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CD燃烧室结构优化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1
作者 王东鸽 何超 +3 位作者 李加强 陈彦林 聂岩 于海生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36,88,共9页
柴油机燃烧室的几何形状对缸内燃油的雾化和燃烧有着直接影响。为满足日益严格的排放法规,以某柴油机为研究对象,使用AVL Fire软件在保证相同压缩比的前提下,对原型ω燃烧室几何形状进行改造,引入环形凸起结构和中心凸台结构构造TCD(T... 柴油机燃烧室的几何形状对缸内燃油的雾化和燃烧有着直接影响。为满足日益严格的排放法规,以某柴油机为研究对象,使用AVL Fire软件在保证相同压缩比的前提下,对原型ω燃烧室几何形状进行改造,引入环形凸起结构和中心凸台结构构造TCD(T表示涡轮增压,Turbocharger;C表示进气中冷,Charger air cooling;D表示柴油颗粒捕集器,Diesel particle filter)燃烧室,并对TCD燃烧室的结构参数进行优化。使用仿真模拟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几何形状的燃烧室对柴油机性能及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TCD燃烧室的燃烧性能主要受燃烧室直径的影响,直径过大或过小均会降低指示功率;TCD燃烧室优化后指示功率相对于优化前增加了0.98%,相对于原型ω燃烧室增加了8.26%;TCD燃烧室优化后Soot排放量相对于优化前降低了67.19%,相对于原型ω燃烧室降低了88.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燃烧室 几何形状 指示功率 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柴油机气道结构参数对气道性能的影响
2
作者 包广元 张韦 +2 位作者 何超 王东鸽 李加强 《内燃机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9-87,共9页
为提升车用柴油机螺旋进气道的性能,通过灰色关联分析,系统研究了螺旋室高度、气道偏心距及气道偏转角对气道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气道结构参数按照对涡流比和进气量的影响权重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螺旋室高度、气道偏心距、气... 为提升车用柴油机螺旋进气道的性能,通过灰色关联分析,系统研究了螺旋室高度、气道偏心距及气道偏转角对气道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气道结构参数按照对涡流比和进气量的影响权重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螺旋室高度、气道偏心距、气道偏转角。当螺旋室高度为5.04 mm而气道偏心距为2.82 mm时,涡流比达到最大值2.102。当螺旋室高度为5.04 mm,气道偏转角为-5.2°时,进气量达到最大值0.715 g。通过多项式逼近算法,建立了涡流比模型和进气量模型。这两个模型在预测精度和拟合度方面表现优异,涡流比与进气量的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04和0.05,拟合优度分别为0.95和0.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螺旋进气道 结构参数 灰色关联分析 多项式逼近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环境下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特性研究
3
作者 王计广 于红秀 +3 位作者 杨熙 李加强 顾王文 王丽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4-59,67,共7页
选取10辆符合国六b阶段排放标准的不同燃料和动力类型的轻型汽车(包括插电式混动汽车、增程式混动汽车、汽油车、柴油车和天然气车)作为研究对象,在宁波和昆明轻型整车环境模拟排放实验室开展平原与高原、常温环境下WLTC工况排放测试,... 选取10辆符合国六b阶段排放标准的不同燃料和动力类型的轻型汽车(包括插电式混动汽车、增程式混动汽车、汽油车、柴油车和天然气车)作为研究对象,在宁波和昆明轻型整车环境模拟排放实验室开展平原与高原、常温环境下WLTC工况排放测试,研究高原环境下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特性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以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为例,与标定前相比,完成高原排放标定后其在电量保持(CD)模式下的各项污染物排放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且能满足GB 18352.6—2016 b阶段限值要求;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增程式混合动力汽车的各污染物排放普遍低于轻型汽油车、柴油车和天然气车,且电量保持阶段REESS电量的变化影响整车污染物排放;不同燃料和动力类型轻型汽车的CO,CO_(2),THC,NO_(x),PN排放主要集中在冷起动阶段,而CO_(2)排放与车辆运行状态直接相关,WLTC工况中各加速阶段CO_(2)排放均呈增加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环境 轻型汽车 混合动力汽车 排放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地区混合动力汽车污染物排放特性与燃油经济性
4
作者 姚杨雨 李加强 +1 位作者 赵龙庆 何超 《内燃机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6-143,共8页
为探究混合动力汽车在高原地区是否实现节能减排,在两个城市使用便携式车载排放测试系统对符合国Ⅵ标准的增程式混合动力汽车(E-REV)、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和汽油车开展实际行驶排放(RDE)试验,分析混合动力汽车在高原地区的实际排... 为探究混合动力汽车在高原地区是否实现节能减排,在两个城市使用便携式车载排放测试系统对符合国Ⅵ标准的增程式混合动力汽车(E-REV)、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和汽油车开展实际行驶排放(RDE)试验,分析混合动力汽车在高原地区的实际排放和燃油经济性.结果表明:冷却液温度越低、速度与加速度的乘积越大,CO、NO_(x)瞬时排放越大;剔除冷起动排放后,冷起动阶段的CO、NO_(x)排放降低比例大于CO_(2)排放,混合动力汽车的污染物排放受高原环境的影响较小;随着海拔升高,PHEV和汽油车的CO排放上升,而E-REV的CO排放下降,E-REV、PHEV和汽油车的CO_(2)排放增加,NO_(x)排放下降.与汽油车相比,E-REV和PHEV在高原地区的NO_(x)减排体现在市郊、高速工况.E-REV的燃油消耗量随着海拔升高而升高,相比E-REV,PHEV具有良好的燃油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动力汽车 实际行驶排放 燃油经济性 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载嵌入式软件A/B分区设计与开发
5
作者 赵能卿 李加强 《汽车电器》 2025年第2期73-76,共4页
基于对支持嵌入式应用软件重编程的控制器进行开发,实现A/B分区软件功能。具体而言,当某应用软件区出现错误或失效情况时,能够立即启动另一区软件,从而确保ECU维持正常工作状态。A/B分区能够极大地满足车载控制器本地升级软件以及OTA升... 基于对支持嵌入式应用软件重编程的控制器进行开发,实现A/B分区软件功能。具体而言,当某应用软件区出现错误或失效情况时,能够立即启动另一区软件,从而确保ECU维持正常工作状态。A/B分区能够极大地满足车载控制器本地升级软件以及OTA升级软件的稳健性要求。文章通过对嵌入式软件A/B分区的硬件需求设计与软件需求设计等方面进行研究,成功设计并实现某车型核心控制器的A/B分区功能,极大提升该控制器在软件正常运行以及软件刷写时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编程 A/B分区 稳健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环境下轻型汽油车NH_(3)和PN排放特性研究
6
作者 王计广 顾王文 +3 位作者 李加强 彭鹄 雷基林 朱云波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2-59,共8页
选取10辆国六b阶段排放标准的不同动力类型轻型汽油车(插电式混合动力和传统单一汽油发动机),在昆明海拔1914 m的高原轻型整车环境模拟排放实验室开展常温和低温环境下WLTC循环排放测试,研究分析高原环境下轻型汽油车NH_(3)和PN(PN_(10)... 选取10辆国六b阶段排放标准的不同动力类型轻型汽油车(插电式混合动力和传统单一汽油发动机),在昆明海拔1914 m的高原轻型整车环境模拟排放实验室开展常温和低温环境下WLTC循环排放测试,研究分析高原环境下轻型汽油车NH_(3)和PN(PN_(10)和PN_(23))排放特性及影响因素。结果发现,尾气经TWC后NH_(3)排放大幅增加,高原环境下国六b阶段不同类型轻型汽油车排放因子达到21.80~485.10 mg/km,显著高于《大气氨源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中轻型汽油车氨排放因子26 mg/km。插电式混合动力和传统汽油发动机的轻型汽油车NH_(3)排放主要集中在低速段和中速段,低温环境下NH_(3)排放更高。与PN_(23)排放相比,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传统动力轻型汽油车PN_(10)排放分别增加21.11%~50.21%和12.00%~38.47%。低温环境下PN_(10)和PN_(23)排放速率峰值分别为6.12×10^(11)个/s和5.28×10^(11)个/s,高出常温环境下相应PN排放速率约2个数量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环境 轻型汽油车 颗粒 排放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正交试验设计的载体结构对柴油机颗粒捕集器工作特性的影响研究
7
作者 包广元 何超 +3 位作者 李加强 肖应学 字天曦 黄立闩 《内燃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2-81,89,共11页
为降低柴油机颗粒捕集器(diesel particulate filter,DPF)的压降并提高捕集效率,建立了DPF压降与捕集效率的数学模型,基于试验设计和多项式逼近算法,系统地研究了载体配比(x1)、壁厚(x2)及载体孔密度对DPF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载体配... 为降低柴油机颗粒捕集器(diesel particulate filter,DPF)的压降并提高捕集效率,建立了DPF压降与捕集效率的数学模型,基于试验设计和多项式逼近算法,系统地研究了载体配比(x1)、壁厚(x2)及载体孔密度对DPF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载体配比和壁厚对压降与捕集效率影响效果显著,当载体配比和壁厚分别处于(1.40,1.53)和(0.249,0.267)mm区间时,DPF压降处于较低水平,而捕集效率相对较高,在载体配比为1.52、壁厚为0.264 mm时,压降达到最小值为4.2 kPa,捕集效率为90.28%。通过多项式逼近算法得到了压降模型和捕集效率模型的显示表达式:压降模型Y=51.19+3.815x_(1)-8.726x_(2)+3.794x_(1)^(2)-1.735x_(1)x_(2)+0.524x_(2)^(2);捕集效率模型Y=0.383+0.105x_(1)+0.085x_(2)+0.032x_(1)^(2)-0.016x_(1)x_(2)-0.0032x_(2)^(2)。DPF压降和捕集效率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精度和拟合度,压降和捕集效率的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0110、0.0002,压降和捕集效率拟合优度分别为0.9996、0.99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颗粒捕集器 正交试验设计 多项式逼近算法 压降 捕集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固体SCR技术的柴油机NO_x排放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李加强 葛蕴珊 +3 位作者 何超 谭建伟 冯向宇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13,共6页
在安装有钒基催化剂选择性催化还原(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SCR)系统的柴油机台架上,研究了尿素SCR系统与固体SCR系统的NOx排放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固体SCR系统不会产生尿素结晶现象;中低排气温度下应用固体SCR技术可以改善柴油... 在安装有钒基催化剂选择性催化还原(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SCR)系统的柴油机台架上,研究了尿素SCR系统与固体SCR系统的NOx排放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固体SCR系统不会产生尿素结晶现象;中低排气温度下应用固体SCR技术可以改善柴油机NOx排放,低排气温度下尤其明显,平均效率比尿素SCR提高了6%;高排气温度下固体SCR系统与尿素SCR系统的NOx转化效率总体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柴油机 氮氧化物 尿素SCR 固体SCR 钒基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诗歌的意象翻译与中西文化整合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加强 顾海燕 宗蔚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114-117,共4页
中西生态诗歌意象承载着不同的文化底蕴,其翻译涉及不同的历史和文化语境,需要立足于当代文化和翻译理论,以文化研究为基础,重新审视唐诗特别是唐代生态诗歌的翻译与接受,重新评价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相互交流和影响。在跨文化的... 中西生态诗歌意象承载着不同的文化底蕴,其翻译涉及不同的历史和文化语境,需要立足于当代文化和翻译理论,以文化研究为基础,重新审视唐诗特别是唐代生态诗歌的翻译与接受,重新评价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相互交流和影响。在跨文化的交际过程中运用不同的文化传递模式,达到中国文化向异质文化融合、共生的文化整合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诗歌 意象翻译 文化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热电技术的发动机排气余热回收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加强 何超 +1 位作者 汪勇 潘彧坤 《汽车实用技术》 2015年第7期17-19,共3页
本文介绍了热电技术的基本原理,并以宝马汽车公司的热电发电机为例论述了热电技术在发动机排气余热回收过程中的应用,包括热电发电机的结构设计、系统集成、系统建模、实用效果及发展潜能。
关键词 热电技术 发动机 排气余热 燃油消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工科”背景下的车辆工程专业教学发展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加强 《汽车实用技术》 2022年第20期157-160,共4页
在“新工科”教学发展的要求下,对传统车辆工程专业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使教师教学与学生发展能够满足“新工科”的发展需要,分析了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发展方法进行了研究。为了使车辆工程专业学生能够储备并运用... 在“新工科”教学发展的要求下,对传统车辆工程专业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使教师教学与学生发展能够满足“新工科”的发展需要,分析了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发展方法进行了研究。为了使车辆工程专业学生能够储备并运用跨学科的知识,需要合理规划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与专业拓展课。教学实践环节中,不仅要让学生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还要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积极推动学生参与各项学科相关的竞赛,通过解决实际问题锻炼学生熟练运用各相关学科知识的能力。通过以上途径,使学生融会贯通各学科知识,满足“新工科”车辆工程专业学生的发展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工程 新工科 教学实践 教学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共轨柴油机燃烧与二氧化氮排放特性研究 被引量:19
12
作者 何超 汪勇 +2 位作者 李加强 赵龙庆 谭建伟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3-17,共5页
在一台高压共轨、涡轮增压中冷柴油机上进行了燃烧与排放特性试验,研究了柴油机NO2排放与燃烧特性之间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负荷的增大,高压共轨柴油机NO2排放浓度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而NO2比排放量均逐渐减小;NO2占NOx比排放量... 在一台高压共轨、涡轮增压中冷柴油机上进行了燃烧与排放特性试验,研究了柴油机NO2排放与燃烧特性之间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负荷的增大,高压共轨柴油机NO2排放浓度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而NO2比排放量均逐渐减小;NO2占NOx比排放量百分比为3.4%~33.1%,在低负荷时NO2/NOx增加明显;NO2比排放量和NO2/NOx排放与燃烧重心均呈一定的对数函数关系,具有较强的相关性,2 300r/min时相关系数R2≥0.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柴油机 高压共轨 燃烧 二氧化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机尿素SCR系统沉积物成因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冯向宇 葛蕴珊 +3 位作者 马朝臣 韩秀坤 谭建伟 李加强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6,共6页
将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与热重分析仪联用分析了柴油机尿素选择性催化还原(urea-SCR)系统中出现的沉积物的成分及沉积物形成原因。对尿素喷嘴附近和排气管壁两处沉积物分别取样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喷嘴处沉积物热重曲线有两个失重阶... 将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与热重分析仪联用分析了柴油机尿素选择性催化还原(urea-SCR)系统中出现的沉积物的成分及沉积物形成原因。对尿素喷嘴附近和排气管壁两处沉积物分别取样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喷嘴处沉积物热重曲线有两个失重阶段,第一阶段为150~250℃,分解出气体成分主要为异氰酸和氨,第二阶段为280~360℃,分解出的气体成分主要为异氰酸;排气管壁处沉积物的主要失重温度区间为320~400℃,分解出气体成分主要为异氰酸;喷嘴处沉积物的主要成分为尿素、缩二脲和三聚氰酸的混合物,排气管壁处沉积物主要成分为三聚氰酸。喷嘴处沉积物形成是因为低温、缺乏气流扰动导致喷嘴附近部分未反应尿素附着累积及尿素热解不完全而产生缩二脲和三聚氰酸;排气管壁处沉积物形成是由于排气温度和排气流量较低时部分尿素直接喷至管壁并逐渐形成三聚氰酸或者异氰酸在高温下直接聚合为三聚氰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柴油机 选择性催化还原 尿素 沉积物 热重分析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CR控制原型开发及台架标定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刘兴华 梁虹 +3 位作者 仇滔 李加强 岳广照 赵锐娜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1-35,共5页
针对柴油机尿素催化还原后处理(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SCR)技术的控制策略验证,基于快速控制原型系统建立了V型模式开发平台。此平台将MATLAB/Simulink搭建的控制模型与发动机台架试验的尿素控制系统无缝连接起来,实现了在发... 针对柴油机尿素催化还原后处理(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SCR)技术的控制策略验证,基于快速控制原型系统建立了V型模式开发平台。此平台将MATLAB/Simulink搭建的控制模型与发动机台架试验的尿素控制系统无缝连接起来,实现了在发动机台架上实时修改控制策略的目的。基于此控制开发平台提出了台架标定方法,即采用加权分配NOx排放限值并加以适当调整的台架标定方法。经过试验验证,采用上述方法标定的柴油机,柴油机NOx在欧洲稳态测试循环(European steady state cycle,ESC)下的比排放为3.3g/(kW·h),满足国-Ⅳ柴油机排放限值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柴油机 选择性催化还原 尿素喷射 快速控制原型 台架标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机尿素SCR催化剂储氨特性与氨泄漏影响因素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冯向宇 葛蕴珊 +2 位作者 马朝臣 李加强 谭建伟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8-82,共5页
在一台满足国-Ⅳ排放标准的柴油机上对尿素选择性催化还原系统中的氨泄漏及储氨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重点研究了空速、温度及储氨量对氨泄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20 000h-1空速下,从尿素起喷到该工况下最大转化效率所用时间随温度增... 在一台满足国-Ⅳ排放标准的柴油机上对尿素选择性催化还原系统中的氨泄漏及储氨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重点研究了空速、温度及储氨量对氨泄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20 000h-1空速下,从尿素起喷到该工况下最大转化效率所用时间随温度增加而减小;达到饱和储氨量的时间随温度升高呈减少趋势;各工况下饱和储氨量为1.23~8.56g,随温度升高呈下降趋势。250℃催化剂入口温度下,从尿素起喷到该工况下最大转化效率所用时间随空速增加而减少;达到饱和储氨量的时间随空速增加呈减少趋势;各工况下饱和储氨量为2.68~12.10g,随空速增加呈下降趋势。固定空速条件下,随氨氮比增加,NOx转化效率呈升高趋势,但在250℃以下升幅并不明显;不同氨氮比下的氨泄漏量随催化剂入口温度的升高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固定催化剂入口温度条件下,不同氨氮比下的氨泄漏量随空速的增加而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柴油机 选择性催化还原 氮氧化物 储氨 氨泄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窗口平均值法的高原环境下柴油车NOx排放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陈剑杰 宋国富 +2 位作者 春敏 李加强 何超 《汽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32-35,共4页
采用车载排放测试系统和窗口平均值法研究了柴油机在高原地区运行时氮氧化物(NO_x)排放及工作窗口大小对NO_x比排放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高原环境下NO_x比排放高于国标要求;取不同大小的工作窗口对NO_x比排放结果有影响,窗口越小,则NO_... 采用车载排放测试系统和窗口平均值法研究了柴油机在高原地区运行时氮氧化物(NO_x)排放及工作窗口大小对NO_x比排放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高原环境下NO_x比排放高于国标要求;取不同大小的工作窗口对NO_x比排放结果有影响,窗口越小,则NO_x平均比排放变异系数越大,氮氧化物比排放(bsNO_x)值越离散;窗口越大,则NOx比排放的变异系数越小,但会因此降低试验数据的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载排放测试系统 窗口平均值法 NOx比排放 高原 柴油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含NO_2的正庚烷燃烧简化机理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增养 何超 +1 位作者 赵龙庆 李加强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85-91,共7页
在对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燃烧实验室给出的氮氧化物(NOx)生成机理(49种组分,277个基元反应)进行敏感性分析后,提取出对NOx生成的重要反应,加入到正庚烷燃烧简化机理(29种组分,52个基元反应)中,创建了一个新的包含NOx的正庚烷燃烧化学动... 在对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燃烧实验室给出的氮氧化物(NOx)生成机理(49种组分,277个基元反应)进行敏感性分析后,提取出对NOx生成的重要反应,加入到正庚烷燃烧简化机理(29种组分,52个基元反应)中,创建了一个新的包含NOx的正庚烷燃烧化学动力学简化机理(40种组分,72个基元反应)。最后将得到的新机理与Patel正庚烷燃烧机理的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以及通过与计算流体动力学CFD软件耦合的模拟结果对比分析,验证了该机理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NO2 正庚烷 燃烧 简化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_2对柴油机微粒捕集器再生特性的影响机理 被引量:8
18
作者 马荣 何超 +2 位作者 李加强 贾传德 王增养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1-74,共4页
利用三维CFD软件建立了柴油机微粒捕集器(DPF)三维仿真模型,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通过对NO2氧化炭烟微粒再生机理的DPF仿真计算,研究了炭烟浓度、NO2与NOx的比值、排气温度、空速及发动机负荷对NO2被动再生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排气中... 利用三维CFD软件建立了柴油机微粒捕集器(DPF)三维仿真模型,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通过对NO2氧化炭烟微粒再生机理的DPF仿真计算,研究了炭烟浓度、NO2与NOx的比值、排气温度、空速及发动机负荷对NO2被动再生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排气中炭烟浓度越大,NO2转化率越高;NO2与NOx的比值越大去除的炭烟微粒越多;正常排气温度有利于NO2实现DPF再生;空速高时DPF再生效果不佳;发动机负荷越高,参与再生过程的NO2越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微粒捕集器 二氧化氮 再生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机尾气中二氧化氮的测量方法及其排放特性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王海军 何超 +1 位作者 贾德文 李加强 《小型内燃机与摩托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88-91,共4页
分析了目前柴油机尾气中NO2测量方法及排放特性的现状,并在一台高压共轨增压中冷柴油机上进行了NO2排放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化学发光分析仪CLD和紫外分析仪NDUV均可用于柴油机NO2排放的测量,连续再生捕集器CRT的使用增加了柴油机的NO2排... 分析了目前柴油机尾气中NO2测量方法及排放特性的现状,并在一台高压共轨增压中冷柴油机上进行了NO2排放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化学发光分析仪CLD和紫外分析仪NDUV均可用于柴油机NO2排放的测量,连续再生捕集器CRT的使用增加了柴油机的NO2排放以及NO2占NOx百分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二氧化氮 CRT 后处理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机微粒捕集器被动再生平衡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马荣 何超 +1 位作者 赵龙庆 李加强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5-77,82,共4页
建立了柴油机微粒捕集器(DPF)的三维仿真模型,并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模拟计算了DPF连续被动再生过程中m(NO2)/m(Soot)比例、排气温度及450℃时O2浓度对再生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排气中m(NO2)/m(Soot)比例为5时再生达到平衡,比例越高... 建立了柴油机微粒捕集器(DPF)的三维仿真模型,并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模拟计算了DPF连续被动再生过程中m(NO2)/m(Soot)比例、排气温度及450℃时O2浓度对再生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排气中m(NO2)/m(Soot)比例为5时再生达到平衡,比例越高越有利于去除微粒物;排气温度越高参与再生反应的O2越多,越有利于DPF再生达到平衡;排气温度为450℃及O2浓度为5%时达到平衡,其浓度越高则再生速率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微粒捕集器 被动再生 再生平衡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