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嗜热蓝细菌PKUAC-E542藻蓝蛋白耐热性以及不同光照条件对其含量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李俐珩 梁园梅 +4 位作者 李玫锦 陈鹏宇 肖萌 崔逸璇 Maurycy Daroch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29-535,共7页
对PKUAC-SCTE542藻蓝蛋白的耐热性进行测试,探究其热稳定性能。同时,在不同光周期和不同光质光源组合条件下培养嗜热蓝细菌PKUAC-SCTE542,研究其生长情况和藻蓝蛋白含量,探索适用于藻蓝蛋白生产的光照条件。选取30℃,40℃,50℃,60℃,65... 对PKUAC-SCTE542藻蓝蛋白的耐热性进行测试,探究其热稳定性能。同时,在不同光周期和不同光质光源组合条件下培养嗜热蓝细菌PKUAC-SCTE542,研究其生长情况和藻蓝蛋白含量,探索适用于藻蓝蛋白生产的光照条件。选取30℃,40℃,50℃,60℃,65℃,70℃,80℃,90℃为实验组,25℃和4℃为对照组,放置时间设为5小时和14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藻蓝蛋白全光谱图,考察不同温度和放置时间对藻蓝蛋白的影响,再将E542-PC的α链和β链与蛋白质晶体结构数据库中藻蓝蛋白进行比对,深入了解其耐热机制。分别在光波长为白光(400~800 nm)、红光(654 nm)、绿光(511 nm)和蓝光(454 nm),光周期为8L/16D,12L/12D和16L/8D的条件下培养蓝细菌,测定其生物质干重以及藻蓝蛋白含量。结果表明,PKUAC-SCTE542藻蓝蛋白在65℃环境可以保持稳定,60℃放置14天仍表现出60%的热稳定性。光质为红光、光周期为16L/8D的条件下,藻蓝蛋白绝对产量最大;光质为红光、光周期为8L/16D时,藻蓝蛋白产率最高。实验结果表明PKUAC-SCTE542藻蓝蛋白的耐热性能较好,经过光照条件筛选,藻蓝蛋白产量可提高近100 mg/gDC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热蓝细菌 藻蓝蛋白 热稳定性 光照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培养条件对嗜热蓝细菌生长及活性物质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雒义凡 李俐珩 +2 位作者 李玫锦 梁园梅 Maurycy Daroch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7,共7页
为了探究嗜热蓝细菌的生长特性,文章设置了不同的温度和NaHCO3浓度,研究不同条件对分离所得的两株嗜热蓝细菌Thermosynechococcus elongatus PKUAC-SCT E111和Thermosynechococcus elongatus PKUAC-SCT E732的生长以及活性物质积累的影... 为了探究嗜热蓝细菌的生长特性,文章设置了不同的温度和NaHCO3浓度,研究不同条件对分离所得的两株嗜热蓝细菌Thermosynechococcus elongatus PKUAC-SCT E111和Thermosynechococcus elongatus PKUAC-SCT E732的生长以及活性物质积累的影响,从而预估其固定烟道气中的CO2的潜力。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嗜热蓝细菌的生长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加快;二者均可在高温环境下生长,最佳生长温度均为50℃,其中,Thermosynechococcus elongatus PKUAC-SCT E732可在温度为60℃的条件下缓慢生长;适宜的NaHCO3浓度会促进两株蓝细菌的生长,当NaHCO3的浓度为0.1 mol/L时,两株蓝细菌的生长情况最佳,当NaHCO3的浓度为0.3,0.5 mol/L时,两株蓝细菌能够正常生长,当NaHCO3的浓度达到1 mol/L时,两株蓝细菌均无法存活;提升温度和NaHCO3浓度,能够促进蓝细菌内活性物质的积累,从而增加藻胆蛋白的合成量,改变脂肪酸的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热蓝细菌 温度 NAHCO3 藻胆蛋白 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