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比表面积PI水泥性能试验研究
1
作者 岳彩虹 艾洪祥 +3 位作者 韩世界 李传耀 王洪全 李宁 《低温建筑技术》 2025年第4期130-133,共4页
为探讨不同比表面积水泥对水泥性能和混凝土力学性能、耐久性能的影响,文中将PI水泥改变球磨时间以调节水泥的比表面积,并研究了水泥胶砂的扩展度、抗压强度以及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耐久性。结果表明比表面积的增加导致水泥胶砂的扩展度... 为探讨不同比表面积水泥对水泥性能和混凝土力学性能、耐久性能的影响,文中将PI水泥改变球磨时间以调节水泥的比表面积,并研究了水泥胶砂的扩展度、抗压强度以及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耐久性。结果表明比表面积的增加导致水泥胶砂的扩展度下降,但提高了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并且减小了碳化深度。然而,较高的比表面积也增加了混凝土的早期收缩。研究建议在实际应用中,选择比表面积为340 m2/kg的水泥,以获得较好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同时降低经济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比表面积 电石渣 碳化深度 耐久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道路交叉口生态驾驶策略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李传耀 张帆 +2 位作者 王涛 黄德鑫 唐铁桥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1-92,共12页
在互联和自动驾驶环境下,生态驾驶具有显著的潜力,可提高交通效率并降低能源消耗和排放。本文探讨一种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算法的生态驾驶策略,该算法可优化互联自动驾驶汽车(CAV)的纵向操纵和横向决策;将状态空间分为与车辆动态特性相关... 在互联和自动驾驶环境下,生态驾驶具有显著的潜力,可提高交通效率并降低能源消耗和排放。本文探讨一种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算法的生态驾驶策略,该算法可优化互联自动驾驶汽车(CAV)的纵向操纵和横向决策;将状态空间分为与车辆动态特性相关的局部变量,以及与信号交叉口相关的全局变量,确保CAV与环境之间的充分互动;奖励函数综合考虑了车辆的驾驶要求,与信号灯的协同作用以及全局节能激励因素;此外,设计一个典型的城市道路场景训练模型。结果表明,在信号灯和智能体输出协同控制下,本文提出的策略可以实现CAV的生态驾驶,并确保CAV准确驶入目标车道;在动态交通环境下进行仿真显示,通过控制多辆CAV引导人工驾驶车辆,本文方法可将交叉路口的通行能力提高约17.90%,并将交通系统的燃料消耗和污染物排放降低约8.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交通 生态驾驶 深度强化学习 互联与自动驾驶汽车 信号交叉路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腰丛-腘窝坐骨神经阻滞在大隐静脉曲张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2
3
作者 音樱 谢言虎 +3 位作者 章敏 周玲 李传耀 柴小青 《安徽医学》 2017年第2期154-158,共5页
目的观察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引导下的腰丛联合腘窝坐骨神经阻滞在单侧大隐静脉曲张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择期行单侧大隐静脉曲张手术患者60例,ASA分级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 目的观察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引导下的腰丛联合腘窝坐骨神经阻滞在单侧大隐静脉曲张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择期行单侧大隐静脉曲张手术患者60例,ASA分级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神经阻滞组(NB组,30例)和硬膜外麻醉组(EA组,30例)。记录两组麻醉前(T_0)、麻醉后10分钟(T_1)、30分钟(T_2)、60分钟(T_3)的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记录两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维持时间、术中麻黄碱使用情况、麻醉效果及术后随访情况(恶心呕吐及尿潴留)。结果与EA组相比,NB组T_2时的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高于EA组(P<0.05);NB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小于EA组(P<0.05),阻滞维持时间大于EA组;NB组术中麻黄碱使用例数小于EA组(P<0.05);两组在麻醉优良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潴留NB组中的发生率低于E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恶心呕吐方面比较,两组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腰丛-腘窝坐骨神经阻滞用于单侧大隐静脉曲张手术的麻醉效果与硬膜外麻醉相似,且具有血流动力学影响小、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神经刺激器 腰丛神经阻滞 腘窝坐骨神经阻滞 硬膜外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超声多普勒应用于体外循环下主动脉瓣膜置换术的左心功能评价 被引量:3
4
作者 孙雪梅 王瑞婷 +4 位作者 李传耀 凡小庆 王德龙 柴小青 潘建辉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65-169,共5页
目的食管超声多普勒技术已广泛用于一些大手术中的补液指导,而在心脏瓣膜置换术中应用较少。文中旨在评价食管超声多普勒技术在体外循环下主动脉瓣膜置换术中指导液体治疗,血管活性药物使用后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和心功能的恢复。方法... 目的食管超声多普勒技术已广泛用于一些大手术中的补液指导,而在心脏瓣膜置换术中应用较少。文中旨在评价食管超声多普勒技术在体外循环下主动脉瓣膜置换术中指导液体治疗,血管活性药物使用后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和心功能的恢复。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5年6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徽省立医院心脏外科收治的行体外循环下心脏主动脉瓣膜置换术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多普勒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多普勒组根据食管多普勒监测血流动力学参数指导术中(停体外循环至术毕)输液和药物使用,对照组采用中心静脉压、平均动脉压和心率监测指导,进行经验性治疗。观察2组术中胶体液、晶体液、尿量、失血量和恢复情况及术中、后血流动力学参数、乳酸值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胶体液量[(303±60)m L]、晶体液量[(533±87)m L]、体外循环后尿量[(274±95)m L]比较,多普勒组[(373±65)、(596±83)、(338±84)m L]均明显升高(P<0.05);红细胞、血浆、术后拔管时间、多巴胺用量、多巴酚丁胺用量及住院时间均明显降低(P<0.05)。手术结束时,多普勒组心率和峰流速变量较对照组明显降低[(114±11)次/min vs(107±10)次/min,(13.7±3.0)%vs(11.6±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普勒组平均外脉压、每搏量、心脏指数、平均加速度和校正血流时间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术后6 h,多普勒组较对照组心率降低、MAP升高[(112±13)次/min vs(104±11)次/min,(71±10)mm Hg vs(78±8)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结束和术后6 h的对照组乳酸值为[(3.56±0.76)、(2.34±0.37)mmo L/L],而多普勒组[(2.99±0.61)、(2.03±0.40)mmo L/L]显著降低(P﹤0.05)。与体外循环结束时乳酸值比较,手术结束和术后24 h对照组和多普勒组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主动脉瓣膜置换术中,采用食管超声多普勒技术可以及时准确地反映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和左心功能,更精确地指导临床医师进行最合适的治疗,确保机体微循环的灌注,是快速康复外科治疗的一种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超声多普勒 血流动力学 液体治疗 心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及途径应用长托宁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3
5
作者 潘建辉 康芳 +1 位作者 李传耀 陈昆洲 《安徽医学》 2007年第2期102-104,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及途径应用长托宁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160例择期全麻手术病人,根据麻醉前用药均分为8组:Ⅰ组肌注长托宁0.5mg;Ⅱ组肌注长托宁1.0mg;Ⅲ组肌注阿托品0.5mg;Ⅳ组肌注东莨菪碱0.3mg;Ⅴ组静注长托宁1.0mg;Ⅵ组静注阿...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及途径应用长托宁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160例择期全麻手术病人,根据麻醉前用药均分为8组:Ⅰ组肌注长托宁0.5mg;Ⅱ组肌注长托宁1.0mg;Ⅲ组肌注阿托品0.5mg;Ⅳ组肌注东莨菪碱0.3mg;Ⅴ组静注长托宁1.0mg;Ⅵ组静注阿托品0.5mg;Ⅶ组静注东莨菪碱0.3mg;Ⅷ组静注生理盐水1.0ml。观察用药前、后30分钟心率、血压、口干、术中从气道吸引出分泌物、以及药物副作用等情况。结果Ⅰ~Ⅳ各组药物肌注后血压无明显变化(P>0.05),Ⅲ组肌注阿托品后心率稍有升高(P<0.05)。Ⅵ、Ⅶ组静注阿托品、东莨菪碱后心率、血压升高(P<0.01),但Ⅴ组静注长托宁后心率、血压无明显变化。Ⅰ~Ⅶ各组药物肌注或静注后口干明显,与Ⅷ组相比,P<0.01。Ⅰ、Ⅲ、Ⅳ、Ⅵ、Ⅶ组术中、术毕拔管时从口腔、气管内吸引出分泌物量与Ⅷ组相比,P<0.05;而Ⅱ、Ⅴ组与Ⅷ组相比,P<0.01。未发现有关长托宁的药物副作用。结论临床剂量长托宁(1.0mg疗效更佳)具有明显抑制气道腺体分泌作用,且对心率无影响,应用范围广,毒副作用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戊乙奎醚 阿托品 东莨菪碱 术前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New Car-Following Model with Consideration of Driving Resistance 被引量:1
6
作者 LI Chuan-Yao TANG Tie-Qiao +1 位作者 HUANG Hai-Jun SHANG Hua-Yan 《Chinese Physics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3期232-235,共4页
Based on the effects of driving resistance on car movement,we develop a new car-following model.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our model can describe the kinetic property of each car during the processes of starting... Based on the effects of driving resistance on car movement,we develop a new car-following model.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our model can describe the kinetic property of each car during the processes of starting and braking,however the braking process will be postponed and a prominent wavefront will appear during the braking process.With the increase in driving resistance,a car's movement will become more stable during the whole process,the headway of each car will increase and the wavefront will become more prominent.In addition,our model can reproduce the evolution of a small perturb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SISTANCE PROCESS BRAK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