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猪轮状病毒VP8截短蛋白-铁蛋白纳米颗粒的制备与免疫原性分析
1
作者 彭凤巧 李博硕 +1 位作者 杜恩岐 周宏超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9-65,共7页
在铁蛋白纳米颗粒骨架上集中展示猪轮状病毒(PoRV)VP8截短蛋白,制备一种以铁蛋白(Ferritin)为载体的PoRV纳米颗粒亚单位疫苗并评估其免疫原性。将PoRV VP8截短蛋白和铁蛋白利用SpyCatcher/SpyTag系统连接形成PoRV VP8-Ferritin,通过透... 在铁蛋白纳米颗粒骨架上集中展示猪轮状病毒(PoRV)VP8截短蛋白,制备一种以铁蛋白(Ferritin)为载体的PoRV纳米颗粒亚单位疫苗并评估其免疫原性。将PoRV VP8截短蛋白和铁蛋白利用SpyCatcher/SpyTag系统连接形成PoRV VP8-Ferritin,通过透射电镜(TEM)、高效液相色谱(HPLC)、动态光散射(DLS)对纳米颗粒进行表征分析,并配伍佐剂制备亚单位疫苗免疫小鼠。对免疫后各时间点小鼠血清的特异性IgG抗体和35 d的特异性IgG抗体进行分型(IgG2a和IgG1)检测。结果显示,VP8-Ferritin能较好地在体外组装形成平均粒径为15.56 nm的颗粒结构,组装效率可达85%。免疫后14 d VP8-Ferritin免疫组和VP8免疫组均能在小鼠血清中检测到特异性IgG抗体,OD 450值分别为0.521和0.229;免疫后42 d各免疫组的特异性IgG抗体水平达到峰值,OD 450值分别为1.197和0.531。免疫后的VP8-Ferritin亚单位疫苗能够诱导小鼠产生较高水平的特异性IgG抗体,其特异性IgG抗体水平极显著高于VP8亚单位疫苗(P<0.01);VP8-Ferritin免疫组IgG2a/IgG1比值为2.564,显著高于VP8免疫组的IgG2a/IgG1比值1.791(P<0.05)。结果表明VP8-Ferritin纳米颗粒亚单位疫苗增强了VP8抗原的免疫原性,主要表现TH1型免疫反应,该结果为猪轮状病毒亚单位疫苗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轮状病毒 VP8蛋白 纳米颗粒 免疫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流感病毒的流行现状及疫苗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
作者 唐攀 崔恩慧 +3 位作者 李博硕 刘万华 王晶钰 杜恩岐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1-106,共6页
猪流感(swine influenza,SI)是猪的重要呼吸道疾病之一,其特征为发热、咳嗽、呼吸困难、食欲不振等。临床上SI感染病死率较低,但常导致饲料利用率下降,生长性能差,可与其他病原体合并感染而引起高发病率甚至死亡。猪在流感种间传播中起... 猪流感(swine influenza,SI)是猪的重要呼吸道疾病之一,其特征为发热、咳嗽、呼吸困难、食欲不振等。临床上SI感染病死率较低,但常导致饲料利用率下降,生长性能差,可与其他病原体合并感染而引起高发病率甚至死亡。猪在流感种间传播中起着复杂且重要的作用,SI的发生不仅给养猪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对公共卫生也造成严重威胁。论文对近10年我国猪流感病毒(Swine influenza virus,SIV)感染的流行病学、病毒进化、跨物种传播、疫苗研发等情况进行综述,分析了综合防控策略,为SI的风险评估和综合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流感 流行现状 进化 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渝西大安地区灰质源岩气勘探突破与资源潜力 被引量:2
3
作者 梁兴 张磊 +11 位作者 蒋立伟 单长安 潘峰 罗瑀峰 孟阳 王高成 舒红林 朱斗星 李博硕 汪振东 姚秋昌 徐政语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45,共16页
四川盆地渝西大安地区茅口组一段(茅一段)灰质源岩气勘探取得了重大突破,对灰质源岩气的源内非常规勘探具有重要借鉴和示范意义。DB1H井是四川盆地针对茅一段暗色灰质源岩非常规气藏评价部署的首口水平井,通过酸化压裂试气获得高达55.6&... 四川盆地渝西大安地区茅口组一段(茅一段)灰质源岩气勘探取得了重大突破,对灰质源岩气的源内非常规勘探具有重要借鉴和示范意义。DB1H井是四川盆地针对茅一段暗色灰质源岩非常规气藏评价部署的首口水平井,通过酸化压裂试气获得高达55.6×10^(4) m^(3)/d的测试产量。系统介绍了渝西大安地区茅一段灰质源岩气的发现历程,展望了四川盆地茅一段灰质源岩气的资源前景。通过对渝西大安地区茅一段灰质源岩地质特征研究,认为该层系岩性主要为中缓坡相深灰色—黑灰色富有机质泥晶生屑灰岩,且区域稳定分布,是中国南方中上扬子地区重要的海相灰质源岩地层。茅一段灰质源岩气整体经历了富有机质碳酸盐岩沉积—成岩—成烃—成储—成藏—赋存“源内一体化演变”成藏过程,具有“源储一体、原位富集、连续型展布”的成藏特征。以微米级为主体的源内微观孔隙及与断层伴生的溶蚀孔洞、微缝网体系为气体主要储集空间,构成了基质孔隙型(原生型)和裂缝—孔隙型(改造型)两类储层,建立了“源储一体为主兼构造转折带短距离运移富集”的灰质源岩气成藏模式和甜点评价体系。富有机质暗色灰质源岩的发育、有利的古隆起和现今背斜构造背景,及与古断层有关的断控型岩溶、张性应力微裂缝的发育叠置,为茅一段灰质源岩新型储层富集高产的关键。初步估算四川盆地茅一段灰质源岩气资源量可达2×10^(12)m^(3),将成为盆内现实增储上产战略意义的非常规勘探新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渝西大安 茅一段 灰质源岩气 源内非常规勘探 源内一体化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