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MMP-9和BDNF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变化及预后临床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李又佳 韩小妍 +5 位作者 黄燕 罗宋宝 黄根林 黄惠琴 陈莹 吴振梅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1年第5期69-72,共4页
目的研究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变化和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6月在广东省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确诊为ACI并完成3个月随访的患者42例为研究组,选择... 目的研究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变化和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6月在广东省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确诊为ACI并完成3个月随访的患者42例为研究组,选择同期体检健康人群40名为对照组。研究组检测入院第1天(T1)、第2天(T2)及第5天(T5)的血清MMP-9和BDNF水平,对照组检测体检时血清MMP-9和BDNF水平。研究组进行3个月随访研究。按预后情况将研究组分为预后良好组24例和预后不良组18例。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的MMP-9和BDNF水平。结果T1时间点,研究组血清MMP-9和BDN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按预后进行分组,对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MMP-9水平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两组组间和交互作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分析,T5时间点,预后不良组MMP-9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BDNF水平进行分析,两组时间点和交互作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分析,预后良好组T2时间点BDNF水平高于T1时间点,T5时间点BDNF水平高于T2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预后不良组T2时间点和T5时间点BDNF水平均低于T1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MMP-9和BDNF的变化与ACI患者预后密切相关,在发病最初期,BDNF水平高提示预后可能不佳,在治疗数日后,MMP-9高水平、BDNF水平降低提示预后不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金属蛋白酶-9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急性脑梗死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急性脑梗死后失眠的疗效 被引量:2
2
作者 钟志耕 李又佳 +5 位作者 罗宋宝 韩小妍 黄燕 陈妍 黄惠琴 吴振梅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第11期1-4,共4页
目的 研究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急性脑梗死后失眠的疗效。方法 100例急性脑梗死后失眠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rTMS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诊疗, rTMS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低频rTMS治疗。分析患者预后,比较r... 目的 研究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急性脑梗死后失眠的疗效。方法 100例急性脑梗死后失眠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rTMS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诊疗, rTMS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低频rTMS治疗。分析患者预后,比较rTMS组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及两组治疗后PSQI、MRS评分。结果 研究过程中无失访、脱落患者。rTMS治疗期间无相关不良事件发生。两组均无病例死亡,无卒中复发,未发生自杀事件。治疗7 d, rTMS组的PSQI评分(7.260±2.739)分低于治疗前的(11.460±3.03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90 d, rTMS组的MRS评分(1.683±0.522)分低于治疗前的(3.202±0.563)分, MRS评分0~2分占比74.0%高于治疗前的3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 rTMS组PSQI评分(7.260±2.739)分低于对照组的(9.900±3.086)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90 d, rTMS组MRS评分(1.683±0.522)分低于对照组的(2.132±0.614)分, MRS评分0~2分占比74.0%高于对照组的5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频rTMS治疗能安全有效的改善急性脑梗死后失眠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 急性脑梗死 失眠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分子肝素联合康复训练预防脑卒中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黄根林 黄燕 李又佳 《中国医药科学》 2017年第7期175-177,共3页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联合康复训练预防脑卒中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均分成对照组(16例)和治疗组(16例),对照组给予拜阿司匹林治疗,同时进行常规护理,治疗组给予低分子肝素治疗,同时进行康复训...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联合康复训练预防脑卒中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均分成对照组(16例)和治疗组(16例),对照组给予拜阿司匹林治疗,同时进行常规护理,治疗组给予低分子肝素治疗,同时进行康复训练。两组患者连续2个月接受治疗,比较DVT发生率、下肢临床症状及D-二聚体,P-选择素水平。结果对照组DVT发生率43.8%,治疗组为6.3%,两组DVT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组疼痛、肿胀及皮肤颜色改变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治疗组(P<0.05);对照组D-二聚体,P-选择素水显著高于治疗组(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康复训练可有效预防脑卒中后下肢深静脉血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分子肝素 康复训练 深静脉血栓 脑卒中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复训练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6
4
作者 黄根林 黄燕 李又佳 《中国医药科学》 2016年第20期167-169,176,共4页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脑卒中后抑郁(PS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PSD患者随机均分成对照组(24例)和治疗组(24例),对照组给予抗抑郁药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康复训练。两组患者连续8...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脑卒中后抑郁(PS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PSD患者随机均分成对照组(24例)和治疗组(24例),对照组给予抗抑郁药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康复训练。两组患者连续8周接受治疗,比较其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HAMD及ADL评分治疗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8周后治疗组HAMD及ADL评分的差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训练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可有效改善PSD患者抑郁症状,临床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训练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 脑卒中后抑郁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曲酶治疗前循环脑梗死血浆纤维蛋白原动态变化及预后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钟志耕 李又佳 +1 位作者 黄燕 吴振梅 《中国医药科学》 2019年第22期55-58,共4页
目的研究巴曲酶治疗前循环脑梗死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的动态变化及预后。方法将2005年11月~2008年5月入选的急性期前循环脑梗死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巴曲酶组75例和对照组75例,观察两组用药前及首次用药后第3、5、7天血浆FIB定量和第3、6... 目的研究巴曲酶治疗前循环脑梗死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的动态变化及预后。方法将2005年11月~2008年5月入选的急性期前循环脑梗死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巴曲酶组75例和对照组75例,观察两组用药前及首次用药后第3、5、7天血浆FIB定量和第3、6个月时的病死率、明显依赖生存状态及死亡/残疾。结果用药前两组FI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3、5、7天,巴曲酶组FIB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明显依赖生存率和死亡/残疾率3个月时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6个月时巴曲酶组均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症状性颅内出血,巴曲酶组颅外出血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巴曲酶能安全有效的降低前循环脑梗死患者血浆FIB,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远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曲酶 纤维蛋白原 前循环脑梗死 随机对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话追踪随访对A型肉毒毒素治疗偏侧面肌痉挛的不良反应观察及护理 被引量:3
6
作者 吴振梅 陈丽斐 +2 位作者 李又佳 王金兰 梁丽霞 《中国卫生产业》 2014年第20期80-82,共3页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治疗偏侧面肌痉挛的不良反应以及护理。方法选取我院2012-2013年37例用A型肉毒毒素治疗偏侧面肌痉挛患者,记录临床治疗效果,并通过电话随访形式记录患者的不良反应和护理情况。结果37例患者中20例出现不良反应,...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治疗偏侧面肌痉挛的不良反应以及护理。方法选取我院2012-2013年37例用A型肉毒毒素治疗偏侧面肌痉挛患者,记录临床治疗效果,并通过电话随访形式记录患者的不良反应和护理情况。结果37例患者中20例出现不良反应,占54.05%,其中上睑下垂和眼闭合不全各5例,(13.51%),口角歪斜4例(10.81),视物模糊、眼部干燥各2例(5.41%),口闭合不全、溢泪1例(2.7%)。患者的不良反应持续时间约为14~42 d。结论合理有效的护理方式能够减少A型肉毒毒素治疗偏侧面肌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电话随访则提升患者满意度,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体现出人性化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话追踪随访 A型肉毒毒素 偏侧面肌痉挛 不良反应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尿激肽原酶治疗部分前循环脑梗死远期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钟志耕 李又佳 《现代医院》 2013年第8期16-18,共3页
目的研究人尿激肽原酶治疗部分前循环脑梗死远期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00例急性期部分前循环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和对照组均给予抗血小板、他汀药、调控血压、脑保护、康复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0.9%氯化钠1... 目的研究人尿激肽原酶治疗部分前循环脑梗死远期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00例急性期部分前循环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和对照组均给予抗血小板、他汀药、调控血压、脑保护、康复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0.9%氯化钠100 ml+0.15 PNA单位HUK静脉滴注1 h,1次/天,连用7 d。治疗期间禁用ACEI药。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7天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和3个月明显依赖生存状态和死亡/残疾,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 w后两组NIHSS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3个月明显依赖生存率和死亡/残疾率治疗组低于对照组。两组均无颅内外出血,治疗组除2例血压下降外,无其他不良反应。结论人尿激肽原酶治疗部分前循环脑梗死安全有效,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远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尿激肽原酶 脑梗死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信平台对出院脑卒中康复期患者的影响
8
作者 黄根林 周伟坤 +2 位作者 丘燕娇 李又佳 黄燕 《中国医药科学》 2021年第16期132-135,共4页
目的探讨微信平台对出院脑卒中康复期患者主要照护者执行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疾病管理情况的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4月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干预组(n=100)... 目的探讨微信平台对出院脑卒中康复期患者主要照护者执行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疾病管理情况的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4月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干预组(n=100)和对照组(n=100)。对照组进行常规的出院指导和健康教育,干预组则通过微信管理平台对出院脑卒中康复患者进行健康管理和指导。比较两组患者在出院后3个月、出院后6个月和出院后1年的Barthel指数评分、Rivermead运动指数、主要照护者执行力和疾病管理情况。结果干预组出院后6个月和出院后1年的Barthel指数评分、Rivermead运动指数和主要照护者的执行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出院后1年的感染发生率和疾病再发住院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出院后6个月及出院后1年的压疮发生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微信平台对出院脑卒中康复期患者进行指导可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运动能力和主要照护者执行力,加强对疾病的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信平台 出院 脑卒中 康复 神经内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联合丁苯酞治疗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的疗效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翁国媚 莫俊宁 +1 位作者 李又佳 黄燕 《内科》 2020年第2期195-196,213,共3页
目的探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GM1)联合丁苯酞治疗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的疗效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A组、B组、C组,每组30例... 目的探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GM1)联合丁苯酞治疗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的疗效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A组、B组、C组,每组30例。A组患者给予GM1联合丁苯酞治疗,B组患者给予丁苯酞治疗,C组患者给予GM1治疗。治疗4周后,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治疗4周时三组患者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比较治疗期间三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A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3.3%)显著高于B组(66.7%)和C组(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三组患者的MoCA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A组患者的MoCA评分显著高于B、C组(P<0.05),而B、C组患者的MoC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三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联合丁苯酞治疗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治疗安全性高,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 丁苯酞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杏二萜内酯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韩小妍 梁玉婵 +1 位作者 李又佳 黄燕 《中国医药科学》 2019年第19期89-91,共3页
目的探讨银杏二萜内酯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本院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10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给药组,每组5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电解质平衡、调脂以及降压等),给药... 目的探讨银杏二萜内酯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本院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10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给药组,每组5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电解质平衡、调脂以及降压等),给药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银杏二萜内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疗效及安全性。结果两组治疗后NIHSS、MR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给药组治疗后NIHSS、MRS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二萜内酯可有效改善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神经功能损伤,有利于提高治疗疗效,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二萜内酯 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 疗效 安全性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