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快速分离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电喷雾质谱法同时测定食品中多种人工合成甜味剂 被引量:11
1
作者 李传慧 李淑娟 +1 位作者 安娟 李建中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319-320,358,共3页
建立了同时检测食品中糖精钠(SA)、安赛蜜(AK)、甜蜜素(SC)、阿斯巴甜(ASP)、纽甜(NTM)5种人工合成甜味剂的RPLC/MS/MS分析方法。色谱分离采用ZOBAX SB-C18(2·1mm×50mm,1·8μm),以乙腈-水为流动相,ESI(-)电离模式下,采... 建立了同时检测食品中糖精钠(SA)、安赛蜜(AK)、甜蜜素(SC)、阿斯巴甜(ASP)、纽甜(NTM)5种人工合成甜味剂的RPLC/MS/MS分析方法。色谱分离采用ZOBAX SB-C18(2·1mm×50mm,1·8μm),以乙腈-水为流动相,ESI(-)电离模式下,采用多反应监测(MRM)进行监测,5种甜味剂的平均添加回收率在82·3%~104·3%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2·0%。本方法可用于食品中5种人工合成甜味剂的同时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合成甜味剂 快速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测定 食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辨证施护病毒性心肌炎68例报告 被引量:1
2
作者 李传慧 王树凤 《安徽中医临床杂志》 2001年第3期223-224,共2页
关键词 病毒性心肌炎 辨证施护 心悸 怔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胜利原油对半滑舌鳎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2
3
作者 夏斌 陈碧鹃 +2 位作者 李传慧 崔毅 马绍赛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3-59,共7页
在室内模拟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暴露浓度和不同作用时间下胜利原油对半滑舌鳎幼鱼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以探讨其用于石油污染的生物标志物的可行性。结果表明,从时间-效应关系分析,半滑舌鳎幼鱼肝脏SO... 在室内模拟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暴露浓度和不同作用时间下胜利原油对半滑舌鳎幼鱼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以探讨其用于石油污染的生物标志物的可行性。结果表明,从时间-效应关系分析,半滑舌鳎幼鱼肝脏SOD和CAT活性随时间总体呈现升高-降低-升高的趋势,并且随着暴露浓度的增加,出现高值的时间提前。从剂量-效应关系分析,半滑舌鳎幼鱼肝脏SOD和CAT活性总体呈现低浓度诱导,高浓度抑制的过程。污染物对生物体的毒性效应存在一定的阈值,在这个阈值内机体未发生中毒反应,污染胁迫解除后也能较快地恢复到正常水平。在本实验中,石油污染对半滑舌鳎幼鱼肝脏CAT活性影响的阈值在0.2~0.4 mg/L之间,而对SOD活性影响的阈值在1.6~3.2 mg/L之间。在此阈值以上,表明石油污染导致机体产生活性氧的速度超过机体抗氧化防御系统的清除能力,损伤作用占主导地位,使机体发生毒性效应。半滑舌鳎幼鱼肝脏CAT活性对石油污染的响应相对于SOD更加敏感,所以更能反映出环境中氧化污染的胁迫,有望成为石油类污染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胜利原油 半滑舌鳎 超氧化物歧化酶 过氧化氢酶 生物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鸡毛制备皮革填充剂的研究
4
作者 李传慧 祁玉洁 +4 位作者 侯明昌 姜威 樊慧萌 王秀秀 段宝荣 《皮革与化工》 CAS 2016年第6期6-11,共6页
采用亚硫酸氢钠和氢氧化钠协同作用提取鸡毛角蛋白.在不同的因素条件下对鸡毛进行水解,并以氮含量为标准,探讨其对鸡毛水解效果的影响.通过实验发现,鸡毛水解的最佳条件为:温度80℃,水解时间为3 h,液固比为0.16(36.46%浓盐酸体积/mL... 采用亚硫酸氢钠和氢氧化钠协同作用提取鸡毛角蛋白.在不同的因素条件下对鸡毛进行水解,并以氮含量为标准,探讨其对鸡毛水解效果的影响.通过实验发现,鸡毛水解的最佳条件为:温度80℃,水解时间为3 h,液固比为0.16(36.46%浓盐酸体积/mL与鸡毛的质量/g比),亚硫酸氢钠用量为20%,碱量为32%.利用乌氏黏度计测量黏度计算分子量,凯氏定氮仪测量水解液氮含量.以过硫酸铵引发鸡毛水解液与α-甲基丙烯酸、顺丁烯二酸酐接枝共聚反应,在V(丙烯酸):V(水解液)=3:4,引发剂加入量占单体质量的10%,温度为80℃,反应2 h条件下,共聚物分子量在6000-7000之间,符合制备皮革填充剂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毛角蛋白 水解 共聚 皮革填充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护理本科生自主查房的临床实践能力评价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晓云 李传慧 方菊花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3年第12期1128-1130,共3页
临床护理教学查房是临床教师带教实习护生的重要手段,是护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同时也是提高临床教师和实习护生自身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为了有效地评价实习护生在临床实习期间,护患沟通、护理操作、理论知识、综合分析... 临床护理教学查房是临床教师带教实习护生的重要手段,是护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同时也是提高临床教师和实习护生自身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为了有效地评价实习护生在临床实习期间,护患沟通、护理操作、理论知识、综合分析、语言表达、临床适应、自主学习等临床能力,我们自2011年6月至2012年4月就护理本科生临床能力评价进行研究,以内科实习生为研究对象,以实习护生自主查房为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本科生 自主查房 实践能力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雾化吸入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治疗中的应用体会
6
作者 周琼 王晓云 +1 位作者 李传慧 季红燕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5期54-55,共2页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雾化吸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药学干预对呼吸内科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李传慧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第6期150-152,共3页
目的分析探究临床药学干预对呼吸内科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8~12月本院呼吸内科收治的使用抗生素治疗的1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药学管理;另选取2020年1~5月本院呼吸内科收治的使用抗生素治疗的10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 目的分析探究临床药学干预对呼吸内科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8~12月本院呼吸内科收治的使用抗生素治疗的1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药学管理;另选取2020年1~5月本院呼吸内科收治的使用抗生素治疗的10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临床药学干预。比较两组抗生素联合使用情况、抗生素使用相关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单联抗生素60例(60.00%),双联抗生素31例(31.00%),三联抗生素6例(6.00%),四联及以上抗生素3例(3.00%);对照组单联抗生素38例(38.00%),双联抗生素42例(42.00%),三联抗生素12例(12.00%),四联及以上抗生素8例(8.00%)。观察组患者的抗生素使用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285,P<0.05)。观察组抗生素疗程、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抗生素治疗费用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药学干预应用于呼吸内科中,可促进抗生素合理使用,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药学干预 呼吸内科 抗生素 促进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药学服务对高血压患者用药合理性及依从性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李传慧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第8期173-174,共2页
目的分析临床药学服务对高血压患者用药合理性及依从性的影响。方法104例高血压患者,采用随机盲选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2例。对照组实行常规用药干预,观察组实行临床药学服务。对比两组患者用药合理事件发生情况、用药依从性及用... 目的分析临床药学服务对高血压患者用药合理性及依从性的影响。方法104例高血压患者,采用随机盲选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2例。对照组实行常规用药干预,观察组实行临床药学服务。对比两组患者用药合理事件发生情况、用药依从性及用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用药不合理事件发生率3.8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0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用药总依从率92.3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696,P<0.05)。观察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5.7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2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308,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实行临床药学服务的效果显著,能明显提高用药合理性及依从性,降低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在临床领域中使用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药学服务 高血压 用药合理性 依从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院发热门诊抗感染药物所致药物不良反应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与应对策略 被引量:1
9
作者 李传慧 牛芳欣 张斐斐 《抗感染药学》 2023年第6期589-593,共5页
目的:分析医院发热门诊抗感染药物所致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s)的流行病学特征,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为抗感染药物在门诊的安全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6月南阳医专第二附属医院发热门诊上报国家... 目的:分析医院发热门诊抗感染药物所致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s)的流行病学特征,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为抗感染药物在门诊的安全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6月南阳医专第二附属医院发热门诊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的162例抗感染药物所致ADRs报告,采集患者的年龄、性别,相关抗感染药物的种类、给药方式,以及ADRs的发生时间、累及器官(或系统)等信息,分析抗感染药物所致ADRs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162例抗感染药物所致ADRs患者的男女性别分布较为均衡(87例vs 75例),而其年龄则主要集中在>60岁(73例,占45.06%);162例ADRs所涉的抗感染药物主要为抗菌药物(160例,占98.77%),其中主要的类别有头孢菌素类(44例,占27.16%)、喹诺酮类(38例,占23.46%)、大环内酯类(34例,占20.99%)和青霉素类(33例,占20.37%);162例ADRs所涉抗感染药物的给药方式主要为静脉滴注(115例,占70.99%),其次为口服(31例,占19.14%);162例ADRs主要的发生时间为用药后的>1~3 h(70例,占43.21%),其次为用药后的>5 min~1 h(45例,占27.78%)和≤5 min(30例,占18.52%);162例ADRs主要皮肤及其附件(56例,占34.57%)、胃肠道(41例,占25.31%)和神经系统(36例,占22.22%)。结论:医院发热门诊抗感染药物所致ADRs主要由静脉用抗菌药物引起,并且在老年人中更为多见,对于高发人群临床在护理和用药交代时重点关注,以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门诊 抗感染药物 药物不良反应 应当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