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冻存方法对骨髓基质细胞生物学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李厚轩 闫福华 +3 位作者 刘建国 林敏魁 詹暶 赵欣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5年第6期604-608,共5页
目的:比较不同冻存方法对骨髓基质细胞(BMSc)增殖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从Beagle犬股骨抽取骨髓,培养,传代,至第4代时将其以不同细胞浓度(1×107/L、1×108/L、1×109/L)、不同浓度冻存保护剂DMSO(5%、10%、15%)、不同降温... 目的:比较不同冻存方法对骨髓基质细胞(BMSc)增殖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从Beagle犬股骨抽取骨髓,培养,传代,至第4代时将其以不同细胞浓度(1×107/L、1×108/L、1×109/L)、不同浓度冻存保护剂DMSO(5%、10%、15%)、不同降温方式以及消化或原位等方法进行冻存,细胞复苏后传至第7代,观察冻存对其增殖分化能力的影响。结果:各种方法冻存的BMSc均保持了较高的增殖、分化能力。高细胞浓度、10%DMSO的冻存保护剂有利于细胞活性的保存(P<0.05),3种降温方式对BMSc的生物特性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别。-80℃原位冻存时BMSc仍保存了较高的增殖、分化能力。结论:较高的冻存细胞浓度、选用含10%DMSO的冻存保护剂、适宜的降温方式有利于冻存。-80℃原位冻存可作为BMSc短期的保存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基质细胞 冻存 复苏 增殖 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周牙髓联合病变牙周治疗时机选择研究 被引量:25
2
作者 周伟 陈斌 +2 位作者 赵俊杰 李厚轩 闫福华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01-604,共4页
目的:探索牙周牙髓联合病变牙周治疗的时机。方法:收集2013年10月-2015年10月就诊于我院的138例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患牙,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和实验组(B组),A组于根管治疗完成后1周行全口龈下刮治及根面平整术,B组于根管治疗完成后... 目的:探索牙周牙髓联合病变牙周治疗的时机。方法:收集2013年10月-2015年10月就诊于我院的138例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患牙,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和实验组(B组),A组于根管治疗完成后1周行全口龈下刮治及根面平整术,B组于根管治疗完成后4-6周行全口龈下刮治及根面平整术。分别记录2组患者在牙髓治疗前、牙周治疗前、牙周治疗后2个月、维护期3、6、12个月的SBI、PD、AL、PLI,TM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牙髓治疗前,A组与B组各观察指标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牙周治疗前2组SBI、PD、TM值相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牙周治疗后2个月,2组分别与治疗前基线相比,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维护期3、6、12个月时各项指标与治疗后2个月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牙周治疗后各时间点,2组各项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牙周源性的牙周牙髓联合病变及"真正"的联合病变,根管治疗后1周即可行根面平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牙髓联合病变 治疗时机 根管治疗 牙周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患牙预后观察的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周伟 汤雅 +2 位作者 李厚轩 陈斌 闫福华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825-829,共5页
目的:观察牙周源性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患牙的预后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牙周病科2013~2015年同一医师治疗完成的74颗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患牙临床资料,按牙齿存留与否分为A、B两组,根据年龄、性别、随访次数、... 目的:观察牙周源性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患牙的预后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牙周病科2013~2015年同一医师治疗完成的74颗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患牙临床资料,按牙齿存留与否分为A、B两组,根据年龄、性别、随访次数、基线及治疗后5年时牙周临床检查指数等分析影响预后的可能因素,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法评估患牙的生存率。结果:74颗牙齿总的生存率为44.1%,5年生存率为52.5%。男性与女性、牙弓和牙位生存率无明显差异,随访次数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基线时平均探诊深度(PD)、附着丧失值(AL)及最大AL值两组有显著差异,平均PD≤5 mm和PD>5 mm以及平均AL≤6 mm和AL>6 mm患牙生存率有统计学差异,A组患牙松动度(TM)、龈沟出血指数(SBI)、平均PD值、最大PD值及最大AL值与基线时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牙周源性的牙周牙髓联合病变,短期效果尚可,长期预后不良,初诊牙周基线时支持组织破坏程度和患者依从性是影响患牙存留时间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牙髓联合病变 牙周治疗 预后 生存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多酚对粘性放线菌的体外抗菌活性 被引量:6
4
作者 梁文红 刘建国 +3 位作者 王凯 吴家媛 王胜 李厚轩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4年第4期364-365,共2页
目的 :研究茶多酚对粘性放线菌的抗菌活性。方法 :从根面龋患者龋蚀中分离鉴定 17株粘性放线菌临床分离株 ,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茶多酚对两种不同浓度粘性放线菌菌液的最小抑菌浓度 (MIC)。结果 :茶多酚对粘性放线菌的MICR为 5 0 0~ 4 0... 目的 :研究茶多酚对粘性放线菌的抗菌活性。方法 :从根面龋患者龋蚀中分离鉴定 17株粘性放线菌临床分离株 ,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茶多酚对两种不同浓度粘性放线菌菌液的最小抑菌浓度 (MIC)。结果 :茶多酚对粘性放线菌的MICR为 5 0 0~ 4 0 0 0mg/L ,MIC50 及MIC90 为 2 0 0 0mg/L。 10 6CFU/mL与 10 8CFU/mL菌液浓度对实验结果无明显影响。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性放线菌 茶多酚 抗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式硅橡胶印模定位平行投照技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5
5
作者 韩超 高安天 +3 位作者 王铁梅 花凌晨 李厚轩 林梓桐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11-614,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式硅橡胶印模定位平行投照技术的临床运用。方法:选取24例牙周炎牙周治疗患者及 24例牙体牙髓科根管治疗的患者,分别进行硅橡胶印模定位平行投照和分角线投照,分别测量数字式根尖片上沿牙长轴方向的牙体长度(L)及釉牙骨质... 目的:探讨改良式硅橡胶印模定位平行投照技术的临床运用。方法:选取24例牙周炎牙周治疗患者及 24例牙体牙髓科根管治疗的患者,分别进行硅橡胶印模定位平行投照和分角线投照,分别测量数字式根尖片上沿牙长轴方向的牙体长度(L)及釉牙骨质界牙体宽度(W),按照牙位分为前牙+上颌磨牙组和下颌磨牙组,使用SPSS 22.0软件进行配对 t 检验及相关性分析比较2种投照技术2次投照的差异。结果:虽然两种投照技术前后2次投照的牙体长度及宽度的配对 t 检验均不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05),但是与分角线投照技术相比,改良式硅橡胶印模定位平行投照技术所得到的前后两次根尖片上的牙体长度和宽度的组内相关系数更高。结论:改良式硅橡胶印模定位投照技术是一种稳定可靠、可操作性强的根尖片投照技术,适用于需要进行纵向定量对比的各类口腔科疾病诊断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橡胶印模 平行投照技术 分角线投照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地区侵袭性牙周炎近6年就诊情况调查分析 被引量:11
6
作者 周伟 汤雅 李厚轩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73-476,共4页
目的:调查研究南京地区侵袭性牙周炎患者的就诊情况。方法:通过电子病历诊断系统及PACS影像分析系统,调取2013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牙周科诊断为侵袭性牙周炎的患者的电子病历及全景片,根据就诊记录,统... 目的:调查研究南京地区侵袭性牙周炎患者的就诊情况。方法:通过电子病历诊断系统及PACS影像分析系统,调取2013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牙周科诊断为侵袭性牙周炎的患者的电子病历及全景片,根据就诊记录,统计35岁以内侵袭性牙周炎就诊原因、诊断率、失牙比例、治疗情况、牙槽骨破坏等情况。结果:侵袭性牙周炎患者就诊原因最主要的为牙齿松动,6年总的诊断率为1.7%,失牙患者占总的侵袭性牙周炎患者比率为30.7%,接受牙周治疗比例为81.31%,手术及维护比例分别为13.2%及30.8%。结论:南京地区侵袭性牙周炎患者多,失牙率高,危害大,但接受系统治疗的患者比例不足,应加强科普宣教,提高患者预防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性牙周炎 牙周炎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不同内冠材料固定桥应力分布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郑志强 林捷 +2 位作者 李厚轩 陈群 卢兆杰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11期1012-1015,共4页
目的:使用2维有限元模型分析3种不同底层冠材料的3单位固定桥中界面应力分布情况。方法:建立近远中向的2维下颌第一磨牙缺失3单位固定桥有限元模型,在有限元软件中设计3种不同底层冠材料和桥体咬合面饰瓷厚度。使用有限元分析计算底层... 目的:使用2维有限元模型分析3种不同底层冠材料的3单位固定桥中界面应力分布情况。方法:建立近远中向的2维下颌第一磨牙缺失3单位固定桥有限元模型,在有限元软件中设计3种不同底层冠材料和桥体咬合面饰瓷厚度。使用有限元分析计算底层冠与饰瓷界面的应力分布。结果:氧化锆底层冠表现出较金合金和二硅酸锂加强玻璃陶瓷更高的界面应力。咬合面饰瓷厚度增加时,交界面的压应力峰值趋向于减小。结论:总体上看,氧化锆底层冠在连接体和桥体底部比金合金和二硅酸锂加强玻璃陶瓷出现更高的应力集中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分析 二硅酸锂加强玻璃陶瓷 氧化锆 崩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新鲜脱矿牙齿移植物在不同部位成骨效果的动物实验 被引量:1
8
作者 肖健平 李丽丽 +1 位作者 李厚轩 谭葆春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145-1149,共5页
目的:研究自体新鲜脱矿牙齿移植物(autogenous fresh demineralized tooth graft,Auto-FDT)应用于位点保存和牙周再生的可行性。方法:拔除2只beagle犬的上下第三切牙,将8个拔牙窝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个位点),拔牙后自然愈合,不植入骨... 目的:研究自体新鲜脱矿牙齿移植物(autogenous fresh demineralized tooth graft,Auto-FDT)应用于位点保存和牙周再生的可行性。方法:拔除2只beagle犬的上下第三切牙,将8个拔牙窝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个位点),拔牙后自然愈合,不植入骨粉;实验组(4个位点),拔牙后牙槽窝中植入Auto-FDT及膜。在下颌前磨牙根分叉构建骨缺损模型(10个位点),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个位点),只建立骨缺损,不充填骨粉;实验组(6个位点),植入Auto-FDT及膜。12周后安乐处死实验动物,取颌骨标本。通过CBCT检查及病理切片观察成骨效果。结果:CBCT图像显示拔牙位点实验组的平均灰度值显著高于对照组,根分叉病变实验组的平均灰度值显著高于对照组。病理切片可见Auto-FDT能够很好地维持再生空间,并且在颗粒周围观察到活跃的新骨形成。部分的Auto-FDT已经被替代。结论:Auto-FDT有望成为一种安全有效的骨替代材料用于牙周再生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新鲜脱矿牙齿移植物 自体移植物 牙周再生 位点保存 根分叉病变 骨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釉基质衍生物对牙周炎症组织中凋亡发生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雷浪 洪菲菲 李厚轩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4期295-297,共3页
目的:探讨釉基质衍生物(EMD)对牙龈卟啉单胞菌脂多糖(Pg-LPS)龈沟内注射形成的牙周炎症组织中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隔日向Sprague Dawley大鼠双侧上颌第一及第二磨牙间腭侧龈沟内注射Pg-LPS 2wk建立牙周炎模型;牙周炎形成后,龈沟内注射... 目的:探讨釉基质衍生物(EMD)对牙龈卟啉单胞菌脂多糖(Pg-LPS)龈沟内注射形成的牙周炎症组织中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隔日向Sprague Dawley大鼠双侧上颌第一及第二磨牙间腭侧龈沟内注射Pg-LPS 2wk建立牙周炎模型;牙周炎形成后,龈沟内注射EMD或磷酸盐缓冲液;截取上颌骨标本,行HE染色观察牙周组织破坏情况,TUNEL染色观察牙周组织中细胞凋亡,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凋亡酶caspase-3和波形蛋白的表达。结果:在大鼠龈沟内注射Pg-LPS后,牙周组织形成明显的炎症和附着丧失;TUNEL染色显示EMD可以抑制PgLPS所致牙周组织中的细胞凋亡;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EMD降低凋亡酶caspase-3的表达,并且促进牙周组织中波形蛋白的表达。结论:EMD可以抑制Pg-LPS所致牙周组织中的细胞凋亡,从而促进牙周组织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釉基质衍生物 凋亡 牙龈卟啉单胞菌 脂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34例牙龈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复发防范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柯晓菁 金讴 +2 位作者 闫福华 李艳芬 李厚轩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29-435,共7页
目的:分析牙龈瘤的临床特征,为探讨牙龈瘤的生物学行为和复发防范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8~2019年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牙周科门诊和术后病理诊断均为牙龈瘤的患者,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总共纳入234例牙龈瘤患者,好... 目的:分析牙龈瘤的临床特征,为探讨牙龈瘤的生物学行为和复发防范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8~2019年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牙周科门诊和术后病理诊断均为牙龈瘤的患者,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总共纳入234例牙龈瘤患者,好发年龄为21~30岁,男女比例约为1∶2.2,其中31~70岁年龄组中女性多发(P<0.05),30岁以下年龄组的男女比例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型分布由多至少依次是纤维性龈瘤121例(51.71%),肉芽肿性龈瘤76例(32.48%),血管性龈瘤36例(15.38%),巨细胞性龈瘤1例(0.43%)。上下颌分布无明显差别(P>0.05),前牙区较后牙区多发(P<0.001)。此外,牙龈瘤好发于唇颊侧(66.67%),最少见于缺牙区(1.28%);瘤体直径0.3~2.2 cm,多数分布于0.6~1.5 cm范围(78.2%);牙周系统治疗后短期复发2例,复发率为0.85%。结论:牙龈瘤女性多发,好发年龄为21~30岁,多见于前牙区和唇颊侧,其中纤维性龈瘤占比最多,巨细胞性龈瘤最少。完善的炎症控制和彻底的手术切除能够控制牙龈瘤的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龈瘤 临床特征 复发防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槽骨微穿孔术促进大鼠正畸牙移动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赵云鹤 李娇 +1 位作者 雷浪 李厚轩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960-963,共4页
目的:研究牙槽骨微穿孔技术(micro-osteoperforation,MOP)对牙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改建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以16只8周龄、无特定病原体(specific pathogen free,SPF)级健康雌性SD大鼠为研究对象,在一侧上颌第一磨牙近中行MOP,对侧不行... 目的:研究牙槽骨微穿孔技术(micro-osteoperforation,MOP)对牙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改建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以16只8周龄、无特定病原体(specific pathogen free,SPF)级健康雌性SD大鼠为研究对象,在一侧上颌第一磨牙近中行MOP,对侧不行MOP作为对照;以上颌中切牙为支抗,30g力牵引上颌第一磨牙近中移动。7d后处死大鼠,micro-CT测量上颌第一磨牙牙齿移动距离和牙槽骨的骨密度及骨体积分数;行苏木精-伊红染色(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大鼠牙周组织的改建。结果:MOP加速了正畸牙移动,MOP+正畸加力组上颌第一磨牙移动距离为(420.82±175.58)μm,明显高于单纯正畸加力组(224.87±85.64)μm;对第一磨牙牙根周围骨密度及骨体积分数的分析结果显示,MOP+正畸加力组低于正畸组;HE染色结果显示,正畸加力后,第一磨牙压力侧牙周膜压缩变窄,张力侧牙周膜增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MOP+正畸加力组牙周组织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表达水平高于单纯正畸加力组。结论:牙槽骨MOP增强了牙周组织促炎细胞因子表达水平,促进了正畸牙移动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穿孔 正畸牙移动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清创方法对模拟维护期治疗的牙周炎患牙根面结构影响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夏娇娇 张晔 李厚轩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882-886,共5页
目的:评价3种清创方式对牙周炎患牙根面结构的影响,为牙周维护治疗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43颗因重度牙周炎拔除的患牙标记出66个方形的体外研究区域(4 mm×4 mm),分别完成根面刮治后,随机分成超声处理组、手工刮... 目的:评价3种清创方式对牙周炎患牙根面结构的影响,为牙周维护治疗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43颗因重度牙周炎拔除的患牙标记出66个方形的体外研究区域(4 mm×4 mm),分别完成根面刮治后,随机分成超声处理组、手工刮治组和喷砂抛光组,模拟牙周炎维护期阶段进行清创。记录每组治疗前、治疗1、20、50、100次维护后的根面粗糙度Ra值;并在扫描电镜下观察:(1)牙根表面菌斑、牙石残留;(2)划痕、凹槽等损伤情况;(3)牙骨质剥脱、牙本质暴露。结果:3组均随着清创次数的增加Ra值减小,提示根面逐渐趋于光滑。其中手工组对根面粗糙度的改变最大,在完成1次治疗后,Ra即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喷砂组根面抛光的效果明显,在完成20次治疗时,Ra已趋于稳定。扫描电镜观察手工组根面损伤最严重;超声次之;喷砂组损伤最小,保留根面牙骨质效果最好。结论:龈下喷砂在根面抛光的同时对根面的损伤最小,超声次之,手工刮治器械损伤最大。在维护治疗阶段清洁菌斑生物膜推荐使用喷砂器械以尽量保存根面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维护治疗 超声 喷砂 根面粗糙度 扫描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畸拔除下切牙患者出现牙龈黑三角的病因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朱萌 孙玮曼 +2 位作者 王金孟 李厚轩 雷浪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972-976,共5页
目的:探讨拔除一颗下颌切牙,正畸治疗后牙龈黑三角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方法:本回顾性研究纳入80例拔除1颗下颌切牙的固定矫治患者,根据术后口内正面照中拔除牙邻牙间是否出现黑三角,将患者分为正常组和黑三角组。利用口内照片、数字化... 目的:探讨拔除一颗下颌切牙,正畸治疗后牙龈黑三角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方法:本回顾性研究纳入80例拔除1颗下颌切牙的固定矫治患者,根据术后口内正面照中拔除牙邻牙间是否出现黑三角,将患者分为正常组和黑三角组。利用口内照片、数字化模型、全景片等临床资料,分析患者邻牙接触点位置、牙根角度、邻接点至牙槽嵴顶高度、楔状隙宽度及面积等临床参数。结果:拔除一颗下颌切牙后,邻牙间牙龈黑三角的发生率为72.5%,其中轻度发生率为57.5%,中度发生率为15%,无重度黑三角发生。正常组和黑三角组患者在年龄、邻牙接触点位置、牙根角度、邻接点至牙槽嵴顶高度、楔状隙宽度及面积上具有统计学差别。回归分析显示,邻牙牙根角度和邻接点至牙槽嵴顶高度是影响拔除一颗下颌切牙的患者固定矫治后产生黑三角的主要风险因素。结论:拔除1颗下颌切牙的患者黑三角的发生率较高,正畸治疗需要控制邻牙牙根平行度,维持牙周组织健康,以减少黑三角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矫治 黑三角 拔牙矫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冻存骨髓基质细胞和胶原膜在裸鼠体内的成骨研究
14
作者 袁芳 闫福华 +3 位作者 郑瑜谦 李厚轩 赵欣 林敏魁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7年第3期245-248,共4页
目的:研究经超低温冻存后的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和支架材料胶原膜BME-10X复合体植入裸鼠体内的成骨情况。方法:体外分离培养Beagle犬BMSCs,冻存二代生长状况良好的BMSCs。12个月后,复苏冻存的BMSCs,并在体外... 目的:研究经超低温冻存后的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和支架材料胶原膜BME-10X复合体植入裸鼠体内的成骨情况。方法:体外分离培养Beagle犬BMSCs,冻存二代生长状况良好的BMSCs。12个月后,复苏冻存的BMSCs,并在体外构建BMSCs和0.5cm×0.5cm大小的BME-10X复合体。将胶原膜+BMSCs+矿化诱导培养液、胶原膜+BMSCs+基础培养液、单纯胶原膜+矿化诱导培养液培养5d后,植入裸鼠体内,并于术后第4、8、12周取出标本,进行大体观察和组织病理学分析。结果:单纯胶原膜+诱导培养液组在植入胶原膜后,胶原膜边界清晰,膜边缘及内部基本没有细胞生长;在胶原膜+BMSCs+基础培养液组,术后第4周可见,胶原膜内有细胞长入,并有细小的条索状新生胶原形成,随着时间的延长,支架胶原逐渐分解,新形成的条索状胶原纤维变粗大;在胶原膜+BMSCs+矿化诱导培养液组,植入后也可见支架胶原的分解和更多的细胞生长,大量新生的胶原形成类骨质样组织。结论:冻存BMSCs复苏后进行体外培养扩增与诱导分化,并在在体内环境下复合胶原支架材料,仍然具有较强成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存骨髓基质细胞 胶原膜 骨形成 裸鼠 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化诱导对骨髓基质细胞修复Ⅱ度根分叉病变的影响
15
作者 袁芳 金峰 +2 位作者 李厚轩 雷浪 闫福华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2期99-101,105,共4页
目的:研究价矿化诱导对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cells,BMSCs)体内形成牙周支持组织,治疗根分叉病变的影响。方法:2只beagle犬双侧下颌第3、4前磨牙和第1磨牙制备根分叉病变,分别植入胶原膜(空白对照组)、胶原膜-矿化诱导... 目的:研究价矿化诱导对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cells,BMSCs)体内形成牙周支持组织,治疗根分叉病变的影响。方法:2只beagle犬双侧下颌第3、4前磨牙和第1磨牙制备根分叉病变,分别植入胶原膜(空白对照组)、胶原膜-矿化诱导的BMSCs复合物(矿化诱导组)和胶原膜-非矿化诱导的BMSCs复合物(非矿化诱导组),术后12周组织学观察牙周组织再生情况。结果:新生牙槽骨面积和新生牙骨质长度的百分比,矿化诱导组(62.31±15.45和72.34±17.42)和非矿化诱导组(48.24±12.34和52.25±15.45)显著高于空白组(24.65±10.35和25.34±9.45)(P<0.05),但矿化诱导组和非矿化诱导组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BMSCs移植可以促进II度根分叉病变牙周组织再生,矿化诱导不能提高BMSCs体内修复Ⅲ度根分叉病变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再生 骨髓基质细胞 矿化诱导 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角化龈增宽术的角化龈宽度测量分析
16
作者 柯晓菁 周伟 +2 位作者 李艳芬 谭葆春 李厚轩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063-1068,共6页
目的:对角化龈增宽术使用3种测量方法比较角化龈宽度增量的差别,为临床角化龈增宽效果的测量标准提供参考。方法:纳入2020年12月至2022年5月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牙周病科参加角化龈增宽术的患者46例,随机分成试验组(移植物为... 目的:对角化龈增宽术使用3种测量方法比较角化龈宽度增量的差别,为临床角化龈增宽效果的测量标准提供参考。方法:纳入2020年12月至2022年5月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牙周病科参加角化龈增宽术的患者46例,随机分成试验组(移植物为可吸收梯度层修复膜)和对照组(移植物为自体游离龈组织)。在术前及术后6个月利用3种方法测量角化龈宽度(the width of keratinized gingival,KW),分别为颊侧中点法、颊侧近中/中央/远中位点法及自定义定点法,并按整体、不同分区及不同牙位数分类计算3种方法组间KW增量的差别。结果:从整体上,3种测量方法在试验组和对照组的KW增量的3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手术区域上,前牙区3种测量方法的KW增量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后牙区,试验组中方法三与方法一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对照组的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手术牙位数上,当牙位数少于3颗牙时,试验组和对照组的3组间KW增量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当牙位数达3颗及以上时,试验组方法三与方法一的KW增量差值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6),方法三与方法二的组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7),而对照组的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种角化龈宽度测量方法均适用于角化龈增宽效果的评价,临床应用可优先选择最简便的颊侧中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化龈增宽术 角化龈宽度 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龈卟啉单胞菌脂多糖对髓系细胞触发受体的激活作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洪菲菲 雷浪 +2 位作者 潘盛波 李厚轩 闫福华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13-216,共4页
目的:研究牙龈卟啉单胞菌(Pg)脂多糖(LPS)对巨噬细胞中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TREM-1)和-2的激活作用。方法:分离培养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并以1mg/L的Pg-LPS刺激。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TLR-2、TLR-4、TREM-1和TREM-2转录水平的变化,... 目的:研究牙龈卟啉单胞菌(Pg)脂多糖(LPS)对巨噬细胞中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TREM-1)和-2的激活作用。方法:分离培养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并以1mg/L的Pg-LPS刺激。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TLR-2、TLR-4、TREM-1和TREM-2转录水平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蛋白水平的变化,酶联免疫反应检测培养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巨噬细胞炎症蛋白-lα(MIP-lα)水平的变化。结果:Pg-LPS刺激巨噬细胞2h后,巨噬细胞内TLR-2和TREM-1的转录水平均表达上调;流式细胞检测显示24h后,细胞内TREM-1和TLR-2水平显著上调;TLR-4和TREM-2在实验中未见显著变化;Pg-LPS刺激巨噬细胞24h后,TNF-α和MIP-1α水平显著上升组;TREM-1的抑制物LP-17多肽显著抑制了Pg-LPS的炎症刺激作用。结论:TLR-2和TREM-1参与了巨噬细胞应答Pg-LPS的先天免疫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龈卟啉单胞菌 脂多糖 髓系细胞触发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金融结合的五种形式
18
作者 李厚轩 《中国科技产业》 1995年第8期40-40,共1页
科技金融结合的五种形式沈阳市科委主任李厚轩随着科技体制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开展,我市从1987年开始,进行了科技与金融结合的探索与实践,不断增加科技投入。1985年我市落实科技三项经费仅260万元,1992年增加... 科技金融结合的五种形式沈阳市科委主任李厚轩随着科技体制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开展,我市从1987年开始,进行了科技与金融结合的探索与实践,不断增加科技投入。1985年我市落实科技三项经费仅260万元,1992年增加到5000万元,1994年增加到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体制改革 金融体制改革 中国 科技贷款 科技开发风险基金 股份制改造 高科技企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