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DDA/无机纳米颗粒交替吸附沉积及提高钻井井壁稳定性
1
作者 刘振东 李海斌 +2 位作者 徐海 李公让 吕建仁 《石油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7-232,共6页
由贻贝等生物体外壳得到启示,采用带有相反电荷的聚合物和纳米无机颗粒相互吸引逐层成膜,模拟生物矿化的过程,研究了不同形式的纳米CaCO3与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PDDA)聚电解质矿化沉积形成沉积膜的性能,并模拟评价了沉积膜对岩石表... 由贻贝等生物体外壳得到启示,采用带有相反电荷的聚合物和纳米无机颗粒相互吸引逐层成膜,模拟生物矿化的过程,研究了不同形式的纳米CaCO3与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PDDA)聚电解质矿化沉积形成沉积膜的性能,并模拟评价了沉积膜对岩石表面的封堵加固作用效果。实验结果表明,纳米CaCO3和PDDA形成的沉积膜具有很好的光滑表面和黏附性,能够有效提高岩石表面的致密性,对提高井壁加固具有一定的作用,这对该技术在钻井领域的应用展示了较好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电解质 无机颗粒 矿化沉积 加固效果 井壁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密度高温钻井液流变性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32
2
作者 李公让 赵怀珍 +1 位作者 薛玉志 邱正松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2009年第1期12-14,共3页
针对超高密度高温钻井液固相含量高、流变性难以控制这一难题,实验研究了膨润土浆流变性的影响规律,然后以新研制的超高密度高温钻井液为对象,研究了重晶石粒度级配与自由水含量对其流变性的影响,并通过正交实验对超高密度高温钻井液配... 针对超高密度高温钻井液固相含量高、流变性难以控制这一难题,实验研究了膨润土浆流变性的影响规律,然后以新研制的超高密度高温钻井液为对象,研究了重晶石粒度级配与自由水含量对其流变性的影响,并通过正交实验对超高密度高温钻井液配方进行了优化。研究表明,配制超高密度钻井液需要严格控制膨润土用量;重晶石的粒度分布明显影响钻井液的流变性和滤失性;自由水含量与钻井液的黏度紧密相关,重晶石加量对自由水含量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密度钻井液 流变性 控制机理 粒度级配 自由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胜科1井四开超高温高密度钻井液技术 被引量:20
3
作者 李公让 薛玉志 +1 位作者 刘宝峰 蓝强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2009年第2期12-15,共4页
胜科1井井深超过7 000 m,井底温度为235℃,压力超过100 MPa。该井地层情况复杂,存在盐岩、泥页岩及盐膏泥混层,钻井液性能难以调控。该井四开(4 155~7 026 m)钻进使用了聚磺封堵防塌钻井液、高密度聚磺非渗透钻井液和超高温钻井液。应... 胜科1井井深超过7 000 m,井底温度为235℃,压力超过100 MPa。该井地层情况复杂,存在盐岩、泥页岩及盐膏泥混层,钻井液性能难以调控。该井四开(4 155~7 026 m)钻进使用了聚磺封堵防塌钻井液、高密度聚磺非渗透钻井液和超高温钻井液。应用结果表明,这3种钻井液的高温稳定性、润滑性和剪切稀释特性良好,在高固相情况下仍具有良好的流变性和低的高压滤失量,能经受住各种可溶性盐类及高价离子的污染,配制和维护处理方便,各种钻井液之间的转换非常顺利,没有出现任何井下复杂情况。该套钻井液技术有效地保证了胜科1井的安全、快速钻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深井 超高温 高密度钻井液 水基钻井液 钻井液流变性 井眼稳定 胜科1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胜利油田低渗透油藏钻井保护技术现状分析及建议 被引量:17
4
作者 李公让 薛玉志 +2 位作者 刘宝峰 张敬辉 李建军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7-110,118,共5页
为高效开发低渗透油藏,分析了目前低渗透储层钻井存在的储层保护问题及钻井技术现状。低渗透储层伤害主要包括固相颗粒侵入、液相侵入造成储层敏感伤害、储层水相圈闭伤害和乳状液堵塞等,其中以水相圈闭伤害为主。适合胜利油田低渗透储... 为高效开发低渗透油藏,分析了目前低渗透储层钻井存在的储层保护问题及钻井技术现状。低渗透储层伤害主要包括固相颗粒侵入、液相侵入造成储层敏感伤害、储层水相圈闭伤害和乳状液堵塞等,其中以水相圈闭伤害为主。适合胜利油田低渗透储层的钻井技术较多,但以多分支水平井的开发最为成功,须加强各种钻井技术的联合使用和新型完井液技术的研究。开发低渗透油藏应注重多项新技术的配合应用,并加强储层保护措施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储层 水相圈闭 油层保护 钻井技术 胜利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透储层水平井伤害机理及保护技术 被引量:14
5
作者 李公让 蓝强 +2 位作者 张敬辉 李海斌 杨景利 《石油钻探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0-64,共5页
钻井过程中固相堵塞、液相引起的水锁、储层的敏感性、压差和浸泡时间都会对低渗透储层造成伤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保护储层的3M原则:首先是最大化预防原则,采用全过程欠平衡钻井预防固相堵塞,尽量降低液相引起的自吸伤害;其次是最大化... 钻井过程中固相堵塞、液相引起的水锁、储层的敏感性、压差和浸泡时间都会对低渗透储层造成伤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保护储层的3M原则:首先是最大化预防原则,采用全过程欠平衡钻井预防固相堵塞,尽量降低液相引起的自吸伤害;其次是最大化保护原则,在无法实现欠平衡钻井时,以近平衡钻井为主,采用无黏土防水锁钻井液;再次是最大化解除原则,在完井时采用环保生物完井液解除滤饼堵塞,同时减少压力激动,缩短作业时间。根据这些原则形成了以无黏土可降解钻井液、高效泡沫钻井液和高效解堵完井液为基础的低渗透水平井储层保护技术。在大牛地气田和胜利油田等17口低渗透储层水平井的应用表明,该储层保护技术油气层保护效果良好,能有效提高油气井产量,降低开发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储集层 水平井 防止地层损害 钻井液 完井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醇防塌润滑剂PGP-3及其钻井液的应用 被引量:6
6
作者 李公让 薛玉志 +2 位作者 乔军 何兴贵 刘宝峰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97-100,共4页
开发了一种钻井液用聚合醇防塌润滑剂PGP 3。岩屑回收和岩心浸泡实验结果表明 ,PGP 3的抑制性能优于KCl水溶液 ,PGP 3与KCl合用时抑制效果更好。在膨润土抑制实验和极压润滑系数测定中确定PGP 3的最佳用量为 3%。 3%PGP 3处理的 6 %粘... 开发了一种钻井液用聚合醇防塌润滑剂PGP 3。岩屑回收和岩心浸泡实验结果表明 ,PGP 3的抑制性能优于KCl水溶液 ,PGP 3与KCl合用时抑制效果更好。在膨润土抑制实验和极压润滑系数测定中确定PGP 3的最佳用量为 3%。 3%PGP 3处理的 6 %粘土浆的流变参数 (AV ,PV ,YP)和滤失量 ,随滚动温度的升高 (10 0~ 2 0 0℃ )而升高 ,与SMP相比 ,其耐温性良好。在膨润土浆中PGP 3可与低粘CMC、高粘CMC ,SMP ,PSC等处理剂配伍。使用PGP 3的钻井液最佳配方为 :3%PGP 3+0 .2 %PAM +2 %SMP +1%PSC +0 .5 %SJ 1+0 .1%NaOH。最佳配方PGP 3钻井液污染后岩心的渗透率恢复率超过 90 % ,高于 3%MMH钻井液及加入屏蔽暂堵剂YFP的 3%MMH钻井液污染后岩心的渗透率恢复率。所开发的聚合醇钻井液已在胜利油田 80余口井钻井中使用 ,介绍了一口斜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醇 防塌润滑剂 PGP-3 钻井液 应用 钻井液处理剂 聚合物钻井液 抑制性 储层保护 胜利油田 石油钻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无固相完井液技术在胜利油区的应用 被引量:12
7
作者 李公让 武学芹 +1 位作者 张敬辉 曹胜利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5-107,共3页
通过考察不同储层的完井技术特点,结合地层要求和完井液体系特点,分别研究了无固相有机盐甲甙完井液和生物完井液。室内研究表明,无固相甲酸盐甲甙完井液具有较强的抑制性能,相对膨胀率可降至10%,且对筛管不会产生堵塞;生物完井液具有... 通过考察不同储层的完井技术特点,结合地层要求和完井液体系特点,分别研究了无固相有机盐甲甙完井液和生物完井液。室内研究表明,无固相甲酸盐甲甙完井液具有较强的抑制性能,相对膨胀率可降至10%,且对筛管不会产生堵塞;生物完井液具有优良的储层保护性能。18口水平井的现场应用结果证实,针对不同地层特点设计使用的2种新型无固相完井液,不仅能够满足不同地层在井壁稳定、防止地层水化膨胀和环境保护的要求,还可有效清除滤饼、避免筛管堵塞,保证油气通道顺畅,单井产量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完井液 无固相 有机盐 生物酶 甲甙 胜利油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胜利油区聚合醇钻井液技术的应用 被引量:9
8
作者 李公让 薛玉志 +3 位作者 乔军 何兴贵 刘宝峰 田玉刚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2002年第1期71-73,共3页
聚合醇钻井液由水基钻井液中加入一定数量的聚合醇配制而成 ,具有很强的抑制性与封堵性 ,能有效地稳定井壁 ;润滑性能好 ,当聚合醇加量为 3%时 ,钻井液的润滑系数降低 80 % ,可降低钻井液的表面张力与界面张力 ;对油气层损害程度低 ,渗... 聚合醇钻井液由水基钻井液中加入一定数量的聚合醇配制而成 ,具有很强的抑制性与封堵性 ,能有效地稳定井壁 ;润滑性能好 ,当聚合醇加量为 3%时 ,钻井液的润滑系数降低 80 % ,可降低钻井液的表面张力与界面张力 ;对油气层损害程度低 ,渗透率恢复值大于 85 %。该钻井液体系毒性极低 ,易生物降解 ,对环境影响小。在胜利油区进行了 80余口井应用 ,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胜利油区 钻井液 聚合醇 油层保护 防塌 润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桩1-支平1井钻井液工艺技术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公让 刘宝锋 +3 位作者 薛玉志 刘江勇 李海滨 何兴贵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6-27,31,共3页
桩1-支平1井位于胜利长堤油田桩1块中部构造较高位置,目的层是馆陶组上段9小层。该井是胜利油田第一口分支井,钻探目的是利用分支水平井技术控制更大面积储量,抑制底水锥进,增大泄油面积,提高采收率。针对分支水平井对钻井液的特殊要求... 桩1-支平1井位于胜利长堤油田桩1块中部构造较高位置,目的层是馆陶组上段9小层。该井是胜利油田第一口分支井,钻探目的是利用分支水平井技术控制更大面积储量,抑制底水锥进,增大泄油面积,提高采收率。针对分支水平井对钻井液的特殊要求,及分支井施工钻井液在裸眼井段静止时间长,要求钻井液具有很强的悬浮携带能力、稳定性能、流变性能和油层保护性能,采用聚合醇防塌钻井液体系。聚合醇钻井液以聚合醇为主要处理剂,正电胶、两性离子聚合物为辅助处理剂。经现场应用表明,聚合醇在钻井液中加量为3%时,具有很强的润滑性、抑制性和防塌性能;携岩能力和保护油气层能力强;生物毒性小,LC50值大于30800g/mL,利于环境保护,满足了该水平井钻井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醇钻井液 抑制性 润滑性 分支水平井 胜利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酶对钻井液的降解性能影响因素及解堵作用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公让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98-101,117-118,共4页
针对当前钻井液和泥饼中聚合物降解机理研究不足的现状,通过DNS比色法和粘度测定法,考察了生物酶种类、生物酶质量分数、pH值和温度等对生物酶降解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生物酶质量分数的增加,钻井液粘度降低率增加,其中复合酶降解... 针对当前钻井液和泥饼中聚合物降解机理研究不足的现状,通过DNS比色法和粘度测定法,考察了生物酶种类、生物酶质量分数、pH值和温度等对生物酶降解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生物酶质量分数的增加,钻井液粘度降低率增加,其中复合酶降解程度最高,淀粉酶次之,纤维素酶最低;生物酶(尤其是淀粉酶)对钻井液的粘度影响明显,温度越高,钻井液粘度降低速率越慢,超过95℃后,生物酶的降解能力基本消失;pH值对生物酶的作用效果影响显著,中性条件最适合生物酶降解聚合物。在所有生物酶中,复合酶的效果最佳,在温度为70℃的条件下,3 h内可完全分解聚合物。因此,采用适合的生物酶技术可有效地降解钻井液和泥饼中的聚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酶 降解性能 解堵作用 聚合物 环境因素 钻井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泡沫钻井流体温度敏感性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李公让 《石油钻探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4-39,共6页
目前,对泡沫钻井流体在常温常压条件下的衰变机理研究较多,但对其高温稳定性的研究较少。通过试验研究了头基相同的LAS系列表面活性剂泡沫的高温稳定机理。采用分子模拟和泡沫岩心封堵法,从表面活性剂结构、表面黏弹性、界面膜的分子排... 目前,对泡沫钻井流体在常温常压条件下的衰变机理研究较多,但对其高温稳定性的研究较少。通过试验研究了头基相同的LAS系列表面活性剂泡沫的高温稳定机理。采用分子模拟和泡沫岩心封堵法,从表面活性剂结构、表面黏弹性、界面膜的分子排布等方面对泡沫的高温性质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与其低温性质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当温度低于100℃时,泡沫稳定性主要受表面活性剂极性头的影响;当温度高于100℃时,泡沫稳定性主要取决于表面活性剂的疏水尾及其缠绕程度,其疏水链卷曲程度越高,尾链相互缠绕交错越复杂,泡沫稳定性越强;温度升高,表面活性剂头基分布变宽,上下交错现象明显,界面变得粗糙,泡沫膜越容易破裂,这是温度升高泡沫稳定性变差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钻井液 高温 稳定性 表面活性剂 模拟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渗透钻井液体系的研究与初步应用 被引量:21
12
作者 薛玉志 刘宝锋 +3 位作者 唐代绪 刘保双 李公让 侯业贵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共3页
为了解决油层伤害问题,克服已有技术的缺陷,提出了非渗透钻井液的概念,并就非渗透钻井液进行了实验研究,同时开展了现场试验。室内研究和现场应用表明:非渗透钻井液体系由于主处理剂的特殊胶束结构,具有较宽的粒径范围和可变形的特性,... 为了解决油层伤害问题,克服已有技术的缺陷,提出了非渗透钻井液的概念,并就非渗透钻井液进行了实验研究,同时开展了现场试验。室内研究和现场应用表明:非渗透钻井液体系由于主处理剂的特殊胶束结构,具有较宽的粒径范围和可变形的特性,能够用同样的流体成分有效封堵不同的渗透地层,增大地层的破裂压力,加宽钻井液密度窗口,密封渗透性地层和页岩中的微裂缝;可用同样的流体过平衡钻开储层和完井,成功地解决了裂缝地层的井壁稳定问题、复杂压力层系井的井漏、压差卡钻和各种复杂油气田油层伤害等问题;由于非渗透处理剂可以在孔喉中快速形成低渗屏蔽层,有效地阻止液体侵入,因而具有优良的油气层保护性能。非渗透处理剂与其它油层保护剂相比,其显著优点在于其中的聚合物形成的胶束只有在高于聚合物临界浓度下存在,因而当这种聚合物与洗井液接触或在采油过程中与储层流体接触时,其屏蔽层不再存在,有利于提高油井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井液体系 油层伤害 处理剂 井漏 洗井液 压差卡钻 钻井液密度 地层 储层 流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温抗盐聚合物降滤失剂的研制及其作用机制 被引量:29
13
作者 黄维安 邱正松 +2 位作者 乔军 江琳 李公让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9-134,共6页
针对当前国内外超高温水基钻井液滤失性及高温稳定性调控难点,新研制出抗240℃高温、抗盐聚合物降滤失剂HTP–1。热重分析表明,HTP–1分子链热解温度达320℃以上,热稳定性强;在各种钻井液基浆中的降滤失作用评价结果表明,HTP–1在钻井... 针对当前国内外超高温水基钻井液滤失性及高温稳定性调控难点,新研制出抗240℃高温、抗盐聚合物降滤失剂HTP–1。热重分析表明,HTP–1分子链热解温度达320℃以上,热稳定性强;在各种钻井液基浆中的降滤失作用评价结果表明,HTP–1在钻井液中具有优异的抗高温(240℃)抗盐(饱和)、抗钙(0.5%)降滤失作用,优于国内外同类产品。通过吸附实验、粒度分布测量、胶体稳定性测试和泥饼压缩性测试等手段,探讨了HTP–1的降滤失作用机理:(1)在粘土颗粒上的吸附量大且吸附牢固,受矿化度、pH值和温度的影响小;(2)老化(240℃/16 h)前后均能明显改善泥饼可压缩性,降低其渗透率;(3)增强钻井液体系的胶体稳定性,改善其中的颗粒粒径级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井 高温 水基钻井液 降滤失剂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温抗盐聚合物降滤失剂的研制及应用 被引量:22
14
作者 黄维安 邱正松 +3 位作者 徐加放 薛玉志 李公让 江琳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55-158,163,共5页
针对当前国内外超高温水基钻井液高温稳定性及滤失性调控技术难题,研制出超高温抗盐聚合物降滤失剂HTP-1,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分析,并在胜科1超深井和泌深1超深井进行应用试验。HTP-1的作用机制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在黏土颗粒上的吸附量大并... 针对当前国内外超高温水基钻井液高温稳定性及滤失性调控技术难题,研制出超高温抗盐聚合物降滤失剂HTP-1,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分析,并在胜科1超深井和泌深1超深井进行应用试验。HTP-1的作用机制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在黏土颗粒上的吸附量大并且吸附牢固,在化学环境和温度改变情况下吸附量变化小,二是改善钻井液体系中的颗粒粒径级配、降低滤饼的渗透率和改善其可压缩性;HTP-1抗温达240℃,抗盐超过20%,在各种基浆中的降滤失效果优于国内外同类处理剂,可以满足超深井超高温钻井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井液 超高温 深井 降滤失剂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胜利油田无固相抗高温钻井液体系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22
15
作者 武学芹 李公让 +3 位作者 李斌 吕兆龙 张敬辉 李海斌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1-43,共3页
针对埋藏较深的潜山油藏、碳酸盐岩储层的地层温度较高,固相颗粒是其主要损害因素的特点,研制出了一种用于无固相钻井液体系、抗温能力超过150℃的高温增粘剂TV-Ⅰ,以此为主剂研制出了淡水、复合盐水、海水等无固相钻井液体系,并分别在... 针对埋藏较深的潜山油藏、碳酸盐岩储层的地层温度较高,固相颗粒是其主要损害因素的特点,研制出了一种用于无固相钻井液体系、抗温能力超过150℃的高温增粘剂TV-Ⅰ,以此为主剂研制出了淡水、复合盐水、海水等无固相钻井液体系,并分别在胜利油田4个不同区块的13口井上进行了现场应用。结果表明:在井深超过4000 m、井底温度在150℃以上(最高达170℃)的情况下,该体系具有热稳定性好、抗温抗盐能力强(高达180℃)的特点,很好地解决了以往无固相钻井液高温状态下由于聚合物的降解而造成的降粘问题;携岩能力强,保证了钻井施工安全顺利;具有良好的技术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固相钻井液 钻井液增粘剂 聚合物 深井钻井 高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胜利油田钻井油气层保护分析与认识 被引量:20
16
作者 韩来聚 薛玉志 +2 位作者 李公让 乔军 刘保锋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4,共4页
油气层保护是石油工程技术永恒的主题。简述了中外钻井油气层保护技术的发展历程、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重点分析了胜利油田在钻井油气层保护方面针对不同类型储层采取的技术及效果,剖析了目前在基础研究、钻井工艺、完井工艺及技术管理... 油气层保护是石油工程技术永恒的主题。简述了中外钻井油气层保护技术的发展历程、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重点分析了胜利油田在钻井油气层保护方面针对不同类型储层采取的技术及效果,剖析了目前在基础研究、钻井工艺、完井工艺及技术管理等方面存在的差距,并对胜利油田油气层保护工作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层保护 钻井 钻井液 完井 欠平衡 胜利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晶石粒度级配对加重钻井液流变性的影响 被引量:28
17
作者 黄维安 邱正松 +3 位作者 徐加放 薛玉志 李公让 赵怀珍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2010年第4期23-25,共3页
利用粒度分级的重晶石粉,对重晶石粉粒度级配对加重钻井液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首先通过分析粉末颗粒堆积理论获得了理论重晶石粉粒度级配方案,进而通过实验考察了不同的重晶石粉粒度配比对加重钻井液流变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钻井液... 利用粒度分级的重晶石粉,对重晶石粉粒度级配对加重钻井液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首先通过分析粉末颗粒堆积理论获得了理论重晶石粉粒度级配方案,进而通过实验考察了不同的重晶石粉粒度配比对加重钻井液流变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钻井液密度越高,重晶石粉粒度级配对钻井液流变性的影响越明显;理论级配公式所计算配比与实验所得配比比较接近;通过优化重晶石粉粒度级配可以改善加重钻井液的流变性,通过实验和分析得到重晶石粉最优粒度配比为:(0.154~0.038mm)∶(小于0.038mm)为34∶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晶石 粒度级配 超高密度钻井液 钻井液流变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蜡纳米乳液的性能影响因素及低能乳化法制备 被引量:16
18
作者 蓝强 李公让 +3 位作者 张敬辉 张虹 何兴贵 刘宝峰 《石油钻探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8-63,共6页
目前所生产的石蜡纳米乳液粒度分布较宽,稳定性较差,能耗较高。因此,从节能和稳定性方面出发,研究低能条件下石蜡纳米乳液的制备具有现实意义。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表面活性剂的HLB值、表面活性剂含量、乳化温度、白油与石蜡质量比、无... 目前所生产的石蜡纳米乳液粒度分布较宽,稳定性较差,能耗较高。因此,从节能和稳定性方面出发,研究低能条件下石蜡纳米乳液的制备具有现实意义。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表面活性剂的HLB值、表面活性剂含量、乳化温度、白油与石蜡质量比、无机盐加量等因素对石蜡纳米乳液性能的影响。根据石蜡纳米乳液性能影响因素研究结果,结合低能乳化法的特点,兼顾成本因素,确定了制备石蜡纳米乳液时的表面活性剂为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A1和A2,最佳乳化条件为:白油、石蜡、表面活性剂和水的质量比为2∶2∶1∶5,乳化温度75℃,乳化时间30min;给出了具体的石蜡纳米乳液低能乳化制备方法。对用低能乳化法制备的石蜡纳米乳液进行了性能评价,结果表明,采用低能乳化法制备的石蜡纳米乳液具有较好的抑制性、优异的润滑性、良好的保护油层效果,及对钻井液性能影响很小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乳液 制备方法 乳液性能 影响因素 乳化法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石蜡 低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锁解除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31
19
作者 魏茂伟 薛玉志 +2 位作者 李公让 蓝强 张敬辉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2009年第6期65-68,共4页
概述了水锁效应机理、评价方法和解除技术的最新进展。水锁效应受到储层毛细管半径、侵入流体的界面张力、润湿角、流体黏度、驱动压差和外来流体侵入深度等因素的影响,其中界面张力的影响最大。水锁解除方法主要包括物理解除法、化学... 概述了水锁效应机理、评价方法和解除技术的最新进展。水锁效应受到储层毛细管半径、侵入流体的界面张力、润湿角、流体黏度、驱动压差和外来流体侵入深度等因素的影响,其中界面张力的影响最大。水锁解除方法主要包括物理解除法、化学解除法和物理-化学耦合法,在化学解除法中以降低界面张力和改变润湿性为主要机理。目前最有前途的2种水锁解除剂是非离子含氟聚合物表面活性剂和生物表面活性剂,但这2种处理剂的作用机理有待于深入研究。指出,物理-化学耦合法将是未来彻底解除水锁伤害的最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锁 解水锁剂 生物表面活性剂 非离子含氟聚合物表面活性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高温水基钻井液超高温高压流变性研究 被引量:24
20
作者 赵怀珍 薛玉志 +2 位作者 李公让 刘宝锋 王宏喜 《石油钻探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9,共5页
为了解超高温高压条件下钻井液的流变规律,采用M7500型超高温高压流变仪测定了胜科1井四开井段抗高温钻井液的超高温高压流变性并进行了分析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抗高温钻井液的表观黏度、塑性黏度和动切力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压力的... 为了解超高温高压条件下钻井液的流变规律,采用M7500型超高温高压流变仪测定了胜科1井四开井段抗高温钻井液的超高温高压流变性并进行了分析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抗高温钻井液的表观黏度、塑性黏度和动切力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压力的增加而增大;温度对流变性的影响远比压力的影响大,但随着温度的升高,压力的影响逐渐增大。流变曲线拟合结果表明,赫切尔-巴尔克莱模式能够比较准确地描述超高温高压条件下抗高温钻井液的流变性。在大量现场钻井液流变性试验的基础上,运用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能够准确预测井下超高温高压条件下钻井液表观黏度的数学模型。该研究为超高温钻井液技术在胜科1井的成功应用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基钻井液 高温 高压 流变性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