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现代性触摸人——摄影师罗攀的影像追求 被引量:1
1
作者 李修彤 《艺海》 2017年第3期62-63,共2页
提起当下风头最劲的摄影师,就不得不提起罗攀。北京电影学院毕业,扎实的摄影功底。尽管出道时间不长,但罗攀却以其匠心独运的影像追求在当代中国摄影师中站稳了脚跟。从《五彩神箭》、《老炮儿》中的熟悉场景陌生化,到《烈日灼心》的手... 提起当下风头最劲的摄影师,就不得不提起罗攀。北京电影学院毕业,扎实的摄影功底。尽管出道时间不长,但罗攀却以其匠心独运的影像追求在当代中国摄影师中站稳了脚跟。从《五彩神箭》、《老炮儿》中的熟悉场景陌生化,到《烈日灼心》的手持变焦距镜头,再到"中国风情画般"的《我不是潘金莲》圆形画幅和平面感……影片的背后,是年轻摄影师罗攀的影像理念,罗攀用现代性影像手段触摸人的心灵深处。他用理性思考的艺术探索,不断探索电影语言新的表现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 手持摄影 电影语言 圆形画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电影创作的“现实表达”——从剧作设置比较《搜索》和伊朗现实主义电影
2
作者 李修彤 《戏剧之家》 2018年第13期14-15,共2页
近年来,一些有责任、有担当的中国电影人试图拍摄取材真实生活,具有社会批判力,又引领观众内观自我、审视人生的现实主义电影。这其中不乏想努力把现实元素搬到银幕上却用力过猛的电影,比如2012年陈凯歌执导的《搜索》。而反观凭借现实... 近年来,一些有责任、有担当的中国电影人试图拍摄取材真实生活,具有社会批判力,又引领观众内观自我、审视人生的现实主义电影。这其中不乏想努力把现实元素搬到银幕上却用力过猛的电影,比如2012年陈凯歌执导的《搜索》。而反观凭借现实主义电影卓然傲立于世界的伊朗新电影,其创作中对人性的深入探讨、深切细腻的情感体验,打动了观众。本文试图从剧作角度,把中国和伊朗的部分现实主义电影进行比较,探寻中国电影创作如何在剧作"现实表达"上完成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搜索》 伊朗现实主义电影 人物与冲突 现实表达 心理共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超贤体育电影中的身体意象呈现
3
作者 蔺超 李修彤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82-87,共6页
身体意象是指观众对于影像所展示的身体所产生的内心感受与认知,在体育电影这一特殊的类型片中,身体意象不仅是重要的视觉元素,更是传递情感与主题的关键载体。本文以林超贤导演的两部体育电影《激战》(2013)与《破风》(2015)为研究对象... 身体意象是指观众对于影像所展示的身体所产生的内心感受与认知,在体育电影这一特殊的类型片中,身体意象不仅是重要的视觉元素,更是传递情感与主题的关键载体。本文以林超贤导演的两部体育电影《激战》(2013)与《破风》(2015)为研究对象,通过细致的影片观察与相关文献分析,探讨这两部作品中所展现的健美、对抗与突破等多元身体意象特征,以及这种不同于以往影视中瘦弱、白净等身体风尚所带来的审美、精神以及文化层面的影响。旨在引导观众在当今社会普遍崇尚纤瘦的社会审美标准中建立一个健康的身体观念,推广全民健身运动的重要理念,激励观众追求更加健康的生活方式,拥有更加积极的生活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意象 林超贤 体育电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哲思动画短片的空间叙事:意识书写与功能解读
4
作者 蔺超 李修彤 《戏剧之家》 2018年第28期110-110,共1页
在空间叙事学维度上,中外哲思动画短片建构出属于动画的世界观,实现用空间叙述哲思的目的。它打通了艾布拉姆斯的"作者"及"观众"两个要素与空间叙事之间的界限,使得两者在哲思动画空间层面可以相互融合与延伸。
关键词 空间叙事 哲思动画短片 世界观 意识书写 空间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时代纪录片的重塑与拓展 被引量:4
5
作者 李修彤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3-25,共3页
"互联网+"使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处在低迷期的纪录片迎来"第二春"。在互联网与纪录片融合的过程中,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密切参与纪录片的创作和发行过程,使得纪录片基于现有发展困境,逐步完... "互联网+"使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处在低迷期的纪录片迎来"第二春"。在互联网与纪录片融合的过程中,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密切参与纪录片的创作和发行过程,使得纪录片基于现有发展困境,逐步完成产业化发展甚至走进院线实现与其艺术价值相匹配的商业价值。本文以"互联网+"时代背景展开论述,从新媒体在创作内容、形式重塑中国纪录片生态链,"互联网+"时代话语场的重构以及众筹助推纪录电影三方面,探讨互联网对纪录片发展的重塑与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录片 互联网 产业化 创作手法 话语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带一路”背景下VR与中国传统艺术的影像融合 被引量:2
6
作者 李修彤 刘永宁 《戏剧之家》 2018年第15期72-73,共2页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迅猛发展,中国传统艺术保护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影像传播是我国当前传统艺术保护的有效手段,"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以新媒体为代表的影像传播,在传统艺术弘扬上展现出巨大优势。本文通过新技术与文化传播...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迅猛发展,中国传统艺术保护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影像传播是我国当前传统艺术保护的有效手段,"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以新媒体为代表的影像传播,在传统艺术弘扬上展现出巨大优势。本文通过新技术与文化传播策略结合,以VR重塑审美主体和在汉代丝绸之路文化实践中的应用为切入点,探讨影像表达在艺术传承中的重要作用。将文化传播优势与国家战略结合,倡导利用VR等新媒体手段,促进"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传统艺术的影像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影像传播 VR虚拟现实 传统艺术 汉代丝绸之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古族题材电影的意象表达研究
7
作者 李修彤 《戏剧之家》 2021年第15期157-158,共2页
在长期历史发展进程中,蒙古族题材电影叙事以“意象叙事”作为传统。基于环境、游牧、信仰等长期文化积淀,形成了具备民族特性的电影审美意象;结合蒙古族民族意象,剖析电影意象表现形态:草原意象、马意象、额吉意象,并提炼出“象”所引... 在长期历史发展进程中,蒙古族题材电影叙事以“意象叙事”作为传统。基于环境、游牧、信仰等长期文化积淀,形成了具备民族特性的电影审美意象;结合蒙古族民族意象,剖析电影意象表现形态:草原意象、马意象、额吉意象,并提炼出“象”所引申出的关于情感、文化和思想的电影表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族题材电影 意象表达 审美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