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旅顺港附着生物生态的研究 被引量:22
1
作者 李传燕 黄宗国 +5 位作者 张良兴 郑成兴 李福荣 周凝琪 孙林臣 栾日孝 《生态学报》 CAS 1982年第1期59-65,共7页
海洋附着生物也称污损生物,是生长在船底和水中设施上动植物和微生物的总称。1979年9月至1980年8月在旅顺港进行系统挂板试验,着重研究附着生物的种类、数量和附着季节。 旅顺港位于辽东半岛南端(38°48′N,121°15E),地处黄渤... 海洋附着生物也称污损生物,是生长在船底和水中设施上动植物和微生物的总称。1979年9月至1980年8月在旅顺港进行系统挂板试验,着重研究附着生物的种类、数量和附着季节。 旅顺港位于辽东半岛南端(38°48′N,121°15E),地处黄渤海要冲,与庙岛列岛和登州头共扼渤海咽喉。港内水质清澈、畅通,盐度较高,透明度较大。月平均最高水温8月(20.9℃),最低2月,(1.8℃);月平均海水盐度都在30.1—31.7‰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顺港 挂板 附着生物 固着生物 柄海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埕港污损生物的生态研究 被引量:16
2
作者 李传燕 林盛 +4 位作者 黄宗国 郑成兴 王建军 严颂凯 林娜 《台湾海峡》 CAS CSCD 1994年第2期111-117,共7页
1990年3月至1991年2月,在闽浙交界处的沙埕港进行周年污损生物挂板试验,共记录生物70种。其中,海藻13种,动物57种。以泥藤壶、网纹藤壶、僧帽牡蛎、中胚花筒螅、太平洋侧花海葵、香港网筛苔虫和多种端足类为优势种,全年有生物附着... 1990年3月至1991年2月,在闽浙交界处的沙埕港进行周年污损生物挂板试验,共记录生物70种。其中,海藻13种,动物57种。以泥藤壶、网纹藤壶、僧帽牡蛎、中胚花筒螅、太平洋侧花海葵、香港网筛苔虫和多种端足类为优势种,全年有生物附着,夏、秋、春、冬季的优势种有显著不同,优势种突出,附着量特别大,夏季底层板(6~8月)的湿重生物量达28.03kg/m2,为目前全国沿岸港湾生物量之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损生物 生态 港湾 海藻 泥藤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汕头港污损生物生态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李传燕 黄宗国 +1 位作者 郑成兴 王建军 《台湾海峡》 CAS CSCD 1996年第1期19-24,共6页
1991年6月至1992年5月在汕头港进行污损生物挂板实验,同时调查港区浮标、码头和船底的污损生物,调查方法采用国家海洋调查规范。获119种生物,试板72种,浮标和船底70种,码头54种。其中,泥藤壶、网纹藤壶、僧帽牡蛎、翡翠贻贝、太... 1991年6月至1992年5月在汕头港进行污损生物挂板实验,同时调查港区浮标、码头和船底的污损生物,调查方法采用国家海洋调查规范。获119种生物,试板72种,浮标和船底70种,码头54种。其中,泥藤壶、网纹藤壶、僧帽牡蛎、翡翠贻贝、太平洋侧花海葵、双枝薮枝螅和双节螅为优势种。汕头港一年4季都有生物繁殖附着,盛期是5~11月,高峰9月,月平均生物量1340g/m2,最高9月份,最低2月份,四季度板平均3219g/m2,高低依序为秋、夏、春和冬。试验结果表明,汕头港主要污损生物为沿岸广分布和河口低盐种,其特点是优势种突出,附着量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损生物 船底 浮标 码头 汕头港 生物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厦门港试验浮筏污损生物的群落 被引量:10
4
作者 李传燕 黄宗国 +4 位作者 郑成兴 林盛 王建军 严颂凯 林娜 《台湾海峡》 CAS CSCD 1992年第2期167-173,共7页
1989年6月至1990年5月在厦门港防污、防锈试验的浮筏群进行了周年的污损生物挂板。记录了90种生物,其中网纹藤壶、泥藤壶、僧帽牡蛎、翡翠贻贝、中胚花筒螅、太平洋侧花海葵、厦门膜孔苔虫和多种端足类是优势种。全年都有生物附着,夏、... 1989年6月至1990年5月在厦门港防污、防锈试验的浮筏群进行了周年的污损生物挂板。记录了90种生物,其中网纹藤壶、泥藤壶、僧帽牡蛎、翡翠贻贝、中胚花筒螅、太平洋侧花海葵、厦门膜孔苔虫和多种端足类是优势种。全年都有生物附着,夏、秋和冬、春季的优势种有显著的不同。附着量较大,夏季3个月的湿重生物量高达22.7kg/m^2。这个结果可为防污、防锈试验提供较确切的生物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厦门港 浮筏 生物 污损 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湄洲湾附着生物与油污染生态学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李传燕 黄宗国 +1 位作者 郑成兴 王建军 《台湾海峡》 CAS CSCD 1996年第4期387-393,共7页
1993年6月至1994年5月在湄洲湾炼油厂排污口进行附着生物挂板和海水含油量测定。对码头和浮标生物多样性做定量和定性取样。共记录147种生物,种类极其丰富,既有外海高暖水种,又有近岸广分布种,无冷水和河口低盐种。全年都有生物繁... 1993年6月至1994年5月在湄洲湾炼油厂排污口进行附着生物挂板和海水含油量测定。对码头和浮标生物多样性做定量和定性取样。共记录147种生物,种类极其丰富,既有外海高暖水种,又有近岸广分布种,无冷水和河口低盐种。全年都有生物繁殖附着。但各种生物呈明显季节性。年试板湿重生物量6.58kg/m2,主要由海鞘、藤壶、牡蛎和贻贝组成,同建成3a后附着生物群落达到稳定阶段的油码头生物组成基本一致。湾内海水水质良好,油含量未超出渔业允许浓度(50μg/dm3)标准。这些可为该湾今后监测油污染提供生物生态学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着生物 污染 生态学 湄洲湾 海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蓬莱港附着生物生态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李传燕 黄宗国 +2 位作者 王建年 林盛 郑成兴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64-68,63,共6页
本文描述1984年6月至1985年5月在山东省蓬莱港进行的附着生物生态研究。用杉木及塑料板在浮动码头逐月,逐季进行周年挂板实验。着重研究该港附着生物群落结构,附着季节和数量变化的规律,同时讨论了该港附着生物的生态特点,并同我国沿海... 本文描述1984年6月至1985年5月在山东省蓬莱港进行的附着生物生态研究。用杉木及塑料板在浮动码头逐月,逐季进行周年挂板实验。着重研究该港附着生物群落结构,附着季节和数量变化的规律,同时讨论了该港附着生物的生态特点,并同我国沿海了其他港口进行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着生物 蓬莱港 生态研究 青岛菊海鞘 米氏小叶鞘 长纹海鞘 塑料板 乳突皮海鞘 湿重 生态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北部沿岸污损生物中的苔藓虫 被引量:3
7
作者 李传燕 《台湾海峡》 CAS CSCD 1992年第1期61-68,共8页
作者于1979年9月至1989年8月,先后在广东、海南及广西沿岸港湾进行污损生物和人工鱼礁附着生物周年挂板试验,并调查沿岸港湾浮标、船只、码头、水产养殖设施及其他水下设施的污损生物,获苔藓虫3871号标本,经分析鉴定为88种,隶属3目30科... 作者于1979年9月至1989年8月,先后在广东、海南及广西沿岸港湾进行污损生物和人工鱼礁附着生物周年挂板试验,并调查沿岸港湾浮标、船只、码头、水产养殖设施及其他水下设施的污损生物,获苔藓虫3871号标本,经分析鉴定为88种,隶属3目30科。它们多数是高盐暖水种和广分布种。有少数河口低盐种,遍布于中国沿岸的有26种,黄、渤海已发表的有29种,东海31种,仅南海沿岸水域28种。南海北部沿岸苔藓虫终年都能繁殖附着,附着高峰期为冬春季节的低温月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苔藓虫 污损生物 南海 沿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亚湾潮间带底栖生物种类组成与分布 被引量:40
8
作者 李荣冠 江锦祥 +3 位作者 鲁琳 郑凤武 吴启泉 李传燕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527-535,共9页
于1988年9月—1989年1月在大亚湾潮间带采集底栖动物标本,经分类研究发现,共有547种,其中藻类91种,多毛类120种,软体动物209种,甲壳动物83种,棘皮动物19种,其他动物25种。研究表明,其区系性质以热带亚热带暖水种占多数,有许多热带种发... 于1988年9月—1989年1月在大亚湾潮间带采集底栖动物标本,经分类研究发现,共有547种,其中藻类91种,多毛类120种,软体动物209种,甲壳动物83种,棘皮动物19种,其他动物25种。研究表明,其区系性质以热带亚热带暖水种占多数,有许多热带种发展成优势种。在水平分布上,岩石相种数(316)>沙滩种数(222)>红树林泥滩(51);在垂直分布上,中潮区种数(398)>低潮区(221)>高潮区(36)。种类组成与分布特性主要与底质类型、潮汐、潮流及水温等环境要素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间带 底栖生物 种类 大亚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厦门港网箱养殖场污损生物的研究 被引量:32
9
作者 王建军 黄宗国 +3 位作者 李传燕 郑成兴 林娜 严颂凯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93-102,共10页
1990年3月至1991年3月在厦门港火烧屿网箱养殖场进行了污损生物挂板和挂网试验,对养殖场的污损生物进行了初步研究。优势种是中胚花筒螅、薮枝螅、海根笔螅、僧帽牡蛎、翡翠贻贝、网纹藤壶、泥藤壶、长鳃、灰钩虾、强壮细足... 1990年3月至1991年3月在厦门港火烧屿网箱养殖场进行了污损生物挂板和挂网试验,对养殖场的污损生物进行了初步研究。优势种是中胚花筒螅、薮枝螅、海根笔螅、僧帽牡蛎、翡翠贻贝、网纹藤壶、泥藤壶、长鳃、灰钩虾、强壮细足钩虾、尾剩蜾赢蜚等。全年都有生物附着,生物防除的重点在冬、夏两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箱养殖 污损生物 养殖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汕头港码头、浮标污损生物 被引量:13
10
作者 郑成兴 黄宗国 +2 位作者 李传燕 王建军 林娜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115-124,共10页
汕头港码头、浮标污损生物郑成兴,黄宗国,李传燕,王建军,林娜(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厦门)关键词污损生物,种类组成,附着量,分布,码头,浮标前言汕头港位于广东省沿海东北部,港内的水工建筑(如码头、浮标等)受海洋污... 汕头港码头、浮标污损生物郑成兴,黄宗国,李传燕,王建军,林娜(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厦门)关键词污损生物,种类组成,附着量,分布,码头,浮标前言汕头港位于广东省沿海东北部,港内的水工建筑(如码头、浮标等)受海洋污损生物严重污损。1991年6月,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损生物 种类 附着量 分布 码头 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部湾污损生物生态研究 被引量:15
11
作者 黄宗国 王建军 +2 位作者 林盛 李传燕 郑成兴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94-104,共11页
在北部湾中的涠洲岛及其邻近海域进行周年污损生物挂板,并调查浮标和码头的污损生物,共记录149种,优势种是拟疣裂隆胞苔虫、长柄盘管虫、旋鳃虫、缘齿牡蛎和糊斑藤壶等。全年都有生物附着,盛期6—8月,数量不大。北部湾的污损生物呈现了... 在北部湾中的涠洲岛及其邻近海域进行周年污损生物挂板,并调查浮标和码头的污损生物,共记录149种,优势种是拟疣裂隆胞苔虫、长柄盘管虫、旋鳃虫、缘齿牡蛎和糊斑藤壶等。全年都有生物附着,盛期6—8月,数量不大。北部湾的污损生物呈现了热带外海污损生物群落的许多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部湾 污损 生物 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电白浮标污损生物生态研究 被引量:15
12
作者 林盛 黄宗国 +2 位作者 李传燕 郑成兴 王建军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70-78,共9页
本文根据1985年对广东电白沿岸浮标进行污损生物调查的结果,报道了该海域污损生物的种类组成、附着厚度、覆盖面积和湿重。共获得92种生物,优势种是Balanus reticulatus和Brahcidontes variatiIis。大部分浮标都完全被污损生物所覆盖,... 本文根据1985年对广东电白沿岸浮标进行污损生物调查的结果,报道了该海域污损生物的种类组成、附着厚度、覆盖面积和湿重。共获得92种生物,优势种是Balanus reticulatus和Brahcidontes variatiIis。大部分浮标都完全被污损生物所覆盖,附着厚度为8--15mm,湿重3.8—14.7kg/m^2。浮标侧面、底部及尾管内的污损生物群落有一定的差别。位于港内、港口和港外的浮标,其污损生物群落也不同,布放于海中一年的浮标,污损生物群落已接近顶级,二年浮标的污损生物群落有所衰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标 生物污损 生物生态 海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亚湾核电站邻近水域潮间带生物数量与分布 被引量:9
13
作者 李荣冠 江锦祥 +4 位作者 吴启泉 李传燕 郑凤武 鲁琳 黄心光 《台湾海峡》 CAS CSCD 1999年第4期365-371,共7页
本文分析了大亚湾潮间带生物数量与分布特点,结查表明,其平均生物量为732.859/m~2,平均栖息密度为 1239个/m~2,生物量以藻类居第一位,栖息密度以软体动物居首位。岩石、沙滩和红树林泥滩生态相数量比较,生物量... 本文分析了大亚湾潮间带生物数量与分布特点,结查表明,其平均生物量为732.859/m~2,平均栖息密度为 1239个/m~2,生物量以藻类居第一位,栖息密度以软体动物居首位。岩石、沙滩和红树林泥滩生态相数量比较,生物量以岩石相最高,栖息密度以沙滩最高。数量垂直分布,生物量和栖息密度均为低潮区>中潮区>高潮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间带生物 生物量 密度 大亚湾 生物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江口污损生物生态 被引量:9
14
作者 郑成兴 黄宗国 +4 位作者 李传燕 林盛 王建军 严颂凯 林娜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39-146,共8页
闽江口污损生物生态郑成兴,黄宗国,李传燕,林盛,王建军,严颂凯,林娜(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厦门)关键词污损生物,河口生态前言闽江口位于福建省沿岸东北部(图1),是我国南方重要河口港之一。进行该水域污损生物的调查... 闽江口污损生物生态郑成兴,黄宗国,李传燕,林盛,王建军,严颂凯,林娜(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厦门)关键词污损生物,河口生态前言闽江口位于福建省沿岸东北部(图1),是我国南方重要河口港之一。进行该水域污损生物的调查研究,不仅为闽江口的港工建设提供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江口 污损生物 生态 河口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南部沿海的江豚 被引量:6
15
作者 黄宗国 刘文华 +3 位作者 郑成兴 李传燕 王建军 Thomas A.Jefferson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100-105,共6页
在闽南厦门至漳浦沿海获22只江豚,根据背部棘状小结节的数量与分布,可明显分为两个亚种,即指名亚种(N.p.phocaenoides,81%)和北方亚种(N.p.sunameri, 19%),表明本海域是几个亚种的混栖... 在闽南厦门至漳浦沿海获22只江豚,根据背部棘状小结节的数量与分布,可明显分为两个亚种,即指名亚种(N.p.phocaenoides,81%)和北方亚种(N.p.sunameri, 19%),表明本海域是几个亚种的混栖地带,分析了这些江豚的外部形态和种群结构,测定了脂肪层及各内脏的重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豚 海洋哺乳动物 福建 沿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亚湾核电站附近水域岩相潮间带生物群落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荣冠 江锦祥 +4 位作者 鲁琳 郑凤武 黄心光 李传燕 吴启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380-382,共3页
为了评价大亚湾核电站冷却水排出的余热对海湾生态系和海洋环境的影响,受法国电力公司(EDF)委托,自1986年12月至1989年9月,对大亚湾海域进行了海洋生态调查。内容包括水文、水化、地质、地貌和海洋生物等十多个项目。本文着重分析大亚... 为了评价大亚湾核电站冷却水排出的余热对海湾生态系和海洋环境的影响,受法国电力公司(EDF)委托,自1986年12月至1989年9月,对大亚湾海域进行了海洋生态调查。内容包括水文、水化、地质、地貌和海洋生物等十多个项目。本文着重分析大亚湾核电站附近水域岩相潮间带生物群落结构的特点,旨在确定核电站投产前该水域潮间带生物群落的背景数据,为该湾海洋环境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 群落 潮间带 大亚湾核电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港及珠江口水域苔藓虫六新种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锡兴 李传燕 《台湾海峡》 CAS 1987年第1期53-68,共16页
本文根据对香港和珠江口水域调查所获的500多份苔藓虫标本进行鉴定研究,报道了唇口目4科6个新种。
关键词 个虫 卵胞 长方形 叶状体 珠江口水域 标本 香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