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9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性信息素诱捕法和紫外光灯光诱捕法对我国西南区域番茄潜叶蛾的监测诱捕效率及成虫发生期分析
1
作者 张桂芬 张毅波 +11 位作者 冼晓青 李萍 刘万才 曾娟 刘慧 黄聪 王玉生 卞悦 李亚红 王田珍 刘万学 万方浩 《植物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5-236,287,共13页
为明确对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的最佳监测方法,采用性信息素诱捕法和紫外光灯光诱捕法,在我国西南区域对番茄潜叶蛾进行田间系统监测研究,评价不同方法的监测效率,分析成虫发生期。结果显示,尽管紫外光灯光诱捕法对有益节肢动物(包... 为明确对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的最佳监测方法,采用性信息素诱捕法和紫外光灯光诱捕法,在我国西南区域对番茄潜叶蛾进行田间系统监测研究,评价不同方法的监测效率,分析成虫发生期。结果显示,尽管紫外光灯光诱捕法对有益节肢动物(包括自然天敌和传粉昆虫)有一些不利影响,但诱捕率较低,仅占靶标害虫和有益节肢动物总诱捕量的0.53%,而且紫外光灯光诱捕法对4个茬口番茄田的番茄潜叶蛾成虫诱捕率更高,累计诱蛾量为2158.5~16966.4头/诱捕器,是性信息素诱捕法的1.47~3.73倍,逐日诱蛾量显著高于性信息素诱捕法(P<0.001),可采用该诱捕法对盛发期成虫进行大量诱集诱杀。与灯光诱捕监测法相比,性信息素诱捕法监测到的番茄潜叶蛾成虫具有蛾峰期早、蛾峰期明显的特点,更能准确反映番茄潜叶蛾的田间发生趋势,且具有专一性强、对有益节肢动物安全等优点,可作为番茄潜叶蛾田间种群监测预报的一项重要手段。在西南区域的保护地条件下,2月下旬至9月下旬为番茄潜叶蛾主要发生期,也是防治的关键时期;1月上旬至2月中旬为发生低谷期,10月初至11月底为偶发期;基于性信息素诱捕法数据分析,4月下旬-9月底,番茄潜叶蛾每25~30 d发生1代。2023年春夏茬番茄田的4个成虫盛发期分别为4月下旬、5月中下旬、6月中下旬和7月中下旬;2022年夏秋茬番茄田的2个成虫盛发期分别为8月中下旬和9月中旬。研究结果对番茄潜叶蛾的监测预警和科学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潜叶蛾 成虫发生期预测 性信息素诱捕 监测预报 紫外光灯光诱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升监测水平 严把植物检疫关
2
作者 丁家盛 李学梅 +1 位作者 岳元保 李亚红 《云南农业》 2025年第2期19-21,共3页
德宏州农业植物检疫工作主要是对已发生的红火蚁、水稻细菌性条斑病2种全国检疫性有害生物开展监测与防控,对发生高风险的柑橘黄龙病、马铃薯金线虫等采取加密监测等预防为主的防范措施。依法规范化产地检疫、调运检疫,防范疫情发生。... 德宏州农业植物检疫工作主要是对已发生的红火蚁、水稻细菌性条斑病2种全国检疫性有害生物开展监测与防控,对发生高风险的柑橘黄龙病、马铃薯金线虫等采取加密监测等预防为主的防范措施。依法规范化产地检疫、调运检疫,防范疫情发生。全国检疫性有害生物传入风险高,目前已发生的全国检疫性有害生物还在扩散蔓延中,根除难度大,而企业植物检疫意识不强、检疫执法工作存在短板、植物检疫工作保障要素不到位。为发挥植物检疫作用,促进农业生产安全,特提出强化疫情监测防控、推动检疫执法监管、加大宣传培训力度等对策建议,全力把好有害生物防控第一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检疫 马铃薯金线虫 检疫性有害生物 检疫执法 产地检疫 调运检疫 柑橘黄龙病 监测与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同态加密和群签名的可验证联邦学习方案
3
作者 李亚红 李一婧 +2 位作者 杨小东 张源 牛淑芬 《电子与信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58-768,共11页
在车载网络(VANETs)中,联邦学习(FL)通过协同训练机器学习模型,实现了车辆间的数据隐私保护,并提高了整体模型的性能。然而,FL在VANETs中的应用仍面临诸多挑战,如模型泄露风险、训练结果验证困难以及高计算和通信成本等问题。针对这些问... 在车载网络(VANETs)中,联邦学习(FL)通过协同训练机器学习模型,实现了车辆间的数据隐私保护,并提高了整体模型的性能。然而,FL在VANETs中的应用仍面临诸多挑战,如模型泄露风险、训练结果验证困难以及高计算和通信成本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该文提出一种面向联邦学习的可验证隐私保护批量聚合方案。首先,该方案基于Boneh-Lynn-Shacham(BLS)动态短群聚合签名技术,保护了客户端与路边单元(RSU)交互过程中的数据完整性,确保全局梯度模型更新与共享过程的不可篡改性。当出现异常结果时,方案利用群签名的特性实现车辆的可追溯性。其次,结合改进的Cheon-Kim-Kim-Song(CKKS)线性同态哈希算法,对梯度聚合结果进行验证,确保在联邦学习的聚合过程中保持客户端梯度的机密性,并验证聚合结果的准确性,防止服务器篡改数据导致模型训练无效的问题。此外,该方案还支持车辆在部分掉线的情况下继续更新模型,保障系统的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与现有方案相比,该方案在提升数据隐私安全性和结果的可验证性的同时,保证了较高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私保护 联邦学习 车载自组网 可验证聚合 群签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醚甲环唑拌种对小麦根际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4
作者 冯超红 李丽娟 +8 位作者 张姣姣 王俊美 李亚红 刘露露 韩自行 石瑞杰 万鑫茹 徐飞 宋玉立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3-171,共9页
小麦茎基腐病是我国北方小麦主产区的重大病害,对小麦安全生产造成严重威胁。化学农药的使用是最直接有效的防治方法,在植物病害防治中发挥重要作用。苯醚甲环唑是一种具有较高安全性的三唑类杀菌剂。本课题前期明确了苯醚甲环唑拌种对... 小麦茎基腐病是我国北方小麦主产区的重大病害,对小麦安全生产造成严重威胁。化学农药的使用是最直接有效的防治方法,在植物病害防治中发挥重要作用。苯醚甲环唑是一种具有较高安全性的三唑类杀菌剂。本课题前期明确了苯醚甲环唑拌种对小麦茎基腐病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且促生增产,但其对小麦根际微生物的影响尚不清楚。本文研究了苯醚甲环唑拌种对茎基腐病田中小麦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苯醚甲环唑拌种处理对小麦分蘖期,拔节期和灌浆期根际微生物的alpha和beta多样性均无显著影响,但使分蘖期镰孢属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微生物共现网络分析表明,苯醚甲环唑拌种处理提高了细菌网络的复杂性,降低了真菌网络复杂性,使植株根际微生物网络更接近健康植株根际的特征。该研究从根际微生物的角度为苯醚甲环唑防治小麦茎基腐病的机制研究及对土壤微生物的安全性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茎基腐病 苯醚甲环唑 根际微生物 镰孢属 共现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郁倾向个体对言语情绪信息的加工偏向
5
作者 李雨桐 李璇 +2 位作者 岳泽明 李亚红 隋雪 《心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41-1055,共15页
已有研究发现抑郁倾向个体存在情绪信息加工偏向,情绪言语加工相较于图像加工有其独特性。本研究设计3个实验探究抑郁倾向个体在不同加工任务下对言语情绪信息的加工偏向。实验1词汇判断任务,实验2效价判断任务,实验3自然阅读任务,操纵... 已有研究发现抑郁倾向个体存在情绪信息加工偏向,情绪言语加工相较于图像加工有其独特性。本研究设计3个实验探究抑郁倾向个体在不同加工任务下对言语情绪信息的加工偏向。实验1词汇判断任务,实验2效价判断任务,实验3自然阅读任务,操纵了组别变量(抑郁倾向组和对照组)和词汇效价。结果发现,实验1组别效应不显著,与效价交互作用不显著。实验2抑郁倾向组对消极词和积极词的判断都比对照组快。实验3在情绪词区域的凝视时间上,组别与效价交互作用显著,抑郁倾向组对积极词的凝视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在情绪词后区域,在首次注视时间上,组别和效价的交互作用显著,但只在消极词后区域的首次注视时间上,抑郁倾向组显著长于对照组。结果提示,与健康个体比,抑郁倾向个体对消极言语情绪信息存在加工偏向。句子阅读过程中对积极情绪信息注视更短,并存在溢出效应。本研究结果支持了抑郁认知理论,提示抑郁倾向个体负性认知图式可能已经形成;本研究也为从言语加工角度对抑郁倾向个体进行干预提供了实验证据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倾向 言语情绪信息 加工偏向 眼动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tzer混合参数对HCl-KCl-H_2O体系25℃时溶解度预测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李亚红 高世扬 +2 位作者 韩志萍 宋彭生 夏树屏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55-157,共3页
The solubility variation of the phase system HCl-KCl-H2O at 25 ℃ is reported when θHK(interactions between two species with the same charge) and ΨHKCl(interactions among three species) are changed within ±... The solubility variation of the phase system HCl-KCl-H2O at 25 ℃ is reported when θHK(interactions between two species with the same charge) and ΨHKCl(interactions among three species) are changed within ±10%. The calculated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interactions among the three species are much stronger than that between the two species, whereas the combination of the two kinds of interactions result in great changes of the solubility of the system. This results is important for the salting out technology of the water-salt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度预测 Pitzer混合参数 氯化钾 氯化氢 水盐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水输送过程中氯化处理的防生物附着作用
7
作者 菅佳乐 杨嘉 +1 位作者 李亚红 周筝 《盐科学与化工》 2025年第6期9-13,共5页
为探讨海水输送过程对氯化作用的影响,模拟滨海电厂海水输送取水工程运行工况,采用流水式试验装置,在不同水温和流速下,研究了次氯酸钠不同使用方法的生物附着抑制效果及流速、水温对次氯酸钠抑制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连续和冲击投加... 为探讨海水输送过程对氯化作用的影响,模拟滨海电厂海水输送取水工程运行工况,采用流水式试验装置,在不同水温和流速下,研究了次氯酸钠不同使用方法的生物附着抑制效果及流速、水温对次氯酸钠抑制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连续和冲击投加次氯酸钠均可抑制污损生物在PVC表面的附着,且表现出浓度效应。冲击投加方式的生物附着量比连续投加方式低约8%,有差异但不显著。次氯酸钠使用方法是影响污损生物在基体表面附着的主敏感因素,其次是水温和流速。正交分析显示,氯化作用在海水输送过程中的最优药剂使用方法为高浓度冲击投加方式;连续和冲击投加方式的优化组合在水温、流速方面均更利于次氯酸钠的有效残留和停留,且符合高浓度抑制效果更好的药剂浓度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输送 氯化作用 次氯酸钠 生物附着 连续投加 冲击投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海水中季铵盐的含量 被引量:8
8
作者 李亚红 陈冲 +1 位作者 武杰 侯纯扬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36-137,共2页
提出了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海水中季铵盐含量的方法。通过对不同浓缩倍数的海水进行紫外扫描,确定季铵盐的最大吸收波长为263nm。蒸馏水和海水中季铵盐的质量浓度和其吸光度分别在100mg·mL-1和50mg·mL-1以内呈线性关系。方法... 提出了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海水中季铵盐含量的方法。通过对不同浓缩倍数的海水进行紫外扫描,确定季铵盐的最大吸收波长为263nm。蒸馏水和海水中季铵盐的质量浓度和其吸光度分别在100mg·mL-1和50mg·mL-1以内呈线性关系。方法的检出限(3S/N)为3.205mg.L-1,平均回收率为94.95%,相对标准偏差(n=5)为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分光光度法 海水 季铵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tzer混合参数对HCl-NaCl-H_2O体系溶解度预测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李亚红 高世扬 +1 位作者 宋彭生 夏树屏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91-94,共4页
This paper reports the results of solubility calculation of the phase system HCl- NaCl- H2O at 25℃ whenθ HNa (interactions of two species with the same charge) andΨ HNaCl (interactions of three species) were change... This paper reports the results of solubility calculation of the phase system HCl- NaCl- H2O at 25℃ whenθ HNa (interactions of two species with the same charge) andΨ HNaCl (interactions of three species) were changed by+ 10% and- 10% .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effects of the two kinds of interactions on the calculated solubility of the system were regular. The calculated solubilities of the system did not vary while the two interactions were increased and decreased simultaneously. The solubility data of the system changed greatly as one interaction was increased and the other decreased. This study is significant for the chemical technology of salting out salts from the water- salt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TZER混合参数 活度系数 溶解度预测 氯化钠 氯化氢 电解质溶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脂肪乳剂对危重症患者肝肾功能和蛋白质、脂肪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9
10
作者 李亚红 王青青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11-112,共2页
目的观察结构脂肪乳剂(STG)对危重症患者肝肾功能和脂肪代谢的影响。方法需要肠外营养支持的危重症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予以等氮等热量的全胃肠外营养(TPN),实验组给予STG,对照组给予中/长链脂肪乳(MCT/LCT)... 目的观察结构脂肪乳剂(STG)对危重症患者肝肾功能和脂肪代谢的影响。方法需要肠外营养支持的危重症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予以等氮等热量的全胃肠外营养(TPN),实验组给予STG,对照组给予中/长链脂肪乳(MCT/LCT),分别于全胃肠外营养(TPN)前、TPN后2、4、6 d检测两组患者肝肾功能指标ALT、AST、γ-谷氨酰转肽酶(γ-GT)、sCr,脂肪代谢指标甘油三酯(TG)、胆固醇(CH)及前白蛋白(PA)。结果两组患者ALT、AST、γ-GT、sCr差异不大(P均>0.05);两组患者TPN后PA、TG水平除TPN后2 d有所下降外,余时点均较加TPN前升高,且实验组PA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TPN后CH均较TPN前下降,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STG用于危重症患者营养支持治疗对肝、肾功能影响小,有利于PA合成,且对脂质代谢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脂肪乳剂 危重症 肝功能 肾功能 营养支持 脂肪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余氯在海水输送过程中的衰减研究
11
作者 杨嘉 菅佳乐 +1 位作者 李亚红 周筝 《盐科学与化工》 2025年第3期19-22,共4页
为探讨海水输送过程对余氯衰减行为的影响,模拟滨海电厂海水输送取水工程运行工况,采用自制的流水试验装置,在不同水温(T)、流速(v)和输送距离(L)下,研究了次氯酸钠(NaClO)不同使用方法下余氯在海水中的衰减趋势,并采用极差分析法研究... 为探讨海水输送过程对余氯衰减行为的影响,模拟滨海电厂海水输送取水工程运行工况,采用自制的流水试验装置,在不同水温(T)、流速(v)和输送距离(L)下,研究了次氯酸钠(NaClO)不同使用方法下余氯在海水中的衰减趋势,并采用极差分析法研究了余氯衰减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海水输送过程中,余氯浓度变化趋势主要受加药方式影响,基本不受水温、流速和输送距离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在连续投加方式下,余氯浓度因NaClO的不断加入而呈上升趋势;在冲击投加方式下,NaClO在每个加药周期中仅投加一次,因此浓度呈逐渐下降趋势。NaClO投加方式不同,水温、流速、输送距离和余氯浓度对余氯衰减速率的影响也各不相同,连续投加方式下各因素对余氯衰减速率的影响顺序为c_(NaClO)>L=T=v,其中,NaClO加药浓度是影响衰减速率常数的主要敏感因子,环境因素(L、T和v)次之且效果相似;冲击投加方式下各因素的影响顺序为L>T>v>c_(NaClO),L是主敏感因子,其次为T和v,c_(NaClO)影响较小,环境因素的影响大于NaClO加药浓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 海水输送 余氯 衰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元体系CsCl-PrCl_3-13%HCl-H_2O(25℃)和CsCl-Prcl_3-42%HAc-H_2O(30℃)的相平衡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亚红 冉新权 陈佩珩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353-356,共4页
测定了四元体系CsCl-PrCl3-13%HCl-H2O(25℃)和CsCl-PrCl3-42%HAc-H2O(30℃)的稳定平衡态的溶度数据,绘制了相应的溶度图.两个体系中皆有4种固相:CsCl、PrCL3·6H2O2种原始盐和CsCl·PrCl·6H2O、3CsCl·PrCl3·... 测定了四元体系CsCl-PrCl3-13%HCl-H2O(25℃)和CsCl-PrCl3-42%HAc-H2O(30℃)的稳定平衡态的溶度数据,绘制了相应的溶度图.两个体系中皆有4种固相:CsCl、PrCL3·6H2O2种原始盐和CsCl·PrCl·6H2O、3CsCl·PrCl3·7H2O2种复盐.证实了文献中对Meyer反应1机理的解释,并对新相进行了热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及偏光显微镜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元体系 Meyer反应 氯化镨 氯化铯 相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波片的偏振调控和偏振测量技术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亚红 付跃刚 +1 位作者 贺文俊 刘智颖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25-431,共7页
针对双波片偏振调控结构,基于Stokes-Mueller矩阵偏振算法,对双1/4波片和双1/2波片的偏振调控机理作了详尽的理论分析,得出调控偏振态与双波片快轴方向之间的关系,并追迹其在庞加莱球上的运动轨迹.基于双波片调控结构搭建偏振测量系统,... 针对双波片偏振调控结构,基于Stokes-Mueller矩阵偏振算法,对双1/4波片和双1/2波片的偏振调控机理作了详尽的理论分析,得出调控偏振态与双波片快轴方向之间的关系,并追迹其在庞加莱球上的运动轨迹.基于双波片调控结构搭建偏振测量系统,根据入射和出射Stokes矢量构建了投影关系矩阵算法,完成了待测元件Mueller矩阵的测量,并分析了波片的快轴方向误差和位相延迟误差对Mueller矩阵测量结果以及对出射偏振态调控精度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波片的快轴方向误差控制在±2°内,位相延迟误差不大于λ/300时,Mueller矩阵的最大测量误差为0.040 2,波片自身误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波片自身误差所引起的方位角误差不大于0.16rad时,快轴方向误差引起的椭率角误差最大不超过0.032 rad,位相延迟误差导致的椭率角误差小于0.015 rad,且对偏振度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波片 Stokes-Mueller矩阵 偏振调控 偏振测量 投影关系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猫眼”逆反射器的偏振特性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亚红 付跃刚 +2 位作者 贺文俊 刘智颖 赵宇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7-103,共7页
根据矢量场的光线追迹方法和光路的几何关系,推导得出入射高度(归一化)、折射率和逆反发散角之间的变化关系,以逆反发散角最小为目的,得出"猫眼"逆反射器的最佳设计参数,并利用ZEMAX进行光学设计。基于三维琼斯矩阵法对所设计... 根据矢量场的光线追迹方法和光路的几何关系,推导得出入射高度(归一化)、折射率和逆反发散角之间的变化关系,以逆反发散角最小为目的,得出"猫眼"逆反射器的最佳设计参数,并利用ZEMAX进行光学设计。基于三维琼斯矩阵法对所设计的"猫眼"逆反射器进行了偏振光线追迹和偏振特性研究,重点分析了"猫眼"逆反射器的位相延迟和二向衰减特性及其对光束偏振态的影响,理论计算表明:"猫眼"逆反射器在出瞳面上的位相延迟最大不超过0.3°,二向衰减均低于0.027,且线偏振态入射"猫眼"逆反射器,出射仍为线偏振态,即偏振方向保持不变。对此,利用FRED对所设计的"猫眼"逆反射器进行了以水平、45°、圆、椭圆偏振态入射的仿真模拟,验证其理论分析的正确性。结果表明:经"猫眼"逆反射器逆反后的偏振态仍与入射偏振态相同,偏振方向不发生改变,这与理论计算结果相一致,即"猫眼"逆反射器具有保偏振态不变的效应,这对"猫眼"逆反射器的推广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猫眼”逆反射器 三维琼斯矩阵法 位相延迟 二向衰减 偏振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传感网络恶意代码主动检测系统设计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亚红 冯东华 《激光杂志》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12-215,共4页
当前网络异常数据检测相关成果存在检测准确性和灵活性差、检测效率低的问题,提出并设计基于分布协作的激光传感网络恶意代码主动检测系统。利用用户界面、恶意代码感知模块、动态分布协作式恶意代码检测模块和静态检测模块等部分组成... 当前网络异常数据检测相关成果存在检测准确性和灵活性差、检测效率低的问题,提出并设计基于分布协作的激光传感网络恶意代码主动检测系统。利用用户界面、恶意代码感知模块、动态分布协作式恶意代码检测模块和静态检测模块等部分组成系统硬件。恶意代码感知模块中包含数据采集层、告警关联层、态势评估层,负责采集网络数据和预测网络安全态势;动态检测模块中各节点利用协作通道和其他节点相互交流的方式检测网络异常;静态检测模块在数据库中检索动态检测结果,判定代码最终性质。系统软件中,用户通过用户界面提出异常检测申请,异常感知模块采集网络网页数据,并初步预测网络态势。利用动态分布协作检测模块检测预测结果,判断是否存在恶意代码或异常数据。假设为否,则生成检测日志;假设为是,则利用静态检测模块分析网页源码,以检测出其中恶意代码以及网络漏洞,并将分析结果传输并保存至数据库。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异常检测准确率高、灵活系数大,且检测耗时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 传感网络 恶意代码 检测 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畜禽粪便好氧堆肥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6
作者 李亚红 曹林奎 《农业科技通讯》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23-24,共2页
近年来,由于规模化、集约化畜禽养殖业的迅猛发展,及缺少安全有效的处置措施,畜禽粪便正逐渐成为新的环境污染源.为保护环境,促进农业和农村的持续发展,现代学者从生态学观点分析,认为畜禽粪便的最佳利用途径仍是作为有机肥还田.但传统... 近年来,由于规模化、集约化畜禽养殖业的迅猛发展,及缺少安全有效的处置措施,畜禽粪便正逐渐成为新的环境污染源.为保护环境,促进农业和农村的持续发展,现代学者从生态学观点分析,认为畜禽粪便的最佳利用途径仍是作为有机肥还田.但传统畜禽粪便还田方式,如直接还田、就地发酵还田等,已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即产业化、商品化处置畜禽粪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禽粪便 好氧堆肥 生物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九五”我国陆上天然气勘探的突破性进展与启示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亚红 魏国齐 +1 位作者 钱凯 李小军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14-115,共2页
关键词 “九五”计划 中国 陆上天然气勘探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雾化时间对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治疗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李亚红 程丽萍 李丹 《护理学杂志》 2011年第23期34-35,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雾化时间对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69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按入院先后顺序分成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32例)。两组均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布地奈德混悬液加沙丁胺醇溶液雾化吸入(3次/d),观察组将首次... 目的探讨不同雾化时间对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69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按入院先后顺序分成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32例)。两组均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布地奈德混悬液加沙丁胺醇溶液雾化吸入(3次/d),观察组将首次雾化时间提前至清晨6:00~7:00,对照组雾化吸入时间为常规时间即每日8:00~9:00。结果观察组患儿咳嗽、气喘消退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住院时间也显著缩短(P<0.05,P<0.01)。结论将首次雾化时间提前至6:00~7:00可有效改善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症状,减少患儿气喘发作次数,缩短病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 毛细支气管炎 雾化吸入 布地奈德气雾剂 沙丁胺醇 雾化时间 咳嗽 喘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IPP评价模式的中学英语教师培训实践研究——以商洛市中学英语教师顶岗实习—置换培训为例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亚红 王正良 彭治民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24-27,共4页
CIPP是一种以改进为目的的教育评价模式,包括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这一模式在教育实践中具有广适性。将其在商洛市中学英语教师顶岗实习—置换培训中加以应用,从确定培训目标,制定培训方案,监控培训过程,到评估培... CIPP是一种以改进为目的的教育评价模式,包括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这一模式在教育实践中具有广适性。将其在商洛市中学英语教师顶岗实习—置换培训中加以应用,从确定培训目标,制定培训方案,监控培训过程,到评估培训效果,经后期结果评估发现,培训目标得以实现,学员们感受到愉快的学习氛围,口语表达能力有所提升,培训效果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PP评价模式 中学英语教师培训 实践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森锰锌类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亚红 张冬英 +3 位作者 朱建良 赵俊 罗嵘 桂富荣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3期128-130,165,共4页
[目的]筛选高效、安全、经济的马铃薯晚疫病防治药剂。[方法]研究了保护性杀菌剂代森锰锌不同用量、不同剂型、用药次数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并进行大面积示范,并与保护性杀菌剂丙森锌、喹啉铜,与复配制剂霜脲·锰锌、氟吡菌胺&... [目的]筛选高效、安全、经济的马铃薯晚疫病防治药剂。[方法]研究了保护性杀菌剂代森锰锌不同用量、不同剂型、用药次数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并进行大面积示范,并与保护性杀菌剂丙森锌、喹啉铜,与复配制剂霜脲·锰锌、氟吡菌胺·霜霉威、丙森锌·霜脲、锌烯酰·吡唑酯、精甲·霜灵以及丙森锌和氟吡菌胺·霜霉威组合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不同剂型代森锰锌防治差异不大,但防治效果随施药次数的增加而提高;在马铃薯晚疫病已经发生的情况下施用保护性杀菌剂,基本没有任何防治效果。70%丙森锌WP和68.7%氟吡菌胺SC组合以依次各使用2次为宜;2次70%丙森锌WP+3次68.7%氟吡菌胺SC组合防治效果最好。[结论]为开展马铃薯晚疫病防治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晚疫病 防治 试验示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