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罗曼鹤鸡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和鉴定 被引量:4
1
作者 李双星 朴丰源 +4 位作者 戚媛 刘晓辉 亚晨 刘爽 双月 《山东医药》 CAS 2014年第11期1-4,共4页
目的建立鸡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分离培养和鉴定体系。方法从1~14天龄罗曼鹤鸡骨髓中分离骨髓细胞,差速贴壁法纯化、扩增BMSCs。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特征,MTY法绘制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标志物,并分别进行成骨... 目的建立鸡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分离培养和鉴定体系。方法从1~14天龄罗曼鹤鸡骨髓中分离骨髓细胞,差速贴壁法纯化、扩增BMSCs。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特征,MTY法绘制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标志物,并分别进行成骨、成脂诱导分化能力检测。结果分离培养的细胞呈成纤维细胞样或长梭形,生长状态良好;CD29阳性表达率为92.10%,CD34阳性表达率仅为0.80%;经成骨诱导分化,出现明显的钙化结节,茜素红染色阳性;经成脂诱导分化,油红O染色阳性,细胞内出现明显的脂质小滴。结论建立了操作简单、高效的鸡BMSCs分离培养和鉴定体系,为鸡BMSCs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曼鹤鸡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全骨髓贴壁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穷区间上非线性q-差分方程共振问题的可解性
2
作者 禹长龙 李双星 +1 位作者 王菊芳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8-175,共8页
为了拓展非线性量子差分方程共振边值问题的基本理论,研究了一类无穷区间上非线性量子差分方程共振边值问题。首先,通过构造合适的Banach空间,定义Fredholm算子,计算其核域和值域;其次,定义其他恰当的算子,并运用Mawhin重合度理论,建立... 为了拓展非线性量子差分方程共振边值问题的基本理论,研究了一类无穷区间上非线性量子差分方程共振边值问题。首先,通过构造合适的Banach空间,定义Fredholm算子,计算其核域和值域;其次,定义其他恰当的算子,并运用Mawhin重合度理论,建立该问题解的存在性定理;再次,运用反证法获得该问题解的唯一性结果;最后,给出一个例子说明主要结果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在非线性项满足一定增长的条件下,非线性量子差分方程共振边值问题至少存在一个解。研究结果丰富了量子差分方程的可解性理论,为量子差分方程在数学、物理等领域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泛函分析 量子差分方程 Mawhin重合度理论 无穷区间 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的体外试验探索性研究
3
作者 傅盈双 李双星 +7 位作者 姜华 屈哲 霍桂桃 杨艳伟 张頔 黄瑛 林志 《中国药物警戒》 2024年第6期625-631,共7页
目的建立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的体外评价方法,对试验体系细胞密度、阳性药种类及浓度进行探索。方法分别用CD3抗体(OKT3)(0.1~5μg)、OKT3(0.1~1μg)+CD28抗体(anti-CD28)(1、2μg·mL^(-1))、佛波酯(PMA)(10~100 ng·mL^(-... 目的建立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的体外评价方法,对试验体系细胞密度、阳性药种类及浓度进行探索。方法分别用CD3抗体(OKT3)(0.1~5μg)、OKT3(0.1~1μg)+CD28抗体(anti-CD28)(1、2μg·mL^(-1))、佛波酯(PMA)(10~100 ng·mL^(-1))、PMA(10~100 ng·mL^(-1))+离子霉素(ION)(1、5μg·mL^(-1))刺激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48 h,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来筛选PBMC的最佳密度及药物的最佳浓度。实验分为7组:对照组、OKT30.1μg+anti-CD281μg·mL^(-1)组、OKT30.5μg+anti-CD281μg·mL^(-1)组、OKT31μg+anti-CD281μg·mL^(-1)组、PMA 10 ng·mL^(-1)+ION 1μg·mL^(-1)组、PMA 25 ng·mL^(-1)+ION 1μg·mL^(-1)组、PMA 50 ng·mL^(-1)+ION 1μg·mL^(-1)组,分别与PBMC细胞暴露48 h,收集细胞上清,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药物作用下PBMC释放细胞因子白介素-6(IL-6)、干扰素γ(IFN-γ)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OKT3和PMA均引起中密度、高密度PBMC显著增殖,各剂量OKT3和PMA均引起细胞增殖。与阳性药单独使用相比,药物联合使用产生更强的细胞活化效应。与对照组相比,在OKT3(0.1~1μg)+anti-CD28(1μg·mL^(-1))作用下,PBMC释放IL-6、IFN-γ显著增加;在PMA(10~50 ng·mL^(-1))+ION(1μg·mL^(-1))作用下,PBMC分泌IFN-γ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增加,在PMA(25~50 ng·mL^(-1))+ION(1μg·mL^(-1))作用下,PBMC分泌IL-6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增加。结论确定了PBMC体外CRS风险评价方法的细胞密度、阳性药物种类及浓度、药物联合使用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 CD3单克隆抗体 CD28抗体 佛波酯 离子霉素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细胞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猫传染性腹膜炎病毒N蛋白在昆虫细胞-杆状病毒系统中的表达与鉴定 被引量:10
4
作者 李双星 刘业兵 +7 位作者 柳方远 吉婧 杜吉革 倩琳 朱真 启红 陈小云 印春生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73-279,共7页
本研究旨在利用昆虫细胞-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表达猫传染性腹膜炎病毒(Feline infectious peritonitis virus,FIPV)N蛋白,并制备抗该蛋白的多克隆抗体,用于FIPV临床抗原/抗体诊断及N蛋白功能研究。参考GenBank中FIPV的N基因序列,选择FIPV毒... 本研究旨在利用昆虫细胞-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表达猫传染性腹膜炎病毒(Feline infectious peritonitis virus,FIPV)N蛋白,并制备抗该蛋白的多克隆抗体,用于FIPV临床抗原/抗体诊断及N蛋白功能研究。参考GenBank中FIPV的N基因序列,选择FIPV毒株N基因(登录号:KC461235.1),并对该N基因进行密码子优化、基因合成,酶切后将N基因连接至pFastBac1载体,转化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细胞,经氨苄西林抗性筛选阳性克隆,提取质粒经酶切及测序鉴定正确后,转化大肠杆菌DH10Bac感受态细胞,经蓝白斑筛选及PCR鉴定后,最终成功构建重组杆状病毒质粒Bacmid-N,转染Sf9细胞包装杆状病毒,于28℃温箱培养4 d后收集感染Sf9细胞上清,并通过镍离子亲和层析纯化获得重组N蛋白。经SDS-PAGE及Western blotting鉴定结果表明,本研究成功利用昆虫细胞-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表达出大小约为51 ku的FIPV重组N蛋白。将该蛋白与弗氏佐剂按一定比例混合后,免疫6周龄BALB/c小鼠。用间接ELISA方法检测小鼠血清抗体效价可达1∶102400;利用Western blotting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对N蛋白多克隆抗体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真核表达的重组蛋白免疫原性良好,多克隆抗体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可特异识别FIPV感染细胞。本研究为FIPV抗原/抗体诊断试剂盒的研发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猫传染性腹膜炎病毒(FIPV) 核衣壳蛋白 昆虫细胞-杆状病毒表达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猫传染性腹膜炎病毒的分离鉴定和遗传特征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赵辉 李双星 +5 位作者 朱明哲 赵洋 杜吉革 刘业兵 张传美 印春生 《中国兽药杂志》 2022年第2期1-8,共8页
从北京地区临床疑似传染性腹膜炎患猫的粪便和腹水样品中分离猫传染性腹膜炎病毒(Feline infectious peritonitis virus,FIPV),共采集10份样品进行RT-PCR检测,并接种MDCK细胞进行病毒分离和鉴定。结果表明:10份样品的RT-PCR检测结果均为... 从北京地区临床疑似传染性腹膜炎患猫的粪便和腹水样品中分离猫传染性腹膜炎病毒(Feline infectious peritonitis virus,FIPV),共采集10份样品进行RT-PCR检测,并接种MDCK细胞进行病毒分离和鉴定。结果表明:10份样品的RT-PCR检测结果均为FIPV阳性,将样品接种MDCK细胞并经连续传代培养,成功分离到一株FIPV,经鉴定属于FCoV-Ⅱ血清型,将其命名为FIPV/BJ01株;该毒株可以在MDCK细胞上增殖并产生典型的细胞病变,病毒滴度为10^(5.5)TCID_(50)/0.1mL;S和N基因的核苷酸与其他毒株的同源性分别为63.3%~99.4%和45.5%~99.2%,均与美国毒株同源性较高,而与中国毒株的同源性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猫传染性腹膜炎病毒 分离鉴定 S基因 N基因 遗传进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洲马瘟疫苗研究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印春生 李双星 刘业兵 《中国兽药杂志》 2020年第6期79-85,共7页
本文对非洲马瘟的病毒特性、临床症状和检测方法进行概述,重点对非洲马瘟的传统疫苗和新型疫苗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详细综述,以期为非洲马瘟疫苗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非洲马瘟 疫苗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