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火龙果的开发与利用 被引量:126
1
作者 李升锋 刘学铭 +3 位作者 舒娜 吴继军 朱志伟 陈智毅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88-90,共3页
综述了火龙果的营养价值、保健功能和药用价值,以及火龙果资源综合利用和开发,发展火龙果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同时也指出火龙果深加工研究需要加强。
关键词 火龙果 开发 综合利用 营养价值 保健功能 药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品种番石榴果实评价及糖酸组分和抗氧化能力的分析 被引量:32
2
作者 李升锋 徐玉娟 +4 位作者 廖森泰 张友胜 吴继军 唐道邦 温靖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6-70,共5页
本实验对不同品种番石榴的果实品质和果汁适制性进行了评价,对糖酸组分和抗氧能力进行了分析。以三个品种番石榴的果实为试材,利用常规的理化检测方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检测,因子归一化加权处理方法对果实品质、果汁加工适制性进行评... 本实验对不同品种番石榴的果实品质和果汁适制性进行了评价,对糖酸组分和抗氧能力进行了分析。以三个品种番石榴的果实为试材,利用常规的理化检测方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检测,因子归一化加权处理方法对果实品质、果汁加工适制性进行评价。结果发现,"珍珠"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9.11%),可滴定酸较高(0.36g/100ml),是风味最好的品种;"新世纪"VC(4.96g/L)、总酚(2.13g/L)和TAC(67.26mmol/L)含最最高,是营养价值最高的品种,从综合评价来看,果实品质评价"新世纪"分数最高,果汁适制性评价"珍珠"分数最高。果糖、葡萄糖和蔗糖是番石榴的主要糖类,三种番石榴是积累单糖为主的水果,特别是积累果糖,品种之间比例有差异。不同品种番石榴有机酸不同,"新世纪"主要含有柠檬酸、琥珀酸和丙酸,"珍珠"和"水晶"主要含有柠檬酸、琥珀酸、α-酮戊二酸、丙酸、酒石酸和丙酮酸,柠檬酸和琥珀酸是含量最高的两种有机酸。抗氧化活性方面,"新世纪"活性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石榴 果实品质 糖组分 酸组分 总抗氧化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荔枝品种果实品质、糖组分及抗氧化性的分析 被引量:19
3
作者 李升锋 徐玉娟 +3 位作者 张友胜 吴继军 唐道邦 温靖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45-148,共4页
以13个荔枝品种的果实为试材,利用常规的品质分析和高效液相色谱技术,进行了果实品质、糖组分和抗氧化性分析。结果表明,荔枝品种间果实出汁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食率、总酸、糖酸比差异较大,出汁率为44.75%~56.83%,糯米糍最高(56.... 以13个荔枝品种的果实为试材,利用常规的品质分析和高效液相色谱技术,进行了果实品质、糖组分和抗氧化性分析。结果表明,荔枝品种间果实出汁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食率、总酸、糖酸比差异较大,出汁率为44.75%~56.83%,糯米糍最高(56.83%),水东最低(44.75%),可溶性固形物为14.89%~18.99%,桂味最高(18.99%),丁香最低(14.89%)。初步评价,糯米糍、桂味、鸡嘴荔、双肩玉荷包是适宜于果汁加工的优良品种,桂味、糯米糍和双肩玉荷包是适宜于果酒加工的优良品种。果糖、葡萄糖和蔗糖是荔枝汁的主要糖类,但不同品种之间,这3种糖的比例有较大差异,单糖含量最高的是妃子笑(100%),蔗糖含量最高的是鸡嘴荔(57.08%)。不同荔枝品种的汁液清除DPPH自由基清除率不同,为74.63%~90.85%,丁香最高(90.85%),糯米糍最低(74.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 果实品质 糖组分 抗氧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玫瑰茄花青素提取条件优化研究 被引量:19
4
作者 李升锋 徐玉娟 +3 位作者 张友胜 吴继军 唐道邦 温靖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6年第11期83-85,88,共4页
运用四因素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试验方案,研究了温度、时间、液料比、乙醇浓度对玫瑰茄千花萼花青素提取率的影响,确定了花青素的较优提取范围。通过贡献率法计算表明,在试验范围内各因子对花青素提取率作用的大小依次为提取温... 运用四因素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试验方案,研究了温度、时间、液料比、乙醇浓度对玫瑰茄千花萼花青素提取率的影响,确定了花青素的较优提取范围。通过贡献率法计算表明,在试验范围内各因子对花青素提取率作用的大小依次为提取温度〉液料比〉提取时间〉乙醇浓度。频率分析得到花青素提取率高于0.05%的优化条件:温度为70.27~74.06℃,时间为1.57~1.76h,液料比为24.12~26.18,乙醇浓度为39.84%~44.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玫瑰茄 干花萼 花青素 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乳薄层层析法分离桑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 被引量:12
5
作者 李升锋 徐玉娟 +3 位作者 陈智毅 刘学铭 张友胜 吴继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7-89,共3页
研究了桑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微乳薄膜层析分离方法。用10%甲酸调酸,以含水量70%的十二烷基硫酸钠-正丁醇-正庚烷-水微乳液为展开剂,在聚酰胺薄膜上使桑叶黄酮类化合物分离。分离结果表明:桑叶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出12个斑点,与用正丁醇-乙... 研究了桑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微乳薄膜层析分离方法。用10%甲酸调酸,以含水量70%的十二烷基硫酸钠-正丁醇-正庚烷-水微乳液为展开剂,在聚酰胺薄膜上使桑叶黄酮类化合物分离。分离结果表明:桑叶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出12个斑点,与用正丁醇-乙酸-水为展开剂的常规层析方法相比,微乳薄膜层析法的检测灵敏度更高,分离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乳液 薄膜层析 桑叶 黄酮类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玫瑰茄提取液澄清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李升锋 徐玉娟 +3 位作者 张友胜 吴继军 唐道邦 温靖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84-187,共4页
本实验研究玫瑰茄提取液的澄清方法。比较了果胶酶、皂土、明胶和壳聚糖对玫瑰茄提取液的澄清效果,确定了玫瑰茄提取液的澄清方式为:壳聚糖添加量0.125g/L和明胶添加量0.75g/L,常温澄清3h,然后通过6000r/min的碟式离心机高速离心,再经... 本实验研究玫瑰茄提取液的澄清方法。比较了果胶酶、皂土、明胶和壳聚糖对玫瑰茄提取液的澄清效果,确定了玫瑰茄提取液的澄清方式为:壳聚糖添加量0.125g/L和明胶添加量0.75g/L,常温澄清3h,然后通过6000r/min的碟式离心机高速离心,再经过硅藻土过滤机过滤,最后经过Φ0.45μm中空纤维微滤装置过滤。此条件下可得到λ660为82.7%、混浊度为0.03NTU的玫瑰茄提取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玫瑰茄 玫瑰茄提取液 澄清 明胶澄清剂 壳聚糖澄清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玫瑰茄多酚提取条件的优化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李升锋 徐玉娟 +3 位作者 张友胜 吴继军 唐道邦 温靖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3期3769-3770,共2页
运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研究了温度、时问、液料比、乙醇浓度时玫瑰茄干花萼多酚提取率的影响,确定了多酚较优提取范围.结果表明.通过贡献率法计算出在试验范围内各因子对多酚提取率作用的大小依次为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提... 运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研究了温度、时问、液料比、乙醇浓度时玫瑰茄干花萼多酚提取率的影响,确定了多酚较优提取范围.结果表明.通过贡献率法计算出在试验范围内各因子对多酚提取率作用的大小依次为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液料比.用频率分析法得到多酚提取率高于1.01%的优化条件是:温度71.82~75.56℃,时间1.508~1.704 5 h,液料比26.095~27.645倍,乙醇浓度44.24%~51.12%,提取率是1.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玫瑰茄 干花萼 多酚 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玫瑰茄花萼抗氧化物的提取工艺 被引量:5
8
作者 李升锋 徐玉娟 +3 位作者 张友胜 吴继军 唐道邦 温靖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33-135,共3页
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玫瑰茄花萼抗氧化物的提取工艺,得到较佳的提取工艺条件为玫瑰茄花萼4∶0%乙醇(V/V)=12∶0(W/V),提取温度75℃,提取时间1.5 h。在此条件下,得到的抗氧化物提取效率为:试剂盒法测得总抗氧化物提取效率为每克花萼4 06... 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玫瑰茄花萼抗氧化物的提取工艺,得到较佳的提取工艺条件为玫瑰茄花萼4∶0%乙醇(V/V)=12∶0(W/V),提取温度75℃,提取时间1.5 h。在此条件下,得到的抗氧化物提取效率为:试剂盒法测得总抗氧化物提取效率为每克花萼4 062.51单位,FARP法测得总抗氧化物提取效率为每克花萼0.696mmolFeSO4当量,此时总多酚的提取效率为0.975%,花青素提取效率为0.07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玫瑰茄 干花萼 抗氧化物 提取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茶皂素的开发应用 被引量:16
9
作者 李升锋 尹国 +1 位作者 刘学铭 朱志伟 《粮油食品科技》 2004年第2期47-48,共2页
该文综述了茶皂素的性质和茶皂素在提取、精制以及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茶皂素 性质 提取 精制 理化性质 生理活性 应用 油茶饼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善大豆分离蛋白膜性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0
10
作者 李升锋 曾庆孝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 CAS 2001年第3期56-60,共5页
大豆分离蛋白膜可用于水果和肉制品的涂膜保鲜及可食性包装等 ,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可食性膜 ,但与其他可食性膜相比 ,其阻湿性能和机械性能较差 ,需采用适当的处理方法来改善 .常用的处理方法有 :热、碱处理 ,还原剂处理 ,交联剂处理 ... 大豆分离蛋白膜可用于水果和肉制品的涂膜保鲜及可食性包装等 ,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可食性膜 ,但与其他可食性膜相比 ,其阻湿性能和机械性能较差 ,需采用适当的处理方法来改善 .常用的处理方法有 :热、碱处理 ,还原剂处理 ,交联剂处理 ,添加脂类处理 ,超声波处理 ,紫外线辐射处理 ,超高压处理 ,复合膜处理等 .其中 ,复合膜具有复合的几种材料各自所成膜的优点 ,是可食性膜今后的发展方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性能 阻湿性能 大豆分离蛋白膜 研究 可食性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脂大豆分离蛋白复合膜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李升锋 周瑞 曾庆孝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01年第5期353-356,372,共5页
为改善大豆分离蛋白膜的性能 ,特别是增强其阻湿性 ,以乙醇和水为溶剂 ,制备了不同浓度的硬脂酸、月桂酸、硬脂酸—月桂酸混合酸 (质量比是 1∶1)和液体石蜡与大豆分离蛋白的复合膜 ,测定了膜的WVP(水蒸气透过系数 )和TS(抗拉强度 )。... 为改善大豆分离蛋白膜的性能 ,特别是增强其阻湿性 ,以乙醇和水为溶剂 ,制备了不同浓度的硬脂酸、月桂酸、硬脂酸—月桂酸混合酸 (质量比是 1∶1)和液体石蜡与大豆分离蛋白的复合膜 ,测定了膜的WVP(水蒸气透过系数 )和TS(抗拉强度 )。结果表明 ,乙醇、水的质量比是 10∶90时 ,膜的综合性能最好。几种脂肪酸都有效地降低了膜的WVP ,在相同的浓度下 ,WVP随碳链长度的增加而减少。随脂肪酸质量浓度 (≤ 15 g/L)增加 ,TS下降 ,WVP也逐渐降低。硬脂肪酸质量浓度 15 g/L时阻湿效果最明显 ,比单独的大豆分离蛋白膜WVP(19 95 g·mm·m- 2 ·d- 1·kPa- 1)降低了 15 0 %。液体石蜡质量浓度在 0~ 4 g/L下 ,用量越大 ,膜的WVP越低 ,用量为 4 g/L时 ,WVP为 16 63g·mm·m- 2 ·d- 1·kPa- 1,比单独的大豆分离蛋白膜WVP降低了 16 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食性膜 大豆分离蛋白 复合膜 阻湿性 抗拉强度 水蒸气透过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皂素性质、提取、精制及应用 被引量:27
12
作者 李升锋 尹国 +1 位作者 刘学铭 朱志伟 《粮食与油脂》 2003年第11期17-18,共2页
该文综述茶皂素性质和茶皂素在提取、精制以及应用方面研究进展。
关键词 茶皂素 茶籽粕 提取 应用 精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T瓶装热灌装桑果汁HACCP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升锋 陈卫东 +3 位作者 肖更生 刘学铭 陈智毅 吴继军 《中国蚕业》 2003年第3期98-101,共4页
1前言 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是20世纪50年代末起源于美国,并于70年代发展起来一种科学高效、简便合理而专业性又很强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关键词 HACCP 危害分析 关键控制点 食品安全 PET瓶装热灌装果汁 生产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屋顶型纸盒装热灌装桑果汁HACCP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升锋 陈卫东 +3 位作者 肖更生 刘学铭 徐玉娟 吴继军 《广东蚕业》 2002年第4期33-36,共4页
前言 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是20世纪50年代末起源于美国,并于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科学高效、简便合理而专业性又很强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它是一种控制食品安全危害的预防性体系.它运用食品工艺学、微生物学、化学和物理学,质量... 前言 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是20世纪50年代末起源于美国,并于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科学高效、简便合理而专业性又很强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它是一种控制食品安全危害的预防性体系.它运用食品工艺学、微生物学、化学和物理学,质量控制和危险性评估等方面的原理和方法,对整个食品链,即食品原料的种植/饲养、收获、加工、流通和消费过程中实际存在和潜在的危害进行危险性评估,找出对最终产品质量影响的关键控制点,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在危害发生之前控制它,从而使食品达到较高的安全性.因此HACCP被用于确定食品原料和加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害,建立控制程序并有效监督这些控制措施.建立和实施HACCP是为了对食品生产、加工进行最佳管理,确保提供给消费者更加安全的食品,以保护公众的健康,并提高消费者对食品加工企业的信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屋顶型纸盒装热灌 桑果汁 HACCP体系 危害分析 关键控制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澄清的低浓度桑果汁饮料的研制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升锋 刘学铭 +3 位作者 吴继军 陈智毅 邹宇晓 黄儒强 《广东蚕业》 2003年第1期37-40,共4页
本文研究了桑果汁的澄清方法,确定了一种澄清低浓度桑果汁饮料的配方和工艺,也指出了该饮料的不足以及进一步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桑果汁饮料 低浓度 配方 澄清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椹原汁澄清工艺的研究
16
作者 李升锋 刘学铭 +3 位作者 吴继军 陈智毅 邹宇晓 张友胜 《广东蚕业》 2005年第1期32-35,共4页
本试验研究了桑椹原汁的澄清方法,比较了果胶酶、明胶澄清剂和壳聚糖澄清剂对桑椹原汁的澄清效果,确定了桑椹原汁的澄清方式为:明胶澄清剂添加量为3.0×10^(-2)ml/ml,温度30℃,澄清1.5h,然后通过4000r/s的离心机高速离心10... 本试验研究了桑椹原汁的澄清方法,比较了果胶酶、明胶澄清剂和壳聚糖澄清剂对桑椹原汁的澄清效果,确定了桑椹原汁的澄清方式为:明胶澄清剂添加量为3.0×10^(-2)ml/ml,温度30℃,澄清1.5h,然后通过4000r/s的离心机高速离心10min后,离心后的液体再经过硅藻土过滤,可得到在660mm处透光率为64.1%的澄清桑椹原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椹 桑椹原汁 澄清 明胶澄清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干燥工艺对杏鲍菇品质和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76
17
作者 唐秋实 刘学铭 +3 位作者 池建伟 陈智毅 李升锋 杨春英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5-30,共6页
为研究不同干燥方式对杏鲍菇品质和挥发性风味的影响,优选杏鲍菇干燥模式,选用热泵、热风、真空冷冻和真空微波4种干燥工艺对新鲜杏鲍菇进行干燥处理,分析不同干燥方式对杏鲍菇主要营养成分、色度、糖(糖醇)和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影响。结... 为研究不同干燥方式对杏鲍菇品质和挥发性风味的影响,优选杏鲍菇干燥模式,选用热泵、热风、真空冷冻和真空微波4种干燥工艺对新鲜杏鲍菇进行干燥处理,分析不同干燥方式对杏鲍菇主要营养成分、色度、糖(糖醇)和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杏鲍菇总蛋白受干燥方式影响较小,总糖含量在真空微波干燥条件下最低(13.56%),总酚含量(39.97μg/g)和粗脂肪含量(1.27%)在真空冷冻干燥条件下最低,色度方面真空冷冻干燥能较好保持杏鲍菇色泽;杏鲍菇中含量丰富的海藻糖受干燥方式影响为:热泵>真空冷冻>热风>真空微波干燥,主要的糖醇甘露醇含量变化为:热泵和真空冷冻>热风和真空微波。杏鲍菇4种干燥方式条件下共鉴定出68种挥发性风味成分,热泵、热风和真空微波干燥后醛类物质相对含量均最高,主要风味成分为异戊醛、正己醛和2-甲基丁醛,真空冷冻干燥后醇类物质相对含量最高,主要为1-辛烯三醇,同时还检测出酯类、酮类、烃类、吡嗪类以及少量其他类物质,各风味成分相互作用形成不同的风味。对比不同干燥方式,真空冷冻干燥能较好保持杏鲍菇品质和风味,热泵干燥在经济性和稳定性方面可以做到较好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鲍菇 干燥方式 品质 挥发性风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枣桑果汁饮料加工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40
18
作者 徐玉娟 肖更生 +3 位作者 陈卫东 邹宇晓 李升锋 吴继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78-280,共3页
桑椹和红枣均被国家卫生部列为“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药食两用资源,不仅营养丰富、风味独特,而且具有滋阴补血、延年益寿、调节免疫等保健作用。本文简要介绍了利用桑果和红枣加工成复合果汁饮料的生产工艺。
关键词 桑椹 红枣 果汁饮料 工艺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血蚕中1-脱氧野尻霉素的离子色谱法测定 被引量:17
19
作者 陈智毅 肖更生 +4 位作者 陈卫东 刘学铭 吴继军 李升锋 曾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50-151,共2页
报道了对家蚕的生理活性物质1-脱氧野尻霉素的分析研究。将家蚕幼虫粉碎并经处理后,用离子色谱法分离出4个生物碱组分,其中1-脱氧野尻霉素的含量0.1890%。超声波法提取1-脱野尻霉素的得率比一般水提法高7倍。
关键词 黄血蚕 1-脱氧野尻霉素 离子色谱法 测定 生理活性物质 保健食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品种荔枝果实加工特性比较研究 被引量:26
20
作者 徐玉娟 温靖 +3 位作者 肖更生 张名位 李升锋 吴继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3-37,共5页
以25个荔枝品种的果实为试材,利用常规的加工特性分析方法,进行果实的组成、理化指标、可溶性蛋白、总酚和总抗氧化能力的分析。结果表明:荔枝品种间果实出汁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食率、总酸、糖酸比差异较大,惠东红岩出汁率最高(70... 以25个荔枝品种的果实为试材,利用常规的加工特性分析方法,进行果实的组成、理化指标、可溶性蛋白、总酚和总抗氧化能力的分析。结果表明:荔枝品种间果实出汁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食率、总酸、糖酸比差异较大,惠东红岩出汁率最高(70.76%),甜岩最低(32.77%),水晶球可溶性固形物最高(19.57%),香荔最低(12.00%)。荔枝品种的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和色泽稳定性差异较大。初步评价,惠东红岩、糯米糍、园枝、黑叶、中山状元红和白糖罂是适宜于果汁和果酒加工的优良品种。荔枝的可溶性蛋白、总酚和总抗氧化能力差异也较大,分别在0.03~1.26mg/L、11.75~487.35mg/L和1.90~30.06mmol/L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 品种 加工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