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恒排量试采气回收技术在青石峁气田的应用
1
作者 雍硕 李俊成 +5 位作者 朱智勇 李长忠 周冰欣 吕勇胜 蔺祥 田小明 《石油化工应用》 2025年第2期85-87,共3页
天然气是一种经济实用、绿色环保的洁净优质能源,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而气田由于测试需要,投产前的试采气被无效放空燃烧,不但浪费大量的资源,而且还破坏了自然环境。目前,青石峁气田主要采用一点法测试和修正等时来获取气... 天然气是一种经济实用、绿色环保的洁净优质能源,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而气田由于测试需要,投产前的试采气被无效放空燃烧,不但浪费大量的资源,而且还破坏了自然环境。目前,青石峁气田主要采用一点法测试和修正等时来获取气井的产能和无阻流量,利用压缩机的负压抽汲和增压作用,配套智能变频+电动调节技术可以将试采气通过管网回收输送至下游集气站,既保障了稳定试气的需要又提高了资源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试采气回收 负压抽汲 智能变频 管网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水井作业用压井液体系的构建及应用
2
作者 李俊成 王涛 +2 位作者 高洁 张玉秋 朱智勇 《精细石油化工》 CAS 2024年第6期11-16,共6页
针对压井液存在易污染地层,降低储层渗透率,压井作业风险大等问题,研究了一种密度在1.3~1.7 g/cm^(3)范围内可控的压井液体系,通过对压井液中各组分的筛选,确定了压井液的基本配方为:饱和盐水(NaCl)+1.5%~2.5%VI-F+1.0%~2.0%WET+3%PG-6+... 针对压井液存在易污染地层,降低储层渗透率,压井作业风险大等问题,研究了一种密度在1.3~1.7 g/cm^(3)范围内可控的压井液体系,通过对压井液中各组分的筛选,确定了压井液的基本配方为:饱和盐水(NaCl)+1.5%~2.5%VI-F+1.0%~2.0%WET+3%PG-6+0.1%HY-3+B280。压井液的综合性能评价结果表明:压井液体系防膨率>95%,损害率<8%,滤失量<10 mL,表观黏度≤100 mPa·s,15 d内无沉降分层,具有良好的稳定性;现场试验表明,该压井液体系与地层配伍性良好,可实现有效压井作业,且对储层伤害性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井液 注水井作业 性能评价 现场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石峁气田采出水水质改性试验研究
3
作者 李俊成 吕勇胜 +3 位作者 蔺祥 雍硕 刘玉峰 朱思成 《石油工业技术监督》 2024年第9期26-30,共5页
随着油田采出液含水量增大,大量的采出水外排不仅造成了环境污染,而且浪费了大量水资源。气田采出水处理后的有效利用对缓解该区清水资源匮乏的压力具有重要的经济与环保效益。青石峁气田采出水需要回注到周边油系统。为满足回注需求,... 随着油田采出液含水量增大,大量的采出水外排不仅造成了环境污染,而且浪费了大量水资源。气田采出水处理后的有效利用对缓解该区清水资源匮乏的压力具有重要的经济与环保效益。青石峁气田采出水需要回注到周边油系统。为满足回注需求,开展了采出水水质改性的试验性研究,从离子交换和化学沉淀两种水质改性工艺中最终优选出经济高效的化学沉淀工艺,并研发了集化学絮凝改性、旋流除油除杂快速分离一体化装置,装置对采出液中油的去除率达71.2%,对悬浮物的去除率达95%,效果显著。试验结果证明:经过适当的预处理,采用化学沉淀工艺可以有效地将采出水中钙、镁、铁离子的含量降至1 mg/L以下。经改性装置处理后采出水含油量≤50 mg/L、悬浮物含量≤50 mg/L,采出水与回注目标地层水结垢量<100 mg/L。水质处理及改性成本4.5元/m3,实现了气田采出水资源化的经济高效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出水 水质改性 化学沉淀 离子交换 一体化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透油藏分层注采对应技术研究与试验 被引量:7
4
作者 李俊成 杨亚少 +1 位作者 许莉娜 张玉秋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4年第5期141-144,8-9,共4页
长庆油田低渗透油藏在纵向上表现为多套小层叠合,受超前注水、笼统注水等因素的影响,两层笼统合采油井层间压差较大,层间矛盾突出,因此开展分层注采对应技术研究。试验应用了桥式同心分层注水工艺,大大提高了分层测调施工时间、分层配... 长庆油田低渗透油藏在纵向上表现为多套小层叠合,受超前注水、笼统注水等因素的影响,两层笼统合采油井层间压差较大,层间矛盾突出,因此开展分层注采对应技术研究。试验应用了桥式同心分层注水工艺,大大提高了分层测调施工时间、分层配注合格率。将现有的分层采油工艺技术进行优选、改进、创新,确立了"级差式防气分采泵+补偿封隔器"的分采工艺。在旗06-36井现场试验后,累计增油649t,有效期409d,实现了控制主力油层产量,发挥非主力油层的生产潜力,达到了合理开采各油层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分层采油 分层注水 对应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D资金投入与科技创新——基于融资环境视角的研究 被引量:29
5
作者 李俊成 马菁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5-142,共8页
基于中国31省市2003—2014年的数据,采用面板门槛回归的方法,从融资环境视角研究了R&D资金投入与科技创新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R&D资金与科技创新显著正相关,融资环境中的金融结构和财政支持力度同样与科技创新显著正相关,... 基于中国31省市2003—2014年的数据,采用面板门槛回归的方法,从融资环境视角研究了R&D资金投入与科技创新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R&D资金与科技创新显著正相关,融资环境中的金融结构和财政支持力度同样与科技创新显著正相关,而外商投资强度与科技创新的实现显著负相关;市场主导程度高和财政支持力度大的条件下R&D资金投入与科技创新有着更高的相关性,而较高外商投资强度的条件下R&D资金投入与科技创新的相关性更低;由此,提高市场融资比例和财政科技支出比例可能提高R&D资金推动科技创新的效率,而外商投资占比的增加则会削弱这一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D资金 科技创新 融资环境 面板门槛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翼片框离心分离技术处理老乳化油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李俊成 高洁 +2 位作者 王伟华 高挺 姚良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90-93,共4页
老乳化油含有大量机械杂质并富集有大量胶质沥青质等,难以通过自然沉降进行有效分离。鉴于此,研究了翼片框离心分离技术。该技术是在加药、加温等预处理基础上,再经过多级离心分离系统对老乳化油进行分离,达到分离分层或使液体中固体颗... 老乳化油含有大量机械杂质并富集有大量胶质沥青质等,难以通过自然沉降进行有效分离。鉴于此,研究了翼片框离心分离技术。该技术是在加药、加温等预处理基础上,再经过多级离心分离系统对老乳化油进行分离,达到分离分层或使液体中固体颗粒沉降的目的。通过室内试验对翼片框离心分离机的参数进行优化,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确定破乳絮凝剂最佳质量浓度为200 mg/L,翼片框离心分离机运行温度为45℃,翼片旋转转速为3 000 r/min。现场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翼片框离心分离技术处理后的原油含水质量分数低于0.3%,污水中油的质量浓度低于120 mg/L,固体杂质去除率达到9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片框 离心分离 老乳化油 破乳絮凝剂 温度 转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层采油技术试验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5
7
作者 李俊成 韩利宝 +4 位作者 饶天利 韩涛 杨亚少 李兵 李成红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12年第10期39-43,共5页
为了缓解多层系开发油井的层间矛盾,引进分采合抽泵进行分层隔采,提高动用程度。本文对分采泵分层采油技术进行论述,通过前期的精细选井选层,引进三个厂家生产的分抽合采泵,分别在新寨和虎狼峁作业区层间矛盾突出的油井中开展试验,根据... 为了缓解多层系开发油井的层间矛盾,引进分采合抽泵进行分层隔采,提高动用程度。本文对分采泵分层采油技术进行论述,通过前期的精细选井选层,引进三个厂家生产的分抽合采泵,分别在新寨和虎狼峁作业区层间矛盾突出的油井中开展试验,根据地层供液能力进行选型配套。通过对比试验前后油井产量,在部分井中取得了明显的增油效果。同时,对暴露出的问题进行改进,更加适应了井况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采合抽泵 工艺配套 效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胁迫下火龙果转录组及热激蛋白响应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李俊成 党芸芝 孙清明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67-1075,共9页
为探究火龙果(Selenicereus spp.)高温胁迫后基因表达变化,研究火龙果高温胁迫响应的关键基因,挖掘耐高温基因资源。本研究通过RNA-seq对25℃及40℃处理24 h的火龙果枝条进行测序,从系统生物学角度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火... 为探究火龙果(Selenicereus spp.)高温胁迫后基因表达变化,研究火龙果高温胁迫响应的关键基因,挖掘耐高温基因资源。本研究通过RNA-seq对25℃及40℃处理24 h的火龙果枝条进行测序,从系统生物学角度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火龙果在遭遇40℃胁迫24 h后,与25℃胁迫相比,枝条中有2 408个基因的表达发生显著变化,其中基因包括165个转录因子,占基因总量的6.7%;表达量上调2~587倍或者下调2~59倍。热激蛋白(HSP)在胁迫后表达量上调尤为显著,差异表达基因中上调程度最高的10个基因均为HSP,可能具有重要的胁迫耐受作用。通过qPCR对不同胁迫时间样品该10个HSP表达量检测发现,HSP18.2,HSP21,HSP22,HSP23.5,HSP23.6在胁迫5 h后表达量即上调至50倍以上,尤其是HSP21,在胁迫5 h后表达量即上调391倍,在10 h时表达量达到最高水平,上调589倍,响应速度高于其他基因。HSP的快速响应可能和火龙果的高温耐受性有关,HSP21可以作为火龙果高温胁迫的信号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龙果 高温胁迫 热激蛋白 转录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源红椿SRAP标记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20
9
作者 李培 阙青敏 +6 位作者 欧阳昆唏 李俊成 湛欣 朱芹 张俊杰 邓小梅 陈晓阳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2-70,共9页
[目的]由于过度采伐和天然更新能力较差等原因,红椿天然林分和林木的数量日益减少。深入研究红椿不同种源的遗传多样性,揭示其群体结构分布,可为其种质资源保护和选择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相关序列多态性分子标记(SRAP)对来... [目的]由于过度采伐和天然更新能力较差等原因,红椿天然林分和林木的数量日益减少。深入研究红椿不同种源的遗传多样性,揭示其群体结构分布,可为其种质资源保护和选择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相关序列多态性分子标记(SRAP)对来自中国的29个种源及1个澳大利亚种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各种源地选取母树30株,株距50 m以上。澳大利亚种源取自华南农业大学红椿资源收集圃。利用POPGENE1.32,NTSYSpc2.1,Gen AIEx 6.5和STRUCTRUE 2.3进行遗传参数估计、聚类图构建、主坐标分析、地理隔离模式构建及遗传结构分析。[结果]24对SRAP引物组合共扩增出505条多态性条带,引物的多态信息含量(PIC)均值为0.41;30个红椿种源间的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平均为0.377 0;种源内Shannon’s信息指数(I)变动幅度为0.157 5~0.467 5,种源间均值为0.556 9。分子方差分析(AMOVA)得出,在总的遗传变异中,79.26%的遗传分化存在于种源间,种源内分化仅占20.74%,表明红椿的遗传分化主要来源于种源间,红椿良种选育应首先开展种源选择。STRUCTURE分析将30个红椿种源分成2大组群,趋势呈现为华东与华中种源为一组,西南、华南与澳大利亚的种源为另一组;Mantel检测显示,中国红椿种源存在地理隔离模式(IBD)。非加权平均法(UPGMA)聚类分析将红椿30个种源划分为4大类:第Ⅰ类包括14个种源,主要是来自华中和华东地区的种源;广东乐昌种源独立成为一类,形成第Ⅱ类;第Ⅲ类包括13个种源,主要是来自西南和华南的种源;广东云浮种源和澳大利亚多瑞格的种源组成第Ⅳ类。主坐标分析(PCo A)得到的结果与聚类分析结果相似。[结论]红椿分布地区生境片段化,使各群体在空间上相对隔离、基因交换频率低、流动程度小,从而导致地理变异。聚类分析与主坐标分析的结果与地理分布格局基本吻合。在红椿保护和管理的过程中,在对原有生境进行保护的同时,要加强人工繁育技术研究,并注意最大限度地保护红椿的遗传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椿 SRAP标记 遗传多样性 遗传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楝种源间种子发芽变异的观测 被引量:10
10
作者 廖柏勇 陈晓阳 +3 位作者 陈丽君 惠文凯 李俊成 周祥斌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43-47,52,共6页
对8个省份36个种源的苦楝种子进行场圃发芽试验,观测苦楝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并分析其地理变异规律。结果表明,发芽率和发芽势在种源间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36个种源平均发芽率为59.5%,平均发芽势为40.3%。发芽性状表现较好的种源是江... 对8个省份36个种源的苦楝种子进行场圃发芽试验,观测苦楝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并分析其地理变异规律。结果表明,发芽率和发芽势在种源间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36个种源平均发芽率为59.5%,平均发芽势为40.3%。发芽性状表现较好的种源是江西赣州、于都、遂川,云南麻栗坡和西畴,福建漳平以及广东恩平;表现较差的是海南、云南勐腊和罗平,贵州兴义以及福建永安等种源。发芽率、发芽势随采种点由西向东、由南向北逐渐增加,且发芽时间相对集中。聚类分析将36个种源聚为5类,相同或相邻物候区的种源大多聚为一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楝 种源 发芽率 发芽势 相关分析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放开采覆岩“两带”高度的计算公式及适用性分析 被引量:185
11
作者 许延春 李俊成 +1 位作者 刘世奇 周霖 《煤矿开采》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7,11,共5页
当前所依据的《三下采煤规程》中没有预计综放开采工作面覆岩破坏高度的经验公式,为了合理留设特厚煤层综放开采工作面露头区安全保护煤岩柱,有必要建立适用于综放开采工作面覆岩导水裂缝带和垮落带高度计算的经验公式。依据项目的实测&... 当前所依据的《三下采煤规程》中没有预计综放开采工作面覆岩破坏高度的经验公式,为了合理留设特厚煤层综放开采工作面露头区安全保护煤岩柱,有必要建立适用于综放开采工作面覆岩导水裂缝带和垮落带高度计算的经验公式。依据项目的实测"两带"成果,并且收集了40余个"两带"孔的综放开采工作面不同硬度类型覆岩的"两带"高度数据,采用数理统计回归分析的方法,得出了适用于综放开采工作面中硬、软弱覆岩条件下的"两带"高度计算的经验公式,并进行了实用性分析。研究成果对含水层下特厚煤层综放开采工作面浅部安全开采和保护煤岩柱的合理留设有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放开采 “两带”高度 计算公式 适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径向基神经网络在非线性非定常气动力建模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史志伟 王峥华 李俊成 《空气动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8-112,119,共6页
基于南航NH-2风洞中某飞机模型大迎角大振幅单自由度偏航、滚转及偏航-滚转耦合的谐波、阶跃运动实验数据,应用径向基神经网络,研究人工神经网络描述非线性非定常气动力特性的能力。研究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径向基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结果... 基于南航NH-2风洞中某飞机模型大迎角大振幅单自由度偏航、滚转及偏航-滚转耦合的谐波、阶跃运动实验数据,应用径向基神经网络,研究人工神经网络描述非线性非定常气动力特性的能力。研究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径向基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结果与训练数据和验证数据都符合得很好,说明神经网络建模方法可以有效地对高度非线性的气动力进行建模。研究还表明,用神经网络建立模型时所需要的风洞实验数据可以减少,从而提高风洞实验效率、减少风洞实验的时间和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向基神经网络 非线性非定常气动力模型 等效缩减频率 谐波运动 阶跃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团花树α扩展蛋白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欧阳昆唏 李俊成 +2 位作者 黄浩 刘明骞 陈晓阳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62-71,共10页
采用扩增保守区域、基因组步移及3’RACE技术,在团花树中克隆到15个α-expansin基因的cDNA序列,命名为AcEXPA2-16(GenBank注册号JF922686-JF922700),其相对应的基因组序列GenBank注册号为JF922701-JF922715。包括已知的AcEXPA1,这16个E... 采用扩增保守区域、基因组步移及3’RACE技术,在团花树中克隆到15个α-expansin基因的cDNA序列,命名为AcEXPA2-16(GenBank注册号JF922686-JF922700),其相对应的基因组序列GenBank注册号为JF922701-JF922715。包括已知的AcEXPA1,这16个EXPA蛋白的大小及序列高度保守,包括N端的信号肽、3个外显子和2个内含子。通过氨基酸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树分析,AcEXPA1-16分为4个亚族,分别为A、B、C和D亚族。定量PCR分析显示AcEXPA1-16基因在同一组织中的表达存在冗余现象,而单个基因在不同的组织中又存在特异表达,尤其AcEXPA8在形成层中的表达水平极高。这表明AcEXPA8在木质部发生的过程中可能起到重要的作用。研究结果为在团花树中研究α-expansin基因与木质部的生长和材质的关系提供信息,并最终为林木分子育种提供潜在的候选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花树 α扩展蛋白 基因克隆 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油用超声波与化学防垢技术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7
14
作者 刘清云 李俊成 +2 位作者 郑刚 龙永福 罗跃 《青岛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 CAS 2010年第4期83-86,共4页
集输系统水体结垢是各大油田都面临的普遍问题,为此,把超声波与化学防垢剂的防垢技术相结合进行了研究。针对不同的超声波防垢器的前级信号波形、不同的超声波频率和功率及防垢剂添加前后等进行了防垢效果实验。结果显示:使用频率为25 ... 集输系统水体结垢是各大油田都面临的普遍问题,为此,把超声波与化学防垢剂的防垢技术相结合进行了研究。针对不同的超声波防垢器的前级信号波形、不同的超声波频率和功率及防垢剂添加前后等进行了防垢效果实验。结果显示:使用频率为25 kHz、功率为120 W的矩形脉冲超声波,添加10 mg/L的防垢剂,防垢效率最高可达到97%。结果说明,物理防垢与化学防垢结合有显著的协同增效作用。所研制的超声波防垢器在长庆油田已获得良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防垢 超声波防垢 防垢器 防垢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梁木幼林家系主要性状的观测与优良家系的初步选择 被引量:4
15
作者 阙青敏 欧阳昆唏 +4 位作者 李培 李俊成 张俊杰 陈晓阳 廖柏勇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15期18-24,共7页
2011年从云南、广西、广东等地选择黄梁木幼树40株,2014年5月在广东雷州开展了家系造林对比试验,2015年1月的调查结果表明:树高、地径、冠幅、枝下高、冠高比、冠径比等生长性状在家系间差异极显著,性状家系遗传力均达到0.5以上,家系间... 2011年从云南、广西、广东等地选择黄梁木幼树40株,2014年5月在广东雷州开展了家系造林对比试验,2015年1月的调查结果表明:树高、地径、冠幅、枝下高、冠高比、冠径比等生长性状在家系间差异极显著,性状家系遗传力均达到0.5以上,家系间选择潜力大;根据性状相关分析和回归检验判断,地径、树高、枝下高对材积指数的影响最大,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材积指数主要性状指数方程。以10%的入选率选出4个优良家系,4个优良家系的地径、树高、材积指数、枝下高、冠径比和冠高比的平均遗传增益分别为20.15%、20.49%、46.20%、9.98%、2.45%和-8.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梁木 遗传变异 家系选择 指数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距离煤层综采过薄煤区地质构造坑透探测技术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俊成 孟国胜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157-160,共4页
基于马脊梁煤矿14-3号近距离煤层过薄煤区开采过程中面临的地质问题,采用坑透探测技术对14-3号煤层8507工作面地质情况进行探测。在坑道无线电波透视法探测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得出一套实际可行的坑透探测技术,并对探测数据进行分析... 基于马脊梁煤矿14-3号近距离煤层过薄煤区开采过程中面临的地质问题,采用坑透探测技术对14-3号煤层8507工作面地质情况进行探测。在坑道无线电波透视法探测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得出一套实际可行的坑透探测技术,并对探测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彻底查清煤层赋存的变化规律,准确判断该薄煤区对回采工作面的影响程度,减少不必要的工程浪费,提高煤炭采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距离煤层 综采工作面 薄煤层 坑透探测技术 复杂地质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光干涉技术在球轴承测量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石炜 李俊成 +2 位作者 韩军 王建国 王靖禹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23-626,共4页
为了实现球轴承中球体在制造加工中快速准确的测量,采用白光干涉技术、图像处理技术和信号处理技术组建了一整套的基于迈克尔逊干涉仪的测量系统。对白光干涉技术进行了理论分析,对轴承球体进行了光学球面半径的高精度测量和粗糙度测量... 为了实现球轴承中球体在制造加工中快速准确的测量,采用白光干涉技术、图像处理技术和信号处理技术组建了一整套的基于迈克尔逊干涉仪的测量系统。对白光干涉技术进行了理论分析,对轴承球体进行了光学球面半径的高精度测量和粗糙度测量,取得了光洁度图像和曲率半径图像。在大量实验论证的基础上经过处理和计算得到了精确的计算数据,光洁度分辨率可达到纳米量级,曲率也可以计算到微米量级。结果表明,利用此技术可以对球面进行快速精确的测量,提高了加工质量和检测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光学 全场光学相干层析成像 相移干涉法 曲率测量 粗糙度测量 鲁棒高斯回归滤波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澳大利亚12个剑豆种源生长节律及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明骞 陈晓阳 +4 位作者 陈丽君 周玮 李俊成 惠文凯 丁美美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16-20,共5页
以从澳大利亚引进的12个剑豆种源为研究对象,对其生长规律和21个性状进行了调查,并采用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方法对剑豆种源的13个数量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种源间多数性状的差异显著;单株产量与株高、荚重、荚宽、荚厚、单株荚... 以从澳大利亚引进的12个剑豆种源为研究对象,对其生长规律和21个性状进行了调查,并采用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方法对剑豆种源的13个数量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种源间多数性状的差异显著;单株产量与株高、荚重、荚宽、荚厚、单株荚数、百粒重等性状呈显著正相关关系。通过聚类分析,可将12个剑豆种源分为4个大类,第1类:可以攀爬,分枝较多,结实量大,为晚熟型;第2类:植株不攀爬,为早熟型;第3类:植株善于攀爬且早熟;第4类:可攀爬且晚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剑豆 遗传变异 相关分析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臭气体检测系统及其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旭 刘丽冰 +3 位作者 许艳杰 李俊成 王凤娇 张思祥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3期38-43,共6页
恶臭污染因其影响人类正常生活,受到环保研究人员的高度重视,因此开展恶臭气体检测方法和仪器开发研究有很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介绍了气体分离的基本理论和恶臭气体检测系统的自主开发过程.对作为系统分离单元的微流控芯片毛细色... 恶臭污染因其影响人类正常生活,受到环保研究人员的高度重视,因此开展恶臭气体检测方法和仪器开发研究有很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介绍了气体分离的基本理论和恶臭气体检测系统的自主开发过程.对作为系统分离单元的微流控芯片毛细色谱柱的沟道内涂敷3种不同极性的固定相,并对其分别进行实验.实验表明极性固定相聚乙二醇对极性气体混合物分离效果较好;非极性固定相100%二甲基聚硅氧烷对非极性气体混合物分离效果较好;而中等级性固定相14%氰丙基苯基-86%二甲基聚硅氧烷对3种极性和非极性气体混合物能够实现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臭 微流控芯片 毛细色谱柱 气体检测 固定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伸缩机翼变体飞机气动特性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俊成 艾俊强 李士途 《航空工程进展》 2013年第1期22-27,共6页
伸缩机翼变体飞机通过机翼伸缩调整机翼展长,从而改变机翼面积和展弦比,改变飞机的气动布局和机翼的气动特性,满足多任务点的设计要求。简要介绍伸缩机翼变体飞机的发展历史,重点研究一种采用伸缩机翼设计的超音速飞机的气动特性变化。... 伸缩机翼变体飞机通过机翼伸缩调整机翼展长,从而改变机翼面积和展弦比,改变飞机的气动布局和机翼的气动特性,满足多任务点的设计要求。简要介绍伸缩机翼变体飞机的发展历史,重点研究一种采用伸缩机翼设计的超音速飞机的气动特性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亚音速时机翼展长伸长,展弦比增大,飞机诱导阻力降低,升阻比提高,可以明显提高飞机的航程;超音速时机翼展长缩短,展弦比减小,飞机的波阻降低,升阻比增大,提高了超音速飞行性能。伸缩机翼概念用于超音速飞机设计时能很好地兼顾亚音速巡航和超音速冲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伸缩机翼 变体飞机 气动特性 展弦比 升阻比 航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