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铁碳微电解材料对水体磷的净化效果 被引量:2
1
作者 胡艳平 王振华 +2 位作者 青云 龙萌 李冠亚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4-28,35,共6页
传统铁碳微电解填料在除磷过程中出现的填料板结、沟流等问题不但会导致水体除磷效果降低,而且填料上脱落的碳颗粒导致产泥量增大还会增加后续处理成本。为此,采用铁基材料和碳纤维组成的新型铁碳微电解材料为除磷材料,以碳纤维、铁基... 传统铁碳微电解填料在除磷过程中出现的填料板结、沟流等问题不但会导致水体除磷效果降低,而且填料上脱落的碳颗粒导致产泥量增大还会增加后续处理成本。为此,采用铁基材料和碳纤维组成的新型铁碳微电解材料为除磷材料,以碳纤维、铁基材料等除磷材料为对照,考察了新型铁碳微电解材料对武汉市某湖泊水体总磷的去除效果及不同处理时间对水体总铁浓度和浊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间歇曝气处理10 h,新型铁碳微电解材料、铁基材料和碳纤维对水体磷的去除率分别为80.00%、76.73%、2.86%;铁碳微电解处理72 h后静置96 h,水体总磷浓度从静置前的0.052 mg/L降至0.012 mg/L,水体总磷达《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Ⅱ类标准,水体浊度和水体总铁浓度均变化不明显,最终分别为4.14 NTU和0.089 mg/L;悬挂于水体中的新型铁碳微电解材料未出现填料板结、沟流等现象,且水处理过程中仅产生铁絮凝物,克服了传统铁碳填料中因碳颗粒脱落导致产泥量增大等问题,提高了水体磷的去除率,而且水体浊度和总铁浓度增加不明显。研究成果有助于探寻水体富营养化治理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铁碳微电解材料 湖泊水体 富营养化 总磷 总铁 浊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环境中镉对鱼类的毒理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龙萌 王振华 +3 位作者 陈浩 胡艳平 朱引 李冠亚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42-150,共9页
镉在鱼类体内具有生物富集与毒理效应,本文从组织结构与功能完整性、生理代谢、生殖和免疫系统等方面总结了国内外研究进展,为更好地控制水环境中镉污染,保护水环境和水生生物提供科学依据。鱼类食性和摄食途径的差异造成镉在其体内的... 镉在鱼类体内具有生物富集与毒理效应,本文从组织结构与功能完整性、生理代谢、生殖和免疫系统等方面总结了国内外研究进展,为更好地控制水环境中镉污染,保护水环境和水生生物提供科学依据。鱼类食性和摄食途径的差异造成镉在其体内的积累和分布具有生物特异性与组织差异性;水体镉浓度超标可导致鱼类的鳃和肝脏等组织结构与功能完整性受到不同程度损害,并对鱼类的抗氧化防御系统、生殖调控、非特异性免疫系统与基因表达等产生毒性效应,其毒性效应随镉暴露浓度、暴露时间、鱼类种类、发育阶段和性别不同而异;鱼类的抗氧化防御系统和免疫系统在镉诱导的氧化损伤中发挥了重要的保护作用。展望今后的研究方向,应加强低剂量和长周期镉胁迫的影响、水中镉与其他环境污染物的复合毒理效应、不同形态镉的毒理效应及机制等方面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 鱼类 毒理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除氮菌剂强化碳纤维的挂膜与脱氮效果
3
作者 龙萌 王振华 +4 位作者 青云 李冠亚 陈浩 胡艳平 朱引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7-53,共7页
碳纤维作为生物膜载体具有一定脱氮能力,但存在自然挂膜周期较长、挂膜初期水质净化能力较差等问题。为提高碳纤维的挂膜与脱氮效果,采用除氮菌剂人工强化碳纤维挂膜,探究除氮菌剂对碳纤维固载微生物膜的强化作用,并查明挂膜成熟后碳纤... 碳纤维作为生物膜载体具有一定脱氮能力,但存在自然挂膜周期较长、挂膜初期水质净化能力较差等问题。为提高碳纤维的挂膜与脱氮效果,采用除氮菌剂人工强化碳纤维挂膜,探究除氮菌剂对碳纤维固载微生物膜的强化作用,并查明挂膜成熟后碳纤维的脱氮性能。结果表明,除氮菌剂可显著强化碳纤维的挂膜效果,强化挂膜组碳纤维上的微生物量和微生物碳源代谢活性较自然挂膜组显著提高,其中,强化挂膜组碳纤维上的微生物量峰值是自然挂膜组的10.3倍,微生物碳源代谢活性是自然挂膜组的3.5倍。强化挂膜碳纤维的脱氮效果显著提高,与自然挂膜碳纤维组相比,强化挂膜碳纤维组的总氮和氨氮削减率分别提高了8.0和14.1个百分点。研究成果可为应用人工强化挂膜碳纤维治理富营养化水体提供科学依据与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 除氮菌剂 挂膜 脱氮 微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藜芦醇对高脂诱导大鼠生长、血脂代谢及抗氧化力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丁亚南 赵月香 +5 位作者 王玲霞 韩金凤 宋泽和 胡贵丽 李冠亚 范志勇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216-2224,共9页
旨在研究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对高脂诱导大鼠的生长、血清生化指标、抗氧化以及肠道形态结构的影响。选取6周龄的雄性SD大鼠25只,将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分别饲喂基础饲粮、基础饲粮+低剂量RES(30mg·(k... 旨在研究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对高脂诱导大鼠的生长、血清生化指标、抗氧化以及肠道形态结构的影响。选取6周龄的雄性SD大鼠25只,将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分别饲喂基础饲粮、基础饲粮+低剂量RES(30mg·(kg BW)^(-1))、高脂饲粮、高脂饲粮+低剂量RES(30mg·(kg BW)^(-1))和高脂饲粮+高剂量RES(60mg·(kg BW)^(-1)),试验期4周。结果表明:1)与基础饲粮组相比,高脂饲粮组大鼠体重显著增加(P<0.05),而基础饲粮+低剂量RES组大鼠体重未发生显著变化(P>0.05);与高脂饲粮组相比,高脂饲粮添加低或高剂量白藜芦醇均降低了大鼠体重,但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而在高脂饲粮中添加低剂量白藜芦醇显著降低了大鼠采食量(P<0.05)。2)与基础饲粮组相比,高脂饲粮组大鼠血清中尿素氮水平和脂肪酸合成酶(FAS)活性显著降低(P<0.05);与高脂饲粮组相比,高脂饲粮添加高剂量白藜芦醇均显著降低大鼠血清中甘油三酯(TG)、非酯化脂肪酸(NEFA)含量(P<0.05),显著升高了高密度脂蛋白(HDL)的含量(P<0.05)。3)在基础饲粮中添加低剂量白藜芦醇显著降低了大鼠血清中GSH-Px的活力(P<0.05);与高脂饲粮组相比,高脂饲粮添加低或高剂量白藜芦醇均能显著降低大鼠血清MDA浓度(P<0.05),提高T-SOD活性及T-AOC(P<0.05)。4)与高脂饲粮组相比,高脂饲粮添加低或高剂量白藜芦醇显著提高了大鼠空肠隐窝深度(P<0.05),且高脂饲粮添加高剂量白藜芦醇有提高绒毛高度的趋势(P<0.1)。综上表明,白藜芦醇可以有效缓解高脂饲粮导致的氧化损伤,促进大鼠生长及其对饲粮养分的利用,改善血脂代谢,提高机体的抗氧化力,但对肠道形态结构未表现出明显的修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高脂饲粮 大鼠 血清生化指标 抗氧化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腐殖酸对黏质农田土壤Cd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张笛梦 胡艳平 +2 位作者 王振华 青云 李冠亚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68-71,共4页
为探讨外源腐殖酸对黏质农田土壤Cd活性的影响,选取2种典型腐殖酸,采用淋洗技术,通过测定农田土壤总Cd、DTPA-Cd、MgCl 2-Cd的含量,研究了2种腐殖酸及其淋洗时间对土壤Cd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2种腐殖酸处理后,土壤总Cd含量基本不变... 为探讨外源腐殖酸对黏质农田土壤Cd活性的影响,选取2种典型腐殖酸,采用淋洗技术,通过测定农田土壤总Cd、DTPA-Cd、MgCl 2-Cd的含量,研究了2种腐殖酸及其淋洗时间对土壤Cd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2种腐殖酸处理后,土壤总Cd含量基本不变,土壤DTPA-Cd含量从0.421 mg/kg降低到0.313 mg/kg,MgCl 2-Cd含量从0.2 mg/kg降低到0.169 mg/kg;淋洗时间从1 d增加到5 d,土壤总Cd含量基本不变,土壤DTPA-Cd含量从0.325 mg/kg降低到0.265 mg/kg,MgCl 2-Cd含量从0.196 mg/kg降低到0.165 mg/kg。因此,2种腐殖酸均对黏质农田土壤镉有一定的去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土壤 腐殖酸 淋洗技术 总Cd含量 DTPA-Cd MgCl2-C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怎样开拓多层次知识更新的途径
6
作者 李冠亚 《金融与经济》 1987年第12期75-,74,共2页
邓小平同志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赵紫阳总书记在党的十三大报告中也提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蓬勃发展和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赋予了我国教育事业新的地位和内容,也给金融职工多层... 邓小平同志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赵紫阳总书记在党的十三大报告中也提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蓬勃发展和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赋予了我国教育事业新的地位和内容,也给金融职工多层次知识更新提出了新的课题。从人民银行职工队伍的现状看,目前存在着“一多二少三不适应”的状况。一多就是新手多;二少就是精通业务的少,受过专业训练的少;三不适应就是文化素质、业务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更新 多层次 面向现代化 面向世界 金融职工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金融体制改革 更新知识 精通业务 文化素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