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尿毒症心肌病患者左室功能和结构的影响——附66例临床观察分析
1
作者 李佑生 朱棱 +3 位作者 伍大华 曲晓璐 刘芳 谭光波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3年第2期82-85,共4页
目的 :考察并比较中西医结合治疗与单用中医治疗、西医治疗尿毒症心肌病的疗效。方法 :中西医结合治疗组 2 3例 ,采用中医辨证论治、西医基础治疗及心室逆转治疗 ;与单纯西医治疗组 2 3例及中医治疗组 2 0例进行比较。三组疗程均为 9个... 目的 :考察并比较中西医结合治疗与单用中医治疗、西医治疗尿毒症心肌病的疗效。方法 :中西医结合治疗组 2 3例 ,采用中医辨证论治、西医基础治疗及心室逆转治疗 ;与单纯西医治疗组 2 3例及中医治疗组 2 0例进行比较。三组疗程均为 9个月。结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组 2 3例 ,治疗前后患者左室功能及左室结构指标大多均有所改善 (P <0 .0 5、P <0 .0 1、P <0 .0 0 1) ,疗效优于西医治疗组、中医治疗组。结论 :以痰瘀为主的中医辨证论治、结合西医降压等对症治疗 ,可在一定时期内改善尿毒症心肌病 ,且优于单纯中医或西医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治疗 尿毒症心肌病 左室功能 左室结构 临床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肾健脑法对脑萎缩智能状态及老龄小鼠海马区超微结构的影响
2
作者 周慎 陈立峰 +5 位作者 杨维华 彭志辉 刘芳 李佑生 伍大华 杨力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8期18-20,共3页
目的:观察温肾健脑法对脑萎缩患者智能状态的临床疗效及对老龄小鼠海马区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分组、阳性药物对照方法,治疗组用温肾健脑法组方的益肾健脑颗粒2号,临床对照组用吡拉西坦片,动物实验对照组用维生素E。结果:中医... 目的:观察温肾健脑法对脑萎缩患者智能状态的临床疗效及对老龄小鼠海马区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分组、阳性药物对照方法,治疗组用温肾健脑法组方的益肾健脑颗粒2号,临床对照组用吡拉西坦片,动物实验对照组用维生素E。结果:中医证候总有效率治疗组95.0%,对照组60.0%,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智能状态的评定选用MMSE、HDS和ADL等量表,结果两组治疗前后自身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物实验中发现老龄小鼠脑神经细胞结构正常,但出现海马CA1与CA3区神经细胞密度降低,线粒体老化,胞质中可见脂褐素颗粒和溶酶体等老化改变,而温肾健脑法和维生素E可延缓脑神经细胞的这种改变,从而为临床治疗脑萎缩提供了实验依据。结论:温肾健脑法能够改善脑萎缩患者的智能状态,并能延缓老龄小鼠海马区神经元的老化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肾健脑法 脑萎缩 智能状态 老龄小鼠 海马区 超微结构 肾虚证 血瘀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香气入脾”论治不寐
3
作者 沈瑜 张贤彬 +1 位作者 时倩琳 李佑生 《中国民间疗法》 2024年第24期23-26,共4页
该文从“香气入脾”角度探讨不寐的治疗。不寐的发生发展与脾胃相关,病机主要为中土失养,斡旋失司。基于“香气入脾”理论,以培补中土、斡旋气机为治法,选用入心、脾两经的安息香为主药并配伍他药组成香方,治疗不寐,可取得较好疗效。
关键词 不寐 香气入脾 培补中土 斡旋气机 安息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游离脂肪酸对足细胞凋亡的影响及丹酚酸与黄芪多糖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17
4
作者 李佑生 王文健 +5 位作者 刘毅 马宇滢 何春燕 何燕铭 陈伟华 应健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8年第7期606-608,共3页
目的:考察游离脂肪酸(FFA)诱导足细胞凋亡的作用,以及中药组分丹酚酸与黄芪多糖防治FFA诱导的足细胞凋亡的效果。方法:采用永生化小鼠足细胞株,通过温度选择的培养方法诱导足细胞分化,分为空白组、FFA组(FFA30μmol/L)、FFA+丹酚酸组(10... 目的:考察游离脂肪酸(FFA)诱导足细胞凋亡的作用,以及中药组分丹酚酸与黄芪多糖防治FFA诱导的足细胞凋亡的效果。方法:采用永生化小鼠足细胞株,通过温度选择的培养方法诱导足细胞分化,分为空白组、FFA组(FFA30μmol/L)、FFA+丹酚酸组(10mg/L)、FFA+黄芪多糖组(0.2g/L),干预24h后收集细胞,以AnnexinV-FITC和PI双染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观察各组足细胞的凋亡率。结果:加FFA组足细胞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空白组,加入丹酚酸与黄芪多糖后能够减少细胞凋亡的百分比,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1)。丹酚酸与黄芪多糖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FFA有促进足细胞凋亡的作用,而丹酚酸与黄芪多糖对足细胞的凋亡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脂肪酸 足细胞 丹酚酸 黄芪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柏地黄汤对大鼠膜性肾病大剂量激素治疗中的增效减毒作用 被引量:5
5
作者 李佑生 廖水玉 +1 位作者 李董平 陈玲玲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87-193,共7页
探讨了知柏地黄汤对大鼠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MN)大剂量激素治疗中的增效减毒作用。针对7周龄SPF级雄性SD大鼠45只,将其分为空白组(C)、模型组(MG)、知柏地黄汤组(ZDD),每组各15只,采用阳离子牛血清白蛋白(C-BSA)、甲泼尼... 探讨了知柏地黄汤对大鼠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MN)大剂量激素治疗中的增效减毒作用。针对7周龄SPF级雄性SD大鼠45只,将其分为空白组(C)、模型组(MG)、知柏地黄汤组(ZDD),每组各15只,采用阳离子牛血清白蛋白(C-BSA)、甲泼尼龙琥珀酸钠(MPSS)制备大鼠MN伴激素性骨损伤复合模型,药物干预4周后观察24h尿蛋白、血清白蛋白(ALB)、总蛋白(TP)、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肌酐(Scr)、尿素氮(BUN)及肾脏、股骨头病理及其半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与MG组比较,ZDD组24h尿蛋白、血清TC、TG水平显著降低(P<0.01),血清TP、ALB水平显著升高(P<0.01),肾组织病理损害较轻,免疫复合物IgG、补体C3荧光染色较弱,骨组织病理损害较轻。ZDD在对大鼠MN大剂量激素治疗中,可能具有缓解蛋白尿、调节血脂代谢、改善肾脏病理改变的作用,以及改善激素性骨损伤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性肾病 骨损伤 激素 知柏地黄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代谢综合征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李董平 陈伊莉 李佑生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7年第1期13-16,共4页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syndrome,MS)是近几年的研究热点,目前普遍认为MS是以胰岛素抵抗(insulinResistance,IR)为共同病理土壤,肥胖、脂质异常、高血压、糖耐量受损或糖尿病等危险组分聚集状态,为并发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高...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syndrome,MS)是近几年的研究热点,目前普遍认为MS是以胰岛素抵抗(insulinResistance,IR)为共同病理土壤,肥胖、脂质异常、高血压、糖耐量受损或糖尿病等危险组分聚集状态,为并发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高危基础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综合征 中医药 作用机制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做好超长途运输的安全管理
7
作者 李佑生 《道路交通管理》 1999年第1期25-25,共1页
关键词 驾驶员 辅助制动系统 长途运输 车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诊治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时倩琳 吴建伟 +4 位作者 廖垚 张贤彬 曹凤珍 赵艺芳 李佑生 《中国民间疗法》 2022年第3期118-121,共4页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临床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因其皮肤表现出青紫斑点或斑块的特点,故中医将其命名为紫斑。对于ITP的诊治,西医已有相对成熟的方案,但仍面临难治、易复发等问题。中医对紫斑有深入的认识及成熟的治疗方法。该文...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临床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因其皮肤表现出青紫斑点或斑块的特点,故中医将其命名为紫斑。对于ITP的诊治,西医已有相对成熟的方案,但仍面临难治、易复发等问题。中医对紫斑有深入的认识及成熟的治疗方法。该文归纳中医对紫斑的病机认识及古今医家辨证论治思想与经验,以期促进现代医者更加准确地诊断和治疗该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紫斑 肌衄 血证 衄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张贤彬 廖垚 +2 位作者 殷贝 时倩琳 李佑生 《中国民间疗法》 2022年第6期114-118,共5页
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中医病因病机及黄芪治疗SLE的历史源流、药理作用、临床研究等方面对近年来黄芪治疗SLE的文献进行综述,指出黄芪治疗SLE存在一定风险,尽量使用其他补益类中药。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阴阳毒 痹证 黄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气养阴法论治Barrett食管
10
作者 曹凤珍 廖垚 +2 位作者 赵艺芳 时倩琳 李佑生 《中国民间疗法》 2022年第14期8-10,79,共4页
Barrett食管病因病机复杂,发病率逐年升高,作为食管腺癌的癌前病变,已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该文主要从Barrett食管的病理分析及该病与益气养阴法的关系两个方面论述,探讨益气养阴法论治Barrett食管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BARRETT食管 癌前病变 益脾气 养胃阴 益气养阴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从传统中医学角度探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11
作者 廖垚 鲍广兵 +2 位作者 周美辰 张贤彬 李佑生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0年第6期1013-1015,共3页
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肺炎属中医湿邪性质的“疫疠”范畴,具有强烈传染性及流行性,中医学在传染病的防治中积累了丰富的学术理论和临床经验,五运六气理论是传统中医学的精粹所在,基于运气理论分析该病病因病机及证候特点,结合辨证论... 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肺炎属中医湿邪性质的“疫疠”范畴,具有强烈传染性及流行性,中医学在传染病的防治中积累了丰富的学术理论和临床经验,五运六气理论是传统中医学的精粹所在,基于运气理论分析该病病因病机及证候特点,结合辨证论治、治未病、调情志、瘟疫外用方法等方面探析中医学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治中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中医学 五运六气 中医药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