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电力工程自动化管理中数据传输对通信网络性能的高度依赖,围绕现有通信体系存在的带宽瓶颈、时延过高及智能调度能力不足等问题,开展系统性优化研究。通过引入灵活高效的分组光传输网(Flexible-Grid 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FG-O...基于电力工程自动化管理中数据传输对通信网络性能的高度依赖,围绕现有通信体系存在的带宽瓶颈、时延过高及智能调度能力不足等问题,开展系统性优化研究。通过引入灵活高效的分组光传输网(Flexible-Grid 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FG-OTN)、网际互连协议第6版(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IPv6)及多模态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等关键技术,构建新型智能通信架构,并在区域配电网调度中心进行实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系统在传输时延、丢包率及链路可用性等方面表现显著提升,数据传输时延降至42 ms,链路可用率达到99.9995%,实现了高效、稳定的调度通信保障。该研究为提高电力系统自动化水平提供了可行的技术路径和数据支撑。展开更多
文摘基于电力工程自动化管理中数据传输对通信网络性能的高度依赖,围绕现有通信体系存在的带宽瓶颈、时延过高及智能调度能力不足等问题,开展系统性优化研究。通过引入灵活高效的分组光传输网(Flexible-Grid 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FG-OTN)、网际互连协议第6版(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IPv6)及多模态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等关键技术,构建新型智能通信架构,并在区域配电网调度中心进行实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系统在传输时延、丢包率及链路可用性等方面表现显著提升,数据传输时延降至42 ms,链路可用率达到99.9995%,实现了高效、稳定的调度通信保障。该研究为提高电力系统自动化水平提供了可行的技术路径和数据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