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支架置入或经皮穿刺胃造瘘术治疗颈段高位食管狭窄20例 被引量:5
1
作者 李凯滨 黄肇云 +1 位作者 罗剑云 陈亚炎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6年第1期34-36,共3页
目的探讨支架置入或经皮穿刺胃造瘘在颈段高位食管狭窄治疗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食管狭窄位于C7~T3 13例,在X线监视下经口置入球型单丝编织带膜的镍钛合金支架;食管狭窄位于C7以上7例,在内镜(1例)或X线透视引导下(6例)经皮... 目的探讨支架置入或经皮穿刺胃造瘘在颈段高位食管狭窄治疗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食管狭窄位于C7~T3 13例,在X线监视下经口置入球型单丝编织带膜的镍钛合金支架;食管狭窄位于C7以上7例,在内镜(1例)或X线透视引导下(6例)经皮穿刺胃造瘘术。结果手术全部成功,无严重并发症。置入食管内支架13例,术后吞咽困难程度改善0级10例,Ⅰ级3例。5例食管一气管瘘封堵成功。2例术后l周支架向下轻度移位,但仍能覆盖病变全长,未做处理。支架置入11例随访l~30个月,平均18个月,食管再狭窄3例,死亡8例,无支架嵌入气管诱发食管一气管瘘发生。经皮穿刺胃造瘘术7例,均在术后2d经饲管注入胃肠营养液及流质食物。1例术后1周出现造瘘口周围红肿感染,1例5个月造瘘管松动,无腹腔感染、腹膜炎和造瘘口内瘘等并发症。经皮穿刺胃造瘘7例随访1~18个月,5例死亡。结论颈段高位食管狭窄并非内支架置入治疗禁区。透视引导下经皮穿刺胃造瘘术,安全性高,并发症少,可作为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的首选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段 食管狭窄 金属支架 胃造瘘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氩氦靶向冷冻术在中晚期肝癌综合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8
2
作者 李凯滨 张宗城 蒋剑霄 《肝胆外科杂志》 2003年第3期197-199,共3页
目的 探讨氩氦靶向冷冻综合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方法 应用美国恩多凯尔公司生产的氩氦超导手术系统 (Endocare Cryocare System,氩氦刀 )对 80例中晚期肝癌分别采用 B超或 CT引导经皮穿刺氩氦靶向冷冻切除术 ,术中直视下 B超引导... 目的 探讨氩氦靶向冷冻综合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方法 应用美国恩多凯尔公司生产的氩氦超导手术系统 (Endocare Cryocare System,氩氦刀 )对 80例中晚期肝癌分别采用 B超或 CT引导经皮穿刺氩氦靶向冷冻切除术 ,术中直视下 B超引导氩氦刀冷冻加手术切除术 ,氩氦刀联合肝动脉介入栓塞化疗术 (TACE) ,氩氦刀联合瘤内无水酒精注射术。 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并发症 ,冷冻术后 CT影像学上改变 CT值明显降低 ,肿块逐渐缩小 ,6 5 .0 %病人 AFP值显著下降 ,临床症状改善 ,损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 结论 氩氦靶向冷冻综合治疗肝癌疗效明确 ,对正常肝组织损伤少 ,并可产生肿瘤免疫抗体 ,能弥补单用 TACE及瘤内注射无水酒精治疗的不足 ,具有安全、有效、微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氩氦刀 冷冻 肝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静脉注射三氧化二砷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探讨
3
作者 王向明 李凯滨 《中国实用医药》 2007年第15期15-17,共3页
目的 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全身静脉推注三氧化二砷(AS2O3)治疗原发性肝癌的近期疗效.方法 对32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病人采用常规药物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间隔4周1周期,2~3个周期后观察疗效.同时给予三氧化二砷注射液10~15 mg静... 目的 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全身静脉推注三氧化二砷(AS2O3)治疗原发性肝癌的近期疗效.方法 对32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病人采用常规药物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间隔4周1周期,2~3个周期后观察疗效.同时给予三氧化二砷注射液10~15 mg静脉滴注,1次/d,连用14 d,间隔2周重复.结果 近期疗效,均按要求完成2~3个周期,随访1年以上,PR 13例,NC 14例,PD 5例,总有效率40.6%,临床获益率为84.4%.生活质量,改善18例(56.3%),稳定11例(34.4%).不良反应少.结论 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静脉推注三氧化二砷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近期疗效较好,毒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肝动脉化疗栓塞 三氧化二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导管动脉内介入治疗难治性鼻咽癌放疗后大出血的存活率及死亡率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阮德斌 张湛辉 +1 位作者 黎广庆 李凯滨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第3期202-204,226,共4页
目的研究经导管动脉内介入治疗难治性鼻咽癌放疗后大出血的存活率及死亡率。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6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难治性鼻咽癌放疗后大出血患者24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经导管动脉内介入治疗,观察接受治疗后患者的存... 目的研究经导管动脉内介入治疗难治性鼻咽癌放疗后大出血的存活率及死亡率。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6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难治性鼻咽癌放疗后大出血患者24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经导管动脉内介入治疗,观察接受治疗后患者的存活率和死亡率。结果 24例患者从开始接受治疗到治疗结束共进行了32次经导管动脉内介入治疗,仅接受1次经导管动脉内介入治疗的患者有18例,接受2次经导管动脉内介入治疗的患者有4例,接受3次经导管动脉内介入治疗的患者有2例。截止到总结本次研究资料时,仍然存活的患者有14例,患者的存活率为58.33%,接受治疗后20天内因鼻腔再次发生大出血导致死亡的患者有8例,接受治疗后40天内死亡的患者一共有10例,其中有两例患者死于全身感染和衰竭,患者的死亡率为41.67%。术后有9例患者出现复视、面目麻木、疼痛以及肢体肌力减弱等情况,对患者进行对症治疗后痊愈。结论对于难治性鼻咽癌放疗后大出血的患者,采用经导管动脉内介入治疗能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虽然患者在接受治疗之后再次出现大出血以及并发症的概率比较高,但是在降低难治性鼻咽癌放疗后大出血患者的死亡率方面,效果还是值得肯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动脉内介入 难治性鼻咽癌放疗后大出血 存活率 死亡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术联合靶向治疗对晚期肝细胞癌患者血清IgG、IgM、IgA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阮德斌 张湛辉 +1 位作者 黎广庆 李凯滨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34期38-39,共2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术联合靶向治疗对晚期肝细胞癌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M、IgA浓度的影响。方法 100例晚期肝细胞癌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号的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施以常规治疗...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术联合靶向治疗对晚期肝细胞癌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M、IgA浓度的影响。方法 100例晚期肝细胞癌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号的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施以常规治疗后7 d行靶向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入院之后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术7 d之后行靶向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免疫功能。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IgG、IgM、IgA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周,对照组患者血清IgG、IgM、IgA浓度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患者血清IgG、IgM、IgA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7.449、13.906、6.113,P<0.05)。结论对晚期肝细胞癌患者施以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术联合药物靶向治疗能够取得显著的治疗成效,且很大程度的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术 靶向治疗 晚期肝细胞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