霞 +2 位作者 赵建华 王玉梅 毛兴爱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8-39,共2页
收集4例变异型格林巴利综合征(GBS)患者及51例同期典型GBS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应用EL ISA间接法测定血清神经节苷酯1(GM 1)抗体。发现变异型GBS患者病程、病情等与典型GBS间无明显差异,变异型GBS患者GM 1抗体阳性率(100%)明显高于典... 收集4例变异型格林巴利综合征(GBS)患者及51例同期典型GBS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应用EL ISA间接法测定血清神经节苷酯1(GM 1)抗体。发现变异型GBS患者病程、病情等与典型GBS间无明显差异,变异型GBS患者GM 1抗体阳性率(100%)明显高于典型GBS患者(51%)。推测血清GM 1抗体可能是GBS出现中枢神经损害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林巴利综合征 病理征 神经节苷酯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膜癌21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合华 吉四辈 王玉梅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05-106,共2页
回顾分析本科收治21例脑膜癌患者临床表现、脑脊液及MRI改变,探讨脑膜癌的临床特点。结果显示,脑膜癌亚急性或慢性起病,进行性加重,主要表现为颅高压、脑膜刺激症及脑、颅神经、脊神经受累症状,MRI增强可见脑膜有增强效应,脑脊液细胞学... 回顾分析本科收治21例脑膜癌患者临床表现、脑脊液及MRI改变,探讨脑膜癌的临床特点。结果显示,脑膜癌亚急性或慢性起病,进行性加重,主要表现为颅高压、脑膜刺激症及脑、颅神经、脊神经受累症状,MRI增强可见脑膜有增强效应,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可见癌细胞,免疫细胞学测癌胚抗原阳性。认为脑膜癌起病形式多样,高颅压是其一显著特点,身体其他部位肿瘤证据结合增强MRI检查有一定指导意义,脑脊液细胞学查见癌细胞系是重要的诊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肿瘤 脑脊液 癌胚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辛伐他汀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ET、NO浓度的影响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合华 王玉梅 毛兴爱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6年第18期46-48,共3页
目的研究辛伐他汀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脑脊液、血清ET、NO水平的影响,探索其疗效机制。方法86例患者被分层随机分配到3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给10mg,20mg辛伐他汀或不服辛伐他汀,1周、2周时测定脑脊液、血清中ET、NO浓度。结果1周后辛... 目的研究辛伐他汀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脑脊液、血清ET、NO水平的影响,探索其疗效机制。方法86例患者被分层随机分配到3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给10mg,20mg辛伐他汀或不服辛伐他汀,1周、2周时测定脑脊液、血清中ET、NO浓度。结果1周后辛伐他汀组脑脊液、血清NO浓度较对照组明显高;辛伐他汀组脑脊液、血清ET浓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2周时两辛伐他汀组水平也有显著性差异:20mg辛伐他汀组脑脊液、血清NO浓度较10mg辛伐他汀组明显高,而脑脊液、血清ET浓度较10mg辛伐他汀组明显降低。结论辛伐他汀可增加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脑脊液、血清NO水平,降低脑脊液、血清ET浓度而改善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伐他汀 蛛网膜下腔出血 一氧化氮(NO) 内皮素(E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反应蛋白某基因位点与缺血性卒中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李合华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11期47-48,共2页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rs1130864基因位点与缺血性卒中(IS)的相关性。方法 64例IS患者设定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时间段内无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病史体检者56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rs1130864位点基因型,分析IS相关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rs11...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rs1130864基因位点与缺血性卒中(IS)的相关性。方法 64例IS患者设定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时间段内无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病史体检者56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rs1130864位点基因型,分析IS相关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rs1130864位点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及显性模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隐性模型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男性、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吸烟史、rs1130864隐性模型(TT+CT)均属于IS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C-反应蛋白rs1130864基因位点与缺血性卒中具有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反应蛋白 rs1130864 缺血性卒中 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血通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被引量:5
7
作者 张志亮 侯梦霞 +1 位作者 曹冬梅 李合华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3期101-101,共1页
2009年6月~2010年6月,我院采用疏血通联合奥扎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4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同期因急性脑梗死(发病48 h以内)入本院治疗患者80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39~80(58.7±... 2009年6月~2010年6月,我院采用疏血通联合奥扎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4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同期因急性脑梗死(发病48 h以内)入本院治疗患者80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39~80(58.7±5.7)岁;对照组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40~79(57.6±6.5)岁。两组性别、年龄、疾病程度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患者 奥扎格雷钠 疗效观察 治疗组 疏血通 2009年 临床资料 疾病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脊液置换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脑脊液和血浆内皮素、降钙基因相关肽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王玉梅 李合华 +3 位作者 毛兴爱 邢红霞 赵建华 史莉瑾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84-186,共3页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脊髓液 内皮缩血管肚类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白质疏松症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1
9
作者 王蕾 朱岩岩 +2 位作者 赵帅 陈倩倩 李合华 《山东医药》 CAS 2020年第27期15-18,共4页
目的观察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的变化,并探讨二者与脑白质疏松症(LA)病情的关系及诊断效能。方法选取LA患者78例和健康对照者30例,比较两组血清SOD、MMP-9水平。根据Fazekas量表,将LA患者分为轻、中、... 目的观察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的变化,并探讨二者与脑白质疏松症(LA)病情的关系及诊断效能。方法选取LA患者78例和健康对照者30例,比较两组血清SOD、MMP-9水平。根据Fazekas量表,将LA患者分为轻、中、重三组,比较不同组间血清SOD、MMP-9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SOD、MMP-9水平与LA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血清SOD、MMP-9对LA的诊断效能。结果LA组血清SOD水平低于对照组,MMP-9水平高于对照组(P均<0.05)。轻、中、重三组间血清SOD、MMP-9水平比较,P均<0.05。血清SOD水平与Fazekas评分呈负相关(r=-0.753,P<0.05),血清MMP-9水平与Fazekas评分呈正相关(r=0.787,P<0.05)。血清SOD水平诊断LA的AUC为0.829,最佳诊断界值为153.5 U/m L,敏感度为70.5%,特异度为93.3%;血清MMP-9水平诊断LA的AUC为0.828,最佳诊断界值为167.5μg/L,敏感度为69.2%,特异度为86.7%。结论LA患者血清SOD水平降低、MMP-9水平升高。血清SOD、MMP-9水平与LA病情有关,且有助于LA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氧化物歧化酶 基质金属蛋白酶9 脑白质疏松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