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装备的战场抢修 被引量:16
1
作者 李传梁 《四川兵工学报》 CAS 2008年第4期102-103,127,共3页
介绍了装备战场抢修在现代战争中的地位与作用,分析了装备的战场损伤,包括战斗损伤,随机故障、耗损性故障和人为差错,维修供应不足,装备不适于作战环境等,讨论了战场抢修中经常采用的修理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装备战场抢修能力的设... 介绍了装备战场抢修在现代战争中的地位与作用,分析了装备的战场损伤,包括战斗损伤,随机故障、耗损性故障和人为差错,维修供应不足,装备不适于作战环境等,讨论了战场抢修中经常采用的修理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装备战场抢修能力的设计方法,以期达到最大限度利用装备的效能,提高部队战斗力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场损伤分析 战场抢修 战斗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聚氰胺泡沫塑料的吸声性能 被引量:33
2
作者 苑改红 王宪成 +1 位作者 侯培中 李传梁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55-57,共3页
通过驻波管试验对三聚氰胺泡沫塑料的吸声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了材料厚度、密度对其吸声性能的影响,并与其它常用多孔吸声材料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材料厚度对其吸声性能的影响较大,密度对吸声性能只在频率400 Hz以下略有影响;三聚氰... 通过驻波管试验对三聚氰胺泡沫塑料的吸声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了材料厚度、密度对其吸声性能的影响,并与其它常用多孔吸声材料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材料厚度对其吸声性能的影响较大,密度对吸声性能只在频率400 Hz以下略有影响;三聚氰胺泡沫塑料较纤维材料低频(<1 kHz)吸声系数低,中高频(≥1 kHz)系数高;与聚氨酯泡沫塑料相比,低频(<1 kHz)吸声性能相当,中高频(≥1 kHz)吸声性能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聚氰胺 吸声性能 吸声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爆炸高碳钢丝的爆炸颗粒粒径的测试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王伟忠 宋遒志 +1 位作者 李清 李传梁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4期169-170,181,共3页
在不同喷涂能量下进行了电爆炸高碳钢丝的实验,采用自行设计的爆炸颗粒收集装置对爆炸颗粒进行收集。经过一定的预处理后,利用激光粒度分析仪、扫描电镜等检测手段对高碳钢丝爆炸颗粒的粒径进行测试研究。研究结果为:随喷涂能量的升高,... 在不同喷涂能量下进行了电爆炸高碳钢丝的实验,采用自行设计的爆炸颗粒收集装置对爆炸颗粒进行收集。经过一定的预处理后,利用激光粒度分析仪、扫描电镜等检测手段对高碳钢丝爆炸颗粒的粒径进行测试研究。研究结果为:随喷涂能量的升高,电爆炸颗粒粒径减小;爆炸颗粒大致都呈球形,颗粒粒径分布比较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爆炸 高碳钢丝 爆炸颗粒 粒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测墒补灌条件下施氮量对小麦干物质积累转运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1
4
作者 李传梁 于振文 +2 位作者 张娟 张永丽 石玉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039-1046,共8页
为筛选测墒补灌节水条件下实现小麦高产和氮素高效利用的最优施氮量,以小麦品种烟农1212为材料,在拔节期和开花期将0~40 cm土层土壤相对含水量补灌至70%条件下,设置0、120、180和240kg·h^m(-2)施氮量处理(分别用N0、N1、N2和N3代... 为筛选测墒补灌节水条件下实现小麦高产和氮素高效利用的最优施氮量,以小麦品种烟农1212为材料,在拔节期和开花期将0~40 cm土层土壤相对含水量补灌至70%条件下,设置0、120、180和240kg·h^m(-2)施氮量处理(分别用N0、N1、N2和N3代表),分析施氮量对测墒补灌小麦旗叶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与转运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N2处理下小麦花后7~28d旗叶光合性能显著高于N0和N1处理,但施氮量增至N3时光合性能无显著变化。N2处理的营养器官花前贮藏干物质在花后向籽粒的转运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花后光合同化物积累量显著高于N0和N1处理,但与N3处理无显著差异。成熟期N2处理干物质在籽粒中的分配比例较N0和N1处理分别高5.00和2.86个百分点。N2处理的籽粒灌浆持续时间和活跃灌浆期长,最大灌浆速率下粒重高,籽粒产量较N0和N1处理分别高41.01%和22.44%,且氮肥农学效率最高,氮肥偏生产力较高。综合考虑,180kg·h^m(-2)施氮量为测墒补灌节水条件下最佳施氮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氮量 小麦 光合特性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与中产麦田小麦产量和光能及氮素利用效率的差异 被引量:5
5
作者 李传梁 于振文 +2 位作者 石玉 张永丽 张娟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40-345,共6页
研究高产与中产麦田小麦产量、光能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差异,为缩小产量和资源利用率差,实现小麦高产高效生产提供理论依据。选取高产田和中产田2块麦田,常年小麦产量水平分别为9000,7500 kg/hm^(2)。以小麦品种“烟农1212”为供试材料,分... 研究高产与中产麦田小麦产量、光能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差异,为缩小产量和资源利用率差,实现小麦高产高效生产提供理论依据。选取高产田和中产田2块麦田,常年小麦产量水平分别为9000,7500 kg/hm^(2)。以小麦品种“烟农1212”为供试材料,分析不同产量水平麦田光能利用和氮素利用的差异。结果表明,高产田植株拔节期、开花期和成熟期氮素积累量较中产田提高6.65%~11.25%,开花前氮素向籽粒中的转运量较中产田提高11.60 kg/hm^(2),开花后氮素同化量较中产田提高21.99 kg/hm^(2)。开花后14~28天旗叶氮代谢酶活性均表现为高产田显著高于中产田。高产田土壤氮素表观盈亏量较中产田减少48.61%。高产田开花期和开花后7~28天叶面积指数和旗叶SPAD值较中产田分别提高6.89%~34.56%和8.45%~27.32%;开花期和开花后7~28天高产田冠层光能有效辐射截获率和截获量较中产田提高3.92%~7.70%和3.97%~7.85%。高产田籽粒产量较中产田提高26.71%,光能利用率和氮素利用率分别提高17.39%和19.50%。综上所述,高产田小麦开花后冠层光能有效辐射截获率和营养器官贮存氮素向籽粒的转运量高,提高小麦成熟期籽粒中氮素的积累量,进而提高产量、光能利用率和氮素利用率,同时减少土壤氮素表观盈亏量,减少氮素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产量 光能利用 氮素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