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薯渣多酚粗提液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张宽朝 李冬磊 +2 位作者 陈曼曼 张军 孙振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63-165,共3页
多酚具有抗氧化特性。以从甘薯渣中提取的多酚类物质为材料,对其抗氧化性能进行了体外实验,分别测定了甘薯渣多酚粗提液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H2O2、羟自由基(·OH)的清除能力及还原能力。结果表明,甘薯渣多酚提取物粗提... 多酚具有抗氧化特性。以从甘薯渣中提取的多酚类物质为材料,对其抗氧化性能进行了体外实验,分别测定了甘薯渣多酚粗提液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H2O2、羟自由基(·OH)的清除能力及还原能力。结果表明,甘薯渣多酚提取物粗提液具有较强的综合抗氧化能力,是一种有开发价值的天然抗氧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渣 多酚 抗氧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标准关节机器人外部自动精确控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李冬磊 沈建新 田威 《航空制造技术》 2015年第13期89-93,共5页
本文以飞机柔性装配中的自动化钻铆系统为研究背景,旨在开发出可应用于飞机柔性装配的标准关节机器人外部自动精确控制技术,并在加工效率、控制精度和稳定性等方面满足航空制造的要求。
关键词 控制技术 机器人 关节 标准 柔性装配 加工效率 航空制造 控制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薯废弃物中多酚物质的提取及抗氧化活性 被引量:5
3
作者 张宽朝 李冬磊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65-570,共6页
植物源多酚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的生理活性。采用传统生物化学方法对存在于甘薯工业加工后固形废弃物中多酚物质进行提取分离,并探索其相关用途,以提高甘薯的资源利用率。在设计溶剂对比试验基础上,对溶剂体积分数、提取温度、时间、料液... 植物源多酚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的生理活性。采用传统生物化学方法对存在于甘薯工业加工后固形废弃物中多酚物质进行提取分离,并探索其相关用途,以提高甘薯的资源利用率。在设计溶剂对比试验基础上,对溶剂体积分数、提取温度、时间、料液质量体积比4个单因素进行正交试验,然后采用酒石酸亚铁分光光度法测定了总酚含量。结果表明,甘薯工业加工后固形废弃物中多酚物质提取的适宜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55%,温度50℃,时间70 min,料液质量体积比1 g∶20 mL,该类甘薯渣多酚粗提液具有对H2O2的清除能力及还原能力,为一类有开发价值的天然抗氧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废弃物 多酚类物质 抗氧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现实技术在校园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4
作者 李冬磊 汤众 《建筑技术及设计》 2006年第7期115-117,共3页
通过黄海学院的校园规划设计,介绍了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建立设计过程中的虚拟校园的技术和方法。并探讨了虚拟现实技术对校园规划设计的推动和影响意义,探索了虚拟现实技术在校园规划设计领域的应用。
关键词 虚拟现实 校园规划设计 实时互动 校园管理 校园使用 交流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制轻混凝土保温外墙板抗弯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雷淑忠 吴占源 +2 位作者 张翠玉 霍兴中 李冬磊 《建筑技术》 2023年第13期1611-1616,共6页
为研究预制轻混凝土保温外墙板抗弯性能,开展了预制轻混凝土外墙板足尺抗弯试验,通过砖块均布加载直至试件破坏,试验测试了预制轻混凝土外墙板的变形、裂缝和破坏形式,结果显示,面层、保温层和轻混凝土层无开裂、脱落等现象。采用有限... 为研究预制轻混凝土保温外墙板抗弯性能,开展了预制轻混凝土外墙板足尺抗弯试验,通过砖块均布加载直至试件破坏,试验测试了预制轻混凝土外墙板的变形、裂缝和破坏形式,结果显示,面层、保温层和轻混凝土层无开裂、脱落等现象。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模拟试件,研究轻混凝土强度、面层厚度对墙板开裂荷载和极限承载力的影响等,结果表明轻混凝土强度和面层厚度增加均可以提高墙板的抗弯承载力。对吊装节点进行抗拉试验,墙板下端节点呈脆性破坏,需设置抗剪加强筋,上端节点在试验中无裂缝出现,挠度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制轻混凝土外墙板 足尺抗弯试验 套筒连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套片式翅片管机械胀接接触热阻分析与模拟优化 被引量:2
6
作者 李思思 欧阳新萍 +1 位作者 夏荣鑫 李冬磊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8-44,110,共8页
本文采用有限元模拟方法,得到了套片式翅片管换热器机械胀接的翅片与基管间的胀后节点接触应力分布。提出模拟的总体接触应力并不是节点接触应力算术平均的观点和总体接触应力的计算式。通过对套片式换热器试件进行传热性能实验,获取了... 本文采用有限元模拟方法,得到了套片式翅片管换热器机械胀接的翅片与基管间的胀后节点接触应力分布。提出模拟的总体接触应力并不是节点接触应力算术平均的观点和总体接触应力的计算式。通过对套片式换热器试件进行传热性能实验,获取了翅片与基管之间的接触热阻数值,由模拟计算的总体接触应力与实验接触热阻数值,计算两者的关联式。采用有限元模拟方法预测各种胀接量下的总体接触应力及最优的胀接尺寸,利用弹塑性理论计算对比模拟计算进行验证。结果发现,材料弹塑性理论计算结果与模拟计算结果的相对偏差为7.3%,偏差较小,证明两者均具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胀接 数值模拟 接触热阻 热电比拟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微结构一体化背光模组设计 被引量:1
7
作者 余鸿昊 贾丽丽 +6 位作者 李冬磊 陈英 刘硕 杨贤 王伯长 周昊 孙海威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959-968,共10页
为了实现超薄化、高亮度、广视角和高对比度液晶显示,设计一种包含导光和控光微结构的一体化导光板背光模型。通过这些设计方法将全部光学膜材功能集成于一体,并且在侧入式背光模组中实现一维区域亮暗调制。首先,设计合适角度的下表面... 为了实现超薄化、高亮度、广视角和高对比度液晶显示,设计一种包含导光和控光微结构的一体化导光板背光模型。通过这些设计方法将全部光学膜材功能集成于一体,并且在侧入式背光模组中实现一维区域亮暗调制。首先,设计合适角度的下表面微棱镜阵列作为导光结构,并且在下表面镀上反射层,反射层功能类似于普通背光模组中的反射片,侧入式光源发出的光线进入导光板内经过微棱镜调制后,从导光板上表面出射。接着对下表面微结构的数量和分布进行优化,使画面亮度均匀。然后,设计优化上表面微透镜阵列,使发光角度收缩,进一步提高中心亮度。最后,将同样14.5cm(5.7in)的一体化背光模组与常规架构背光模组对比,说明了这种背光模组具有超薄、高亮和区域调制等优势。仿真结果表明:本文中一体化导光板背光模组厚度仅为0.5mm,且与常规背光模组相比,其出光效率提高约23.3%,水平发光角度扩大16.6%,垂直发光角度扩大31.5%,中心亮度提升约20.7%,同时可以实现一维区域调制的高对比度显示,满足显示产品的超薄化、极简化、均匀性、高亮度和高对比度等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线控制 光学设计 一体化导光板 背光模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