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视胸腔镜治疗食管黏膜下肿物20年经验 被引量:12
1
作者 吴昊 姜冠潮 +2 位作者 李运 李凤卫 王俊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075-1079,共5页
目的探讨食管黏膜下肿物的临床特点、术式选择和中长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9月-2016年2月20年共89例外科治疗食管黏膜下肿物的资料,分析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内镜资料、病理资料、治疗方式、治疗经过及术后随访资料。男57例,... 目的探讨食管黏膜下肿物的临床特点、术式选择和中长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9月-2016年2月20年共89例外科治疗食管黏膜下肿物的资料,分析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内镜资料、病理资料、治疗方式、治疗经过及术后随访资料。男57例,女32例,男∶女约为2∶1。年龄(44.1±11.0)岁。行肿瘤切除术85例(95.5%),其中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69例(77.5%),VATS中转开胸4例(4.5%),直接开胸5例(5.6%),经颈部切口5例(5.6%),腹腔镜2例(2.2%);行食管切除重建术3例(3.4%);仅行活检1例(1.1%)。结果全组围手术期无死亡,无食管漏发生,1例乳糜胸,保守治疗治愈。病理诊断平滑肌瘤74例(83.1%),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6例(6.7%),神经纤维瘤、包涵囊肿各3例(3.4%),血管瘤、脂肪肉瘤和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rimitive neurotodermal tumour,PNET)各1例(1.1%)。60例(67.4%)术后随访10-224个月,(72.3±47.6)月。1例高危型GIST术后24个月复发,未进一步治疗,术后60个月带瘤生存,其余5例GIST随访63-185个月,(143.6±55.4)月,未见复发。1例脂肪肉瘤术后70个月死于合并卵巢癌,其余53例无复发、死亡。结论食管黏膜下肿物是一组以良性和低度恶性为主的间质来源肿瘤,术前超声内镜检查、术中冰冻检查能帮助术者明确诊断。胸腔镜食管肿物切除术安全可行,适用于绝大部分患者,且长期效果良好,可作为治疗该病的标准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胸腔镜手术 食管黏膜下肿物 平滑肌瘤 胃肠道间质瘤 诊断 外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BUS-TBNA中不同型号穿刺针对纵隔淋巴结肿大诊断结果的影响
2
作者 辛兴 陈应泰 +1 位作者 李凤卫 岳超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33期22-24,共3页
目的研究分析经支气管内超声引导针吸活检术(EBUS-TBNA)中使用21G与22G两种不同型号穿刺针对纵隔淋巴结肿大诊断结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55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EBUS-TBNA检查其是否存在纵隔淋巴结肿大,其中84例患者使... 目的研究分析经支气管内超声引导针吸活检术(EBUS-TBNA)中使用21G与22G两种不同型号穿刺针对纵隔淋巴结肿大诊断结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55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EBUS-TBNA检查其是否存在纵隔淋巴结肿大,其中84例患者使用21G穿刺针,71例患者使用22G穿刺针,分析比较患者采用两种型号穿刺针穿刺的结果。结果155例患者经过EBUS-TBNA证实阳性患者108例,阴性患者47例,所有患者均耐受良好,术中及术后均未出现明显并发症。阳性患者中58例使用21G穿刺针,50例使用22G穿刺针;阴性患者中26例使用21G穿刺针,21例使用22G穿刺针。阳性患者均通过后续治疗或病情进展证实为纵隔淋巴结肿大;阴性患者均进一步行胸腔镜肺叶(或袖式)切除及纵隔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经病理证实42例为阴性,5例有纵隔淋巴结肿大(假阴性)。5例假阴性患者中2例使用21G穿刺针,3例使用22G穿刺针。21G和22G穿刺针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7.6%(82/84)和95.8%(68/7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以EBUS-TBNA诊断肺癌纵隔淋巴结肿大中,使用21G及22G穿刺针均具有较高的准确率,两种不同型号穿刺针的选择对穿刺结果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内超声引导针吸活检术 纵隔淋巴结肿大 穿刺针 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