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管道式铀丰度在线监测装置研制
1
作者 梁庆雷 张荔生 +3 位作者 汪洋 李井怀 刘国荣 刘明慧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58-762,共5页
为实时监测离心铀浓缩厂主工艺管道中UF6气体的铀丰度,及时优化和调整工艺参数,研制了一种管道式铀丰度在线监测装置。将部分主工艺管道进行了改造,利用NaI探测器测量185.7 keV特征γ射线的计数率,传感器测量气体的温度和压力,将上述信... 为实时监测离心铀浓缩厂主工艺管道中UF6气体的铀丰度,及时优化和调整工艺参数,研制了一种管道式铀丰度在线监测装置。将部分主工艺管道进行了改造,利用NaI探测器测量185.7 keV特征γ射线的计数率,传感器测量气体的温度和压力,将上述信号传输到控制室内计算出气体的铀丰度,实现了远程监测和无人值守的功能。实验测试结果表明,该装置测量均值与质谱测量值比较,相对偏差<1%;该装置可用于浓缩厂主工艺管道内气体铀丰度的在线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浓缩厂 气体铀丰度 工艺管道 在线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D中子源的乏燃料组件钚含量测量装置设计 被引量:1
2
作者 田园 李少伟 +5 位作者 何高魁 刘国荣 周冬梅 李井怀 周浩 梁庆雷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0-207,共8页
为了满足国际社会上对于乏燃料组件内特种可裂变材料钚的保障监督需求,以持续提供核材料信息,研究乏燃料组件内钚含量测量的非破坏性分析技术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采用主动法,以压水堆乏燃料组件作为测量对象,D-D中子作为质询中子源,开展... 为了满足国际社会上对于乏燃料组件内特种可裂变材料钚的保障监督需求,以持续提供核材料信息,研究乏燃料组件内钚含量测量的非破坏性分析技术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采用主动法,以压水堆乏燃料组件作为测量对象,D-D中子作为质询中子源,开展了乏燃料组件钚含量测量装置的设计研究。采用MCNPX软件,基于最大化探测器计数率和使各探测器计数率尽量一致的目的,对测量装置中的中子管与探测器组件距离、中子管慢化材料及其厚度、探测器组件与中子管高度差、探测器组件中慢化体厚度等关键参数进行了模拟计算。此研究为中子质询乏燃料组件钚含量测量技术研究及实验验证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保障 乏燃料 钚含量 中子质询 模拟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水堆乏燃料组件中主要同位素含量分析计算
3
作者 田园 刘国荣 +4 位作者 何高魁 周冬梅 李井怀 周浩 梁庆雷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5-522,共8页
绝大多数的特种可裂变材料钚均存在于商用乏燃料组件中,在核保障领域,对于乏燃料组件中钚含量的核实显得尤为重要。为分析计算乏燃料组件中易裂变核素钚的含量,以31组AFA-2G典型压水堆乏燃料组件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核燃料在反应堆运行... 绝大多数的特种可裂变材料钚均存在于商用乏燃料组件中,在核保障领域,对于乏燃料组件中钚含量的核实显得尤为重要。为分析计算乏燃料组件中易裂变核素钚的含量,以31组AFA-2G典型压水堆乏燃料组件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核燃料在反应堆运行过程中的U-Pu循环燃耗链的特点,分析计算了乏燃料组件中主要同位素的含量和固有中子本底,同时利用蒙特卡罗模拟方法计算了239Pu等效质量的等效系数。本文工作为中子质询乏燃料组件易裂变核素含量非破坏性测量的方法研究及测量装置的设计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保障 乏燃料组件 同位素含量 239Pu等效质量 中子本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AP伴随α粒子探测器的研制 被引量:2
4
作者 李井怀 吴军随 +2 位作者 梁庆雷 刘国荣 李安利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925-929,共5页
研制了一种可安装于D-T中子发生器内的伴随α粒子探测器。该探测器选用直径30 mm、厚0.5 mm的掺铈铝酸钇(YAP:Ce)闪烁体,可密封于D-T中子发生器内。采用蓝宝石玻璃作耐高温光学法兰,粒子在YAP闪烁体中产生的光信号经过蓝宝石玻璃传到光... 研制了一种可安装于D-T中子发生器内的伴随α粒子探测器。该探测器选用直径30 mm、厚0.5 mm的掺铈铝酸钇(YAP:Ce)闪烁体,可密封于D-T中子发生器内。采用蓝宝石玻璃作耐高温光学法兰,粒子在YAP闪烁体中产生的光信号经过蓝宝石玻璃传到光电倍增管光阴极上。光电倍增管阳极输出α粒子的电脉冲信号。探测器输出负信号的前沿下降时间约为6 ns;对241Am 5.486 MeVα粒子的能量分辨率约为5.4%。在高压倍加器用作D-T中子源时,在15 kcps计数率下,该探测器对3.5MeV伴随α粒子的能量分辨率约为27%,峰谷比达到10:1。YAP闪烁体及蓝宝石玻璃经8 h400℃烘烤后,该探测器的时间性能和能量分辨性能未发生改变。实验表明研制的探测器满足了密封D-T中子发生器的制造工艺要求,可安装于小型D-T中子发生器内用作伴随α粒子探测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AP闪烁体 伴随粒子 α探测器 密封D—T中子发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分散微米级铀氧化物微粒的制备 被引量:6
5
作者 王凡 常志远 +3 位作者 赵永刚 崔海平 张燕 李井怀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809-812,共4页
铀微粒同位素分析在核保障环境监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保证准确测量单个微粒中铀同位素比,需使用丰度已知且尺寸适宜的标准微粒。通过将铀标准物溶解,并将溶液雾化形成液滴,再经蒸发溶剂、热分解一系列步骤,制得所需微粒。建立了1套... 铀微粒同位素分析在核保障环境监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保证准确测量单个微粒中铀同位素比,需使用丰度已知且尺寸适宜的标准微粒。通过将铀标准物溶解,并将溶液雾化形成液滴,再经蒸发溶剂、热分解一系列步骤,制得所需微粒。建立了1套以振动孔气溶胶发生器为核心的单分散铀氧化物微粒的制备装置。经扫描电子显微镜观测,制备的微粒呈球形;能谱分析表明,微粒为铀氧化物;微粒粒径主要集中在1.1μm左右,由于液滴的分裂与结合,导致了一定数量的较小和较大微粒存在;经二次离子质谱测定,其丰度值与标称值吻合,不同微粒间校正因子波动较小,能够满足实际测量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氧化物微粒 二次离子质谱 单分散 核保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抽气碰撞法回收擦拭样品上铀微粒方法 被引量:4
6
作者 王同兴 李井怀 +5 位作者 张燕 赵永刚 常志远 李少伟 王凡 沈彦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2-116,共5页
建立了一种回收微粒的新方法——抽气碰撞法。擦拭布上的铀微粒通过抽气碰撞装置回收到导电胶上,用于二次离子质谱仪(SIMS)对微粒的同位素丰度比测量。使用扫描电镜(SEM)寻找和统计擦拭布和导电胶上的微粒数目,计算装置的回收率。该装... 建立了一种回收微粒的新方法——抽气碰撞法。擦拭布上的铀微粒通过抽气碰撞装置回收到导电胶上,用于二次离子质谱仪(SIMS)对微粒的同位素丰度比测量。使用扫描电镜(SEM)寻找和统计擦拭布和导电胶上的微粒数目,计算装置的回收率。该装置对核孔膜上直径为0.5~20.0μm的铅微粒回收率为(43±5)%,擦拭布上铀微粒回收率约为48%,回收微粒的分散性好。制备的样品可直接用于SIMS测量,SIMS对235 U与238 U同位素丰度比的测量值为0.007 25±0.000 09,测量标准偏差小于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粒回收率 抽气碰撞法 二次离子质谱仪 同位素丰度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铀浓缩厂铀丰度在线监测装置研制 被引量:6
7
作者 吕学升 刘国荣 +5 位作者 金惠民 赵永刚 郝学元 李井怀 应斌 俞兆飞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60-1063,共4页
研制了铀浓缩厂产品端UF6气体235 U丰度在线实时监测装置。该装置由NaI(Tl)探测器、脉冲处理器、压力和温度传感器、管道阀门系统等组成,利用NaI(Tl)探测器对测量容器内气态UF6中235 U发射的特征γ射线进行测量来得到235 U的量,利用传... 研制了铀浓缩厂产品端UF6气体235 U丰度在线实时监测装置。该装置由NaI(Tl)探测器、脉冲处理器、压力和温度传感器、管道阀门系统等组成,利用NaI(Tl)探测器对测量容器内气态UF6中235 U发射的特征γ射线进行测量来得到235 U的量,利用传感器对气体温度、压力进行测量,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得到UF6气体中U的总量,从而得到235 U丰度。该装置现场应用实验表明:铀丰度在线监测结果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与气体质谱计测量结果相对偏差小于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浓缩厂 铀丰度 在线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粒定位技术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刘国荣 李井怀 +3 位作者 李静 郭士伦 王林博 李安利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53-459,共7页
在直径25 mm的石墨垫上镀膜或粘贴制作微定位标记,进行SEM-SEM、SIMS-SIMS、SEM-SIMS之间的微粒定位。SEM-SEM之间的微粒定位偏差约为10μm,而SEM-SIMS和SIMS-SIMS之间的微粒定位精度偏差约为15μm。实验表明:粘贴制作微定位标记和矩阵... 在直径25 mm的石墨垫上镀膜或粘贴制作微定位标记,进行SEM-SEM、SIMS-SIMS、SEM-SIMS之间的微粒定位。SEM-SEM之间的微粒定位偏差约为10μm,而SEM-SIMS和SIMS-SIMS之间的微粒定位精度偏差约为15μm。实验表明:粘贴制作微定位标记和矩阵定位算法的组合是一种简便、适应性强、成本低和有效的微粒定位和再定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粒 定位 扫描电镜 二次离子质谱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铀离心浓缩厂分离功率在线监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吕学升 刘国荣 +4 位作者 梁庆雷 郝学元 赵永刚 李井怀 应斌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342-1344,共3页
利用研制的铀丰度在线监测装置对铀浓缩厂工艺管道中精料和贫料铀丰度进行在线监测,同时利用孔板流量计在线监测浓缩厂精料端工艺管线UF_6精料流量,然后利用分离功率方程计算得到分离功率。现场实验表明:在均不考虑物料损耗情况下,分离... 利用研制的铀丰度在线监测装置对铀浓缩厂工艺管道中精料和贫料铀丰度进行在线监测,同时利用孔板流量计在线监测浓缩厂精料端工艺管线UF_6精料流量,然后利用分离功率方程计算得到分离功率。现场实验表明:在均不考虑物料损耗情况下,分离功率在线监测结果与铀浓缩厂分离功率申报值的相对偏差小于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浓缩厂 UF6气体 分离功率 在线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闪和α谱结合测量痕量钚样品中钚年龄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彦 常志远 +2 位作者 赵永刚 李井怀 舒复君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32-335,共4页
建立了液闪-α谱法测量241Pu/241Am原子数比得到痕量钚年龄的方法。基于钚、镅的分离,研究纳克量级钚样品的年龄测量技术。用该法分别对已知和未知年龄的钚样品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已知年龄的钚样品的测量结果与参考值基本一致。本工... 建立了液闪-α谱法测量241Pu/241Am原子数比得到痕量钚年龄的方法。基于钚、镅的分离,研究纳克量级钚样品的年龄测量技术。用该法分别对已知和未知年龄的钚样品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已知年龄的钚样品的测量结果与参考值基本一致。本工作建立的痕量钚年龄的测定技术有可能作为核保障和军备控制中钚材料的核查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钚年龄 Α谱 液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样品中^(239+240)Pu的测定
11
作者 常志远 赵敏 李井怀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2004年第4期370-372,共3页
参照GB112 19.1 89土壤中钚的测定———萃取色层法 ,采用2 3 8Pu同位素示踪、电沉积制源、α能谱测量 ,对国内某核设施附近土壤样品以及IAEA土壤参考样品IAEA Soil 6和IAEA 3 75中的2 3 9+ 2 4 0 Pu含量进行了分析测定。测定值与IAEA... 参照GB112 19.1 89土壤中钚的测定———萃取色层法 ,采用2 3 8Pu同位素示踪、电沉积制源、α能谱测量 ,对国内某核设施附近土壤样品以及IAEA土壤参考样品IAEA Soil 6和IAEA 3 75中的2 3 9+ 2 4 0 Pu含量进行了分析测定。测定值与IAEA参考样品参考值接近 ,与IAEA Soil 6和IAEA 3 75的参考值间的相对偏差分别为 -3 .8%和 -2 .3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样品 萃取色层法 α能谱测定法 电沉积制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HPGe铀能谱143~1001 keV能区确定铀富集度的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田园 刘国荣 +3 位作者 周浩 赵永刚 吕学升 李井怀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15-520,共6页
在核保障领域,铀富集度是一项重要核查指标。本文提出了一种通过分析235 U、238 U和228 Th(232 U的衰变子体)的特征γ能峰拟合相对探测效率曲线确定铀富集度的方法,编写了铀富集度分析程序。用HPGe探测器对两种化学形态、富集度范围为1.... 在核保障领域,铀富集度是一项重要核查指标。本文提出了一种通过分析235 U、238 U和228 Th(232 U的衰变子体)的特征γ能峰拟合相对探测效率曲线确定铀富集度的方法,编写了铀富集度分析程序。用HPGe探测器对两种化学形态、富集度范围为1.8%~90.2%的铀样品进行了重复性测量。结果显示,富集度的测量分析值与标称值的相对偏差小于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保障 铀富集度 HPGe铀能谱 相对探测效率曲线 自刻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总中子法在钚溶液系统浓度测量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赵子凡 梁庆雷 +3 位作者 杨海峰 霍小东 刘国荣 李井怀 《核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297-1302,共6页
目前被动中子法在国外钚浓度在线监测中应用较多,我国对于此项技术在钚溶液系统浓度测量中的研究则相对较少。钚溶液中的自发裂变中子和(α,n)中子,部分在慢化过程中直接被吸收,部分经慢化、吸收、裂变释放出诱发裂变中子,部分逃脱吸收... 目前被动中子法在国外钚浓度在线监测中应用较多,我国对于此项技术在钚溶液系统浓度测量中的研究则相对较少。钚溶液中的自发裂变中子和(α,n)中子,部分在慢化过程中直接被吸收,部分经慢化、吸收、裂变释放出诱发裂变中子,部分逃脱吸收最终泄漏出溶液系统,在中子探测器中形成计数,原则上可由“点模型”方程推算出溶液中的钚浓度。本文以钚溶液系统为对象,开展了总中子计数法推算钚浓度的研究,深入探讨了钚同位素组成比例和钚溶液中(α,n)中子的影响,实现了钚浓度计算程序。设计并搭建了验证实验,使用^(3)He探测器和涂硼探测器实测了7个不同浓度的钚溶液样品的总中子计数率,钚浓度计算程序给出的钚浓度值与化学标定值符合良好。结果表明,考虑了钚溶液中(α,n)中子和钚同位素组成比例的影响后,利用基于“点模型”方程的总中子法进行钚浓度分析具有很好的精度,为后续进一步将中子法应用于钚浓度在线监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中子法 溶液系统 钚浓度分析 点模型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变材料中子-伽马脉冲形状甄别几何条件影响的模拟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林洪涛 张全虎 +1 位作者 黎素芬 李井怀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135-1139,共5页
快中子多重性分析技术是当前核材料衡算领域的热门研究方向。针对中子伽马脉冲形状甄别的效果在探测距离很近时明显变差的实验现象展开了研究。使用GEANT4工具箱模拟了液体闪烁体探测器测量裂变中子伽马的粒子输运过程,并基于计算机模... 快中子多重性分析技术是当前核材料衡算领域的热门研究方向。针对中子伽马脉冲形状甄别的效果在探测距离很近时明显变差的实验现象展开了研究。使用GEANT4工具箱模拟了液体闪烁体探测器测量裂变中子伽马的粒子输运过程,并基于计算机模拟数据分析了使用BC-501A液体闪烁体探测器测量裂变中子时,裂变物质与探测器的距离(几何效率)对中子-伽马甄别效果的影响。分析的结果与实验现象相符,表明在基于液体闪烁体探测器的核材料属性测量中,若单个探头的探测效率较高,裂变中子伽马脉冲叠加会严重影响甄别结果和测量计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闪探测器 中子多重性计数 GEANT4模拟 脉冲形状甄别 核材料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涂硼稻草管中子探测器等效MC模型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添 于淼 +3 位作者 杨海峰 梁庆雷 邵增 李井怀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80-1084,共5页
建立了一种涂硼稻草管中子探测器等效MC模型的方法。使用典型的^(3)He或BF_(3)探测器模型来等效涂硼稻草管中子探测器,通过Am-Li源的探测效率实验,确定等效的^(3)He或BF_(3)探测器模型参数。将此等效模型应用于钚溶液实验,使用等效^(3)H... 建立了一种涂硼稻草管中子探测器等效MC模型的方法。使用典型的^(3)He或BF_(3)探测器模型来等效涂硼稻草管中子探测器,通过Am-Li源的探测效率实验,确定等效的^(3)He或BF_(3)探测器模型参数。将此等效模型应用于钚溶液实验,使用等效^(3)He模型计算的探测计数率与实测计数率相差较小,验证涂硼稻草管中子探测器等效MC模型的可行性和准确性。实验表明:本等效MC模型方法可推广应用到其他难以建立有效MC计算模型的探测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涂硼稻草管中子探测器 等效MC模型 探测计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α扫描分析研究影响Si(Li)探测器性能的某些因素
16
作者 李大庆 俞嗣皎 +1 位作者 李井怀 于甜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67-69,共3页
文章讲述了α扫描分析原理和方法,描述了建立的α扫描分析系统,并运用该系统进行了测量分析工作,取得了有意义的结果。
关键词 α扫描分析 硅单晶 探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eant 4的快中子多重性基体效应模拟研究
17
作者 庄琳 张全虎 +1 位作者 李井怀 林洪涛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806-811,共6页
为进一步降低快中子多重性计数中基体效应对测量结果的影响,使用Geant4仿真工具箱模拟搭建探测系统,通过多种材料的基体效应进行模拟分析,对有容器的快中子多重性测量结果进行修正,获得更加准确可靠的测量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快中子多... 为进一步降低快中子多重性计数中基体效应对测量结果的影响,使用Geant4仿真工具箱模拟搭建探测系统,通过多种材料的基体效应进行模拟分析,对有容器的快中子多重性测量结果进行修正,获得更加准确可靠的测量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快中子多重性测量中,使用Geant4的模拟值与实验值能较好吻合,该模拟程序可通过修正基体效应减小计算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中子多重性 计数率 基体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asurement of anomalous nuclear reaction in deuterium-loaded metal
18
作者 蒋崧生 李井怀 +5 位作者 汪建清 何明 武绍勇 张红涛 姚顺和 赵永刚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09年第4期1428-1435,共8页
This paper reports on an experiment for testing natural nuclear fusion at low temperature searching for evidence of the origin of 3He from natural nuclear fusion in deep Earth. The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using deu... This paper reports on an experiment for testing natural nuclear fusion at low temperature searching for evidence of the origin of 3He from natural nuclear fusion in deep Earth. The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using deuterium-loaded titanium foil samples and powder sample. Detection of charged particle was carried out using a low-level charged particle spectrometer. An A1 foil was used as an energy absorber for identification of charged particle. Although the counting rate is very low in the experiment, the emission of energetic particle from the sample is observed and the particle is identified as a proton having energy about 2.8 MeV after exiting the titanium sample. This work provides a positive result for the emission of charged particle in the deuterium-loaded titanium foil samples at low temperature, but a negative result for the deuterium-loaded titanium powder sample. The average reaction yield is deduced to be (0.46±0.08) protons/h for the foil samples. With the suggestion that the proton originates from d-d reaction, we calculate the reaction rate for d-d reaction, and the obtained result is 1.4×10^-24 fusion/d-d.sec. The negative result of the deuterium-loaded titanium powder sample suggests that the reaction yield might be correlated with the density or microscopic variables of deuterium-loaded titanium materials. The negative result also indicates that d-d reaction catalysed by μ-meson from cosmic ray can be excluded in the samples in this experi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omalous nuclear reaction deuterium-loaded metal natural nuclear fus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