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小龙虾密度对养殖田块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1
作者 穆红城 成永旭 +4 位作者 徐旭 孙梦芹 李京昊 李娅 李嘉尧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4-216,共13页
为探究种稻前小龙虾密度对养殖田块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本试验以淹水稻田为对照(CK),对比了3种小龙虾养殖密度10.8、6.5、2.2尾·m^(-2)(D1、D2、D3)下CH_(4)和N_(2)O的排放情况。结果表明:各组CH_(4)和N_(2)O地表平均排放通量和剖... 为探究种稻前小龙虾密度对养殖田块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本试验以淹水稻田为对照(CK),对比了3种小龙虾养殖密度10.8、6.5、2.2尾·m^(-2)(D1、D2、D3)下CH_(4)和N_(2)O的排放情况。结果表明:各组CH_(4)和N_(2)O地表平均排放通量和剖面浓度规律为CK>D1>D2>D3。CK组CH_(4)和N_(2)O平均排放通量分别为34.36 mg·m^(-2)·h^(-1)和0.19 mg·m^(-2)·h^(-1),D1、D2和D3处理CH_(4)平均排放通量较CK组分别降低了9.0%、19.0%和27.4%,N_(2)O平均排放通量较CK组分别降低了13.4%、21.6%和27.2%。CK组全球增温潜势(GWP)为10.14 tCO_(2)e·hm^(-2),显著高于D1、D2和D3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温室气体排放主要受剖面气体、总氮、地温、土壤总孔隙度的影响,环境因子会受到小龙虾密度的调控,进而影响温室气体排放,最终影响温室气体排放与GWP的关联度。D1、D2和D3组的存活率分别为73.65%、69.26%和67.48%,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虾净产值最高的是D2组为3.15×10^(4)元·hm^(-2),显著高于D1组和D3组(P<0.05)。不同养殖密度组的温室气体排放强度(GHGI)为D2<D1≈D3(P<0.05)。研究表明,田块淹水情况下引入小龙虾会显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虽然温室气体排放量随小龙虾放养密度增加而升高,但从综合经济和生态效益来看,小龙虾放养密度为6.5尾·m^(-2)时可获得较好的产量和规格,同时具有较低的GWP和GHG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前虾 克氏原螯虾 养殖密度 甲烷 氧化亚氮 温室气体排放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条件对克氏原螯虾幼虾摄食生物絮凝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李京昊 成永旭 +3 位作者 王海锋 王建焜 陈焕根 李嘉尧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8-64,共7页
生物絮凝技术可以通过在养殖水体中调节碳氮比而维持良好水质,促进养殖品种健康生长,产生的生物蛋白可实现蛋白的多级利用,节约经济成本。实验从摄食环境(曝气、无曝气、水草)、摄食时间以及生物絮凝质量浓度等角度,探讨了克氏原螯虾(Pr... 生物絮凝技术可以通过在养殖水体中调节碳氮比而维持良好水质,促进养殖品种健康生长,产生的生物蛋白可实现蛋白的多级利用,节约经济成本。实验从摄食环境(曝气、无曝气、水草)、摄食时间以及生物絮凝质量浓度等角度,探讨了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幼虾摄食絮凝的适宜条件。结果显示,絮凝质量浓度为500~600 mg·L^(–1)可满足幼虾的摄食需求,并在摄食4 h之后幼虾肠道达饱和状态。相同摄食时间,絮凝曝气组幼虾摄食量最大,显著高于水草组(P<0.05),但与无曝气组差异不显著(P>0.05),比较幼虾肠道的充塞度,可见曝气组在摄食4 h后肠道食糜较多,肠道更为饱满,优于其他各组。综合生物絮凝培养条件、水化指标以及幼虾的摄食情况,认为生物絮凝技术应用到克氏原螯虾的养殖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 生物絮凝技术 幼虾 摄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点火头参数光敏传感测试方法及系统 被引量:1
3
作者 李京昊 朱从贵 +1 位作者 刘江涛 陈荷娟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15-220,共6页
提出了光敏传感检测爆炸光和可编程直流控制实时产生各种电参数的一体化测试方法。研制了光敏传感电点火头发火动态参数测试系统,具有桥丝电阻在线测量、可编程自动控制工作电流、光敏传感和快速采集爆炸光信号、测试结果数字化、多输入... 提出了光敏传感检测爆炸光和可编程直流控制实时产生各种电参数的一体化测试方法。研制了光敏传感电点火头发火动态参数测试系统,具有桥丝电阻在线测量、可编程自动控制工作电流、光敏传感和快速采集爆炸光信号、测试结果数字化、多输入/多输出等特点。通过对同型号多样品、不同型号多样品的验证测试,结果表明:精确测得发火过程基本时间结构和爆炸光信号,实现了多个样品同时测试,精确地获得发火时间、电流、通电时间、点火药爆发延滞时间等多个性能参数值,验证了发火参量、爆炸光一体化测试方案可行性。光敏传感电点火头参数测试系统样机的研制,可为今后电点火头的智能制造、大数据中心建立,提供高精度数字化测试技术和测试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点火头 发火时间 光敏传感 可编程直流控制 爆炸光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露和再入水对克氏原螯虾抗氧化应激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4
4
作者 王海锋 成永旭 +2 位作者 李京昊 奚业文 李嘉尧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9-76,共8页
为研究虾苗运输中干露胁迫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的影响,实验在(20±1)℃和相对湿度(relative humidity,RH)(50±5)%的条件下,对不同干露时间(6 h、12 h、18 h和24 h)和再入水时长(1 h、6 h和12 h)幼虾的抗氧化应... 为研究虾苗运输中干露胁迫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的影响,实验在(20±1)℃和相对湿度(relative humidity,RH)(50±5)%的条件下,对不同干露时间(6 h、12 h、18 h和24 h)和再入水时长(1 h、6 h和12 h)幼虾的抗氧化应激能力和成活率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幼虾的干露时间不宜超过18 h,第24小时死亡率达到53.3%,入水阶段无幼虾死亡。干露阶段,总抗氧化能力(T-AOC)无显著变化(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显著降低;过氧化氢酶(CAT)活力随时间逐渐升高;丙二醛(MDA)质量摩尔浓度在干露第24小时后达到峰值(P<0.05);血糖和肌肉乳酸浓度随干露时间显著升高(P<0.05)。再入水时,SOD和CAT呈波动性变化,无明显规律;入水12 h后MDA均恢复到对照组水平;T-AOC一直维持较高水平。6 h和12 h组入水1 h后乳酸即恢复到对照组水平,各处理组的血糖始终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表明,CAT和SOD对干露胁迫的反应更为敏感,可作为克氏原螯虾干露阶段的免疫指标。MDA、血糖和肌肉乳酸浓度可以反映幼虾再入水时的健康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 干露胁迫 再入水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弹道导弹激光引信外流场分布影响特性
5
作者 查继鹏 张祥金 +1 位作者 张合 李京昊 《探测与控制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7-22,共6页
针对弹道导弹激光引信易受弹前激波干扰,导致激光引信接收系统回波能量大幅衰减的问题,建立了弹道导弹下降段超高音速飞行下的有限元模型。通过计算流体力学仿真软件(CFD)对高速弹道导弹外流场进行仿真,计算得到弹道导弹超音速下降时弹... 针对弹道导弹激光引信易受弹前激波干扰,导致激光引信接收系统回波能量大幅衰减的问题,建立了弹道导弹下降段超高音速飞行下的有限元模型。通过计算流体力学仿真软件(CFD)对高速弹道导弹外流场进行仿真,计算得到弹道导弹超音速下降时弹头附近温度、压强、密度等物理量分布特性;得出三条不同方向激光传输信道上外流场参数变化趋势;在仿真计算得到温度场与密度场基础上,结合折射场计算模型得到了弹头折射率场分布图。结果表明,弹头超音速下降时外流场分布极度不稳定,与弹轴呈一定夹角的激光探测方式明显优于前视激光探测,可以有效降低弹前激波干扰,为激光引信激光发射与接收方向选择提供了参考。利用Matlab仿真分析了传统激光信道与最优激光信道上的大气后向散射回波光子数,验证了所做研究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探测 引信 弹前激波 有限元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