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高光谱特征参数的马铃薯块茎形成期叶片含水量定量监测模型
1
作者 苏亚拉其其格 张振鑫 +3 位作者 李卓凌 樊明寿 贾立国 赵金花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74-783,共10页
合理水分供应是马铃薯获得高产及优质块茎的必要前提。为实现马铃薯需水关键期的快速水分诊断,采用高光谱遥感和机器学习研究实时监测马铃薯块茎形成期植株水分状况的方法,为干旱地区马铃薯水分高效管理奠定基础。为了构建监测精度高、... 合理水分供应是马铃薯获得高产及优质块茎的必要前提。为实现马铃薯需水关键期的快速水分诊断,采用高光谱遥感和机器学习研究实时监测马铃薯块茎形成期植株水分状况的方法,为干旱地区马铃薯水分高效管理奠定基础。为了构建监测精度高、更具普适性的马铃薯块茎形成期叶片含水量定量估算模型,测定了马铃薯冠层高光谱反射率及叶片含水量数据,筛选响应马铃薯叶片含水量的特征光谱参数,建立预测叶片含水量的偏最小二乘回归、支持向量机和BP神经网络模型。结果表明:针对马铃薯叶片含水量监测,筛选725、856和1000 nm等13个敏感波段,521、555和570 nm等11个特征光谱一阶导数和MSI、NDII、PSRI等7个特征光谱指数。构建的三种模型均能精确定量马铃薯块茎形成期的叶片含水量,说明上述组合光谱特征参数具有较强的实用型。采用全生育期叶片含水量和高光谱数据选择的特征光谱参数对马铃薯关键生育期叶片含水量的定量监测普适性更高,其中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精度最佳。研究结果可以实时、准确地监测马铃薯叶片含水量,对于马铃薯植株水分状态的评估具有重要价值,为马铃薯的快速水分诊断及节水灌溉推荐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谱 特征参数 马铃薯 叶片含水量 定量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房山区口儿村沟“23·7”暴雨水毁修复建设分析
2
作者 张焜 曹振 +3 位作者 胡晓静 李卓凌 王庆 邢梦璇 《中国水土保持》 2025年第1期57-59,85,共4页
“23·7”特大暴雨引发山洪和流域洪水,北京西部山区受灾严重。以房山区口儿村小流域为例,通过收集资料和实地调查,应用水文手册分析降雨、洪水特征,结合损毁及成因分析提出了按照小流域“生态修复区、生态治理区和生态保护区”三... “23·7”特大暴雨引发山洪和流域洪水,北京西部山区受灾严重。以房山区口儿村小流域为例,通过收集资料和实地调查,应用水文手册分析降雨、洪水特征,结合损毁及成因分析提出了按照小流域“生态修复区、生态治理区和生态保护区”三道防线,兼顾防洪安全、沟道自然形态与生态功能,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的修复建设思路,以及科学布设谷坊坝、实施梯田整修、加强沟道治理、营造缓冲区等具体修复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3·7”暴雨 小流域 水毁修复 房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漓江水陆交错带截污效果评价 被引量:6
3
作者 李卓凌 王冬梅 任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1期7618-7628,共11页
水陆交错带作为水生、陆地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带,具有拦截水体污染物、保护河流水质等重要作用。根据立地划分原则并结合广西壮族自治区漓江风景区实际情况,将漓江水陆交错带划分为6种立地类型:薄土层河滩地、中土层河滩地、厚土层河滩... 水陆交错带作为水生、陆地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带,具有拦截水体污染物、保护河流水质等重要作用。根据立地划分原则并结合广西壮族自治区漓江风景区实际情况,将漓江水陆交错带划分为6种立地类型:薄土层河滩地、中土层河滩地、厚土层河滩地、薄土层岸坡地、中土层岸坡地、厚土层岸坡地,筛选了14个指标并建立指标评价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将漓江水陆交错带截污效果分为4个等级:优、良、中、差。评价结果如下:在漓江水陆交错带选取了20块样地,其中,薄土层河滩地占5%、中土层河滩地占10%、厚土层河滩地占10%、薄土层岸坡地占10%、中土层岸坡地占35%、厚土层岸坡地占30%,评价为"优"、"良"、"中"、"差"的样地分别占10%、60%、25%、5%,说明漓江水陆交错带整体截污效果良好,但是有少部分区域急需修复,部分区域有潜在生态危险。根据评价结果,针对不同截污效果的漓江水陆交错带,提出最佳的生态修复措施,对漓江水陆交错带生态修复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体污染物 截污效果 层次分析法 漓江 水陆交错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云水库上游半城子水库流域氮素时空变化特征及源解析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叶芝菡 黄炳彬 +1 位作者 常国梁 李卓凌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33-538,共6页
以密云水库上游的半城子水库流域为研究对象,2019年针对氮的时空分布与不同来源开展连续监测,分析流域内氮的时空变化特征并识别氮的主要来源.结果表明:半城子水库汛期强降雨时期总氮(TN)质量浓度较其他时段明显升高,相应洪水携带氮入... 以密云水库上游的半城子水库流域为研究对象,2019年针对氮的时空分布与不同来源开展连续监测,分析流域内氮的时空变化特征并识别氮的主要来源.结果表明:半城子水库汛期强降雨时期总氮(TN)质量浓度较其他时段明显升高,相应洪水携带氮入库负荷占全年总负荷的90%以上,是氮控制的重点时段;2条入库河流,牤牛河汛期TN成倍超出史庄子沟,在中下游尤为明显,是氮控制的重点区域;库区及入库河流的氮以硝酸盐氮为主,平均占比74.3%,雨季较高;解析重要场次洪水的TN来源,自然因素(林草覆盖和降雨)是主要来源,占比超过60%,其次是人类生产和生活影响,其中废弃矿区对TN影响较大,应给予重视.研究结果可为密云水库流域氮源解析和控氮方案制定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城子水库 源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