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磨自修复纳米润滑添加剂 被引量:4
1
作者 李召良 郑发正 《石化技术》 CAS 2004年第4期57-59,共3页
纳米润滑添加剂可以降低摩擦系数,对磨损表面具有一定的修复功能。依据自修复原理结合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和特性,探讨了运用纳米润滑剂实现机械零件自修复的理论和途径,概述了纳米粒子作为自修复润滑添加剂的研究现状。
关键词 纳米润滑添加剂 自修复 抗磨 修复功能 降低 依据 系数 纳米润滑剂 机械零件 磨损表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组分燃料润滑性需求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李进 刘多强 +3 位作者 朱志谦 李召良 张亮 王美川 《润滑油》 CAS 2017年第2期4-9,共6页
由于现今技术工艺对发动机结构优化设计和材质的潜力有限以及环保清洁燃料规格的严格要求,使得燃油泵的润滑越来越依赖燃料自身的润滑性能,因此为了减少燃油泵的磨损,世界各国都开始重视研究燃料的润滑性能。文章介绍了汽油、柴油和喷... 由于现今技术工艺对发动机结构优化设计和材质的潜力有限以及环保清洁燃料规格的严格要求,使得燃油泵的润滑越来越依赖燃料自身的润滑性能,因此为了减少燃油泵的磨损,世界各国都开始重视研究燃料的润滑性能。文章介绍了汽油、柴油和喷气燃料及单一燃料对润滑性能的要求及其试验方法,详细概述了国内外汽油、喷气燃料、柴油和单一燃料等规格对润滑性能指标的要求,添加抗磨剂是提高燃料润滑性最有效的方法,研究低酸值直链脂肪酸衍生物柴油抗磨剂和寻找喷气燃料替代抗磨剂是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油 喷气燃料 柴油 单一燃料 润滑改进剂 抗磨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物体比辐射率的新型四次测量法及增温补偿 被引量:1
3
作者 张仁华 米素娟 +5 位作者 田静 李召良 苏红波 郝贵斌 姜勃 刘素华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83-789,794,共8页
提出了测量物体比辐射率的二次照度四次测量法.根据自主研制的仪器表明该方法和设计能够测量到与照射到被测目标完全一致的热辐射源辐照度,并且能够排除传感器镜头、腔壁等的干扰.不仅提高测量精度,而且可以设计成小尺寸便携式的比辐射... 提出了测量物体比辐射率的二次照度四次测量法.根据自主研制的仪器表明该方法和设计能够测量到与照射到被测目标完全一致的热辐射源辐照度,并且能够排除传感器镜头、腔壁等的干扰.不仅提高测量精度,而且可以设计成小尺寸便携式的比辐射率测定仪.设计的1 000 w/m^2以上的强热辐射源,大幅度提高仪器信噪比.为了补偿在强热辐射源下的被测目标的增温,提出了在非同温系统中求解比辐射率普适表达式以及补偿增温的"过程法".从而解决了在非同温系统中温度变化造成比辐射率测量误差的瓶颈问题.三种比辐射率测量方法对比表明,该方法优于其它两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辐射率 二次照度四次测量法 增温补偿 求解比辐射率的普适表达式 过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酸镁和滑石粉的抗磨自修复机理 被引量:4
4
作者 杨宏伟 李召良 +1 位作者 费逸伟 孙世安 《合成润滑材料》 CAS 2006年第4期1-3,共3页
用四球试验机考察了硅酸镁和滑石粉在凡士林中的抗磨自修复性能,探讨硅酸镁和滑石粉的抗磨自修复机理,认为硅酸镁和滑石粉的抗磨自修复机理是滚珠观点与吸附、渗透和摩擦反应观点的耦合。
关键词 硅酸镁 滑石粉 凡士林 自修复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润滑油中微生物的污染及防治 被引量:3
5
作者 杨宏伟 杨士亮 +2 位作者 郭力 邱贞慧 李召良 《合成润滑材料》 CAS 2013年第2期32-35,共4页
微生物与润滑油的品质直接相关。总结了润滑油中微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讲解了微生物的有氧氧化机理及厌氧氧化机理。综述了润滑油中微生物的危害及防治措施。使用抗微生物添加剂是抑制润滑油中微生物繁殖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润滑油 微生物 氧化机理 抗微生物添加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凡士林中无机含羟基硅酸镁盐抗磨修复性能的探讨
6
作者 杨宏伟 李召良 +1 位作者 郑发正 姜旭峰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7-59,共3页
将无机含羟基硅酸镁盐蛇纹石和滑石粉加入到工业凡士林中,采用四球试验机对这两种润滑添加剂的极压抗磨性能进行评价,用修复模拟试验考察了含羟基硅酸镁盐的修复性能。结果表明,含羟基硅酸镁盐能够显著改善基础脂的极压抗磨性能,但当添... 将无机含羟基硅酸镁盐蛇纹石和滑石粉加入到工业凡士林中,采用四球试验机对这两种润滑添加剂的极压抗磨性能进行评价,用修复模拟试验考察了含羟基硅酸镁盐的修复性能。结果表明,含羟基硅酸镁盐能够显著改善基础脂的极压抗磨性能,但当添加量增大到10%后,抗磨性能变化不大;相同长磨时间的条件下,以添加2.0%蛇纹石和2.0%滑石粉后的基础脂作润滑剂,较基础脂中钢球的磨损量明显减少。说明含羟基硅酸镁盐在摩擦条件下,具有修复摩擦表面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磨添加剂 硅酸镁 凡士林 润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随机粗糙面的双站散射模型分析(英文) 被引量:3
7
作者 陈锟山 李召良 刘玉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765-1776,共12页
以先进积分方程模型(AIEM)为工作模型,从理论上系统分析了随机粗糙面的双站散射特征,探讨了不同粗糙程度下散射系数在方位平面上的谷点位置,并利用数值仿真模拟、实测值对理论预测的散射系数进行了说明与验证.结果显示,散射系数在方位... 以先进积分方程模型(AIEM)为工作模型,从理论上系统分析了随机粗糙面的双站散射特征,探讨了不同粗糙程度下散射系数在方位平面上的谷点位置,并利用数值仿真模拟、实测值对理论预测的散射系数进行了说明与验证.结果显示,散射系数在方位向上的谷点位置与粗糙程度和极化特征密切相关.利用数值仿真模拟,可从物理的角度更系统深入地分析统计粗糙表面的散射特性,从而有利于设计以后的更有效的双站探测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站散射 散射系数 随机粗糙面 积分方程模型(IEM) 先进积分方程模型(AIEM) 数值仿真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利枢纽工程联合进水口软岩高边坡稳定设计研究
8
作者 李召良 《湖南水利水电》 2023年第5期72-74,共3页
文章研究了联合进水口高边坡设计的稳定性,尤其针对风化软化岩体特性的影响。使用不平衡推力传递法、萨尔玛法和EMU软件,分析了五种工况(开挖、竣工、运行、水位降落和地震)下的稳定性。针对风化软化岩体饱和抗压强度低,提出了严格控制... 文章研究了联合进水口高边坡设计的稳定性,尤其针对风化软化岩体特性的影响。使用不平衡推力传递法、萨尔玛法和EMU软件,分析了五种工况(开挖、竣工、运行、水位降落和地震)下的稳定性。针对风化软化岩体饱和抗压强度低,提出了严格控制锚固力的方法,增强边坡稳定性。在地震环境中,通过考虑地震惯性力和自重产生的抗滑力平衡,采用回填混凝土策略,进一步提升稳定性。结果表明,水压和水的自重对边坡稳定性至关重要,而在地震和低水位工况下的稳定性需得到足够关注。该研究可为工程设计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稳定性 高烈度地震 强开挖 弱支护 岩石风化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果尔防除蔺草田阔叶杂草和莎草类杂草药效试验
9
作者 李召良 孙健 +2 位作者 胡德具 邬志勇 钟方红 《浙江农业科学》 2007年第4期450-453,共4页
每667m^2用24%果尔乳油60ml,或果尔乳油30ml+50%速收可湿性粉剂6g或与农思它,施田补等除草剂混配,用于蔺草田土壤处理,防除阏叶、莎草类杂草效果好,安全性高。在石龙芮2-4叶期,用果尔1000倍液作茎叶喷雾处理,防除效果达95%... 每667m^2用24%果尔乳油60ml,或果尔乳油30ml+50%速收可湿性粉剂6g或与农思它,施田补等除草剂混配,用于蔺草田土壤处理,防除阏叶、莎草类杂草效果好,安全性高。在石龙芮2-4叶期,用果尔1000倍液作茎叶喷雾处理,防除效果达9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尔 蔺草 杂草 防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苗圃式城市生态林带工程建设的可行性初探 被引量:4
10
作者 袁冬明 周能辉 +1 位作者 朱德海 李召良 《浙江林业科技》 2003年第4期75-77,共3页
在概述了城市生态林带和苗圃式城市生态林带的概念、说明营造苗圃式城市生态林带可靠性的基础上,对苗圃式城市生态林带模式进行了规划设计,并对苗圃式城市生态林带经营运作模式和经济效益作了探讨,表明建设苗圃式城市生态林带,既为城市... 在概述了城市生态林带和苗圃式城市生态林带的概念、说明营造苗圃式城市生态林带可靠性的基础上,对苗圃式城市生态林带模式进行了规划设计,并对苗圃式城市生态林带经营运作模式和经济效益作了探讨,表明建设苗圃式城市生态林带,既为城市建设增添了高标准的城市生态林带,又为社会创造了生态和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苗圃式城市生态林带 工程建设 可行性 城市生态林带 规划设计 经营运作模式 综合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椹菌核病综合防治技术 被引量:2
11
作者 朱德海 李召良 +1 位作者 周冬法 周能辉 《浙江林业科技》 2003年第6期52-53,共2页
通过对桑椹菌核病发病规律、危害特点的调查分析,总结出一套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关键词 果桑 桑椹菌核病 病虫害 防治 发病规律 危害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黏度合成航空发动机油的研制
12
作者 彭良溢 李召良 李霞 《合成润滑材料》 CAS 2021年第2期1-4,共4页
目前国内尚无高黏度(100℃运动黏度≥7.35 mm^(2)/s)的航空发动机油,出于对国家安全的考虑,实现高黏度航空发动机油的国产化,对高黏度航空发动机油进行了研制。在参考国外高黏度合成航空发动机油相关标准的基础上,制定了高黏度合成航空... 目前国内尚无高黏度(100℃运动黏度≥7.35 mm^(2)/s)的航空发动机油,出于对国家安全的考虑,实现高黏度航空发动机油的国产化,对高黏度航空发动机油进行了研制。在参考国外高黏度合成航空发动机油相关标准的基础上,制定了高黏度合成航空发动机油的主要技术指标。通过基础油筛选,用四球试验及氧化与腐蚀试验对抗磨剂,抗腐蚀剂及复合抗氧剂进行了考察,得到了高黏度航空发动机油由合成基础油(合成酯+聚醚),1.5%的磷型抗磨剂,0.02%的苯三唑衍生物抗腐蚀剂及4.2%的复合抗氧剂(1.2%苯胺+3.0%芳胺二聚体)组成。高黏度航空发动机油的200℃运动黏度为2.349 mm^(2)/s,100℃运动黏度为7.843 mm^(2)/s,40℃运动黏度为33.50 mm^(2)/s,-40℃运动黏度为9089 mm^(2)/s,倾点为-58℃,磨斑直径(室温,1200 r/min,392 N,60 min)为0.45 mm。氧化与腐蚀试验(175℃,72 h,83 mL/min)后,40℃运动黏度变化为6.10%,酸值增加值为0.42 mg/g,T2铜片腐蚀为0.07 mg/cm^(2),15号钢片腐蚀为0.00 mg/cm^(2),LY_(12)铝合金片腐蚀为0.00 mg/cm^(2),MB2镁片腐蚀为0.00 mg/cm^(2)。研制的高黏度航空发动机油具有良好的黏温特性,低温性能,抗磨损性能,抗腐蚀性能和高温氧化安定性,到达了制定的研制指标,且与进口高黏度合成航空发动机油的性能相当。(图2表6参考文献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酯 聚醚 高温氧化安定性 配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